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圓面積試講教案及反思

圓面積試講教案及反思

圓面積試講教案及反思

  作為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圓面積試講教案及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明確圓面積的概念;

  2、使學生透過操作及課件的演示理解和掌握圓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

  3、使學生能夠用圓的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4、結合知識的學習,滲透轉化的思想和極限的教學思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圓面積概念的建立;公式的推導及應用;轉化和極限思想的滲透。

  [教學準備]

  學生:圓形紙板、剪刀、彩筆、三角板等學具。

  教師:相應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透過複習及“前導”明確概念

  首先利用課件的“前導”演示,讓學生直觀感知畫圓留下的軌跡是條封閉的曲線;其次,在內填充顏色並分離,讓學生明確:這條封閉的曲線長度是圓的周長;填充的部分是曲線圍成的面是圓的面積。接著,讓學生摸一摸手中圓形紙片的面積和周長,親身體驗一下。

  【反思:圓的面積是在圓的周長和半徑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周長和麵積又是圓的兩個基本概念,學生必須明確區分。透過比較鑑別,並結合學生親身體驗,讓學生摸一摸手中圓形紙片的面積和周長,進一步理解概念的內涵,從而順利揭題《圓的面積》。】

  二、透過設想及“演示”以舊促新

  1、設想

  師:我們認識了圓的面積,那麼該如何計算圓的面積?該怎樣發現和推導圓的面積公式呢?你能否根據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來設想一下怎樣計算圓的面積嗎?

  生:―――――――――――。

  2、讓學生討論、交流,發表見解,然後根據學生的回答再透過課件的“演示”再現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分析、對比各個公式推導過程的共同點和不同點,給學生以視覺的刺激,使學生領會到把一個圖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從而推匯出這個圖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反思:透過這一環節,滲透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那就是轉化的思想,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出:新的問題可以轉化成舊的知識,利用舊的知識解決新的問題。從而推及到圓的面積能不能轉化成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如果能,我可以很容易發現它的計算方法了。讓學生迅速回憶,調動原有的知識儲備,為新知的“再創造”做好知識的準備。】

  三、動手操作及“演示”完成圓形的轉變

  1、師:透過上面的設想和演示知道了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的計算公式的.推導是把該圖形轉化成以學過的圖形,從而推匯出這個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那麼你們能否按照老師的分法動手把你手中的學具—圓,分成8等份,剪開併合拼(隨之出示“演示”中的把圓分成4等份的剪拼)

  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擺一擺,把手中的圓的學具轉化成學過的平面圖形。

  2、師:讓學生觀察它像什麼圖形?為什麼說“像”平行四邊形?

  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

  師:充分肯定學生的觀察。

  師:如果說8等份有點像,那麼再來看看16等份會怎麼樣?(電腦演示16等份的圓,放在一起比較)哪個更像平行四邊形?(學生會發現16等份比8等份更像!因為它的底波浪起伏比較小,接近直的。)

  師:引導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如果分成32等份會怎麼樣?64等份呢?……

  (電腦繼續演示分成32等份的圓,64等份的圓的分割、拼合)

  3、電腦出示:把圓4、8、16、32等分的組合轉化圖。

  讓學生觀察、比較、討論充分發表自己的觀察結果。

  【反思: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從而得出等分的份數愈多,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就愈像,就愈接近,完成另一個重要數學思想—極限思想的滲透。】

  四、透過推想及“演示”得出公式

  師:我們透過剛才的動手操作和電腦的演示,知道了一個圓經過等分與拼接能轉化成一個長方形。請再次觀察在拼接的過程中,圖形的面積是否發生了變化?

  生:―――――――――(使學生明確,在拼接的過程中,圖形的面積沒有發生變化,該圓的面積等於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

  師:那麼,在觀察的過程中,你是否發現,這個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什麼有關係?有什麼關係?將你的發現和同學們交流一下。

  生:—————————————————————(使學生明確:這個近似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圓周長的一半,即=;寬就是圓的半徑r)

  師:打出課件讓學生進一步觀察比較,驗證自己的觀察結果。

  師:誰能根據我們的觀察結果,推匯出圓的面積公式?

  生:(討論、交流、發表見解)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隨之打出課件“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s=πr

  【反思: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透過自己主動的觀察、思考、交流。運用已有的經驗去體驗新知,把圓轉化成已學過的長方形來推匯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透過實驗操作,經歷公式的推導過程,不但使學生加深對公式的理解,而且還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學生在求知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形結合的內在美,品嚐到成功的喜悅。】

  五、實際應用

  (教師逐一展示本組課件,讓學生積極討論、交流、發表各自的見解)

  題一、已知一個圓的半徑是5釐米,求這個圓的面積?(圖)

  題二、一個圓桌的直徑是90釐米,請你算一算這個圓桌面的面積是多少?(圖)

  題三、一隻要換底的圓形水桶,經師傅量得底面周長是81.64釐米,你能否幫助師傅計算一下至少用多少鐵皮?(圖)

  總結:1、回顧圓面積的推導過程;

  2、討論並得出求圓面積應具備那些條件?

  【反思:這組循序漸進的實際應用課件的展示,力求使學生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明確圓周

  長公式與圓面積公式的內在聯絡,提高在生活和生產中需要用圓面積計算公式來解決實際問題

  的能力,力求使學生在情景中建立空間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