母雞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母雞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母雞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最近我們班正在進行《小雞出殼》這一個主題活動,有一天我和孩子們一起唱起了《老母ji》這首歌,唱到最後一句,“咯咯噠”的時候,他們顯得特別感興趣、因為我們是託班,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傾向於形象思維,所以對於這種仿生詞比較喜歡,於是我也就很順其自然的問孩子們:“老母ji腳咯咯噠,是在幹什麼呢?”孩子們沒有吱聲、隨著城市化的邁近,他們幾乎沒有機會看到老母ji生蛋了,所以這方面的知識比較匱乏、但是他們對於這樣的事情很感興趣,於是我決定以此作為一個切入口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同時在我們的教學目標中也有關於形狀認識的具體目標,我們班的孩子對於形狀比較敏感,平時在區角活動中也有關於這方面的操作、再加上我們井亭幼兒園是以科技為特色的,綜上所述我就醞釀了“老母ji生蛋”這一個活動、
活動名稱:
母雞媽媽生蛋
活動目標:
1、能夠大膽的用好聽的歌聲來表揚母ji媽媽
2、能準確區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並將其放入相應的籃子裡
活動準備:
母雞媽媽的裙子一條,頭飾一個,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積木若干,三個裝有這些圖形的籃子,幾個肯德基的杯子
活動重點:
準確區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活動過程:
1、匯入
老師:瞧誰來了呀?(母ji)母ji媽媽想請你們做我的寶寶,好嗎?小雞快到媽媽身邊來,讓我親一親,抱一抱,好嗎?
2、母ji生蛋
老師: 和寶寶們在一起真開心,可是媽媽怎麼發現有點肚子疼,“哎呀,不好了,寶寶們,我要生蛋蛋了!”咯咯噠,咯咯噠———————(出示積木)
老師:哇!我生了那麼多的蛋蛋,寶寶們媽媽本領大嗎?快來誇誇我呀!(《老母ji》歌曲)
3、把蛋送回家
老師:剛才 ,我生了那麼多的蛋蛋,而且是各種形狀的蛋蛋,你們喜歡嗎?(請幼兒說一說有些什麼形狀)
現在,媽媽請來了我的好朋友,“肯德ji”,這個杯子裡裝著各種形狀的蛋蛋,請每隻小雞寶寶拿一個杯子,把裡面的蛋蛋放到和他一樣形狀的籃子裡,好嗎?(幼兒操作)
反思: 作為一個託班的老師,在活動設計時我也是充分的考慮到我們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再根據到孩子們的實際情況做了一個權衡、所以整個活動下來,孩子們的積極性還是比較高的,
我還是比較好的帶動了他們的積極情緒、同時在預設活動中,我整合了音樂,計算,語言,並且我個人覺得整合得還是比較得體的,沒有一種硬生生的強制增加上去的感覺、為了更好的帶動孩子們的情緒,我即興的增加了一些打氣的動作來渲染孩子們,以前哭鬧得很厲害的王濟海,被我的舉止吸引了很快的投入到活動中,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因為孩子們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主題學習,對於母ji有了一點認識,所以當我以母ji媽媽的身份要求他們來做我的寶寶時,孩子們顯得很熱情,並且從始至終王欣宜總是叫我“媽媽”,看來這個角色在她的頭腦裡已經根深地固了、
只是在活動的設計中,應該將“ji蛋寶寶”放在活動室中讓孩子自己去揀,籃子也應該放在不同的地方,避免太擁擠、託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他們比較喜歡模仿,喜歡反覆的擺弄物品,反覆的重複一個動作,所以我應該多給孩子一些動手操作的機會,讓這樣的形式來帶動他們活動的興趣,讓孩子在遊戲中學到知識、
母雞教案 篇2
幼兒園中班遊戲教案:
母雞下蛋
遊戲目標:
1、練習雙腳夾球行走和繞過障礙物走。
2、體驗活動的樂趣。
3、能積極參加遊戲活動,並學會自我保護。
4、遵守遊戲規則,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及控制性活動帶來的快樂。
環境材料:
線圈12個、皮球4個、木板3塊,籮4個
遊戲指導:
水平一:鼓勵幼兒靈活地夾著球迅速行走和繞過障礙物走。
水平二:引導幼兒用大腿內側把球夾緊行走。
活動過程:
1、教師示範雙腳夾著球走斜坡和繞著線圈走的動作。
2、幼兒分組練習,教師巡迴指導。
3、分組比賽:幼兒學習母ji夾著球走過斜坡和繞過線圈行走回來後就下蛋了(皮球),到下一名幼兒。看哪一組快。
教學反思: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們的態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造力也得到發揮。
母雞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觀察比較公雞和母雞不同的外形特徵。
2、激發孩子有興趣瞭解家禽。
環境創設
公雞和母雞的標本,小公雞和小母雞及狐狸的頭飾。
重點與難點
瞭解公雞和母雞的不同。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咯咯咯,咯咯咯”是誰在叫呀?(母雞,出示標本)“喔喔握”,這是誰呀?(公雞,出示標本)
二、觀察比較:
1、公雞和母雞有什麼不一樣?(引導幼兒按順序觀察)
2、看看公雞頭上有什麼?母雞有嗎?
