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家家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扮家家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扮家家教案1
活動背景:
一、虞城文化的啟示
常熟古稱琴川,素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七溪流水皆通海"之說,山水交輝,風景秀麗,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兼具。常熟的餐飲十分豐富,美味佳餚眾多,有叫化雞、起油豆腐湯十大名菜,有栗子羹、炒血糯、山藥糕等八大名點,還有醇香四溢的桂花酒。在名勝古蹟遊覽之餘,嘗河鮮,品陽澄湖大閘蟹,自然味道更濃,更富情趣。因此,抓住這一孩子們最喜歡的飲食文化作為我們小班課題教育的載體,透過合適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來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這就是我這次活動設計的基本理念。
二、年齡特點的需要
《綱要》中指出幼兒教育活動要以遊戲為主。小班小朋友年齡小,他們更愛遊戲。而娃娃家遊戲是他們最主要的遊戲內容,他們喜歡當爸爸、媽媽,喜歡抱娃娃,喜歡給娃娃喂吃的。因此,我根據幼兒這一特點設計了"扮家家"此活動。讓孩子們在娃娃家的情境中,在爸爸媽媽的角色扮演下,主動地將其生活經驗進行整理、總結和提升,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三、課程整合的探索
"扮家家"活動是我們幼兒教育中以科學為主要領域,同時整合社會活動的實踐探索。我們從生活中採集活動材料(有超市宣傳單,有實地拍攝等),以遊戲的形式對多種食物圖片進行看看、認認、分分,使孩子對家鄉特產的生活經驗得到整理,提升,激起他們對家鄉飲食文化的興趣,同時使我們孩子的科學等能力在活動中得到提高。讓我們的孩子在我們幼兒園學科領域的整合影響下在各方面都能取得和諧的發展,這就是我此次教育的最終目的。
活動目標1、能從許多食品中找出家鄉的特產,並根據物體的簡單特徵和標記進行分類。
2、體驗集體遊戲的快樂,萌發愛的情感。
3、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4、透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一)、物質材料
1、16個角色卡(4種顏色,卡上有爸爸、媽媽字)
2、塑封圖片(食物圖片:螃蟹、叫化雞、鴨血糯、桂花栗子、酸奶、雪碧、可樂、椰子汁、旺仔牛奶、蛋塔、牛奶、果汁、魚、饅頭、餃子、青菜、雞腿、胡蘿蔔、肉、棗子)
3、黑板二塊(一塊:食物圖片;一塊:分類板)
4、分類實物:喝的的籃子
5、家的背景情境
6、音樂磁帶:"扮家家"(一盤有歌詞,一盤無歌詞)
7、餐桌(盤子、勺子)(餐桌檯布)
8、8個娃娃
9、字卡:食品、常熟的特產、飲料
10、人手一個圍兜
(二)、知識經驗
1、遊戲"扮家家"
2、生活中關注各類生活用品,知道一些常熟的特色食品
活動過程
一、根據性別幫助幼兒分別扮演"娃娃家"中的不同角色
放背景音樂"扮家家"歌曲
指導語:(出示娃娃)這是誰呀?今天我們又要來玩娃娃家遊戲了。請小朋友都來當娃娃的爸爸媽媽。請小朋友想想男小朋友都當誰呀?女小朋友都當誰呀?
幼兒自己找角色卡掛好,老師也當媽媽。(老師同時繫上圍兜)
二、根據不同特徵將"娃娃家"中的食品分類擺放
1、出示圖片,幼兒看看,認認,說說。
指導語:爸爸媽媽,我們怎麼來照顧小寶寶?(幼兒自由講述)。
教師出示各類圖片,讓幼兒看看、認認、說說。
指導語:這麼多好吃的東西,我們給它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食品"。
2、找家鄉特產
指導語:這麼多食品!他們有的從上海運過來的,有的從蘇州運過來的,而有的則是我們常熟所特有的,是我們家鄉常熟的特產。我們來看看哪些是我們常熟的特產呀?誰來找找看?
