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垃圾分類繪本的教案範文(通用5篇)

垃圾分類繪本的教案

垃圾分類繪本的教案範文(通用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垃圾分類繪本的教案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垃圾分類繪本的教案1

  教學目的:

  1、透過活動,幫助幼兒瞭解垃圾與人類的關係,知道我們可以變廢為寶。

  2、激發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

  活動準備

  電腦課件、垃圾桶、圖書、照片等。

  活動流程

  討論活動——查詢資料——交流表述——延伸活動

  活動過程

  1、討論活動

  出示垃圾筒,引導幼兒討論:

  這是什麼?什麼是垃圾?垃圾有沒有用?

  如果我們的周圍都是垃圾,生活會變得怎麼樣?

  那我們該怎麼辦?

  2、查詢資料

  (1)和好朋友一起找一找,看一看處理這些垃圾有什麼好辦法?等會兒來告訴大家,好嗎?

  (2)幼兒自由結伴進行,教師觀察幼兒活動情況。

  3、交流表述

  (1)請每組的代表來交流自己一組找到的處理垃圾的方法。

  (2)播放電腦課件,引導幼兒觀看並對垃圾分類有進一步的瞭解。

  4、延伸活動

  在生活中嘗試進行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繪本的教案2

  目標:

  1、懂得"垃圾分類"的意義,樹立環保意識。

  2、培養觀察、分析、比較、分類等能力。

  3、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準備:

  1、用廢泡沫、插塑積木等材料佈置成的"江山"和"賀村",其中"賀村"裡散亂地放著一些垃圾。

  2、各類實物垃圾,如香蕉皮、廢紙盒、空易拉罐、礦泉水瓶、酒瓶、壞燈泡和殺蟲劑、指甲油、摩絲瓶等。

  3、5只垃圾分裝桶,上貼5種標誌。

  4、錄影機以及有關垃圾處理的錄影帶。

  5、磁性圖片若干,一次性塑膠手套若干。

  過程:

  一、評選"衛生城市"

  1、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兩個地方的環境,啟發幼兒說說:你喜歡哪座城市?這什麼?如果你住在賀村感覺怎樣?

  2、請幼兒用貼五角星的形式評選"衛生城市"。

  3、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你們不選賀村?如果你住在賀村會有什麼感覺?

  4、教師小結:賀村滿地垃圾,又髒又臭,大家都不喜歡。而江山整潔有序,受人歡迎。你們想知道這個城市的垃圾都到哪裡去了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錄影。

  二、瞭解垃圾分類與回收的方法

  1、教師配解說詞,讓幼兒觀看有關垃圾分類回收過程的錄影片斷,然後說說垃圾車把垃圾送到哪裡去了,垃圾回收後可以製成哪些新產品。

  2、認識"回收利用"標誌。

  ①出示"回收利用"的標誌,讓幼兒根據圖意猜測該標誌的含義,並說說在哪些地方看到過這一標誌。

  ②講解"回收利用"標誌含義,請幼兒說說: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為什麼?(紙、玻璃瓶、易拉罐、礦泉水瓶等經過加工處理,可以製造出新的產品。)

  ③啟發幼兒設計"不能回收利用"的標誌圖,並說說: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為什麼?應該怎樣處理這些垃圾?(焚燒或深埋。)

  ④將黑板上的磁性垃圾圖片按可以回收利用與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兩類,教師檢查幼兒分類情況。

  ⑤教師小結:如果我們能回收利用這些物品,就能淨化環境,保護資源。

  3、遊戲:看誰做得對。教師說出某一垃圾的名稱,如果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幼兒就做形似的動作;如果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就做形似"X"的動作。

  三、將可能回收利用的垃圾作進一步分類

  1、組織幼兒討論:怎樣才能讓工人叔叔更好、更方便地處理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

  2、出示貼有標誌的5只垃圾分類裝桶,請個別幼兒將垃圾按標誌分類。

  3、組織幼兒戴上手套清理賀村的垃圾,並進行分類。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孩子們都是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來,一開始我神秘的出示以後各孩子們生活中的垃圾袋,從裡邊出示一些常見的垃圾,將孩子帶到垃圾的`情境中,又用遊戲法,請小朋友嘗試根據隨身碟中的垃圾分類遊戲,讓孩子們在遊戲中瞭解生活中的垃圾,再到體驗垃圾分類,作為匯入環節,從本次課孩子們的表現看是比較好的。

