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體育課田徑教案(通用6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體育課田徑教案(通用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體育課田徑教案1
學習步驟:
一、快樂的遊戲
教師活動:
1.提出佇列練習
2.組織佇列練習
3.提出遊戲練習
4.組織遊戲
學生活動:
1.和同伴合作完成佇列練習
2.積極的進行遊戲的練習
組織:佇列練習成四列橫隊,遊戲無固定隊型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點:動作的連貫性
難點:出手的角度要合理
教師活動
1.教師提出壘球的練習要求
2.示範徒手的動作,同學們觀察後進行動作的講解
3.組織進行徒手的練習
4.提出藉助沙包進行前拋的練習
5.組織小組進行自主的進行練習
6.組織進行小結
學生活動:
1.積極、大膽的進行發言。
2.自主的進行徒手模仿練習
3.小組自主的進行練習
4.大膽發言,總結自己的經驗
組織:
三、接力練習、提高身體素質
教師活動:
1.提出接力練習的要求
2.講解接力的方法
3.組織練習(方法:做25個仰臥起坐後進行10米的往返蛙跳)。
學生活動:
1.懂得練習的方法
2.小組合作積極的投入比賽中去。
小學體育課田徑教案2
第一課時
一、 指導思想:
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的主動為目標,讓學生主動參與,使每個學生在認識上,情感上和運動參與中積極發展,透過遊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導學生進入“樂學、樂練”的良好氛圍,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在“玩中練、玩中學”,最終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教材分析:
體育基礎知識是小學五年級體育的基礎引導課程,主要是幫助學生理解上好體育課的意義和要求。本課把基礎常識與學生身體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指導他們逐步形成正確的體育課觀念,以確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實處。
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有著孩子的天真和靈氣,他們熱情、好動、好奇又善於模仿,對體育基礎知識的瞭解並不是很深入。本節課主要透過講解體育基礎知識,使學生明確課堂常規和要求,懂得體育課應該如何去做,培養學生遵守紀律、聽從指揮和按時上下課的良好習慣。
三、學情分析:
學生對體育課特別感興趣,課堂上有很強的表現慾望和競爭意識,樂學、好動、愛模仿、喜歡遊戲。但他們對技術動作的學習興趣不大,認知比較粗淺,注意力不夠集中,情緒不太穩定,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熱情來得快,去得也快,難以持久。根據這些特點我在設計本節課時,我會先準備一個小遊戲,先調動起孩子們的積極性與注意力,使學生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下學習、鍛鍊和娛樂。
四、 教學目標:
1、透過教學使學生了解體育課和鍛鍊身體的好處,知道一些體育課簡單的常規要求。
2、體驗參加體育活動的樂趣,遵守紀律,與同學團結合作。
五、教材重難點:
重點:瞭解什麼是體育課。
難點:知道上好體育課的要求,遵守紀律、團結合作。
六、場地器材:教室
七、教學流程:
1、開始部分:師生問好,教師自我介紹,宣佈本次課的內容和任務。
2、基本部分:講解本學期體育課的要求和任務內容;講解體育課的課堂常規及要求;講解遊戲規則,在遊戲中培養學生團結合作意識。
3、結束部分:教師總結本次課的情況,然後,下課 。
八、教案:
授課年級:五年級 人數:40 任課教師:張鑫鑫
課後反思:
按照慣例,開學的第一堂體育課我安排為室內課。這是我第一次講室內課,內容無非還是對課堂的要求、教學習慣、上課時應注意的問題等方面的講解。頭一次講這些內容時因為準備的東西很多,所以一堂課都沒講解完。而這學期,我想孩子們已經對我要講的東西有了大概的瞭解,所以不打算安排太多的理論知識,下節課我就打算安排外堂課,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我教的知識,注意的一些問題。
第二課時
一、指導思想:
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的主動為目標,讓學生主動參與,使每個學生在認識上,情感上和運動參與中積極發展,透過遊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導學生進入“樂學、樂練”的良好氛圍,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在“玩中練、玩中學”,最終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教材分析:
