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有趣的蠟燭》教案7篇

《有趣的蠟燭》教案

《有趣的蠟燭》教案7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趣的蠟燭》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有趣的蠟燭》教案1

  活動目標:

  透過操作探索感知空氣與燃燒的關係活動重點:燃燒需要空氣活動難點:蠟燭燃燒時間長短與空氣多少的關係活動準備:蠟燭打火機杯子記錄表活動過程:

  1、設疑,引發探索興趣(一)師出示一支蠟燭,引導幼兒發散思維。

  師:你有什麼辦法讓蠟燭亮起來呢?

  (吹、扇……)(二)引導幼兒進行逆向思維。、師:用什麼辦法把它熄滅呢?

  (吹、扇……)二、第一次實驗探索活動,感知燃燒需要空氣師:現在我們來做個小實驗,老師點燃兩支蠟燭,請你們仔細觀察我是用什麼辦法熄滅其中一支蠟燭的?它是怎麼滅的?

  (師操作點燃兩支蠟燭,一支罩杯子,一支不罩)1、你觀察到什麼現象呢?

  (罩杯子滅,不罩沒滅)2、為什麼這支蠟燭還在燃燒?

  (空氣……)3、這支蠟燭怎麼滅的?

  (罩杯子)(慢慢的一點一點滅的)4、為什麼罩上杯子,蠟燭會慢慢地一點一點地熄滅呢?

  (空氣……)小結:燃燒需要空氣,杯子裡的空氣越來越少,蠟燭就會慢慢熄滅。

  2、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3、透過調查、觀察、體驗、合作探究等活動,鍛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三、分組操作,進一步感知空氣與燃燒的關係師:再來做一個小實驗,請小朋友到你們相應的組坐好,先來看有什麼用具。

  1、師:大家來看,做這個實驗所要用的材料杯子大小一樣嗎?(不一樣)接下來的實驗請小朋友仔細觀察蠟燭在杯子裡燃燒時間長短有什麼不同?

  2、這個實驗要第組小朋友共同完成,但是分工不同,有一個小朋友來點蠟燭,3個小朋友罩杯子,現在給大家一分鐘時間協商,商量好後請以上坐好。

  3、誰來點蠟燭?

  要求:空氣誰來罩杯子呢?

  要求:一個杯子罩一支蠟燭,一定要同時罩有什麼辦法可以做到同時罩呢?

  (……)那我們就來用這種方法。

  4、介紹記錄表請你們用線條表示蠟燭燃燒時間的長短。

  5、幼兒操作,師巡迴指導。

  6、交流結果誰把你的記錄結果說給大家聽?

  為什麼會這樣呢?杯子裡空氣一樣多嗎?

  四、活動延伸:用什麼方法讓即將熄滅的蠟燭再燃燒呢?

  誰會分活動目標:學習把一個圖形二等分,並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係。

  活動重點:探索不同圖形二等分的方法活動難點: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係活動準備:圓形卡片、正方形、長方形、記錄表、剪刀活動過程:一、探索圖形二等分的方法師:這裡有一個圖形,請大家來想辦法把它分成相等的兩份。

  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引導幼兒用重疊的方法驗證兩部分是否一樣大?

  師小結:把一個圖形分成相等大的兩份,叫二等分。

  二、探索正方形,將它二等分看看有多少種方法?

  請小朋友取正方形,將二等分看看有多少種方法?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提問:1、你是怎麼分的?

  2、分出來的兩份一樣嗎?

  3、你是怎麼知道的?

  4、還有其它方法嗎?

