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禮儀教育活動教案(精選6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禮儀教育活動教案(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禮儀教育活動教案1
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必須切實做好幼兒生理及心理衛生保健工作。應注意幼兒口腔衛生。”我發現小班幼兒在進餐後沒有漱口的習慣,即使在老師的提醒下,也不會使用正確的漱口方法。如:在漱口過程中常常沒有口腔清潔的環節,直接將水吐出來或嚥下去,達不到清潔的目的。為了培養幼兒飯後漱口的禮儀習慣,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漱口可以保護牙齒,養成飯後漱口的禮儀習慣。
2.學會漱口的基本方法,能在飯後自覺漱口。
3.培養幼兒在觀察活動中探索學習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認識並瞭解牙齒的重要作用。
2.故事課件《小蛀蟲旅行記》。
3.餅乾、水杯、小鏡子每人一份,水盆四個。
活動過程
一、瞭解刷牙、漱口的重要性
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小蛀蟲旅行記》,匯入活動。
師:小蛀蟲為什麼要到小明的牙齒裡去做客?
幼:小明不講衛生,不刷牙,不漱口;小明的牙裡有好吃的;因為小蛀蟲餓了。
師:小明這樣做好不好?為什麼?
幼:這樣不好,會牙疼;這樣蟲子會把牙吃掉;這樣牙就不好看了,都黑了。
小結:如果我們不刷牙,吃完東西不漱口,牙齒會被蛀蟲弄壞的,又疼又不好看。所以,小朋友一定不要像小明那樣,要做個講衛生的好孩子。
二、觀察自己及同伴的牙齒,並想辦法解決問題
讓幼兒利用小鏡子觀察自己及同伴的牙齒是什麼樣子,是否也被小蛀蟲打了洞,說說應該怎樣保護牙齒。(幼兒在觀察的過程中,發現有的小朋友的牙齒也變黑了,有的上面還有小洞洞)
師:我們的牙齒變黑了,讓蟲蛀了,應該怎麼辦?
幼:回家讓媽媽幫忙取出來;用力把蟲子咬死;用牙膏把蟲子藥死;喝水把蟲子沖走。
小結:牙齒有了小蟲子也不要怕,小朋友要記得平時早晚一定要刷牙,吃完東西后要及時漱口,還要少吃甜食,睡覺前不要吃東西,小蛀蟲就不會在我們的牙齒上安家了,我們的牙齒一定會又幹淨又漂亮。
三、學習漱口的方法
1.品嚐餅乾,並相互觀察,說說感受。
讓幼兒品嚐準備好的餅乾,吃完後讓他們相互觀察牙齒上什麼樣子,好不好看,說說牙齒上有殘渣自己是什麼感覺。
幼:“牙上有餅乾。”“太難看了。”“太髒了。”“太難受了。”
2.動腦筋、想辦法。說說嘴巴里有東西應該怎樣做。
幼:應該刷牙。
師:這是個好辦法,可我們這裡沒有牙刷呀。
幼:應該喝水,把東西衝走。
師: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鑫雨小朋友想了想,大聲道:“漱口。”在她的帶動下很多孩子恍然大悟,你一言我一語地說“應該漱口”。
小結:吃完東西一定要記住漱口,這樣我們的牙齒才幹淨,小蛀蟲才不會跑到我們的牙齒上來安家。”
3.教師示範漱口的方法。
教師一邊念兒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頭,閉著嘴,咕嚕咕嚕吐出水。”一邊為幼兒演示漱口的正確方法。
4.幼兒跟著教師邊念兒歌邊做漱口的動作。
(評析:小班的孩子,越直觀形象越容易理解和記憶。透過念兒歌、做動作,整個漱口的過程基本上能記住了。他們對“咕嚕、咕嚕”這樣的擬聲詞特別感興趣。)
5.幼兒手拿水杯練習漱口,學會漱口的正確方法。
小結:小朋友,我們只有堅持每天早晚刷牙、吃完東西漱口,才會有健康、漂亮的牙齒。這樣吃東西才會很香,我們的身體才會長得健健康康。
(評析:透過親身體驗,多數孩子學會了漱口的方法,知道每次漱口二至三次,牙齒才會變乾淨。在活動過程中好多幼兒還不能主動把水吐到指定的位置,有的孩子乾脆玩起水來。在這個環節中,我隨機教育幼兒不能把漱口水吐到地板上,要吐到指定的位置,而且漱口時不能浪費水。幾個年齡較小的孩子漱口時還“咕嚕”不起來,老師再三努力也沒成功,只好把任務留給家長去完成。)
活動延伸
