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胎生與卵生大班教案

胎生與卵生大班教案

胎生與卵生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胎生與卵生大班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胎生與卵生大班教案1

  設計背景:

  每個媽媽都有自己的寶寶,每一個寶寶都有自己的媽媽,動物世界裡就是因為有了媽媽和寶寶那千絲萬縷的親情而富有濃厚的魅力。“我有自己的媽媽,動物朋友們也會有自己的媽媽嗎?”“寶寶是從哪裡來的?”“媽媽是怎樣生寶寶的呢?”等問題,對孩子們很有挑戰性。本活動立足於幼兒的生活,從幼兒的年齡和心理角度出發,生成了將生活化、活動化、綜合化為一體的學習活動。

  活動目標:

  1、透過觀看課件,初步瞭解動物胎生、卵生的兩種生殖方式。

  2、樂意探索關於動物生命的奧秘,萌發喜愛小動物的情感。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課件、各種動物圖片若干,、兩塊黑板並分別貼上胎生、卵生圖。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初步瞭解動物胎生、卵生的兩種生殖方式

  活動難點:能夠正確區分胎生、卵生兩種生殖方式並分類。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

  師:今天我們教室來了一位小客人,看,是誰來了呀?(小鳥)小鳥長大了,它要飛到外面去看看周圍的世界,我們跟著小鳥一起去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觀看課件、瞭解動物的兩種基本的生殖方式:卵生、胎生。

  (一)看課件瞭解卵生動物的知識

  1、觀看蜻蜓的課件

  (1)提問:故事裡小鳥碰到了誰?蜻蜓媽媽在幹什麼?

  (2)蜻蜓媽媽是怎樣生小寶寶的呢?它把卵生在哪?它的寶寶是怎樣長大的?(卵→幼蟲→蜻蜓)

  (3)師:還有哪些動物和蜻蜓一樣也是產卵的?(青蛙、蒼蠅、蚊子、魚……)

  (4)師:小朋友知道得真多,小鳥謝謝你們告訴了它這麼多知識,它繼續往前飛,又會看見什麼呢?

  2、觀看母雞的課件

  (1)小鳥看到誰在幹什麼?母雞是怎樣生寶寶的?(母雞→雞蛋→小雞)

  (2)師:還有哪些動物會生蛋呢?(鴿子、恐龍、烏龜……)

  (3)教師小結:像這些動物媽媽先產卵(卵有軟有硬),小寶寶呆在卵裡,吸收卵裡的養分慢慢長大,最後破殼而出,動物媽媽這種生寶寶的方式叫卵生。

  (4)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是卵生的?指名說。

  (5)教師小結:動物界的很多鳥類、昆蟲類、魚類、爬行類都是卵生動物。

  (二)瞭解胎生的有關知識

  (1)師:小朋友,你是誰生的?你生下來長什麼樣?吃什麼?你的出生方式和小雞一樣嗎?

  (2)媽媽是怎樣生出寶寶來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播放課件)

  (3)指名說寶寶的生長過程(媽媽→小寶寶)。

  (4)師: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裡,靠媽媽給他的養份慢慢地長大,最後直接從媽媽肚子裡生出來,他一出生就和媽媽長得很像,還要喝媽媽的奶長大,這種生寶寶的方式叫胎生。

  (5)師:你知道哪些動物是胎生的?(牛、馬、羊、虎、豬)

  (三)了動物界的標新立異者們:鴨嘴獸、海馬鴨嘴獸既是卵生動物,也是哺乳動物。海馬——雄海馬有“育兒袋”,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由雄性撫養長大的動物。(卵生)

  三、遊戲:觀看幻燈片上的動物,自己和同伴說一說你知道的哪些是胎生的,哪些是卵生的。師幼一起檢查,一一驗證。

  四、活動延伸:

  教師:自然界還有許多動物,哪些是卵生動物,哪些是胎生動物呢,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查閱資料,收集一些圖片帶到幼兒來,介紹給其他小朋友聽,好嗎?