教師出示"常熟的特產"字卡,幼兒將家鄉特產貼在下面。
3、將家鄉特產按"飲料"和"飲料"分類。
教師和幼兒認識標記"飲料"和"飲料"。
指導語:這些食物,哪些是飲料呀?哪些不是飲料呀?我們來把它們分到兩個大盤子裡。那我們用什麼來表示"飲料"和"飲料"呢?(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認識標記"飲料"和"飲料"。
全體幼兒上來根據標記進行分類。
指導語:請爸爸媽媽們看著標記幫寶寶把他們喜歡吃的食物分好。
師生共同檢查,教師請幼兒將"飲料"拿下來放在有相應標記的籃裡。
4、將家鄉特產按生的和熟的分類。
指導語:飲料放好了,我們來看看這些食物哪些是熟的,馬上可以給寶寶吃的?我們來把它們放到桌上的盤子裡。
請幼兒將熟的東西放到桌上的盤子裡。同時說說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教師重點和幼兒講述"螃蟹"。
指導語:你從哪裡看出這盤螃蟹是熟的呢?(引導幼兒說出生螃蟹和熟螃蟹顏色差異)
課後反思:整首歌曲的歌詞孩子們很熟悉,是他們日常生活的寫照。當我範唱這首歌曲時,孩子們馬上有了感應,和我一起說: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開飯了!開始我並沒有要求他們一起學,孩子們就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動作,還很有節奏。可見,來自孩子生活熟悉的東西是很能為孩子們理解、接受的。
當我提出問題:“你看到爸爸、媽媽平時會做哪些家務活呀?”孩子們都能很擁躍地回答,有的孩子還配上了動作。
因此,我在讓孩子們學習這首歌曲時,只要強調歌曲的節奏就可以了,孩子們能很快理解並學會。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主要是“開飯了——”這個語言節奏拉得太長,所以我在教學時就採用了拍節奏的方法幫助孩子掌握,受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扮家家教案2
一、活動目標
1、嘗試將歌曲中的說唱部分進行歌詞及動作的創編。
2、體驗和同伴一起歌表演帶來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廚師帽若干、圖片若干
重點:創編做菜的各種動作
難點:把動作進行誇張化、趣味化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
師:早上爸爸媽媽給我們做了什麼好吃的?媽媽除了會做這些,還會給我們做什麼好吃的?
2、嘗試創編歌曲中說唱部分的動作
A、嘗試創編
師:你知道媽媽是怎麼做的嗎?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
念:炒ⅩⅩ炒ⅩⅩ炒好ⅩⅩ開飯啦!
味道好極了!我們也來做一做吧。
你喜歡吃媽媽做的哪道菜?除了這樣燒,還可以怎麼燒?
如果是你來做這道菜,你還會怎麼做?
我們都來學做這道菜吧!
----感受說唱部分的節奏和動作
B、感受歌表演
1、師:大家做得菜都太好吃了,我也夥兒來露一手吧,做一道“滿漢全席”(把幼兒剛才說到的菜式的編排在一起,完整地唱出來)
固定動作:我來做爸爸-----左手大拇指、食指豎起在下巴,右手叉腰
我來做媽媽----雙臂交叉,雙腿交叉。
大家一起來-----雙臂向上伸開,招手動作。
來玩扮家家------雙手指見碰攏成屋頂狀,點頭2下。
炒番茄 炒番茄 (ⅩⅩ Ⅹ ⅩⅩ Ⅹ 拍手---鋼琴伴奏)
2、全體幼兒一起完整感受歌表演
師:我忘記了做菜之前要幹什麼?----洗手、挽袖子(前奏部分)
看來我們的廚藝都不錯,看看誰能榮升為廚師長,我就給她帶上廚師長的帽子。
選一個我們的拿手菜,一起來試一試吧!
全體幼兒完整地表演歌曲。
教師指導:他的架勢真專業,我也來學一學
她的菜式好像很特別,我也想試一試呢
3、誰願意來當廚師長,給我們展示你的菜式呢?------個別幼兒展示
4、看來我們的廚藝都已經很優秀了,現在我宣佈:給所有的廚師頒發廚師長帽(播放音樂)
3、分組表演
師:客人老師們看我們做菜都流口水了呢,她們也想點菜,請我們小朋友為她們做幾道菜,你們願意嗎?
看看她們都點了什麼菜啊?有紅燒魚、土豆餅、蛋湯、炒青菜
為了節約時間,我們分成5組一起來給他們做吧
第一道菜請第一組的小朋友來做第一道菜是:上菜啦!(音樂)
4、延伸部分
我們一起來問問客人老師:我們做的菜味道怎麼樣啊?
