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秋天》(人教版七年級必修)

《秋天》(七年級必修)

《秋天》(人教版七年級必修)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初步把握詩文基調,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做到熟能成誦。感知課文內容,能說出文中描繪了哪些具有秋天特徵的景物。

  2.過程與方法目標: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透過品味語言、描繪畫面、仿寫詩歌來體會詩歌的情感。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悟秋天,讚美秋天,熱愛秋天。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優美的語言。

  3。有感情的朗讀詩文,做到熟讀成誦。

  三、教學過程:

  (1).匯入:

  秋風蕭瑟,殘荷聽雨,秋有聲;

  霜葉黃花,秋草碧水,秋有色;

  天高雲淡,北雁南飛,秋有形;

  丹桂飄香,碩果累累,秋有味.

  秋天很美,美在一份清澈,一份來自於人間而又遠離塵世的清淨清遠清甜。

  教師給學生們展示秋天的風景圖片,請學生說說看了圖片,想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

  設計意圖:輕鬆的心情利於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進入課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介紹作者:

  (2)讀課文

  1、初讀課文,劃出文中的生字、詞。

  丁丁(zhēng)幽谷肥碩(shuò)棲息(qī)

  歸泊(bó)寥闊(liáo)枯涸(hé)

  2、教師範讀,學生劃出朗讀節奏、分辨朗讀語氣、語調。

  3、學生自讀與賽讀,並在學生中互評,教師給予適當的鼓勵。

  設計意圖:這樣就能使學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課文內容。使學生在初步掌握朗讀技巧,培養語感的同時,還能夠掌握精讀的方法、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情感得以提升,鍛鍊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也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由於本課是自讀課,所以更應該強調學生的朗誦。

  (3).請同學們給每一節詩的每幅畫面各擬一個整齊優美的標題:

  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泊圖、少女思念圖

  (4)、分析課文。

  第一幅圖:

  1、這一節詩中哪些詞寫出了“豐收”?

  飽食過稻香的鐮刀肥碩的瓜果

  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因秋收的豐碩而興奮的感情,創造出喜悅,鬆弛,閒靜的氛圍。

  3、仔細觀察一下這一節詩的用詞,它是從哪些感官來寫農家豐收的'景象?

  (1)聽覺:伐木聲

  (2)嗅覺:稻香

  (3)視覺:肥碩的瓜果

  第二幅圖:

  1、這一節詩中哪些詞語表現了秋天的早晨?

  冷霧烏桕葉(落葉)白霜

  2、“秋天遊戲在漁船上”中的“遊戲”一詞好在哪裡?

  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秋天人格化。

  3、用“遊戲”寫出了漁民怎樣的心境?

  悠閒自得

  第三幅畫:

  1、第一句中草野為什麼在蟋蟀聲中更寥闊?寥闊是什麼意思?

  寥闊:高遠空曠

  秋季天高氣爽,田野收穫後顯得更空曠,在入秋的蟋蟀叫聲中,草野顯得更加“寥闊”了。

  2、“那滿流著夏夜的香與熱的笛孔”是什麼意思?

  那是放牛郎在夏夜吹響笛聲,洋溢著芳香和熱情。

  3、這裡是誰在問“牛背上的笛聲何處去了”?

  是牧羊女

  4、這裡最後一句“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裡”中的“夢寐”一詞好在哪裡?

  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秋天人格化。秋景在牧羊女眼中如夢幻一般的美,但牧羊女卻在盼望著聽到放牛郎熱情的笛聲,此刻,她的心裡一定懷著喜悅和渴盼,而“夢寐”一詞恰如其分的寫出了牧羊女如痴如醉的微妙感覺。

  設計意圖:本環節以學生討論為主,教師輔助引導為輔,使學生能夠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得以實現。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這實際上也是教給學生一種閱讀的方法,在學生的領悟能力得到鍛鍊的同時,檢測了學生的思維品質,語言的歸納、整合能力,並使之得以提高。把學生對詩的理解上升到了一個高度。

  再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

  佳句積累

  秋,是歷代文人墨客鍾情的物件,秋的神韻,秋的景緻,給了他們無盡的創作靈感和源泉。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你知道哪些描寫秋天的詩句。

  請欣賞下列詠秋的詩句:

  1、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2、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3、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4、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5、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6、秋菊能傲霜,風霜重重惡。

  本效能耐寒,風霜其奈何!

  7、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8、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設計意圖:有助於培養學生積累名句的習慣。

  作業:

  請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也以“秋天”為題寫一首小詩

  設計意圖:注重語文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養成一種關注自然、體驗自然和發現美的習慣。體現了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