立定跳遠是小學高年級跳躍動作教學的重點教材,是發展學生腿部力量和彈跳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時對促進學生的下肢肌肉、關節、韌帶和內臟器官機能的發展,提高學生靈敏、速度、力量等身體素質有著積極意義。本節教學內容的立定跳遠是學生在基本掌握一些簡單單腳、雙腳跳躍的技能上加以提升,它是由擺臂、蹬地、起跳、落地四個環節組成 ,將兩腳用力蹬地起跳動作協調作為本課教學重點。為今後學習跳遠、跳高等教學內容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三、學情分析:
學生對體育課特別感興趣,課堂上有很強的表現慾望和競爭意識,樂學、好動、愛模仿、喜歡遊戲。但他們對技術動作的學習興趣不大,認知比較粗淺,注意力不夠集中,情緒不太穩定,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熱情來得快,去得也快,難以持久。根據這些特點我在設計本節課時,我會先準備一個小遊戲,先調動起孩子們的積極性與注意力,使學生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下學習、鍛鍊和娛樂。
四、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95%左右的學生掌握立定跳遠的技術動作。
2、學生透過立定跳遠的學與練,發展學生彈跳力和身體協調性。
3、提高群體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五、教學難重點:
重點:向前上方擺臂要迅速有力,蹬地收腿,落地要緩衝。
難點:動作要連貫,蹬擺的協調配合
六、場地器材:
小墊子12塊
小學體育課田徑教案3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按照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進行分析)
1、學習並掌握蹲踞式跳遠中的騰空與落地動作,體會踏跳腿充分蹬直髖、膝、踝三個關節,使身體充分騰起。
2、發展學生的跳躍能力和協調性,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時空感。
3、透過遊戲活動培養學生投準的能力,發展學生靈敏、協調、力量素質,提高投擲的準確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單腳踏跳、準確有力,騰空收腿。
難點:跑、跳的自然結合,騰空的角度與高度。
教學流程示意
(按課時設計教學流程,教學流程應能清晰準確的表述本節課的教學環節,以及教學環節的核心活動內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簡單的環節,而沒有環節實施的具體內容;還要避免把環節細化,一般來說,一節課的主要環節最好控制在4~6個之間,這樣比較有利於教學環節的實施。)
(一)準備部分:(約需8分鐘)
1、常規教學:集合整隊、師生問好、宣佈本節課內容、提出教學要求、強調安全,安排好見習生。
2、徒手操:(全班呈體操隊形、四列橫隊進行)4×8拍
a.頭頸運動、b.腕、踝關節練習、c.體側運動、d.弓步壓腿、e.全身運動。
3、針對性練習:跳越墊子:學生在已佈置好的15—20米的場內完成。
組織方法:橫隊佇列不變,第一排行進間單腳起跳雙腳落地,其餘學生原地練習,第一排完成後,依次為二、三、四排。
達成目標:交換兩腳,熟練跳躍。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思想、統一步調、勇於向前的精神。有利於集中學生精力、烘托課堂氛圍,激勵學生學習。
(二)基本部分(約30分鐘)
這個部分共安排了兩個內容,即蹲踞式跳遠的新授內容、遊戲:沙包投準。
一是蹲踞式跳遠的新授內容,共20分鐘,其中講解、師生共同活動15分鐘,分組練習5分鐘。
老師將學生帶到沙坑場地,進行現場跳遠感受,其方法是:讓學生跳越一定高度的皮筋,進行跳遠嘗試練習,體會踏板、前擺動作,並讓身體騰躍一定高度。練習時,提醒學生注意運動安全。
二是安排遊戲:沙包投準,共10分鐘,每人5個沙包,投2-3次。
(三)結束部分(約2分鐘)
這部分主要是放鬆整理、評價總結、安排收還器材、宣佈下課、師生再見。
小學體育課田徑教案4
教材分析
體育課中我們的準備活動的目的:一是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二是作好熱身運動為基本的教學內容作鋪墊,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往往透過徒手操、素質練習、佇列隊形的訓練來活動,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興趣不高,完全沒有主動參與的意識,只是由於受教師的權威而消極的參加。這與我們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相違背。
學情分析
因為遊戲是學生最喜歡的活動,他們的興趣十分容易激發,學生在遊戲中會忘情的投入,參與的意識也會大大增強,完全沒有被動接受的現象,教師在遊戲中不再是簡單的指揮棒,而是教學的先行組織者,是課堂教學的協調者,透過遊戲教學代替枯燥的準備活動,即可以愉悅學生身心,使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鍛鍊,又可以很好的為基本教學內容作好鋪墊,何樂而不為?