  垃圾分類繪本的教案3

  活動目標:

  1、透過創設垃圾桶的分類標誌,增強幼兒將垃圾分類的意識。

  2、給生活中的垃圾分類,讓幼兒瞭解垃圾分類的方法,並運用到一日生活中。

  3、在設計垃圾桶標誌的過程中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班級裡的三個垃圾桶、四種垃圾桶的圖片、黑色筆、可回收的垃圾廚餘垃圾與其他垃圾的字條以及白紙若干、實物垃圾(易拉罐、牛奶袋、樹葉、鉛筆頭等)。

  2、經驗準備:

  (1)幼兒有初步的垃圾分類的知識,並瞭解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意義。

  (2)初步感受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

  重點:把垃圾分類與幼兒的一日生活聯絡在一起。

  難點:分組進行垃圾桶標誌的設計。

  活動過程:

  1、結合生活經驗,導人活動。

  回憶去過的師大校園內的垃圾清理站,並說出師大院子裡有哪些型別的垃圾桶。出示垃圾桶標誌的圖片(可回收、廚餘垃圾、其他垃圾、電池垃圾桶)。

  教師:我們為什麼要進行垃圾分類?

  幼兒:因為有的垃圾是可回收的,有的垃圾就直接埋了。如果不分類,可回收的也就不能用了。

  教師:教室裡每天都會產生許多垃圾,我們把教室中的垃圾進行分類,應該用幾個垃圾桶?

  幼兒:三個,有放廚餘垃圾的,有放可回收垃圾的。

  幼兒:還需要一個其他垃圾桶,放衛生紙、掃地時的渣子、灰塵。

  2、設計垃圾桶標誌。

  (1)利用牆飾中展示的分類垃圾桶圖片引出問題:如何區分不同型別的垃圾桶?

  共有三種類型的垃圾桶:廚餘垃圾(水果皮、骨頭、魚刺等);可回收的(廢紙張等);其他垃圾(廁紙、擦鼻涕紙等)。

  教師:三個垃圾桶容易混淆,怎樣來區分它們呢?

  幼兒:它們的顏色不一樣,綠色作廚餘垃圾桶、紅色作可回收垃圾桶、藍色作其他垃圾桶。

  教師:這樣可以,可是我們的弟弟妹妹不知道垃圾中有哪些可回收垃圾,我們怎樣讓他們一看就明白放什麼垃圾?

  幼兒1:畫出來。

  幼兒2:可以把垃圾的照片貼上去。

  教師:貼照片也是一種辦法,今天我們來試一試用畫的方式。

  (2)幼兒設計垃圾桶標誌。

  ①介紹材料、合理分工。

  教師:有三個垃圾桶標誌要設計,小朋友有十二個,怎麼來分工呢?

  幼兒l:幾個人設計可回收垃圾桶,幾個人設計廚餘垃圾桶

  幼兒2:正好十二個小朋友,分三組,四個小朋友一組。每組幼兒是否又有分工?

  教師:每組有四個小朋友,怎樣分工來做呢?

  幼兒:有的來剪字、有的來畫畫就行。(教師引導幼兒協商分工的方法)

  ②動手設計垃圾桶標誌。

  引導幼兒根據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垃圾進行有目的.的設計,進一步鞏固垃圾分類的知識。

  幼兒在設計標誌過程中,有的剪字,有的繪畫,一邊做一邊討論著教室中經常會產生的不同種類垃圾的畫法。

  3、做好垃圾桶標誌後,玩垃圾分類小遊戲。

  遊戲中遇到的問題:易拉罐是否要扔?鉛筆頭屬於什麼垃圾?

  教師:易拉罐是可回收垃圾,那我們把它扔到可回收垃圾桶吧!

  幼兒:可以,我來扔。

  教師:你們捨得把它扔掉嗎?

  幼兒:咦,捨不得。我們還做美工呢!

