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一寸蟲》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一寸蟲》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一寸蟲》含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一寸蟲》含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設計思路:

  本次數學活動以繪本《一寸蟲》為載體,藉助故事情境,引發了他們對測量的興趣。以故事情節發展為線索,讓幼兒進行由淺入深的三次操作(測量),從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測量→只用一條一寸蟲進行準確測量→經驗拓展的身體測量,透過幼兒的實踐操作、討論交流、互動學習獲得正確的測量方法。活動結束以開發性的結尾將幼兒已有的測量經驗引向一個更為廣泛的空間。

  活動目標:

  1.和同伴一起嘗試使用簡單的方法測量,初步感受首尾相連的測量方法,引發幼兒測量的興趣。

  2.在故事的情境中,感受一寸蟲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智慧。

  3.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

  繪本《一寸蟲》PPT ,幼兒三次操作的測量材料。

  活動過程:

  一、介紹角色引發興趣提問:

  (1)草叢裡會住著誰?

  (2)介紹一寸蟲,預估一寸蟲的長短。

  二、解決問題實踐操作

  (一)欣賞故事第一段,引發幼兒測量興趣

  (1)講述故事第一段,體驗一寸蟲的危險。

  (2)操作:用自己的方法測量知更鳥尾巴的長度。

  (3)展示交流:你們量出知更鳥的尾巴有多長? 是怎麼量的?

  (二)理解故事第二段,嘗試只用一條一寸蟲進行準確測量。

  1.認識巨嘴鳥、蜂鳥、蒼鷺提問:

  (1)你認識這些鳥兒嗎?

  (2)她們最喜愛自己身體什麼部位?

  2.操作:用一條一寸蟲為鳥兒測量它喜愛的部位有多長?

  3.交流測量的過程和結果。

  三、鞏固拓展經驗提升

  1.討論:你最喜歡自己身體的哪一個部位?為什麼?

  2.操作:相互合作用一寸蟲測量朋友喜愛的部位。

  3.交流測量的結果。

  四、欣賞結尾丟擲問題

  活動反思:

  1.簡單複述故事。繪本《一寸蟲》給幼兒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這個讓幼兒瀏覽畫面的環節中,我用最短的時間把幼兒自然帶入故事情境,激發幼兒的興趣。

  2.兩兩結伴探索測量方法。在製作一寸蟲卡片時,我嚴格地把一寸蟲做成3.33釐米,把兩寸蟲做成6.66釐米。我這麼做的原因是想傳遞給幼兒一個觀念,我們要用嚴謹、認真的態度來參與科學活動,並且讓幼兒與同伴合作探索測量的方法。綜上考慮,我提出了“兩個人一組,用一寸蟲卡片測量盒子的長邊”的要求。

  3.集體交流、討論,探索正確的測量方法。幼兒的發展具有個體差異,所以他們的測量結果五花八門。對此,我沒有去評判誰對誰錯,而是請持有不同結論的小組在集體面前演示自己的測量方法,並讓孩子們互相觀察、判斷,尋求正確的測量方法。在活動中,幼兒很快發現了影響測量結果的因素,“他沒有沿著邊量”“他量第二下的時候不是從第一下結束的那個地方開始的`”……結合孩子們的發現,我很自然地總結出正確測量的兩個要素:(1)沿邊測量。(2)測量時,第一次量的終點是第二次量的起點。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幼兒想出用記號筆來給每個終點做記號的方法。在這樣的演示、討論、總結中,孩子們明白了正確測量的方法。

  4.嘗試使用兩寸蟲卡片測量。安排這一環節的用意是,首先鞏固正確測量的方法,其次開啟幼兒的思路。當測量的工具改變時,隨之而來的答案也會跟著改變,於是孩子們會產生新的疑問和探索慾望,繼續邁出探索的步伐。

  同樣,在延伸活動環節,我建議幼兒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針、積木等測量工具去測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並進一步發現測量工具和測量結果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