3、公雞的羽毛和母雞的羽毛的不同。
4、公雞的腿和母雞的不同。
三、遊戲——“小公雞和小母雞”
1、隨著音樂小雞做出各種動作。
2、聽著音樂訊號“狐狸來了”小雞們去追啄狐狸。
3、狐狸躲進山洞小雞不能再啄。可反覆進行多次遊戲,角色可變化。
母雞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的感情線,索體會文章作者對母雞的討厭和不敢討厭,
2.抓住叫聲、動作語言,加強語言的實踐
3.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教學重點:抓住叫聲、動作語言,加強語言的實踐
教學難點: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教學過程設計:
一、匯入,理清文章脈絡
在老舍爺爺筆下,那隻既古怪又可愛的貓是那麼清晰的躍然紙上。他那生動、細緻的語言也無不流露出了對貓的喜愛之情。今天,咱們要學習的是老舍先生的另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母雞》。
【略讀課文學習方法指導,看課前的導讀提示。】
1. 找作者情感,理《母雞》感情線
老舍眼裡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快速地自由讀課文。思考作者對母雞的情感態度是怎樣的,相信你們一定能找到作者直接寫對母雞情感變化的句子,用“ ”劃出來。
預設:我一向討厭母雞。【找同義詞的方法理解“一向”】
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板書:一向討厭 不敢再討厭
2,找過渡段,理寫作線
師:作者一開始就說我一向討厭母雞,但是後來又說不敢討厭母雞,作者前後對母雞的感情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課文的內容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作者用了一個過渡段把內容完整的結合在一起,你們能找出來嗎?在文章中標出來 生找過渡段
師:找過渡段,對課文進行分段這是一種很好理清文章的脈絡的方法。像這篇文章我們就可以把全文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寫的是( ?)(板書1-3),
第二部分寫的是(?)(板書4-10)。
師:同學們“一向討厭”和“不敢討厭”,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情感態度。 讓我們走進老舍先生的語言文字當中好好品味這隻讓老舍先生愛恨交加的母雞。
二、再讀課文,品評母雞之長短,體會作者之喜惡。
(一)、品讀母雞讓人討厭之處。
1、小組合作學習,找找母雞讓人討厭的原因,例舉母雞的罪狀,越多越好。
2、小組彙報:說說母雞讓人討厭的原因,並相機指導朗讀,老師啟發學生
概括。
課件出示:這是一隻 的母雞。
預設:
第一段:這是一隻叫聲討厭的母雞。
寫了母雞的兩種叫聲,第一種“嘎嘎”“沒完沒了”,直接寫出“討厭”,第二種“細聲細氣”“扯長了聲如怨如訴”,描寫非常細緻,
第二段:這是一隻欺軟怕硬的母雞。
對比母雞對待鴨子、其它母雞和公雞的態度。
第三段:這是一隻發狂炫耀的母雞。
體會誇張的寫法。
3、總結並指出:先說討厭母雞,再具體寫出討厭的三個方面,叫做“總分 結構”。
我們在最近學的哪篇課文也看到這樣的段式?(《貓》
(二)、品讀母雞讓人尊敬之處。
1、過度:老舍先生用他一貫的無雕飾的生活化的語言風格描寫了母雞的叫聲,讓我們再一次把它積累到心中 【一起讀】。同學們,母雞的叫聲在課文的
4-10自然段有出現嗎?請快速地默讀課文4-10自然段,劃出寫母雞叫聲的詞句。
然後讀一讀,邊讀邊想像畫面。
2.想象叫聲背後的深情,體會母愛的偉大
(1). 出示課文第5自然段,想象“咕咕地警告”畫面
a.母雞聽到什麼東西響了一聲,立刻警戒起來,咕咕地警告雞雛,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母雞咕咕叫聲裡的含義是那麼豐富,老舍先生除了對母雞叫聲的描寫,還抓住了母雞動作的描寫,你又能體會動作背後的含義嗎?快速找出母雞動作的詞語
①“挺著脖兒”“歪著頭”“挺著身兒”“看看前,看看後”,做做母雞的動作,想象母雞的語言。
母雞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透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瞭解故事中母雞和狐狸的特殊經歷,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
2、透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運用自己喜歡的的方式表達表現。小組合作,共同商量表達表現的形式,大膽表演。
活動準備:大黑板背景、小圖書、小道具等。
活動實錄:
一、匯入
師:今天要講的故事就在身後的農場裡,你看到了什麼?