扮家家教案3
剛進入幼兒園託班的2~3歲的嬰幼兒,時常因為與家人分離,想念家人而哭鬧。陌生的環境以及生活上的不適應,很容易造成嬰幼兒情緒上的不穩定。娃娃家因為有著溫馨的像家一樣的環境,能幫助嬰幼兒儘快消除分離焦慮,獲得安全感,穩定嬰幼兒的情緒。娃娃家中豐富的材料能滿足每個嬰幼兒擺弄的興趣,使嬰幼兒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喜歡上幼兒園。
一、嬰幼兒行為分析
●晨展來到娃娃家,在娃娃家裡走來走去,四處觀望,卻什麼也不玩,沒過一會兒,她就離開了娃娃家。
分析:當2~3歲的嬰幼兒來到一個新環境時,即便他們很想投入其中,參與遊戲,但由於對環境的不適應和陌生感,他們不知道該如何玩,所以顯得無所適從。
●丁丁在娃娃家裡打電話,昊昊看見了,一把搶過丁丁手中的電話,自己打了起來,丁丁大聲哭了起來;貝貝在娃娃家裡抱娃娃,看見滔滔和文文都在餐桌上擺弄餐具,貝貝連忙將娃娃一扔,也坐在餐桌邊上擺弄了起來。
分析:2~3歲的嬰幼兒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他們喜歡模仿,看見別人有的東西自己也想要,於是隨意將別人正在玩的玩具佔為己有等行為在這個階段經常會出現。
●東東來到娃娃家,把娃娃家裡的蔬菜、水果、鍋子和勺子全都從櫥櫃裡拿了出來,擺了滿滿一桌。接著又動手把菜放進鍋內,不停地搖晃著鍋子,嘴裡發出“噢噢噢”的聲音,玩得不亦樂平。
分析:在玩扮家家遊戲時,2~3歲的嬰幼兒由於缺乏生活經驗,遊戲情節一般比較簡單,更多的只是滿足於擺弄材料。
二、教師的支援行為
1.開學時,教師請家長志願者幫忙,帶著嬰幼兒一起在娃娃家裡遊戲。成人的陪伴有助於消除嬰幼兒的緊張感和陌生感,幫助他們更快地熟悉娃娃家的遊戲。
2.在娃娃家裡,準備三四套相同的玩具,如電話、娃娃、小推車、鍋子等嬰幼兒喜歡的物品,減少或避免嬰幼兒爭搶玩具現象的出現。當嬰幼兒有爭搶行為時,教師要在第一時間介入,用其他玩具分散嬰幼兒的注意力,等嬰幼兒情緒穩定後再投入到娃娃家遊戲中。
3.在玩扮家家遊戲前,教師可以藉助家長的力量,請家長在家中做家務時帶著嬰幼兒一起參加,有意識地讓嬰幼兒觀察成人是如何做飯、洗衣服的,豐富嬰幼兒的生活經驗。
三、活動建議
第一,在嬰幼兒入園前的家訪時,教師可以向每個家庭收集嬰幼兒的全家福照片,然後將這些照片佈置在娃娃家裡,方便嬰幼兒隨時能看見自己和父母的照片,消除嬰幼兒的緊張情緒,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第二,開學前,教師可在教室裡佈置2~3個平行的、溫馨的娃娃家,將家庭中的環境微縮到每個娃娃家裡,尤其是廚房裡的灶頭、炊具,餐廳裡的餐具、食物、水龍頭,臥室裡的大床、衣櫃,浴室裡的浴缸、淋浴龍頭、娃娃等嬰幼兒熟悉的玩具,方便嬰幼兒擺弄材料、投入遊戲。
第三,扮家家的遊戲在託班一學年中都能開展。在遊戲初期,嬰幼兒滿足於對材料的擺弄,所以提供的玩具種類不要過多,保證數量能滿足嬰幼兒的需求,且以模擬材料為主。隨著嬰幼兒對娃娃家的各種玩具逐漸熟悉,教師可以適當補充提供一些材料,如各種不同大小的襪子和鞋子、娃娃的衣服等,引發嬰幼兒的遊戲情節。到了扮家家遊戲的後期,教師還可以在娃娃家裡放置小藥箱,既可豐富遊戲情節,又為日後小醫院等遊戲主題的出現作鋪墊。
第四,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發展階段嬰幼兒的需要,對娃娃家的環境進行階段調整。如在適應階段,教師可以設定相對封閉的娃娃家環境,透過築高隔斷的形式,避免其他干擾,滿足嬰幼兒和材料互動的特點;在發展階段後期和銜接階段,教師可以設定半開放式的娃娃家環境,透過降低隔斷,增加通道,滿足嬰幼兒日益增多的交往需要。
第五,娃娃家裡的玩具數量並非越多越好,隨著嬰幼兒遊戲水平的提高,教師可以逐漸減少相同玩具的投放,可以定期更替新舊玩具,讓嬰幼兒始終保持新鮮感。在擺放娃娃家物品的櫥櫃裡一定都要貼上醒目的標記,便於嬰幼兒對玩具的收放和整理,逐步養成良好的收放玩具的習慣。
附環境創設舉例:(略)
附遊戲活動舉例:
活動1:我來洗洗小襪子
材料準備
1.自制的洗衣機。
2.自制的落地晾衣架一個、晾衣杆若干、各種不同大小的夾子若干。
3.小衣櫥以及相對應的標籤。
觀察要點
1.嬰幼兒對什麼材料最感興趣,洗衣機上的按鈕是否會引起他們的注意,並有相應的行為出現(開、關、把洗完的衣服拿出來)。
2.能否選擇不同方式晾曬衣服(使用晾衣架、晾衣杆、夾子均可),操作時是否有困難。
3.是否會把摺疊好的衣服放入相對應的衣櫥裡。
活動2:漂亮的衣服
材料準備
1.各種顏色、大小的絨線花。
2.尼龍搭扣、撳紐;小衣架、各種不同大小的衣服。
3.娃娃若干。
觀察要點
1.是否會選擇不同的衣服與裝飾物。
2.是否願意嘗試用不同的絨線花裝飾衣服,按撳紐時是否有困難。
3.能否將裝飾好的衣服給娃娃穿上。
活動3:我來抱娃娃
材料準備
1.各種娃娃(或毛絨小動物)。
2.大床和小床,小搖籃。
觀察要點
1.是否喜歡抱娃娃,抱娃娃的姿勢如何。
2.如何照顧娃娃,會為娃娃做些什麼。
扮家家教案4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中的說唱情趣,學習與同伴的協調錶演。
2、學習根據歌詞創編動作,體驗創作及合作表演的樂趣。
3、藉助圖譜記憶歌詞、學習歌曲。
4、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活動準備:
娃娃家相關教具。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
師:小朋友喜歡玩娃娃家嗎?娃娃家裡面有誰呢?你們在玩娃娃家的時候都幹些什麼呢?