午餐及下午中餐過後,教師繼續引導孩子按正確的方法漱口。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主要運用了故事啟迪法、觀察法、親身體驗法等教學方法,幼兒不僅知道了保護牙齒的重要性,並學會了正確漱口的方法,有了初步的飯後漱口意識。整個活動,我給幼兒提供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幼兒去觀察、思考、體驗和表達。年齡小的孩子,記得快忘得也快。午餐過後孩子們能主動去喝水,有的卻忘了漱口。在老師的提醒下,他們才想起來。下午中餐過後,大多數孩子已有漱口的意識,仍有一部分孩子還需要老師提醒。我想經過一段時間,孩子們會慢慢養成飯後漱口的好習慣。面對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我沒有急於求成,而是藉助家長的力量來配合完成。習慣的養成並非一日之功,於是在活動後我交代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對幼兒行為習慣的監督。
幼兒園禮儀教育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透過多種形式鼓勵幼兒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2、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願望。
3、引導幼兒體驗父母的辛苦,增加彼此間的親情。
活動準備:
學過的有關幫成人做事的兒歌、有關親子活動介紹的聯絡單。
活動建議:
一、談話活動
(一)、以圖片的形式,幫助幼兒回憶兒歌的內容
你們看,圖上的小朋友在做什麼?並請幼兒一起朗誦兒歌。
(二)、以談話方式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體驗父母的辛苦
提問:你們知道自己的爸爸媽媽都在什麼地方工作嗎?
爸爸媽媽工作了一天,回來還要做些什麼,這時你有什麼樣的感覺?看到爸爸媽媽很辛苦,你會做些什麼呢?
2、激發幼兒幫爸爸媽媽做事的願望
你們想當爸爸媽媽的小幫手嗎?
提問設計:我們能為爸爸媽媽做些什麼呢?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講述。
二、親子攝影展——《爸爸媽媽小幫手》
1、請爸爸媽媽把幼兒在家做小幫手的情景拍攝下來。(形式:照片、錄影均可)
2、用展板的形式對系列照片進行展出,對拍攝的`錄影可以在某段時間進行播放。
幼兒園禮儀教育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觀察並學習謙讓和分享的行為,懂得同伴之間要互相謙讓和分享。
2、初步懂得為他人著想,體驗謙讓和分享所帶來的樂趣。
活動重點:
懂得同伴之間要互相謙讓和分享,懂得為他人著想。
活動難點:
體驗謙讓和分享所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故事圖片《山羊過橋》。
2、平衡木一個。
3、歡快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做律動,以遊戲的方式進入主題,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教師:聽著歡快的音樂,你的心情怎麼樣?
教師:現在我們來做個“過獨木橋”的遊戲吧!瞧,這裡有一個獨木橋,
現在分兩組進行遊戲,看哪組小朋友能順利過橋,而且一個都不掉下來。(幼兒開始遊戲,等遊戲結束後教師進行點評。
二、透過看圖聽故事《山羊過橋》,引導幼兒瞭解與朋友相處時要懂得謙讓的道理。
1、教師出示圖片,講述故事。
教師:有兩隻小山羊,他們要過獨木橋,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麼樣過橋的吧?(教師講述故事)
2、幼兒聽完故事後,教師提問:
教師:小山羊是怎麼過橋的?最後的結果是什麼?
教師:想一想,他們要怎麼樣過橋才不會掉下去,並能順利到達對岸呢?
教師小結:小白羊和小黑羊透過互相謙讓才順利地過了橋。所以呢,我們在今後做事的過程中一定要學會互相謙讓,這樣事情才能更加順利地進行下去。
三、教師和幼兒討論如何與好朋友進行分享。
教師:故事中,兩隻小山羊成了好朋友,你有好朋友嗎?他是誰?為什麼喜歡和他做朋友?
教師:小朋友能說一說與朋友分享有什麼感受嗎?遇到事情時,謙讓同伴有什麼感受?
