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會活動:有卡走天下
大班社會活動:
有卡走天下
活動目標:
1、觀察各種卡,瞭解它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2、學習按照“銀行卡”、“充值卡”、“優惠卡”、“其他卡”等標準進行分類。
3、嘗試自己設計卡。
活動重點:
觀察和思考——卡是什麼樣的,它與人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活動難點:
能按照學習按照“銀行卡”、“充值卡”、“優惠卡”、“其他卡”等標準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製作“有卡真方便”PPT;
2、“有卡真方便”影片;
3、分類標準的標誌;
4、提供製作卡的紙與記號筆;
5、幼兒人手1-2張卡;
經驗準備:
請幼兒收集生活中常用的卡,並瞭解它的作用。
活動環節:
一、設計情境,引出有卡真方便
二、影片演繹,瞭解有卡真方便
三、分類遊戲,感受卡的多樣性
四、拓展延伸,設計我想要的卡
活動過程:
一、設計情境,引出有卡真方便
1、老師昨天要出門買東西,出門了卻發現沒帶錢,不過你可不要擔心,老師照樣買了好多東西呢!小朋友猜猜這是怎麼回事呢?(結合PPT引出銀行卡,瞭解銀行卡帶來的方便。)
2、討論:錢是怎麼裝到銀行卡里去的?幫助幼兒理解有卡真方便其實是科技帶來的方便。
師:剛才有個小朋友問我:這麼一張小小的卡,那麼多的錢是怎麼裝進去的?小朋友知道答案嗎?
二、影片演繹,瞭解有卡真方便。
老師有很多卡,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好多方便。
1、影片一,早上,老師去麵包店買麵包,有沒有發現老師沒有用錢卻買到了麵包,這是為什麼呢?(引出麵包店的充值卡)誰能夠告訴我這個卡上有些什麼東西?這卡是怎麼用的呢?
2、影片二,中午,老師去水果店買水果,我的手裡拿著什麼東西呢?(引出水果店的優惠卡)這個卡上又有些什麼東西呢?這卡是怎麼用的?
3、影片三,晚上,老師要去乘公交車,用了什麼卡呢。(引出公交卡)這卡是怎麼用的呢?你用過嗎?你覺得它用起來方便嗎?
4、提問:老師一天裡都用到了什麼卡?(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PPT圖片)
5、小結:我今天用卡買到了早餐,得到了水果店的優惠,乘坐了公交車。有了這些卡,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
三、分類遊戲,感受卡的多樣性。
幼兒互相介紹卡,嘗試按照“銀行卡”、“充值卡”、“優惠卡”、“其他卡”等標準進行分類。
1、每個小朋友今天都帶來了卡,那請你先給你的好朋友介紹一下自己的卡吧。節奏遊戲:有卡走天下。
1)、師:下面我們要來玩一個節奏遊戲,叫做“有卡走天下”。怎麼玩呢?斯老師這裡有一張新美心的麵包卡,我先來玩一玩,教師有節奏地說:“我有一張新美心卡,要買麵包就用它。”那現在請你們來玩一玩這個節奏遊戲,記住,要說清楚自己是什麼卡有什麼作用,並且要有節奏地說。
2)、幼兒跟著節奏說說自己知道的各種卡和自己卡的作用。如:“我有一張遊戲卡,玩具城裡任我玩。”“我有一張乘車卡,天天出門帶上它。”
2、出示“銀行卡”、“充值卡”、“優惠卡”、“其他卡”的標誌,討論分類標準。
師:好,剛剛老師聽見有的小朋友說他有一張喝粥的卡,那請這位小朋友把他的卡拿上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張卡有什麼用處。哦,後面寫著可以優惠,那我們就把這張卡稱為優惠卡(教師同時出示優惠卡標誌),這個上面寫著英文字母的就是優惠的意思,這個往下的箭頭就表示可以便宜,我們來看看還有哪些小朋友的卡也是優惠卡,請你把它放到這裡來。
3、分類遊戲:看到標誌跑上來。教師依次出示“銀行卡”、“充值卡”、“優惠卡”、“其他卡”標誌,請幼兒判斷自己手裡的卡屬於哪一種卡,如果符合標誌要求,請跑到指定位置。
4、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說說還有哪些地方能使用卡。