  教師將多種方法展示在黑板上。

  三、探索長方形二等分的方法1、以小組進行,並記錄在記錄表上。

  2、幼兒探索後請幼兒以小組交流分享操作結果。

  四、活動結束還有很多圖形寶寶也想請小朋友把它們二等分,我們來分分看。

  教學反思

  認識和探索環境是人類的本性,新《綱要》中對幼兒科學領域教育的目標指出,要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要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並能運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在本次活動中我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做,活動內容方面既考慮到了符合幼兒的現有的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孩子的長遠發展;既考慮到孩子的興趣,又有助於拓展孩子的經驗和視野。在互動方式上,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有機的結合並相互滲透注重孩子學習的綜合性、趣味性、操作性和遊戲性。透過幼兒自己的探索促進資訊的獲得和觀察、感知能力的發展。

《有趣的蠟燭》教案2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瞭解各種各樣的蠟燭,說出蠟燭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能主動參與到自制活動中,並體驗成功的快樂。

  3.初步瞭解蠟燭燃燒與空氣的關係,對此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蠟燭

  2.蠟燭若干,玻璃口杯一個。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教師帶領孩子進入教室,一起感受美麗而又溫馨的燭光。

  2.引導幼兒觀察點燃的蠟燭,說說自己看到的有趣現象。

  如:滴下來的蠟燭油像眼淚,而且有點燙;

  小火苗會隨風“跳舞”。

  說一說小火苗像什麼呢?

  (像星星、像花蕊、像太陽、像螢火蟲……)

  3.引導幼兒用自己的動作來表現燭火的樣子。

  二、展開

  1.讓幼兒瞭解蠟燭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1)請幼兒共同來欣賞各種各樣的蠟燭實物。

  (2)引導幼兒說出蠟燭的用途,談談自己在什麼時候用過蠟燭?

  (停電的時候、過生日的時候、打燈籠的時候……)

  2.請幼兒講一講應該如何點燃蠟燭。(火柴、打火機……)

  (1)引導幼兒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將蠟燭熄滅。

  (用手扇或用嘴巴吹)

  (2)教師用另一種方法將蠟燭熄滅。首先點燃一根蠟燭,固定好,然後用一個玻璃口杯罩在蠟燭上,看看結果怎樣?(熄滅)

  3.教師引導幼兒將自己桌面上的玻璃杯罩在點燃的蠟燭上,瓶口緊貼硬幣,看一看與教師剛才做的有什麼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相同之處:蠟燭熄滅了。

  不同之處:瓶內有上升的水柱。

  小結:蠟燭的燃燒需要空氣,杯內的空氣燒完了,蠟燭也就要熄滅了,就像我們人一樣,同樣也需要空氣。

  三、結束

  欣賞各種各樣的蠟燭。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美麗的花》

  幼兒園中班教案

  活動目標

  1.透過看看、說說、做做了解花的用途。

  2.創造性地設計花的禮物,使幼兒進一步萌發愛花、護花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雨中紅色玫瑰, 山茶花2, 菊花5

  2.彩色筆,畫紙等。

  活動過程

  一、感知花的美

  1.課件演示:漂亮的花

  幼兒觀看。

  2.教師:你們看到了些什麼花?漂亮嗎?

  看見花你感到怎麼樣?

  二、感知花的用途

  1.觀察:花的禮物

  (1)提問:你們認識這些禮物嗎?它有什麼用?

  (2)教師和幼兒一起說說花的禮物可以用來做什麼。

  2.教師小結花的用途

  (1)做藥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裝飾品。

  (5)清香空氣

  (6)可以美容

  三、創造花的藝術品

  1.觀察花朵頭箍

  提問:這個頭箍是用什麼做的?好看嗎?

  2.提出創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禮物送給別人?

  請你們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禮物畫下來,然後說給大家聽,你想做什麼花的禮物,準備送給誰。

  3.幼兒繪畫:花的禮物

  4.幼兒描述自己的創造。

  四、環保教育

  討論:你覺得花的用處多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花?

《有趣的蠟燭》教案3

  活動目標:

  透過操作探索感知空氣與燃燒的關係

  活動重點:

  燃燒需要空氣

  活動難點:

  蠟燭燃燒時間長短與空氣多少的關係活動準備:蠟燭打火機杯子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設疑,引發探索興趣

  (一)師出示一支蠟燭,引導幼兒發散思維。

  師:你有什麼辦法讓蠟燭亮起來呢?

