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智子疑鄰》優秀教案(精選5篇)

《智子疑鄰》優秀教案

《智子疑鄰》優秀教案(精選5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智子疑鄰》優秀教案(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智子疑鄰》優秀教案1

  教學目標:

  1、能翻譯並背誦全文;

  2、積累文言詞彙,掌握重點詞義;

  3、理解文章的寓意。

  故事匯入:據說我國外交部部長李肇星長相不甚帥氣有一次他做客一家網站,有網友說:你的能力我佩服,但你的長相不敢恭維。而李部長迅速回答說:我不這麼認為,有人說過我就是最帥的,是啊,情人眼裡出西施,在妻子眼裡丈夫總是最帥的,在父母的眼裡孩子總是最好的,這裡面洋溢著濃濃的親情,給人自信讓人溫暖,但有的時候,這樣的主觀情感也會導致人們判斷出現偏差,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智子疑鄰》中去看一看。

  一、走進資料室——瞭解常識。在世界文學寶庫,寓言是一顆特別燦爛的明珠,它往往借淺顯易懂的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道理。今天,我們來學習《韓非子》一書中《智子疑鄰》這個故事,你一定會從中得到一定的啟示。

  韓非,戰國末期韓國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貴族,屢次上書向韓王進諫,改革政治,實行富國強兵的政策,均未被採納。後來,得到秦始皇的賞識,在秦國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學李斯等人讒言所陷,下獄後被逼自殺,死時47歲。他著有《韓非子》一書,共20卷,55篇。筆鋒犀利,說理透闢,常用寓言故事闡明道理,富有說服力。其中許多寓言故事一直流傳於世,《智子疑鄰》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走進朗讀間——一讀讀準字音。

  1聽範讀,注意字音。2、請同學正音。字的讀音因為詞義的變化而發生了變化。3、請同學讀。4齊讀全文。

  雨:Yù下雨父:Fǔ對年長男子的尊稱

  三、走進翻譯廳——二讀讀懂文意。雖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我們還是得弄清文章字詞的解釋啊,請同學們走走,到翻譯廳中坐坐,看看這篇和我們相隔幾千年的故事到底是怎樣的。

  1、獨立思考:在不會翻譯的地方做出標記;

  2、小組合作:小組解決疑難詞語;

  3、集體交流:互問答疑,瞭解文意。透過這三個環節,文章的重點詞語都能解釋了嗎?那咱們比比?有信心嗎?

  4、詞義大比拼。

  智:以……為智疑:懷疑宋:宋國壞:毀壞築:修補

  亦:也雲:說暮:晚上果:果然亡:丟失

  真厲害,更進一步,進行高水平比拼行嗎?請同學接龍解釋文意!

  四、走進故事屋——引讀梳理內容。

  1、故事發生的地點:宋國

  2、故事中主要人物:富人(板書:其子鄰人之父)

  3、富人家被盜的原因:天雨牆壞

  4、富人被盜前,那些人向他提出過建議:其子鄰人之父

  5、兩人提的建議相同嗎?是什麼?不築必將有盜(板書:相同)

  6、這個建議正確嗎?文中哪句話可以證明:暮而果大亡其財

  7、被盜後,宋人對這兩人有何不同態度:智疑(板書)

  請同學關上書複述文章內容,能複述了,能背了嗎?根據老師提示背背看!不提示行嗎?齊背!

  這麼簡短的故事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呢?讓我們走進研討室穿越時空和古人面對面去看看!請同學分組討論以下問題!

  《智子疑鄰》優秀教案2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閱讀文言文的興趣。

  2.積累文言詞語,學會直譯課文,聯絡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寓意。

  3.加深對寓言的認識,嘗試續編和創作寓言。

  教學重點

  1.掌握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文言文翻譯方法。

  2.學會查字典注音釋詞,學會用多種方式讀懂文言文,積累文言詞彙。

  3.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對“禍福相倚”的認識,即在必須條件下好事能夠轉成壞事,壞事也能夠轉成好事的哲學思想的理會。並能舉出生活中“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例子來。

  教學方法

  1,採用多種有效手段,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力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

  教學用具

  準備多媒體課件,資料切合實際,精簡實用。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匯入新課

  一、《智子疑鄰》學習

  1、全班朗讀《智子疑鄰》

  2、在預習的基礎上請學生解釋詞語並翻譯句子,其他學生補充修改,個別問題老師解釋。

  3、問題討論:對正確的意見就應採取怎樣的態度?如何正確對待別人提出的意見或推薦?