2,觀看情境表演並欣賞歌曲。
師:現在我們來看一看和聽一聽這兩個小朋友是怎麼玩娃娃家的。
3,熟悉學習歌曲。
師:現在請小朋友一邊聽老師的琴聲,一邊聽兩個小朋友的範唱,並跟著他們一起學一學這首好聽的《扮家家》。
4,分組表演。
師:請小朋友找個小夥伴兩人為一組來進行演唱表演。
5,結束。
活動反思:
其實音樂活動,我一直上的`不是很好,這次這堂音樂課,我覺得在一些方便已經有些進步了,如:根據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入手,讓孩子們產生共鳴,這樣孩子們注意力才能更快的集中過來,讓孩子們學唱的時候形式有變化,孩子們也會感興趣等等。但是我覺得這堂音樂課還是上的有很多的不足。我覺得下次在上這樣的音樂活動時,可以注意的有:
1、 在幼兒學唱的時候,首先要讓幼兒記住歌詞,教師的方法可以在變幻一下,效果會更好。
2、 讓幼兒學會了,在來分角色演唱,這樣孩子們不但能興趣更濃,對歌詞的內容才能理解的更透徹,唱起來才會得心應手。
讓幼兒進行 表演的時候,教師的方法如果更新穎,幼兒就能學的更好
扮家家教案5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中的說唱情趣,能根據角色較準確地接唱和齊唱。
2.能用自然的聲音和簡單的動作來表現歌曲內容。
3.有與同伴共同參加音樂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事先請二位小朋友排練表演歌曲。
2.有扮家家的遊戲經驗。
活動過程:
1.學新歌。提問:你們喜歡玩“娃娃家”遊戲嗎?是怎麼玩的?請兩位排練好的幼兒進行情景表演,幫助幼兒瞭解歌曲的主要內容。帶領幼兒用簡單的動作表現歌曲的節拍和節奏以及歌曲內容。
2.用接唱、齊唱的形式演唱。練習歌曲中“說白”部分。用集體練習、分組練習、分男女練習等方法練唱。
3.幼兒創編歌表演。啟發幼兒除了炒小菜以外,還可以做些什麼?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改編“說白”部分的內容。 請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結伴表演,並共同商定“說白”的內容。
活動建議:
1.此活動可分二次進行,接唱和結伴表演可在第二次進行。
2.可讓幼兒在玩“娃娃家”遊戲時唱一唱這首歌。
活動評價
1.幼兒喜歡演唱歌曲,樂於結伴表演歌曲。
2.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創編,體會創作的樂趣。
扮家家教案6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中的說唱情趣,能根據歌詞創編表演動作。
2、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3、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歌曲《扮家家》
活動過程:
1、討論玩“扮家家”的遊戲
T:你們愛玩扮家家的遊戲嗎?怎麼玩的?
一邊唱一邊進行情景表演,幫助幼兒瞭解歌曲內容
2、學唱歌曲跟著音樂念歌詞
T:我們現在來學唱這首好聽的歌吧。你們先豎起小耳朵聽何老師來唱一遍
3、創編歌曲引導幼兒邊唱邊表演相應的動作
T:這首歌那麼好聽,我們把它遍成舞蹈吧,一邊唱一邊跳舞。好嗎?
4、遊戲:我給娃娃來餵飯
請2到3位幼兒當媽媽抱著娃娃餵飯給她吃,大家一起來唱歌
活動反思:
這堂音樂課中,因為內容特別貼近與孩子們的日常生活,而且歌曲的演唱風格也很輕快有趣,所以孩子們在本堂課的表現還是比較活躍、感興趣的。
扮家家教案7
目標:
1、隨音樂跟著老師做模仿動作,感受節奏的快慢變化。
2、在音樂遊戲中學做爸爸媽媽,表達愛爸爸媽媽的情意。
準備:
1、娃娃家玩具、扮家家的音樂一段。
2、裝扮父母的表演道具(領帶、項鍊等)。
過程:
一、出示教具(領帶、項鍊)提問:爸爸是帶哪個呀?媽媽是帶哪個呀?