  (吹、扇……)

  (二)引導幼兒進行逆向思維。

  師:用什麼辦法把它熄滅呢?

  (吹、扇……)

  二、第一次實驗探索活動,感知燃燒需要空氣師:現在我們來做個小實驗,老師點燃兩支蠟燭,請你們仔細觀察我是用什麼辦法熄滅其中一支蠟燭的?它是怎麼滅的?

  (師操作點燃兩支蠟燭,一支罩杯子,一支不罩)

  1、你觀察到什麼現象呢?

  (罩杯子滅,不罩沒滅)

  2、為什麼這支蠟燭還在燃燒?

  (空氣……)

  3、這支蠟燭怎麼滅的?

  (罩杯子)(慢慢的一點一點滅的)

  4、為什麼罩上杯子,蠟燭會慢慢地一點一點地熄滅呢?

  (空氣……)

  小結:燃燒需要空氣,杯子裡的空氣越來越少,蠟燭就會慢慢熄滅。

  三、分組操作,進一步感知空氣與燃燒的關係師:再來做一個小實驗,請小朋友到你們相應的組坐好,先來看有什麼用具。

  1、師:大家來看,做這個實驗所要用的材料杯子大小一樣嗎?(不一樣)接下來的實驗請小朋友仔細觀察蠟燭在杯子裡燃燒時間長短有什麼不同?

  2、這個實驗要第組小朋友共同完成,但是分工不同,有一個小朋友來點蠟燭,3個小朋友罩杯子,現在給大家一分鐘時間協商,商量好後請以上坐好。

  3、誰來點蠟燭?

  要求:空氣誰來罩杯子呢?

  要求:一個杯子罩一支蠟燭,一定要同時罩有什麼辦法可以做到同時罩呢?

  (……)那我們就來用這種方法。

  4、介紹記錄表請你們用線條表示蠟燭燃燒時間的長短。

  5、幼兒操作,師巡迴指導。

  6、交流結果誰把你的記錄結果說給大家聽?

  為什麼會這樣呢?杯子裡空氣一樣多嗎?

  四、活動延伸:用什麼方法讓即將熄滅的蠟燭再燃燒呢?

  誰會分活動目標:學習把一個圖形二等分,並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係。

  活動重點:探索不同圖形二等分的方法活動難點: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係活動準備:圓形卡片、正方形、長方形、記錄表、剪刀活動過程:一、探索圖形二等分的方法師:這裡有一個圖形,請大家來想辦法把它分成相等的兩份。

  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引導幼兒用重疊的方法驗證兩部分是否一樣大?

  師小結:把一個圖形分成相等大的兩份,叫二等分。

  二、探索正方形,將它二等分看看有多少種方法?

  請小朋友取正方形,將二等分看看有多少種方法?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提問:1、你是怎麼分的?

  2、分出來的兩份一樣嗎?

  3、你是怎麼知道的?

  4、還有其它方法嗎?

  教師將多種方法展示在黑板上。

  三、探索長方形二等分的方法1、以小組進行,並記錄在記錄表上。

  2、幼兒探索後請幼兒以小組交流分享操作結果。

  四、活動結束還有很多圖形寶寶也想請小朋友把它們二等分,我們來分分看。

《有趣的蠟燭》教案4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瞭解各種各樣的蠟燭,說出蠟燭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能主動參與到自制活動中,並體驗成功的快樂。

  3.初步瞭解蠟燭燃燒與空氣的關係,對此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活動準備:蠟燭若干、透明玻璃瓶若干、玻璃口杯一個、蠟燭幻燈片、自制蠟燭模具若干、蠟芯若干、音樂。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欣賞燭光,引起興趣。

  1.教師帶領孩子進入教室,一起感受美麗而又溫馨的燭光。

  2.引導幼兒觀察點燃的蠟燭,說說自己看到的有趣現象,如:滴下來的蠟燭油像眼淚,而且有點燙;小火苗會隨風“跳舞”。說一說小火苗像什麼呢?(像星星、像花蕊、像太陽、像螢火蟲……)