  4、再讀寓言,教師出示句子,全班齊讀並解釋加點的詞。提問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什麼?試概括。

  二、《塞翁失馬》學習

  1、說一個生活中的故事,引出《淮南子》裡《塞翁失馬》。

  2,教師範讀課文。提出背誦要求。教師可親自背誦課文,以作示範。以激勵學生背誦課文的信心。

  3,講解課文來源,由西漢淮南王劉安組織門人編寫的《淮南子》,故事精短,有較強的思想性,哲理性。

  4,學生分組研讀課文,螢幕投影打出生字注音,重點詞語的釋義填空題。

  學生查字典後,在討論的基礎上弄清字詞音義,為下步分析和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螢幕上投出故事原文抽掉標點的《塞翁失馬》,請同學們大聲朗讀。這樣的好處,叫同學用心記住課文的停頓,並學會文言文句讀,感悟文言虛詞作為停頓標誌,揣摩句意。

  5,請一個同學上臺來主持,全體同學做圖配文活動。

  電腦螢幕打出十幅剪紙《塞翁失馬》圖片。每打出一幅,請一個同學根據原文和畫面,配套寫出有關解說詞。時間10分鐘。

  6.學生在答出原文之後,主持人要學生口頭翻譯文言文語句。如果有困難老師和同學們能夠幫忙之。要提醒同學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語句要通順,字字落實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要訓練學生字字對譯的潛力。

  7,引導學生初步理清文意,概括《塞翁失馬》的寓意。

  明確:在必須的條件下,事物的禍與福是能夠轉化的,壞事能夠轉成好事,好事也可能轉成壞事。

  8、課文資料分析:

  這篇文章的主要線索是:失馬――將馬――墮馬――保馬(父子相保)

  情節一波三折,

  失馬――吊之――此何遽不為福

  將馬――賀之――此何遽不能為禍乎。

  墮馬――吊之――此何遽不為福乎?

  它證明的是在必須條件下的禍福能夠轉化的。

  明確:文章能夠分為四層。分別在其父曰“此何遽……乎?“之後,和最後。層意如線索而所歸納的,能夠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概括。

  1、下面請幾個同學談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塞翁失馬”,能夠放開來談。不要侷限於校園生活。能夠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也能夠是耳聞目睹的事。

  這是一個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的活動。教師要儘量帶給一個寬鬆的環境給學生們。讓學生們充分享受發言的樂趣。不要把學生思維固定在壞事變好事,好事變壞事這一個思維模式上

  2、討論後,叫學生寫寓言。

  教師要引導學生概括學了寓言四則後,寓言的特徵。、

  帶給幾個參考題目:

  塞翁之子――能夠塞翁兒子的身份,聯想其之後跛腿之後的生活,他是否有繼承塞翁的衣缽。也成為了一個“善術者”呢?他是不是也明白了生活中的禍福關係呢

  塞翁新傳――能夠發揮同學們的想像,寫出課文之外的故事來。

  也能夠寫其他的寓言故事,但是要求寫出“禍福相倚”這樣大致相當的主題。

  三、佈置作業。

  1、收集學生作品歸類整理,以便向校園推薦。

  2、能夠讓學生做一些思考和練習題,然後,課外閱讀一本書《中國寓言作品選》可向校園圖書館借。

  《智子疑鄰》優秀教案3

  教學目標:

  1、背誦課文,積累文言。

  2、學習複述情節,揣摩人物心理。

  3、瞭解韓非生活經歷,感悟寓言寓意。

  教學重點:

  揣摩人物心理,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結合韓非生活經歷,領悟寓言寓意。

  一、匯入

  諸子百家中,我們之前已享受了《論語》中“仁義”的薰陶,這天,老師和同學們再感受另一本鉅著《韓非子》的文學魅力,一齊學習一篇短文《智子疑鄰》。

  二、初讀課文,疏通文意。

  1、學生自由朗讀,再請一位學生朗讀

  (朗讀後請其他學生評價,字音是否完全朗讀正確。)

  2、讓學生利用課後詞語註解和其他工具書,疏通字義。

  多媒體展示重要字詞:雨、亡、甚、智、疑

  3、提出疑問,教師幫忙解答。

  三、再讀課文,體會感情。

  1、學生齊讀課文。

  2、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複述課文故事,要求詳細表述人物心理。

  講述後有感情地朗讀短文中相應的句子。(師生一同探討)