教師小結:朋友多了就會覺得快樂,我們班的小朋友都能有禮貌地交朋友,有的和好朋友分享玩具,有的互相謙讓還有的幫助別人,我們只有會怎樣才會有很多的好朋友哦!
幼兒園禮儀教育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1.透過觀看影片,瞭解並學習拍手、握手、擺手等禮儀動作和用語,學習禮儀兒歌。
2.在日常與朋友的交往知道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孩子,體驗知禮、懂禮、學禮的快樂。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影片三段動作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1.觀看第一段影片
(1)今天孫老師帶來了一段影片,請你仔細地看一看,有誰?他們說了什麼?幼兒觀看影片。
(2)結束提問:你看到了誰?發生在什麼時候?早上來園哥哥姐姐見到叔叔、老師他們說了什麼?在說“你早”的時候,他們不僅會停下小腳說,而且還做了一個什麼動作?哪個仔細觀察的小朋友發現了(老師示範彎腰動作)仔細看看我的頭有沒有低下呀?
(3)原來要做個禮儀好寶寶,早上到園見到老師、叔叔會彎下腰來說你早,我們跟著哥哥姐姐來學一學。(輕輕起立)幼兒模仿動作(幾遍)(老師提醒邊說邊做動作)學說兒歌:你早你早彎彎腰
2.觀看第二段影片
(1)小朋友走進了幼兒園,這時她見到了好朋友,會說什麼?說的時候可以做什麼動作與人有禮貌的打招呼?(幼兒先說後觀看第二段影片)請你看看姐姐是怎麼說怎麼做的?
(2)觀看結束提問“朋友見面了,說了什麼?邊說邊做什麼?教師總結:你好你好點點頭。
(3)哪兩個小朋友來學一學
3.看圖模仿動作學兒歌
(1)做個禮儀好寶寶,除了會你早你早彎彎腰,你好你好點點頭,平常,在教室裡老師還聽到小朋友說“謝謝”,我們什麼時候要說謝謝?說謝謝的時候可以做什麼動作?引出兒歌:“謝謝謝謝拱拱手”一起學一學
(2)那請你看看老師在做什麼動作?(伸手)在哪裡看到過這個動作?(幼兒先說後呈現圖片)為什麼要做這個動作?引出兒歌:請進請進伸伸手。
(3)做個禮儀好寶寶,伴隨著禮儀動作說禮貌用語寶寶像個小淑女、小紳士,老師這還有一些動作圖片,請你去看一看,學一學圖片上的動作,想一想,什麼時候做這個動作?(幼兒看圖並模仿動作)
(4)結束:你看到學了什麼動作?誰和她學了一樣的動作,誰來說說什麼時候要握手?引出兒歌:歡迎歡迎握握手,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5)誰和她學了不一樣的動作,請你來表演一下(拍手、揮手動作)引出兒歌:真棒真棒拍拍手,再見再見揮揮手
4.完整兒歌表演
學著做個禮儀好寶寶,相信大家都會喜歡你,生活中的禮儀還有很多呢,現在我們先把今天學的這些禮儀看著圖完整的做一做、說一說。
5.遷移經驗討論:
剛才老師說生活中的禮儀還有很多,那生活中還有什麼地方也要講禮貌、學禮儀?幼兒自由表達(如喝水要排隊,滑滑梯要排隊,走路要慢慢走,上下樓梯要靠右邊走。
6.延伸活動:
在以後的娃娃家遊戲時創設做客的情景,到客人家做客先要按門鈴,見到主人要說什麼?(你好),娃娃家的主人要說什麼?(歡迎光臨)請進動作。
附兒歌:
我有一雙小小手,要拉許多好朋友,你早你早彎彎腰,你好你好點點頭,謝謝謝謝拱拱手,請進請進伸伸手,歡迎歡迎握握手,真棒真棒拍拍手,再見再見揮揮手,做個禮儀好寶寶。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以情景表演的形式將禮儀要求展現給幼兒,符合小班孩子的認知特點,還讓幼兒進行現場的實際練習,相信老師在以後的生活中再多加提醒和引導,孩子們一定能夠習慣成自然,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
幼兒園禮儀教育活動教案5
教學形式:
團體或小組教學。教學方法:情景表演法。活動目標:知道歸還物品時應有的禮儀培養幼兒良好的交往習慣。核心要素:他人物要愛護及時還不拖延物歸還表謝意雙手遞要牢記
活動準備:
書、畫筆等
基本過程:
(一)匯入活動:
小朋友們,老師今天給你們講一個小故事,你們聽聽故事裡說了一件什麼事
(二)關鍵步驟:
1、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
2、講完故事後提問:故事裡都有些誰?