  3.引導幼兒用自己的動作來表現燭火的樣子。

  二、透過觀看幻燈片以及各種各樣的實物蠟燭,讓幼兒瞭解蠟燭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1.請小朋友們來看一看幻燈片,欣賞美麗的蠟燭。

  2.教師請幼兒共同來欣賞各種各樣的蠟燭實物。

  3.引導幼兒說出蠟燭的用途,談談自己在什麼時候用過蠟燭?(停電的時候、過生日的時候、打燈籠的時候……)

  三、教師與幼兒共同自制蠟燭。

  1.教師介紹材料:溶化的蠟、蠟芯、模具。

  2.教師介紹製作過程。

  (1)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模具。

  (2)幼兒取一根燈芯放入模具內。(要求:蠟油不能高於蠟芯)

  (3)將溶化的蠟用勺子舀入模具內,凝固即可。

  四、遊戲:《蠟燭的熄滅》。

  1.請幼兒講一講應該如何點燃蠟燭。(火柴、打火機……)

  2.引導幼兒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將蠟燭熄滅。(用手扇或用嘴巴吹)

  3.教師用另一種方法將蠟燭熄滅。首先點燃一根蠟燭,固定好,然後用一個玻璃口杯罩在蠟燭上,看看結果怎樣?(熄滅)

  4.教師引導幼兒將自己桌面上的玻璃杯罩在點燃的蠟燭上,瓶口緊貼硬幣,看一看與教師剛才做的有什麼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相同之處:蠟燭熄滅了。不同之處:瓶內有上升的水柱)

  5.小結:蠟燭的燃燒需要空氣,杯內的空氣燒完了,蠟燭也就要熄滅了,就像我們人一樣,同樣也需要空氣。

  五、欣賞自制的蠟燭。

《有趣的蠟燭》教案5

  一、設計意圖

  在日常生活中,我發現幼兒特別喜歡“玩火”,如:劃火柴或玩打火機,或者用火點燃紙,破布等等。這是非常危險的,也是成人所不允許的。看到這一現象,一方面我感到不讓幼兒“玩火”會扼殺幼兒對火的探索的興趣,使幼兒失去學習和學會自我保護的好機會;另一方面我也非常理解家長的心情,所以我結合了“空氣在哪裡?”設計了這樣一節課。主要讓幼兒透過探索觀察蠟燭燃燒時的一些有趣現象,知道蠟燭的燃燒需要空氣中的氧氣。更重要的是保護了幼兒探索求知的慾望。

  二、活動目標

  1、觀察蠟燭燃燒,發現許多的有趣的現象

  2、產生觀察興趣,初步瞭解燃燒與空氣的關係

  3、培養幼兒的探索興趣和觀察力。

  三、活動準備

  每人一個玻璃杯,一支蠟燭,一張畫紙,一盤顏料,一塊碎蠟。

  四、活動過程

  (一)活動引入

  1、師:昨天晚上停電了,屋裡黑黑的,什麼也看不見,怎麼辦?

  (幼兒自由回答)蠟燭可以照明,今天我帶來了很多種蠟燭,請小朋友看一看。

  2、幼兒觀察、發言、都有些什麼蠟燭。

  (工藝蠟燭、喜慶蠟燭、杯燭、生日蠟燭等)你在什麼地方見到過?這些蠟燭會在什麼地方用到。

  3、小結:蠟燭可以照明,可以做蠟筆,蠟紙。

  (二)燃燒蠟燭

  1觀察燃燒的蠟燭

  (1)師:蠟燭可以照明,點燃的蠟燭還有許多的現象(點燃蠟燭)我們來看看蠟燭的火焰是什麼顏色?(幼兒自由說)

  ①蠟燭的火焰中間和外邊的顏色是不一樣的,中間是藍色的火苗,外邊是黃色的火焰。

  ②蠟燭的火焰像什麼?(幼兒自由想象)

  (2)感知蠟燭發出的光和熱

  ①請一名幼兒前來用手攏著火苗,說一說有什麼感覺?