二、學學我的爸爸媽媽。
1.看教師扮做爸爸。
(1)看教師跟著音樂模仿爸爸戴領帶、穿大皮鞋走路等。
(2)猜猜爸爸在幹什麼?一起學一學。
(3)請全體男孩跟著音樂嘗試學做爸爸的動作。
2.看教師扮做媽媽。
(1)看教師跟著音樂模仿媽媽梳頭、抹口紅、穿高跟鞋走路等。
(2)猜猜媽媽在幹什麼?一起學一學。
(3)請全體女孩跟著音樂嘗試學做媽媽的動作。
三、模仿表演
1.學學自己的爸爸或媽媽平時喜歡做的事情。大家猜一猜,爸爸媽媽在做什麼。
2.請一個男孩上前來繫上領帶,請一個女孩上前來帶上項鍊,裝扮爸爸媽媽跟著音樂的節奏一起學一學。
3.選擇幾個典型的動作連起來,大家一起表演。
課後反思:
整首歌曲的歌詞孩子們很熟悉,是他們日常生活的寫照。當我範唱這首歌曲時,孩子們馬上有了感應,和我一起說: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開飯了!開始我並沒有要求他們一起學,孩子們就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動作,還很有節奏。可見,來自孩子生活熟悉的東西是很能為孩子們理解、接受的。
當我提出問題:“你看到爸爸、媽媽平時會做哪些家務活呀?”孩子們都能很擁躍地回答,有的孩子還配上了動作。
因此,我在讓孩子們學習這首歌曲時,只要強調歌曲的節奏就可以了,孩子們能很快理解並學會。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主要是“開飯了——”這個語言節奏拉得太長,所以我在教學時就採用了拍節奏的方法幫助孩子掌握,受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扮家家教案8
情節描述:
音樂活動《扮家家》是一節比較有趣的音樂遊戲,這首歌曲非常貼近幼兒園小朋友的生活,歌曲的內容正是班級活動“娃娃家”改變而成的,孩子們本身就很喜歡在娃娃家中扮演爸爸、媽媽的角色。我覺得本堂課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有:
1、 在上課的時候,我就抓住幼兒愛扮演爸爸、媽媽的角色的心理,直接以娃娃家作為引題,孩子們一聽要做娃娃家的遊戲,都顯得很高興。
2、 讓幼兒說說娃娃家的遊戲內容和遊戲規則後,我就以把小朋友們玩娃娃家遊戲的事情編成了一首歌的形式,來演唱給孩子們聽,歌詞還是比較容易被孩子們接受的。
在進行學唱的時候,我讓男孩子當爸爸,女孩子當媽媽,老師當寶寶等形式,讓幼兒學唱,孩子們學的也比較有趣。
評價分析:
我覺得,這堂音樂課中,因為內容特別貼近與孩子們的日常生活,而且歌曲的演唱風格也很輕快有趣,所以孩子們在本堂課的表現還是比較活躍、感興趣的。在這堂課中,我這次採用的方法,還是比較讓孩子們接受的,如:
1、 在開始部分就引導幼兒想象說說娃娃家的遊戲規則和內容,因為和歌曲內容有相當大的貫連,所以在孩子回憶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幫助孩子們理解接下來,歌曲中的歌詞。但是在幼兒回憶好娃娃家的遊戲後,教師把歌詞念一遍,當作總結的話,也許幼兒在記歌詞的時候,會更清楚;
2、在學唱的時候,我讓孩子們分成扮演爸爸、媽媽然後在一起合唱的形式,讓孩子們學唱,孩子們還是比較感興趣的,而且學的也比較認真。可能是因為我有點太急了的緣故,如果我在讓孩子們學唱的時候,先讓他們一起來學唱,把歌曲唱幾次後在分唱的畫,可能效果會更好。
因為幼兒在學唱的時候,就是讓她們分成扮演爸爸媽媽的角色,所以在幼兒上來表演的時候就變得形式有點單調了,興趣和注意力都不是很濃很高了。
所思所悟:
其實音樂活動,我一直上的不是很好,這次這堂音樂課,我覺得在一些方便已經有些進步了,如:根據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入手,讓孩子們產生共鳴,這樣孩子們注意力才能更快的集中過來,讓孩子們學唱的時候形式有變化,孩子們也會感興趣等等。但是我覺得這堂音樂課還是上的有很多的不足。我覺得下次在上這樣的音樂活動時,可以注意的有:
1、 在幼兒學唱的時候,首先要讓幼兒記住歌詞,教師的方法可以在變幻一下,效果會更好。
2、 讓幼兒學會了,在來分角色演唱,這樣孩子們不但能興趣更濃,對歌詞的內容才能理解的更透徹,唱起來才會得心應手。
讓幼兒進行 表演的時候,教師的方法如果更新穎,幼兒就能學的更好。
扮家家教案9
一、設計意圖:
幼兒總是對成人的世界充滿了好奇,想透過各種方式去體驗成人的世界,例如,常常模仿成人的口氣說話,穿成人的大鞋子,女孩尤其愛穿媽媽的高跟鞋,男孩愛穿爸爸的大皮鞋。大班的幼兒作為幼兒園裡的大哥哥大姐姐,他們更願意嘗試一些具有挑戰的事情,尤其是成人經常做的事情,做飯是成人經常做的事情之一,幼兒往往具有濃厚的興趣。
二、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創設的情境,能夠聲情並茂的演唱歌曲。
2、體驗歌曲的趣味,根據部分歌詞編創動作進行表演。
三、活動準備:
PPT、音樂、布娃娃玩偶。
四、活動過程:
1、匯入。
跟隨音樂《扮家家》進行律動,音樂結束後,提問問題,引出主題。剛才有這樣一個動作(炒小菜),誰知道這是在幹什麼啊?(炒菜、炒小菜、做飯)你們記得可真清楚,今天老師就帶你們來玩一個炒菜做飯的遊戲。
2、展開。
(1)欣賞兒歌《娃娃上灶》,引導幼兒做事認真專心。
我們的娃娃家裡有一個小娃娃她也很喜歡做飯,今天可是她第一次做飯,老師把她做的飯帶來了,我們先來看看這位小娃娃做的飯好不好吃。出示ppt。
(2)聽音樂《娃娃上灶》,熟悉歌詞,引導幼兒做出與部分歌詞對應的動作。
(3)引導幼兒有節奏的朗誦歌詞。
(4)以“菜譜”形式出示圖譜,引導幼兒根據圖譜演唱歌曲並掌握間奏。
(5)跟隨音樂以全體合唱、分組等形式跟唱歌曲。
(6)根據部分歌詞引導幼兒做出動作,並在演唱過程中加入動作。
3、活動延伸。
幼兒仔細觀察家長做飯時動作,為整首歌曲新增動作,進行歌表演。
扮家家教案10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正確掌握唸白部分的節奏和歌詞。
2、能根據角色較準確地唱出歌曲中的接唱和齊唱部分。
3、能根據歌詞創編表演動作,並嘗試替換歌詞。
活動準備:
1、節奏:XX X | XX X | 。
2、節奏:XX XX |XX X|。
3、歌曲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運用不同的身體動作來練習唸白的節奏。
1、以去娃娃家來激發幼兒對節奏的興趣。
匯入:師:今天我們要去娃娃家做爸爸和媽媽,不過,要想成為爸爸媽媽,必須要經過娃娃家看門熊的考試。
2、我們一起開著汽車去娃娃家吧。(教師放音樂,幼兒跟著音樂做動作)
3、爬拱橋(出示第一條節奏)XX X | XX X | 。
4、 瞧,娃娃家的門上有節奏,這是他家門鈴的節奏,誰來吧這個節奏打出來,就能開門了。誰來試試?(我們一起來打一打這個節奏)XX XX |XX X|。
5、鼓勵幼兒把二條節奏都打出來。(拍手、跺腳、拍肩)
二、學習歌曲
1、分角色
娃娃家裡,爸爸誰來做?(男孩)我們大聲地說:“我來做爸爸”
女孩做娃娃家的媽媽,我們也大聲地說:“我來做媽媽”
我們一起來呀?來幹什麼?(娃娃家又可以說是玩扮家家。)
“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開飯了。娃娃肚子餓了,(怎莫辦?)我們來喂她”
師生互動:誰的肚子餓了?我們一起喂喂她!
3、小熊在說什麼?他想請我們聽一首歌?太好了!
4、音樂磁帶一遍。
5、我們和他一起唱好嗎?
6、幼兒跟著教師和錄音唱兩遍。
7、分角色唱:請男孩坐爸爸,唱第一句。女孩子當媽媽,唱第二句。其他的地方我們大家一起唱和念。
三、創編動作和替換歌詞。
1、引導幼兒邊唱歌曲,邊表演動作。
小朋友,炒小菜這個動作可以怎麼做?餵飯的動作可以怎麼做?