幼:蜂房、池塘、草堆、磨坊,從文字上知道的。
師:磨坊是什麼地方?
幼:磨坊是磨麵粉的房子。
師:我們來看看故事的主人公,不僅長得漂亮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蘿絲,這麼好的天氣母雞蘿絲去散步了,散步的時候心情會怎麼樣?
幼:散步的時候會很輕鬆、很爽、全身上下都舒服,可以使身體健康,感覺很涼快。
二、幼兒閱讀小圖書
師:母雞蘿絲去散步時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可能會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一些意外的事情。仔細看看,母雞蘿絲去散步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幼兒翻閱圖書,教師適時介入。)
師:你們已經笑得前仰後翻了。你們看到了什麼?
幼:狐狸踩到了地上的耙子,因為它只注意到母雞蘿絲,沒有看到地上的耙子。
師:農民伯伯用的耙子叫什麼?
幼:釘耙。
師:我們可以用一個好聽的詞“自作自受”。
幼:啞巴吃黃連有口說不出。
師:為什麼不能說出來?
幼:有聲音就會讓母雞蘿絲髮現,狐狸不敢發出聲音。
師:母雞蘿絲去散步是怎麼樣的?
幼:母雞抬頭挺胸很神氣的樣子,它輕鬆又自由自在,雄赳赳、氣昂昂地根本沒有留意後面有壞蛋跟著。
師:狐狸跟在後面好像在幹什麼?
幼:狐狸在打壞主意,它的眼珠在骨碌碌地轉著。
三、幼兒動態表演圖書內容
師:後面還發生了很多好玩的事情,我們一起到書裡去找經過哪些地方?發生了哪些事情?剛才聽到了笑聲,你發現哪裡特別有趣、好笑?
幼:狐狸撲到草堆裡去了。
師:草堆上發生的事情從哪裡到哪裡?
幼:從11頁到13頁,狐狸想撲過去吃母雞,結果掉進草堆裡了。
師:從15 18頁,經過磨坊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
幼:母雞蘿絲絆到了繩子,結果麵粉都灑在狐狸身上,變成了麵粉狐狸了。
幼:從7 10頁狐狸經過池塘,結果撲到池塘裡,青蛙都撲到狐狸身上來了。
師:還有很多好笑的事情,我們可以用表演的方式來告訴大家,現在我們小組商量一下,我們用童話劇的方式來表演。(幼兒討論商量)
第一小組:表演7—10頁。
一位幼兒擔任故事中的旁白,其他三位幼兒分別擔任母雞蘿絲、青蛙、狐狸。
選用歌曲《郊遊》的曲調,改編歌詞來表演:“走走走走走,母雞蘿絲在前走,走走走走走,狐狸跟在後”。
第二小組:表演1 10頁。
以啞劇的方式來表演,請大家猜表演的是什麼內容。
第三小組:表演3~5頁。
用快板的形式交流。
四、交流議論
師:講了這麼多故事,母雞身後發生了很多危險,她都不知道,結果安全到家了,你覺得這是一隻什麼樣的母雞?