他們在幹什麼?
1、教師請兩個幼兒表演故事中的情景
2、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故事中明明的做法是否正確,並說明理由
3、分組討論
(三)結束部分:教師小結:明明的做法是不對的,他不應該用扔的方式還別人東西,這樣做對借他東西的小朋友很不尊重,而且有的東西是容易摔壞的,所以明明的作法極為不對。正確的做法是:他應該走過去,雙手託著書還給借他書的小朋友,然後還要有禮貌地向對方說“謝謝”。
活動延伸:
教師請小朋友表演情景小劇《正確歸還物品》
可以請幼兒分組表演,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自編歸還物品的情景小品
家園互動:
1、請家長在生活中要以身作則,即使借孩子的東西,歸還時也要說謝謝,給幼兒做榜樣
2、引導幼兒在歸還物品時使用正確的禮貌用語
幼兒園禮儀教育活動教案6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感受正確站姿的美感
2、透過練習,讓幼兒掌握正確的站姿
活動準備
掛圖、腳印兩副(男女各一副,要求:將腳印固定好在地面,男孩的兩隻腳印距離拉開大概與肩同寬,女孩的兩隻腳印併攏在一起或腳跟併攏腳尖向外開啟)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
(1)遊戲模仿小動物、分男女孩各一組入場
遊戲規則:老師唱“小兔子走路跳啊、跳啊、跳;小鴨子走路搖啊、搖啊、搖;小烏龜走路漫遊喲,小花貓走路,靜悄悄”,幼兒跟著歌聲有節往前走。音樂停止,幼兒馬上站好到各自凳子前面。
(2)師生互相問好:
動作:站在自己的座位前,雙腳併攏,雙手自然交疊,放在體前小腹處,鞠躬45度
語言:老師先說“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來自禮儀王國的XX老師”幼兒回禮:“XX老師好!”
(3)師:“小朋友們請坐,我們要開始快樂的禮儀之旅了!”
(二)匯入活動:
師:“六加一幼兒園剛剛評選出幾名禮儀小明星,我們快去看看都是誰被當選啦!”
(三)基本活動:
1、學習正確站姿:
(1)出示掛圖,讓幼兒觀察
師:“這三名小朋友是剛剛被選評選出來的禮儀小明星,因為他們的站姿特別漂亮,那小朋友們請仔細觀察,他們是怎麼站的?”
小結:頭不歪,眼睛平視;肩膀自然放平,雙臂自然下垂;請男孩:兩手自然放在體側,兩腳開啟,大概與肩同寬;請女孩小手伸出來,像老師這樣兩手成小鴨子嘴形狀,然後咬在一起,腳併攏,彎彎腰。(教師示範標準站姿)
(2)請小朋友分別模仿一下,看誰模仿的最像
(3)播放課件圖片,學習小女孩的另一種站姿:
A、請幼兒觀察圖片,並總結:這種小女孩的站姿是,兩手自然放在體側,兩腳併攏。
B、請小女孩再一次模仿,看誰最像
2、練習正確站姿:
出示鞋墊,師:“老師這裡有兩雙附有魔力的腳印,誰站上去,誰的站姿就會變的特別漂亮,那有哪位小朋友想試試呢?”請幼兒練習正確站姿。
4、播放課件,學習三字經:
(1)教師逐句教幼兒兒歌,並解釋含義
(2)幼兒跟讀兒歌,學習禮儀動作
(四)結束活動:
播放課件的“禮儀三字經”,學習兒歌:
(1)第一遍,欣賞
(2)第二遍,幼兒跟唱
(五)延伸活動:
播放課件,判斷正誤:
看看圖片中的小朋友的站姿對嗎?如果不對,請你幫忙教教他吧!
第一張:錯:彎腰駝背,腳呈內八字
第二張:錯:摳手指
第三張:錯:撓癢癢
第四張:錯:挖鼻孔
第五張:錯:彎腰駝背
第六張:對
第七張: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