  活動反思:

  [綱要]指出:幼兒園科學活動的目標是“對周圍事物和現象感興趣,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組織本次活動時,我首先從幼兒常吃的雞蛋入手,引出了卵生的概念,接著自然過渡到人的出生,引出胎生的概念。同時,藉助多媒體演示,幼兒對胎生和卵生的含義有了比較清晰的理解。區分環節照顧到個別差異;最後延伸環節是對能力的提升,留給幼兒思考探索的空間,也體現了終身發展的科學教育理念。

胎生與卵生大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知道動物繁殖後代有胎生和卵生兩種方式。

  2、能區分常見動物的不同繁殖方式。

  3、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瞭解動物的兩種繁殖方式

  活動難點:區分動物的繁殖方式

  活動準備

  煮熟的雞蛋一顆;小貓、小狗、小鳥、青蛙圖片;字卡;小貓、小狗、小鳥、小雞孵化以及餵食課件。

  活動過程

  一、以雞蛋引出課題,瞭解卵生的含義

  師:(出示雞蛋)這是什麼?雞蛋裡面有什麼?我們開啟看看。提問:雞蛋從哪裡來的?小雞又是從哪裡來的?

  在幼兒討論的基礎上,多媒體演示母雞下蛋、孵蛋,小雞出生、覓食的過程。

  再次提問:雞媽媽生下的寶寶是誰?(雞蛋)小雞從哪裡來?(雞蛋)

  小結:雞媽媽生寶寶的這種方式叫卵生。(出示字卡,幼兒認讀)

  二、瞭解胎生的含義

  師:你是誰生的?你生下來長什麼樣?吃什麼?你的出生方式和小雞一樣嗎?在幼兒討論的基礎上,多媒體演示人的出生過程

  小結:人的這種出生方式叫胎生(出示字卡,幼兒認讀)

  三、區分常見動物的出生方式

  1、分別出示小貓、小狗、小鳥、青蛙圖片,想一想他們的出生方式,並請四名幼兒把它們送回相應的家。

  2、集體糾錯(藉助已有經驗和多媒體演示)

  四、延伸:回家查詢資料,找一找還有那些動物是胎生的,那些是卵生的。比一比誰找到的最多。

  活動反思

  [綱要]指出:幼兒園科學活動的目標是對周圍事物和現象感興趣,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組織本次活動時,我首先從幼兒常吃的雞蛋入手,引出了卵生的概念,接著自然過渡到人的出生,引出胎生的概念。同時,藉助多媒體演示,幼兒對胎生和卵生的含義有了比較清晰的理解。區分環節照顧到個別差異;最後延伸環節是對能力的提升,留給幼兒思考探索的空間,也體現了終身發展的科學教育理念。

胎生與卵生大班教案3

  設計思路:

  孩子們對動物很感興趣,特別是經過這個主題活動。課後經常有孩子問我,為什麼魚媽媽生出來的魚寶寶一開始和媽媽張的不一樣?為什麼小狗和他媽媽就一個樣?還有雞蛋裡面為什麼會鑽出小雞?——為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慾望,讓孩子對動物的生殖方式有一定的瞭解,我特別設計了此次活動。

  活動目的:

  1、透過觀察圖片讓幼兒初步瞭解動物的兩種生殖方式:胎生和卵生以及其發育過程。

  2、發展幼兒分析、概括能力,豐富幼兒詞彙:胎生、卵生。

  3、激發幼兒對動物的探索興趣,培養幼兒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各種動物圖片(幼兒每組一份) 胎生、卵生字卡 每人一塊操作板(貼有胎生、卵生標誌)

  2、自定義圖片(根據活動內容設計的教師用圖片)

  活動過程:

  1、提出疑問,引出課題出示一組圖片 雞媽媽在下蛋——雞蛋——雞媽媽孵蛋——小雞從蛋殼中出來。問幼兒是不是所有動物媽媽生小寶寶都是這樣呀?

  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了解一下。

  2、瞭解動物的兩種基本生殖方式:胎生、卵生透過圖片分別以魚和人為例簡單介紹胎生卵生的過程,重點對其區別進行介紹。

  3、幼兒操作進一步鞏固胎生與卵生的知識。

  幼兒分組活動,將各種動物圖片貼在有胎生、卵生標誌的操作板上。(放音樂,教師巡迴指導最後集體評價)

  4、幼兒討論說說自己瞭解的有關胎生與卵生的知識總結分享和幼兒一起到飼養角找找,看看有那些動物是胎生的那些動物是卵生的。

  活動評價:

  1、在活動中幼兒能積極參加活動,並對動物的生殖方式(胎生和卵生)有了初步的瞭解。

  2、透過活動幼兒對小動物產生濃厚興趣並能積極探索。

  活動延伸:

  回家與父母共同查閱有關胎卵生的資料、圖片,在活動室開展“卵生動物和胎生動物”圖片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