  ②師:蠟燭燃燒時會發出光和熱,它的火苗在不停的跳動,忽上忽下。

  2、實驗一:《蠟燭在空氣中的燃燒》

  (1)師:點燃的蠟燭不要把它吹滅,它會怎麼樣?(一直燃燒不會熄滅)如果給點燃的蠟燭罩上一個玻璃杯,蠟燭會怎麼樣?(幼兒自由發言,講述)

  下面我請小朋友做個實驗,看看這會有什麼現象發生。

  (2)幼兒操作實驗:(罩上杯子後,蠟燭會慢慢熄滅)

  ①蠟燭為什麼會熄滅?(幼兒自由發言)

  ②蠟燭的熄滅是因為蠟燭燃燒時需要空氣,當蠟燭被罩上杯子後,外面的空氣進不去了,杯子的空氣被蠟燭燃燒用完了,蠟燭就會熄滅。

  ③罩上杯子後蠟燭會熄滅,還會有什麼現象發生。(杯子會發熱,發黑,杯壁上會有小水珠,火焰熄滅時有一股煙味)

  3、實驗二:《吸水的杯子》

  (1)師:如果把點燃的蠟燭放在盛水的盤子中,再把蠟罩上玻璃杯會有什麼現象?(幼兒討論發言)

  (2)幼兒操作,觀察現象

  (3)師:你們看到了什麼,為什麼蠟燭會熄滅,彩色的水會被吸到杯子裡,(幼兒討論其中的原因)

  (4)小結:點燃的蠟燭被罩上玻璃杯後,玻璃杯裡的空氣被點燃的蠟燭燃燒完了,杯子裡的大氣壓變小了,外面的大氣壓就會把盤子裡的水擠壓到杯子裡。

  4、實驗三:《蠟燭花》

  (1)師:蠟燭燃燒時,周圍會流下很多的蠟燭油,蠟燭油像眼淚,而且有點燙,下面請小朋友把蠟燭油盛水的盤子裡。

  (2)幼兒觀察蠟燭油滴在水中的現象。

  (3)小結:蠟燭油滴到水中,它會像荷葉那樣漂浮在水面上,不會下沉,所以我們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蠟燭花”。

  (三)總結

  透過實驗一,觀察燃燒的蠟燭這一環節,讓幼兒知道蠟燭在燃燒時火焰的中間和外邊的顏色不同的,充分讓幼兒自由想象火焰像什麼?從而知道蠟燭在燃燒時是會發出光和熱。

  五、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六、活動延伸

  蠟染畫

  蠟還可以繪畫,請幼兒用桌子上的碎蠟在紙上畫上自己喜歡的東西,然後用棉籤蘸上盤中的顏料,均勻的塗在畫上,就會顯現出美麗的蠟染畫。

《有趣的蠟燭》教案6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瞭解各種各樣的蠟燭,說出蠟燭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能主動參與到自制活動中,並體驗成功的快樂。

  3、初步瞭解蠟燭燃燒與空氣的關係,對此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活動準備:

  蠟燭若干、透明玻璃瓶若干、玻璃口杯一個、蠟燭幻燈片、自制蠟燭模具若干、蠟芯若干、音樂。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欣賞燭光,引起興趣。

  1、教師帶領孩子進入教室,一起感受美麗而又溫馨的燭光。

  2、引導幼兒觀察點燃的蠟燭,說說自己看到的有趣現象,如:滴下來的蠟燭油像眼淚,而且有點燙;小火苗會隨風“跳舞”。說一說小火苗像什麼呢?(像星星、像花蕊、像太陽、像螢火蟲……)

  3、引導幼兒用自己的動作來表現燭火的樣子。

  二、透過觀看幻燈片以及各種各樣的實物蠟燭,讓幼兒瞭解蠟燭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1、請小朋友們來看一看幻燈片,欣賞美麗的蠟燭。

  2、教師請幼兒共同來欣賞各種各樣的蠟燭實物。

  3、引導幼兒說出蠟燭的用途,談談自己在什麼時候用過蠟燭?(停電的時候、過生日的時候、打燈籠的時候……)