幼:很輕鬆、很勇敢、悠閒自在的、優雅的母雞。
師:狐狸給你什麼感覺?
幼:很笨、超不動腦筋、自作自受、倒黴得啞口無言。
師:這一路走來有很多麻煩的.事情,母雞什麼也不知道,但是她身後的狐狸卻很倒黴。以後母雞蘿絲去散步,狐狸還會跟在後面嗎?狐狸又會怎麼倒黴呢?我們用表演或者畫畫的方式繼續編下去。
附故事: 母雞蘿絲去散步
一天傍晚,母雞蘿絲出門去散步,被一隻狐狸看見了。他躡手躡腳緊緊地跟在母雞身後,母雞一點也沒覺察。
母雞走過院子,狐狸猛撲上去,可是一腳踩在釘耙上,反被釘耙當頭一棒,打得暈頭轉向。狐狸不死心,仍舊躡手躡腳緊緊地跟在母雞身後,母雞一點也沒覺察。
母雞繞過池塘,狐狸又猛撲上去,可是竄進了池塘裡,變成落湯雞。狐狸不死心,仍舊躡手躡腳緊緊地跟在母雞身後,母雞一點也沒覺察。
母雞越過草堆,狐狸再猛撲上去,可是摔進了草堆裡,爬也爬不起。狐狸不死心,仍舊躡手躡腳緊緊地跟在母雞身後,母雞一點也沒覺察。
母雞經過磨坊,狐狸躲在磨坊後面,可是母雞的腳絆到了拴麵粉袋的繩子,一袋麵粉從滑輪上掉下來,正巧砸在狐狸頭上。狐狸不死心,仍舊躡手躡腳緊緊地跟在母雞身後,母雞一點也沒覺察。
母雞鑽過籬笆,狐狸身子太大,只好跳過籬笆,一下落在小車裡,小車咕嚕嚕地滾向蜂房,一大群蜜蜂衝了出來,追得狐狸落荒而逃,母雞一點也沒覺察。母雞蘿絲散完步按時回到家,正好吃晚飯。
母雞教案 篇6
歌曲《老母雞 》
幼兒園小班教案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唱準歌曲的曲調,啟發幼兒表現情感。
2.培養幼兒的聽覺記憶能力和初步的節奏模仿能力。
3.樂於參加集體的音樂活動,體驗集體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圖片:母雞
2.節奏練習卡片,一個雞蛋。
活動過程
一、匯入
說說老母雞的本領。
出示雞蛋
教師:這是誰的寶寶。
出示圖片:母雞
說說老母雞有什麼本領。
二、展開
1.提出主題
2. 教師範唱
(1)我們來學一首稱讚老母雞的歌曲,教師範唱。
(2)教師範唱:歌曲中唱了什麼?理解歌曲內容。
3. 學唱歌曲:
(1)幼兒邊聽教師唱,邊輕輕用手拍節奏。
(2)和教師一起練習最後一小節:咕咕噠。
(3)完整跟唱。
4. 有表情演唱歌曲。
(1)啟發幼兒說說怎樣才能把喜愛、誇獎老母雞的心情唱出來。
(2)引導幼兒嘗試在“真能幹”的真子上加重語氣,表現對老母雞的讚美。
(3)為了表現老母雞的歡快、自豪的心情,
啟發幼兒把最後的“咕咕噠”說得輕巧歡快。
三、延伸活動
1. 節奏練習
我們將老母雞的咕咕噠變變花樣,好嗎?我來做領頭的老母雞,我叫一句,你模仿一句,
如:
x x x x / x - / x x x. x / x x x - //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2.引導幼兒創編簡單的節奏型別。
附:
1 2 3 / 5 3 2 / 6 5 3 5 / 1 2 3 / 5 6 5 6 / 3 2 1 / x x x
老母雞,真能幹,會捉蟲來會生蛋,咕噠咕噠叫得歡,咕咕噠。
母雞教案 篇7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起點階段的閱讀教學首先要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讀的樂趣”。《小母雞種稻子》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不僅插圖形象生動,而且語言活潑易懂,符合兒童口語習慣。教學時透過自讀、互讀、分角色朗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同時《小母雞種稻子》一文富含勞動教育意義,且前三段結構相似,依據課改理念,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領會課文潛在的思想教育內容,提高品德修養。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懂得幸福的生活要*勞動來創造,培養學生從小愛勞動的好品質。
2、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14個生字,會用“願意”口頭造句。
教學流程:
一、唱唱讀讀,匯入新課
1、師:早晨,太陽露出了笑臉,新的一天又開始了,小喜鵲呀,小蜜蜂呀,都從樹林裡飛了出來,鳥兒們又開始歡快地唱起歌。同學們,請聽——(多媒體播放《勞動最光榮》的曲子)
2(出示歌詞)學生朗讀這首歌詞。
3、師:同學們,知道“幸福的生活哪裡來嗎?”(要*勞動來創造)是呀!勞動最光榮!今天,讓我們順著歌聲(音樂聲起)一起去認識一位勞動小能手。(師手拿一張小母雞圖片,邊演示邊板書課題。)
4、齊讀課題(指導認識並讀好“種”這個多音字)
5、設定懸念: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麼?