  (1)詳細描繪兒子對父親講話時的語氣。

  必——體現出兒子語氣的肯定

  (2)想象並用語言表現鄰人之父勸告富人時的語氣。

  亦——體現出鄰人之父的善意

  (3)描述錢物被盜時的情形。

  果——體現出富人對家中錢物被盜的意外之感,也表現了事情發展的必然性。

  (4)具體描述富人對兒子和鄰人之父的不同態度。

  甚——體現出富人對兒子當初的預料表示贊同,並且還覺得十分得意。

  疑——富人對鄰人之父的懷疑,並且有憎恨的意味。

  3、學生再齊讀課文,要求重讀前面強調的字詞,讀出它們飽含其中的感情。

  4、猜想:鄰人之父明白自己被懷疑之後的情緒。

  哀傷

  四、三讀課文,領悟寓意。

  1、富人為什麼會對兒子和鄰人之父有不同的態度?

  親疏關係。

  2、嚴井文先生曾說:“寓言就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裡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東西。”那麼在這天這個短小的故事中,你領悟出一個什麼道理?這個魔袋裡有哪些東西,你取出來了?

  學生髮言。

  3、剛才同學們的感悟都很有見解,《智子疑鄰》中,疑是一種心理活動,是個人所特有的,別人卻無法明白的,那作者韓非子作為編者,他是怎樣明白的呢?我們一齊來了解韓非的經歷吧,這篇短文是寫在韓非向韓王進言之後。

  多媒體展示韓非的遭遇

  韓國是最弱的一個國家,韓非眼看韓國日趨衰弱,多次上書向韓王進諫,期望韓王安能變法圖強,但都未被採用。但到了危急的時刻,韓王派遣韓非出使秦國。秦始皇見了韓非,大為高興,但未加以信任和重用。韓非曾上書勸秦始皇先伐趙緩伐韓,由此遭到李斯和姚賈的讒害:

  “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李斯

  4、面臨這樣的遭遇,請學生談談韓非此時的情緒!

  被懷疑的痛心,悲憤,感慨“向君主進說是何等的困難阿!”

  5、韓非的遭遇就如文中的鄰人之父,鄰人之父對富人的勸說換來的是被懷疑,而韓非的命運結局呢?同學們猜想。

  多媒體展示“厚者為戮,薄者見疑”

  此時,同學們再猜想鄰人之父明白自己被懷疑後的感想。

  他開始思考,除了哀傷,還有什麼?

  6、應對作者的遭遇,談談感受。

  為韓非進言卻被懷疑,甚至招來殺身之禍表示惋惜,痛惜,抱不平,同時值得我們的反思,如何在利用適宜的機會進言,進行勸諫他人。

  7、請學生再思考這篇寓言帶給我們的啟示,從魔袋中還能掏出什麼東西?

  學生自己交流發言。(能夠引導結合勸言、進言的困難)

  五、小結全文。

  短文雖短,留給我們後人更多的是深思。小小的一個家尚且如此,那麼面臨一個大國呢?又該如何?

  鄰人之父和韓非兩個人都明白事理,可為何還有如此結局,看來,困難的不是明白事理,而是明白事理之後如何正確處理。請同學們再從寓言“魔袋”中掏一掏啟示,也許還有更多的啟示呢!

  《智子疑鄰》優秀教案4

  學習目標:

  1、積累字詞,瞭解寓言故事擬人化、諷刺性強的特點。

  2、透過品味關鍵語句理解寓言寓意。

  3、掌握詞類活用和一詞多義的用法。

  教學過程:

  一、介紹作者。

  1、韓非(約前280—前233),戰國末期韓國人,著名思想家。他著有《韓非子》一書,共20卷,55篇。筆鋒犀利,說理透闢,常用寓言故事闡明事理,富有說服力。其中許多寓言故事流傳於世,《智子疑鄰》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疏通文字。

  小組,看誰讀得準、讀得懂、讀得精、讀得懂。

  宋有富人,天雨牆壞。

  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

  其鄰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宋國有個富人,因下大雨,牆坍塌下來。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築它,必須有盜賊進來。”隔壁的老人也這麼說。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超多財物,這家人認為自己的兒子很聰明,卻懷疑偷盜是隔壁那個老人乾的。)

  三、討論寓意。

  (1)善於聽從別人正確的意見,對人不能持偏見。

  (2)與人為善。不要憑感情無端猜疑他人。

  (3)決定事物就應客觀、公正。

  四、延伸生活。

  生活中是否有“智子疑鄰”的現象?請你聯絡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談談。

  (感情上的親屬遠近會影響對事物認識的正誤、深淺。不能以感情的親疏來決定對事物的態度,遇事要冷靜、理智地分析、對待。向別人進言時,儘可能用對方容易理解的方式委婉提出,使其樂意理解。)