  三、教師與幼兒共同自制蠟燭。

  1、教師介紹材料:溶化的蠟、蠟芯、模具。

  2、教師介紹製作過程。

  (1)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模具。

  (2)幼兒取一根燈芯放入模具內。(要求:蠟油不能高於蠟芯)

  (3)將溶化的蠟用勺子舀入模具內,凝固即可。

  四、遊戲《蠟燭的熄滅》。

  1、請幼兒講一講應該如何點燃蠟燭。(火柴、打火機……)

  2、引導幼兒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將蠟燭熄滅。(用手扇或用嘴巴吹)

  3、教師用另一種方法將蠟燭熄滅。首先點燃一根蠟燭,固定好,然後用一個玻璃口杯罩在蠟燭上,看看結果怎樣?(熄滅)

  4、教師引導幼兒將自己桌面上的玻璃杯罩在點燃的蠟燭上,瓶口緊貼硬幣,看一看與教師剛才做的有什麼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相同之處:蠟燭熄滅了。不同之處:瓶內有上升的水柱)

  5、小結:蠟燭的燃燒需要空氣,杯內的空氣燒完了,蠟燭也就要熄滅了,就像我們人一樣,同樣也需要空氣。

  五、欣賞自制的蠟燭。展開閱讀全文

《有趣的蠟燭》教案7

  活動設計背景

  晚飯時間突然停電了,冬天的北方外邊已經是昏暗的夜晚,教室內剎那間漆黑一片,大家開始準備照明的辦法。蠟燭引發了幼兒的好奇與興趣。

  活動目標

  1、透過本次活動讓幼兒感知蠟燭燃燒的現象,初步懂得空氣與燃燒的關係。

  2、讓幼兒認識、瞭解蠟燭的種類與用途,激發幼兒對蠟燭的探索慾望和觀察總結的能力。

  3、從小培養幼兒的科學興趣,促進幼兒知識技能的積累以及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感知蠟燭燃燒的現象,初步懂得空氣與燃燒的關係。

  活動準備

  香薰蠟、生日蠟燭、大小顏色不同的蠟燭若干、盤子、打火機、水。

  活動過程

  1、區角活動

  設定觀察角,擺放不同種類、顏色、形狀的蠟燭。引發小朋友們自主的觀察,教師適時介入,一起了解蠟燭的特點和用途。

  2、動手操作點燃蠟燭,發現現象。

  (1)帶領組織小朋友來到操作檯旁邊,觀察操作檯上的物品,說一說自己看到了什麼。如干淨透明的玻璃杯,小蠟燭和盤子……請小朋友們自由討論。

  (2)老師想請蠟燭寶寶站起來和小朋友們一起做遊戲,小朋友們想一想有什麼好辦法呢?小朋友們自由發揮想象。老師示範,有燃燒的蠟燭油把蠟燭固定在盤子上,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起動手操作,讓自己的蠟燭寶寶站起來。

  (3)點燃蠟燭,觀察蠟燭燃燒時的狀態。

  (4)請小朋友用杯子把燃燒著的蠟燭扣住,仔細看看會發生什麼現象呢?啟發幼兒發現蠟燭熄滅了,不再燃燒了,杯子變黑了,杯底還有點熱,杯壁上還有一層“霧”……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請小朋友們自由討論。

  (5)再次點燃蠟燭重複操作,請小朋友用大小不同的杯子同時扣在燃燒的蠟燭上,看看又會發生什麼新的現象呢?

  小杯子的空氣少,蠟燭燃燒的時間短,先熄滅;大杯子裡的空氣多,蠟燭燃燒的時間長,後熄滅。

  3、有趣的蠟燭花遊戲

  請小朋友們手拿點燃的大蜡燭和老師一起圍繞在水盆邊,蠟燭油滴落在水中變成漂亮的蠟燭活,有大有小,有紅色的有白色的……在水中很緩慢的變大,變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