  教師:鉛筆頭是什麼垃圾?

  幼兒:有毒的。

  教師:鉛筆外面一層是木頭做的沒有毒,但是把鉛筆芯和外面的木頭粘在一起的黏合劑是有毒的,而且在最外面刷得油漆裡有大量的鉛。

  幼兒:鉛多了對身體不好,應該扔到有其他垃圾標誌的桶裡。

  4、延伸活動。

  給幼兒園的其他班級的小朋友們進行垃圾分類知識宣傳,鼓勵幼兒將活動中學到的知識帶回家裡,在生活中運用。

  垃圾分類繪本的教案4

  情況分析:

  隨著社會上分類垃圾桶的出現,媒體對環保的宣傳,幼兒對這一事物產生了興趣。針對環保是當今一大熱點問題,為了更好地利用資源,減少資源浪費,滿足幼兒對環保知識的好奇,進行垃圾分類的學習。使幼兒透過主動討論、操作,知道垃圾可以分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並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動、自覺地進行垃圾分類,所以根據幼兒的需要開展了活動《垃圾分類》。

  一、活動內容:

  《垃圾分類》

  二、活動目標:

  1、學習將垃圾分類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2、體驗環境汙染帶來的影響,知道亂扔垃圾會汙染環境,危害健康,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三、活動準備:

  1、佈置髒亂的小熊家和潔淨的小兔家。

  2、舊報紙、飲料瓶、廢紙盒、廢電池、果皮、枯樹葉、菜葉等。

  3、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各一個。毛巾架一個、毛巾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觀察小熊家和小兔家,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比較兩個小動物家的不同。激發幼兒收拾垃圾的慾望。

  2、教師介紹垃圾箱,幼兒清理垃圾,放入垃圾箱。教師觀察幼兒分類投放情況。在操作中學習正確分類。

  3、根據幼兒投放垃圾的情況,提問:

  (1)你為什麼要將這個垃圾放在綠(紅)色的垃圾箱裡?

  (2)什麼叫可回收?

  (3)為什麼不可回收?

  4、昇華幼兒經驗,討論亂扔垃圾的危害,知道不僅不亂扔垃圾,還要少製造垃圾。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5、教師小結。

  6、延伸:介紹垃圾分類的圖片,讓幼兒在課外連線。

  垃圾分類繪本的教案5

  活動目標:

  1、認識可回收、不可回收標記,學習將垃圾分類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2、體驗環境汙染帶來的影響,知道亂扔垃圾會汙染環境,危害健康,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3、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1、前期經驗準備,初步瞭解可回收垃圾的用途

  2、頭飾小魚、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各一個、教學PPT

  3、舊報紙、飲料瓶、廢紙盒、廢電池、果皮、枯樹葉、菜葉等。

  教學重點:

  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認識

  教學難點:

  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分類

  活動過程:

  一、故事圖片匯入。

  出示小魚圖片,講述故事,小魚的"家"教師帶領幼兒觀察小魚的家,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比較兩幅圖片的不同激發幼兒收拾垃圾的慾望

  二、教師出示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標記。引導幼兒學習分類。

  (出示可回收標記),提問:什麼叫可回收?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舊報紙、飲料瓶、廢紙盒)(出示不可回收標記),提問:為什麼叫不可回收?有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廢電池、果皮、枯樹葉、菜葉)

  三、考一考(教學PPT)垃圾的分類,透過PPT的展示讓幼兒加深瞭解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遊戲《幫小魚整理家》

  集體檢查,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垃圾的瞭解。

  四、觀看ppt圖片,瞭解環境汙染的危害,進一步加深幼兒的環保意識。

  課後延伸:

  組成"環保小分隊",檢查幼兒園的垃圾分類情況。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孩子們都是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來,一開始我神秘的出示以後各孩子們生活中的垃圾袋,從裡邊出示一些常見的垃圾,將孩子帶到垃圾的情境中,又用遊戲法,請小朋友嘗試根據隨身碟中的垃圾分類遊戲,讓孩子們在遊戲中瞭解生活中的垃圾,再到體驗垃圾分類,作為匯入環節,從本次課孩子們的表現看是比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