  《智子疑鄰》優秀教案5

  一、教材依據

  《智子疑鄰》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五篇課文。這一單元的文章,都是想象極為豐富的作品,作者以種種奇思妙想,描繪出一個個亦真亦幻的世界,《智子疑鄰》是其中的一篇寓言,節選自《韓非子》。寓言,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用假託的故事或擬人手法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

  二、設計思路

  1、指導思想

  全日制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應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總結我國語文教育的成敗得失,借鑑各國母語教育改革的經驗,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努力建設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本課的教學思想遵循與此,並用心貫徹新課改的精神。

  2、設計理念

  新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加強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突出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實踐潛力、收集和處理資訊的潛力、獲取新知識的潛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潛力,以及交流與協作的潛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職責感,為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而其中“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圍繞著這一核心理念,在本節課的設計上我突出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性,讓學生在這一課學習中儘量人人都“動起來”,人人不得不“動”。

  3、教材分析

  《智子疑鄰》講述了一個富人因故丟東西后,預見相同的兩個人卻遭到不同的對待。故事的主旨不在於說明人的預見,而在於說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卻因身份不同(實即跟主人的親疏關係不用)遭到不同的對待。以此說明聽意見只應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麼人提出的,對人不能有偏見。

  4、學情分析

  作為七年級的學生而言,對待事物的主觀決定往往勝過理智對待,他們的是非觀更多地取決於身邊的人和事,而這在他們的世界裡往往單純地體現。本課教會學生如何理智地不帶偏見的待人處事。

  當然,根據學生實際,還應注意安排好預習環節,關鍵是字詞的掌握。提前給學生布置好預習題目,要求他們自己利用工具書及資料,解決字詞難點,保證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和教學目標的落實。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潛力目標:識記文言文字詞音、形、義,能夠掃清文字障礙,自主疏通文意,使學生能夠掌握相關文言知識,構成學習、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潛力。尤其要注意“雨”、“智”、“亡”、等詞語,重視“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句子翻譯。

  2,過程與方法目標:採用形象展示法、知識遷移法、分層誦讀法,以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分析故事情節,用自己的話多角度概括寓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領悟如何理智地不帶偏見的待人處事

  4、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

  多媒體使用,PPT形象鮮明。

  四、教學重點

  1,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語。

  2,概括熟知寓言寓意,聽意見只應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麼人提出的,對人不能有偏見。

  五、教學難點

  分析故事情節,用自己的話多角度概括寓意。

  (引導學生重視句子“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能深刻體會持相同看法的人卻因身份不同(實即跟主人的親疏關係不用)遭到不同的對待。)

  六、教學準備

  1、資料收集

  作者簡介

  韓非子:

  韓非為韓國公子(即國君之子),漢族,戰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省新鄭)。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後世稱“韓子”或“韓非子”,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背景介紹

  《韓非子·說難》選自戰國時代法家學派著作《韓非子》,是《韓非子》55篇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說shuì,遊說的意思;難nán,困難,說難,即遊說的困難。作者韓非子認為,遊說的真正困難在於所要遊說的物件(即君主)的主觀好惡,即"知所說之心",指出為了遊說的成功,一要研究人主對於宣傳遊說的種種逆反心理,二要注意仰承人主的愛憎厚薄,三是斷不可攖人主的"逆鱗"。韓非(前280—233)是戰國末期的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韓非子》共有五十五篇,《說難》是他後期的作品。

  (此過程採用學生互相提問的方式,這樣激發他們對問題的思考和設定潛力,同時提高閱讀的興趣,更能夠鞏固記憶。)

  2、課件製作

  製作五張:

  (1)課題展示

  (2)學習目標展示

  (3)重點詞語解釋及重點句子翻譯

  (4)概括寓意的方法

  (5)本文寓意歸納

  (6)課外拓展

  3、活動準備

  (1)督促學生背誦全文

  (2)督促學生完成課後習題

  (設計說明:讓學生把每一篇課文都當成考試時的文言文閱讀題來做,這樣在平時就關注了文言文閱讀題型,使得文言文學習不再是傳統的“滿堂灌”課堂,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引導學生蒐集關於本文的相關知識,如高考中曾出現

  x年全國卷高考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宋國有個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牆淋壞了。他兒子說:“不修好,必須會有人來偷竊。”鄰居家的一位老人也這樣說。晚上富人家裡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富人覺得他兒子很聰明,而懷疑是鄰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韓非子》中的一個寓言。直到這天,我們仍然能夠在現實生活中聽到類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見到許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狀況。我們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時候,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認知的正誤深淺是否有關係呢?是什麼樣的關係呢?請就“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