接下來我們一起邊唱歌曲,邊自己表演動作。
2、請表演好的幼兒表演一遍。
3、請自願表演的幼兒來表演一遍。
4、嘗試替換歌詞。
小朋友,炒小菜還可以是什麼菜呢?(花菜、芹菜等)
那我們把它變一變。(教師示範替換)
幼兒替換歌詞,體驗替換歌詞的樂趣。
5、一起把剛替換的歌詞連起來唱一遍。
活動延伸:
小朋友真棒,我們一起去玩扮家家吧。
扮家家教案11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中的說唱情趣,能根據角色較準確地唱出歌曲中的接唱與齊唱部分。
2、能根據歌曲創編表演動作。
3、透過活動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玩具娃娃。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教師組織教學,幼兒邊聽音樂邊進入活動室做好。
2、基本部分:
——教師用談話匯入課題,引起幼兒學習興趣(出示小客人)
談話:小朋友都玩過扮家家嗎?扮家家裡都有誰啊?做了什麼事情呢?教師有意識地滲透歌詞內容。
——教師:這個布娃娃把扮家家的遊戲編成了一首歌曲,小朋友一起來聽聽吧。
——教師清唱,聲音響亮、清晰。
——請幼兒集體朗誦一遍歌詞。
3、播放歌曲磁帶。
教師:小朋友的耳朵真厲害,這首歌曲很好聽,我們再來聽一遍吧。引導幼兒仔細傾聽歌曲。
4、老師彈琴,教唱歌曲一遍。
——教師對幼兒提出要求,布娃娃要聽聽哪個小朋友唱的聲音又大又好聽。
——分角色唱歌曲。請男孩唱“我來做爸爸”,女孩唱“我來做媽媽”,其餘部分小朋友一起唱。什麼地方男孩唱,什麼地方女孩唱。反覆唱2遍。
5、根據歌詞創編動作。
——引導幼兒邊唱歌曲,邊表演動作。小朋友,炒小菜用什麼動作表示?餵飯怎麼做?
——請幼兒自由創編動作,請表演好的幼兒表演一遍。
——全體幼兒邊聽音樂邊表演
6、嘗試替換歌詞。
——教師:小朋友,炒小菜還可以是什麼菜呢?幼兒互相討論(花菜、芹菜等),那我們把它變一變。(教師示範替換)
——教師彈琴,幼兒邊唱邊替換歌詞,讓幼兒體驗替換歌詞的樂趣。
7、結束部分:教師小結:今天小朋友們表現的非常棒,客人布娃娃要分給你們每人一個小禮物,我們到區角繼續玩扮家家吧。
扮家家教案12
設計意圖:
⒈《幼兒園素質教育指導綱要》中的體驗表達領域要求中班幼兒能自然、愉快地唱歌,能隨音樂表演,表達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和想象。
⒉ 我班幼兒喜歡唱歌,能用自然的聲音愉快地唱歌,雖然音域沒有明顯地擴充套件,但已能掌握一些旋律或節奏變化稍微複雜的歌曲。
⒊孩子非常喜歡玩娃娃家的遊戲,喜歡模仿爸爸、媽媽炒菜、做飯,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將歌曲融於幼兒喜歡的娃娃家遊戲,讓幼兒在遊戲中學會歌曲,體驗歌曲愉快的情緒。選擇此歌開展唱歌活動,必定會受到孩子的喜愛。
一、活動目標:
⒈ 引導幼兒感受歌曲中的說唱情趣,能根據角色較準確地唱出歌曲中的接唱與齊唱部分。
⒉ 引導幼兒仿編歌詞、表演動作。
⒊ 體驗自由創編及同伴合作表演的快樂,知道父母的辛苦,激發幼兒愛父母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⒈ 玩“娃娃家”的角色遊戲,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並做“扮家家”的操作動作,體驗遊戲的愉快情感。
⒉ 將活動室佈置成“娃娃家”。
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根據角色較準確地接唱、齊唱。
難點:能仿編歌詞。
四、活動過程:
⒈ 學新歌。
⑴聽歌曲錄音,請幼兒玩“娃娃家”遊戲,幫助幼兒理解歌曲的主要內容。滲透情感教育。
⑵教師帶領幼兒一起有節奏地隨音樂學歌詞。
⑶指導幼兒練習說的部分。
⒉ 用接唱、齊唱的形式演唱歌曲。(重點)
⑴要求幼兒認真聽清,適時接唱自己唱的部分。
⑵幼兒男女分組整首演唱,要求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演唱,發音準確,吐字清楚,並注意自己的表情。教師對幼兒掌握不好的部分進行重點練習。
⒊ 仿編歌詞。(難點)
請小朋友根據遊戲情節編入歌詞演唱。
⒋ 歌表演。
⑴ 分組合作表演唱。幼兒自由選擇角色,找一個爸爸或者一個媽媽或孩子與他一起表演,同伴之間要謙讓合作。教師為幼兒錄音,請幼兒欣賞與別人成功合作的成果。
⑵聽音樂出教室。
活動評析:
1、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能大膽創新,改變以前的教學思路,將學習的主動權大膽地放手給孩子。如對歌詞的匯入,教師不是死板地教幼兒死記硬背歌詞,而是將歌詞巧妙地蘊含在角色遊戲、談話中,提高了幼兒學習的興趣,便於幼兒理解記憶。
2、教師不是以教唱為目的,而是根據目標設計了第四環節,引導幼兒仿編歌詞,創編動作,然後進行歌表演,放手讓幼兒大膽嘗試、自由表現,體現了“幼兒是學習主體”的教育觀念,注重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3、教師與幼兒的“雙主”關係也體現得恰到好處。活動中幼兒始終保持著愉快的情緒,並對歌唱活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正是我們在音樂活動中所追求的。
扮家家教案13
(一)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中的說唱情趣,學習與同伴的協調錶演。
2,學習根據歌詞創編動作,體驗創作及合作表演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娃娃家相關教具。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
師:小朋友喜歡玩娃娃家嗎?娃娃家裡面有誰呢?你們在玩娃娃家的時候都幹些什麼呢?