教學目標
1、技能目標:發展學生的動作速度素質和靈敏性、協調性;
2、認知目標: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體驗集體活動和個人行為的區別,培養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際交往心理。
教學重點和難點
體驗集體活動和個人行為的區別,培養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際交往心理。
教學過程
遊戲準備:學生1—4報數,每組4人,教師可參與人數不足的小組;
遊戲方法:請1號為追者,2—4號學生手拉手圍成圈,1號選擇追拍者,令下後(也可以是音樂)開始追拍,2—4號學生相互合作保護,不讓1號學生抓到他想要抓的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大致20秒,令下或者音樂停),追拍到的為勝者,未追拍到為失敗,在小組中表演節目,而後遊戲繼續進行,分別由2、3、4號學生做追者。
遊戲規則:被追拍者必須與其他學生的手相互拉著,不能鬆手;追者可以鑽、爬、跑等各種手段追逐目標。
小學體育課田徑教案5
學習目標:懂得體育課堂常規要求,並知道如何排好體育課隊伍。
學習內容:引導課——課堂常規
學習步驟:
一、歌舞交流性引導:
1、宣佈上課,師生問好。
2、歌舞“找朋友”。
歌詞:“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握握手,記住我叫x x x,再見!”
①集體學唱“找朋友”的歌。
②教師示範、講解“找朋友”的方法。
③同座位同伴表演“找朋友”,相互介紹名字。
④請幾個同學出來邊唱邊邀請同學跳“找朋友”的舞,最後一句互換角色,其餘同學在座位上拍手、唱歌。
二、常規性引導:
1、講解什麼是體育課課堂常規?
2、說一說體育課課堂常規有哪些主要內容?
3、議一議怎樣排好體育課隊伍?
三、趣味性引導:
1、室內遊戲:快快排隊。
2、評價、小結。
課的設計思路:透過歌舞交流,認識同學,並透過常規性、趣味性引導,知道體育課課堂常規的主要內容,以及如何排體育課隊伍,為今後上好體育課打下基礎。
小學體育課田徑教案6
一、指導思想
本課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樹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和諧發展為中心”的教學觀念,體現以人為本,強調個性化,多樣化學習,運用情景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充分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二、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物件是四年級學生,本階段學生天真、活潑、好動,模仿能力和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敢於表現自我,但學生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針對這點,設定了不同的運動難度,讓每個孩子都能在體育課中受益。
三、教材分析
本課依據20xx年教育部頒佈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選擇耐久跑做為小學四年級學生的教學內容。耐久跑在小學四年級安排四個課時,本課是第三課時。耐久跑是人的基本運動技能,透過耐久跑,獲得奔跑的動作體驗和耐力素質的發展。同時,耐久跑還可以磨練一個人的意志品質,培養一個人吃苦耐勞的精神,提高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身心健康發展。針對控制跑的節奏這一教學重點,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單手持長繩慢跑,同伴之間互相提醒跑的節奏。在整個教學環節,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帶領學生模仿教師的動作進行練習,真正讓學生充分體驗到體育課上的樂趣和快樂,培養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遊戲的熱情。