  七、教學過程

  (一)貼近生活,匯入話題

  以當天作業匯入,設定問題,問學生認為這天的作業哪個班寫得較好;或以班級狀況匯入,問咱們班是否是一個很優秀的班級,引出學生對“是否優秀”的一個決定,讓大家思考做出這樣決定的根據,從而引出寓言《智子疑鄰》

  (設計說明:透過問題的設定讓學生在平常事物、平常問題中貼近生活的思考。問題設定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慾望。)

  (二)課前抽背,鞏固基礎

  1、抽背課文:《智子疑鄰》全文背誦,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背誦。

  2、抽背結束後全班齊背,教師正音。

  3、全班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一遍。

  (設計說明:文言文教學務必重視文體特點和字詞積累,透過背誦、朗讀的形式讓學生品味語言的精妙,同時增強朗讀的語感。)

  (三)作者介紹

  (見課文下的註釋及導學稿)

  ◆此過程採用學生互相提問的方式,這樣激發他們對問題的思考和設定潛力,同時提高閱讀的興趣,更能夠鞏固記憶。

  (四)教學目標解讀

  (見導學稿及PPT)

  ◆採取學生齊讀、教師簡單解讀的方法進行,讓學生在課前做到目標明確,胸有成竹。

  (五)朗讀寓言,翻譯全文:

  1、請學生朗讀,完成課前預習

  ◆學生齊讀,教師注意糾正學生的字音。

  2、提出翻譯有困難之處,大家一齊解決。

  主要分三個步驟進行:一是學生自己默讀課文,用藍色的筆圈出自己不懂得字詞;二是同桌交流,初步解決疑難點,若同桌之間無法解決,則用紅色的筆圈出;三是小組一齊討論,將難點和自己認為的重點呈此刻黑板上。

  ◆此過程重視了自主合作,並讓學生將問題呈現為板書形式,重點更突出。但是教師要注意對課堂的組織和把控,尤其要給出學生規定好時間。

  重點要落實的關鍵詞:

  父:讀三聲,對老人的尊稱。

  雨:讀四聲,名詞作動詞,下雨。

  大亡其財中的“亡”:丟失(能夠比較《塞翁失馬》中的“馬無故亡而入胡”中“亡”來分析)。

  智:聰明,在那裡是形容詞的詞類活用,“以……為聰明”。

  (六)深入探究,理解寓意。

  1、聽意見只應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麼人提出,對人不能持偏見。

  2、要注意自己與聽話者的關係,如果關係疏遠,即便說的意見正確,效果也不見得好。

  ◆此處教師的作用不僅僅是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寓意,更重要的是方法的指導,總結出概括寓意的方法和步驟:分析故事情節,品味關鍵詞語,抓住關鍵人物,多角度來理解。(合作探究)

  (七)小結:

  偏見往往使人理智混亂,看不清事實,所以我們該客觀、公正、理智地待人處事。

  作為一名中學生,因為心智的單純和經驗的匱乏,我們很多時候更容易思考簡單,感情用事,這樣往往失去了客觀的決定,也失去了正確對待人和事的機會,甚至還會給自己,給身邊的人帶來誤解和傷害。

  ◆“語文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除了文章本身的內涵之外,教師的引導作用還應體此刻結合中學生實際狀況,對其學習、生活、交友等方面做以正確的引導。

  (八)作業:

  1、課外閱讀了解《守株待兔》、《鄭人買履》、《濫竽充數》等故事,理解其中的寓意。

  2、用現代漢語續寫或改寫《智子疑鄰》。

  八、教學反思

  本課在教學課時的設計上為一課時。

  以前講解文言文時總是循規蹈矩,先講字詞意思,然後翻譯句子,最後梳理結構,但是本堂課我大膽的將問題先呈現,這樣讓學生做到了有針對性的學習,真正的實現了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

  教學結束後,自我感覺匯入較好,學生能形象的理解問題的設定,而且讓每個學生展現了自己的問題和困惑,教學中針對性更強。但是要讓學生敢於說出自己的疑惑,並主動展示,時間控制較困難,尤其是多角度概括寓意的“合作探究”環節的掌控更要依靠教師對課堂的駕馭潛力。

  附:板書設計

  30、智子疑鄰

  《韓非子》

  背景:宋有富人,天雨牆壞

  情節:不築,必將有盜(子、鄰)

  暮而果大亡其其財

  結果:智——子疑——鄰

  寓意:對人不能持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