2,觀看情境表演並欣賞歌曲。
師:現在我們來看一看和聽一聽這兩個小朋友是怎麼玩娃娃家的。
3, 熟悉學習歌曲.
師:現在請小朋友一邊聽老師的琴聲,一邊聽兩個小朋友的範唱,並跟著他們一起學一學這首好聽的《扮家家》。
4,分組表演。
師:請小朋友找個小夥伴兩人為一組來進行演唱表演。
5,結束。
活動反思:
我覺得,這堂音樂課中,因為內容特別貼近與孩子們的日常生活,而且歌曲的演唱風格也很輕快有趣,所以孩子們在本堂課的表現還是比較活躍、感興趣的。在這堂課中,我這次採用的方法,還是比較讓孩子們接受的,根據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入手,讓孩子們產生共鳴,這樣孩子們注意力才能更快的集中過來,讓孩子們學唱的時候形式有變化,孩子們也會感興趣等等。
扮家家教案14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感受歌曲歡樂的節奏。
2、創編動作,表現做家務的情景。
3、願意與同伴一起參與表演。
4、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編動作。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音樂CD。
2、佈置好的娃娃家。
活動過程:
1、傾聽音樂,想象音樂表現的家庭情景。
指導語:歌裡說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呀?
2、學習歌曲。
1)、教師演唱,幼兒輕聲跟唱。
2)、教師與幼兒共同大聲演唱歌曲。
3、引導幼兒回憶在家裡看到爸爸媽媽是怎麼做家務的,請個別幼兒表演。
指導語:你看到爸爸、媽媽平時會做哪些家務活呀?你能表演給我們看看嗎?
4、與幼兒討論:如果玩“扮家家”這個遊戲,需要哪些人及材料。
將幼兒進行分組,一個人當爸爸,一個人當媽媽以及娃娃家材料。
5、播放音樂,老師與幼兒一同玩“扮家家”的遊戲。
兩名幼兒一名扮演爸爸,一名錶演媽媽。
教師可以以孩子角色進入,也可以去娃娃家做客,觀看孩子活動情況。
6、活動結束後進行小結。
指導語:今天的遊戲中你表演,你扮演了誰?你做了哪些事情?你是怎麼照顧娃娃的.
課後反思:
整首歌曲的歌詞孩子們很熟悉,是他們日常生活的寫照。當我範唱這首歌曲時,孩子們馬上有了感應,和我一起說: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開飯了! 開始我並沒有要求他們一起學,孩子們就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動作,還很有節奏。可見,來自孩子生活熟悉的東西是很能為孩子們理解、接受的。
當我提出問題:“你看到爸爸、媽媽平時會做哪些家務活呀?”孩子們都能很擁躍地回答,有的孩子還配上了動作。
因此,我在讓孩子們學習這首歌曲時,只要強調歌曲的節奏就可以了,孩子們能很快理解並學會。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主要是“開飯了——”這個語言節奏拉得太長,所以我在教學時就採用了拍節奏的方法幫助孩子掌握,受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小百科:流傳於兒童之間的遊戲。流行於全國各地。“過家家”是孩子模仿成年人的一種遊戲,一個人或幾個人都可進行。
扮家家教案15
目標
隨音樂跟著老師做模仿動作,感受節奏的快慢變化。
在音樂遊戲中學做爸爸媽媽,表達愛爸爸媽媽的情意。
準備
娃娃家玩具、扮家家的音樂一段。
裝扮父母的表演道具(領帶、項鍊等)。
過程
一、出示教具
(領帶、項鍊)
提問:爸爸是帶哪個呀?媽媽是帶哪個呀?
二、學學我的爸爸媽媽
1.看教師扮做爸爸。
(1)看教師跟著音樂模仿爸爸戴領帶、穿大皮鞋走路等。
(2)猜猜爸爸在幹什麼?一起學一學。
(3)請全體男孩跟著音樂嘗試學做爸爸的動作。
2.看教師扮做媽媽。
(1)看教師跟著音樂模仿媽媽梳頭、抹口紅、穿高跟鞋走路等。
(2)猜猜媽媽在幹什麼?一起學一學。
(3)請全體女孩跟著音樂嘗試學做媽媽的動作。
三、模仿表演
1.學學自己的爸爸或媽媽平時喜歡做的事情。大家猜一猜,爸爸媽媽在做什麼。
2.請一個男孩上前來繫上領帶,請一個女孩上前來帶上項鍊,裝扮爸爸媽媽跟著音樂的節奏一起學一學。
3.選擇幾個典型的動作連起來,大家一起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