評:童話般的導語一下子就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歡快的樂曲帶著學生走進課文,小母雞生動的動畫形象、懸念的設定更是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同桌互讀,相互評價。要求:知道小母雞種稻子請誰幫忙?(師貼小鴨、小貓、小豬的圖片)
4、指名讀,教師伺機指導,注意正音,把句子讀順。
評:讓學生充分朗讀,幫助學生培養語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為指導分角色朗讀、表演讀作好鋪墊。同時,讓學生明確讀的要求,有利於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
三、閱文結合,學習第1自然段
1、自由輕聲讀第一自然段,看看你從中知道了什麼?
2、交流。
3、教師伺機進行指導。
(1)指點理解“願意”。
○1引導學生自由練讀“你願意和我一起種稻子嗎?”這句話。
○2你能用一個詞來代替“願意”,再把這句話說一說嗎?
○3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用“願意”說一句話。(如:當你看到媽媽幹活很累了,你願意為媽媽做些什麼事呢?)
評:教師透過讓學生充分讀、換詞說話,領悟“願意”的意思,並創設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降低了口頭造句的難度。讓生活走進學生的認知世界和情感世界。
(2)結合圖,說一說小鴨子為什麼不願意和小母雞種稻子呢?
(3)指導朗讀小母雞和小鴨子的對話,進行分角色朗讀。
評:分角色朗讀有助於提高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形成良好的語感。
四、小組合作學習第2、3自然段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第2、3自然段,可以分角色朗讀,也可以加上動作演一演。
2、交流。
(1)提出不懂的詞語。
(2)進行分角色朗讀比賽或表演比賽。
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學生留出時間,留出空間,引導學生熟讀課文,自讀、自悟,初步學會主動學習。避免了傳統教學繁瑣的串講串問。
五、學習第4自然段
1、教師範讀。
2、引導學生看圖,組織探究:“又香又甜的白米飯是怎麼來的?”(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種——鋤草——收)
3、指導朗讀。
4、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上小母雞、小豬、小貓、小鴨的神情,想象他們的動作、語言,指導學生小組合作,戴上頭飾表演。
評:喜歡錶演是孩子們的天性,課文插圖很生動,有助於學生的表演,表演不僅使課文內化,而且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表現力與創造力。教師實實在在地把課堂還給學生。
六、迴歸整體,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想一想:此時,你最想對小母雞,還有小豬、小貓、小鴨說些什麼呢?
評:一個巧妙的“想一想”,挖掘了課文的思想內涵,使學生在薰陶感染、潛移默化中受到熱愛勞動的教育,同時又進行了一次口語交際的訓練。正如《標準》提出的“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七、識記生字
1、學生按順序指讀本節課要記住的生字。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住這些字。(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3、“搶答”遊戲。
(課件出示一碗碗米飯圖,上面寫一個生字,師:小母雞做做了一碗碗又香又甜的白米飯,想吃的同學趕快來搶答。學生若讀對了,“米飯”就“啵”地一聲不見了。)
評:透過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自己想辦法記住生字,再加上有趣的遊戲,時時體現出學生自主的實踐活動,真正把識字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
八、作業
課後和家長進行課本劇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