四、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透過遊戲的.形式,重點讓學生了解多種耐久跑的方法,知道正確的耐久跑姿勢。
2.身體健康目標:培養學生正確跑的姿勢,發展速度、靈敏、協調和一般耐力等身體素質,促進下肢力量和內臟器官的發展。
3.情感態度目標:學生在練習中能夠表現出較高的熱情,在遊戲中感受到合作的快樂及運動樂趣。
五、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4分鐘)
1.課堂常規(略)
2.教師宣佈本節課教學內容,目標。(設定情景,以“尋寶”為主題,各隊展示隊名、對訓,來展開教學。)
(二)、準備部分(8分鐘)
教師以“尋寶”行動前的熱身來展開練習。
1.判斷方向(3分鐘)
(1)原地踏步找方向
生活常識中的方向的辨認(正東、正西、正南、正北)
(2)走動中找方向
佇列齊步走中,教師提示方向。
(3)跑動中找方向
2.解繩(2分鐘)
教師提前將長繩攪纏在一起,透過全隊的協作,將長繩解開並雙手拿在體前。
3.集體繩操(3分鐘)
(1)伸展運動4x8拍(2)下蹲運動4x8拍(3)全身運動4x8拍
(三)、基本部分(25分鐘)
1.耐久跑技術要領(2分鐘)
①教師講解技術動作,學生模仿老師動作,積極練習。
②教師引導學生在練習中發現問題,勇敢的提出問題。
2.發放任務書(3 分鐘)
①教師向各小隊發放任務書。
②各隊隊長帶領隊員研究、討論任務書,確定行動路線。提醒學生一定要找準方向,認準目標,勇往直前。
3耐久跑練習“尋寶”(15分鐘)
① 教師介紹練習規則(學生以小隊形式,按任務書上的路線,跑完幾個方向;在整個過程中,每小隊隊員單手持繩,若有一個同伴掉隊或鬆開,則練習重新開始;完成本次任務後,最先返回起點的隊為勝。)
② 跑的練習有三個任務,每個小隊自己定跑動路線,並互相加油助威。
③ 練習結束,教師宣佈尋寶結果,每小隊展示自己尋找到的寶藏。
4.推小車遊戲(5分鐘)
將積累滿寶藏的長繩放在地上分別成起點、終點,學生成四列橫隊,前後兩人一組。其中一人呈“小車”狀,另一人呈推“小車”狀,到終點後倆人交換並返回,最先完成的小隊為勝。
①教師組織學生,先將長繩鋪成跑道,講解遊戲方法與規則。
②學生倆人一組進行比賽,注意安全。
(四)、結束部分(3分鐘)
①教師用語言引導同學身心放鬆。
②學生組內評價,小組間互相評價,教師評價。
③收器材,宣佈下課。
六、課的效果預計
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耐久跑動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表現出極高的練習熱情,學生在歡笑聲中快樂的學體育,預計課的練習密度為40%,預計學生平均心率為120次/分,預計學生最高心率達150次/分。
七、場地器材
場地:田徑場背風的空地
器材:紙簍4個,長繩4條,自制教具若干。
八、教學評價
1.知識技能目標:90%的學生能夠明確的判斷方向,80%的學生能掌握耐久跑的技術動作。
2.身體健康目標:75%的學生能夠連續跑動600米,30%的學生能夠連續跑動400米。
3.情感態度目標:學生在練習中能夠表現出較高的熱情,在遊戲中感受到合作的快樂,及學生能夠感受到體育的樂趣。
九、本課特色
本課以情景教學為主,結合小群體教學模式,給學生呈現一堂生動、有趣的體育課,在準備部分,設定解繩、判斷方向的小難關,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根據學生特點教師自編的繩操,充分激發了學生興趣,整節課在設計時,以團結協作完成“任務書”,探尋到寶藏,作為基本部分的教學環節,每個環節都以學生的討論、思考為主,使學生充分參與到體育學習中,在推小車遊戲中,更是根據全面發展的原則,讓學生髮展上肢、腰腹力量能力,使學生感受到體育的樂趣,為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