5、使用卡時要注意些什麼事項?如:要保護好卡,不要折等。
四、拓展延伸,設計我想要的.卡
1、小朋友想不想要一張能給自己帶來方便的卡呢,想想你設計的卡可以在哪裡用?能給你的生活帶來哪些方便呢?1、啟發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設計一些卡。如:玩具城裡的遊戲卡,圖書館裡的閱讀卡,飯店裡的貴賓卡,媽媽的美容卡,爺爺的公園月卡……
2、幼兒動手設計卡,老師巡迴指導。
3、把自己設計好的卡介紹給大家。
活動反思:
卡是新奇而又與人們生活密切聯絡的物品,在現在的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卡隨處可見,對孩子們來說:“磁卡有什麼用?我們生活中需要嗎?”卻是個疑問。怎樣讓孩子們解開這些疑團呢,所以我希望透過這個活動試圖讓孩子們瞭解卡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幫助孩子積累生活的經驗,培養孩子生活的能力,提升他們的知識體系。所以就展開了此次的活動。
首先在第一個環節中我出門買東西忘記帶錢但是卻買到了我想要的東西來引發幼兒的好奇心,從而我引出了一張銀行卡,讓幼兒初步瞭解用銀行卡也可以買到東西。接著在第二個環節中,我運用了幾段影片,然後透過層層遞進的提問方式,讓幼兒知道有卡真方便。第三個環節,我讓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帶來的磁卡,有手機充值卡、圖書卡、購物卡、銀行卡、就餐卡、美容卡、大賣場會員卡、蛋糕卡等等,真是名目繁多呀!接著孩子們開始仔細觀察各種磁卡的特徵,他們看得認真而仔細,銀行卡上有銀行標記,還有一連串的數字;就餐卡上有電話號碼,可以讓想去吃飯的人打電話去訂餐;購物卡上有地址和物品介紹……我還讓幼兒玩了一個節奏遊戲,讓幼兒說清楚自己帶的是什麼卡有什麼作用。這樣可以讓幼兒更瞭解卡的用途。接著就是進行分類,讓他們按照我的標準來給自己的卡歸類,到底是屬於“銀行卡”、“充值卡”、“優惠卡”、還是“其他卡”的型別。當孩子們紛紛感嘆“有卡真方便”時,我適時提出問題:“你想要有張什麼卡?”孩子們需要的卡名目不一,有的要銀行卡,有的要遊戲卡……。“你想自己設計一張卡嗎?”這時孩子們都興奮起來,躍躍欲試,表現出了強烈的創作的慾望。
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愛好設計一張自己喜歡的磁卡,這是活動的高潮。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設計出了各具特色的磁卡:床上用品卡、就餐卡、身份識別卡、上網絡卡等等。在自己設計的卡中,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用心描繪的別具一格的圖案、裝飾和形狀,同時他們又賦予了這些卡更新的用途:回家時忘了帶鑰匙,把身份識別卡在門上一照,門就開了;有了這張上網絡卡,就可以上網玩遊戲了;這是萬能卡,它能乘車、買東西、參觀、吃飯、美容,總之想幹什麼只要出示萬能卡就能搞定。
整個活動設計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基本達到活動目標。整個活動也是層層遞進,但由於班內幼兒個別差異,雖然幼兒帶的磁卡品種很多,但是對一些不常見的磁卡的品種和一些卡的用處瞭解得還是不夠,應該在活動前,去更好的瞭解卡的用處。幼兒在設計自己喜歡的卡時積極性還是比較高,想象力也蠻豐富的,但是品種還是比較少,設計的款式、圖案也不夠理想。
活動建議:
整個活動設計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基本達到活動目標。在最後一個環節,設計我想要的卡時,雖然孩子們會說我想要設計一張什麼卡,但是最後設計出來的還是很基本的吃飯卡,圖書卡等。思維沒有擴散開去,設計出來的卡圖案也不夠理想,我覺得教師在這個環節中,可以先啟發一下幼兒最想要一張什麼卡,然後教師可以簡單示範一下設計卡的圖案或者內容,讓幼兒更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