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小學二年級語文《紙》教案範文

小學二年級語文《紙》教案

小學二年級語文《紙》教案範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紙》教案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二年級語文《紙》教案範文1

  教學目的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2、瞭解紙的發展過程,瞭解到紙的發明是我國古代人民聰明智慧的結晶,增強民族自豪感。

  3、正確認讀本課生字詞,瞭解文中出現的詞語的意思,積累部分詞句。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生字詞,瞭解文中出現的詞語的意思,積累部分詞語。難點:在紙的發展過程中體會書寫材料在不斷完善進步。

  板書設計:

  30紙

  龜甲

  獸骨竹片絲織品紙

  青銅器

  石頭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同學們,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紙,讀書,寫字,看報,畫畫都離不開紙,可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是沒有紙的,你們知道它是怎們發明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紙》這篇課文,學了課文就知道了。

  出示課題30《紙》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師範讀課文,學生認真聽每個生字的讀音。

  2、學生自由讀文,勾畫生字詞。

  3、學生識記生字詞。

  4、師檢查生字詞,多音字。

  5、師檢查讀文,指名分段讀文。

  三、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一)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讀文,思考:這篇課文寫了什麼?

  (二)學習1段

  小麗去看電影,她看到了什麼新鮮事?

  (三)學習2段

  1、那時人們為什麼把字寫在竹片上?

  2、你覺得把字寫在紙上和把字寫在竹片上比起來哪個更好?為什麼?

  (四)學習4段

  1、可媽媽卻說寫在竹片上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理解“進步”根據學生“學習進步”理解,強調“很大”。

  2、為什麼這樣說?原來人們把字刻在什麼上面?出示課件。

  3 、把字刻在龜甲、獸骨這些東西上面,有什麼缺點呢?

  師小結,後來,人們就把字寫在了竹片上,雖然一個竹片上寫的字也不太多,但人們可以把好多個竹片按順序連起來就可以寫很多字了。

  4、把字寫在竹片上雖然進步很大了,但它還是有些個大還是不方便,所以人們就又把字寫在哪?

  5、絲綢很輕,很薄,帶著也很方便,可絲綢有什麼缺點呢?

  師總結;為了寫字的材料,我們的祖先想了這麼多辦法,真不容易呀,他們動了多少腦筋哪。

  (五)學習6段

  1、人們是在什麼時候用上紙的呢?

  理解“發明”,強調“我們的祖先”。

  雖然有紙了,可是,那時候,紙還是比較貴,數量也很少,人們還是不能大量使用,能用得起紙的人也很少,只有皇家貴族用得起。

  2 、到了東漢,人們才開始使用紙,這是什麼原因呢?在東漢發生了什麼事?

  理解“改進”

  3 、蔡倫用什麼造紙?這些東西有什麼特點?

  4、蔡倫造的紙又什麼優點?

  5、不光我們中國人用上了紙,後來造紙技術還傳到了哪裡?

  師總結:正是我們的祖先發明瞭紙,古人的詩歌、書畫、文章才得以流傳下來,是我們欣賞到他們的作品,我們的祖先真了不起,為全人類做出了多大的貢獻啊!

  6 、指導朗讀6段

  帶著自豪的語氣讀讀6段

  (六)學習7段

  理解“自豪”、“真了不起”

  (七)分角色朗讀全文

  (八)拓展

  1、隨著科技的發展,紙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功能也不光是寫字畫畫了,你還知道哪些用途的紙?

  2 、打亂順序,體會紙的發展過程。

  (九)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不但發明了紙,還發明瞭什麼?

  師總結:

這些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為世界作出的貢獻,他們真了不起,他們太聰明,太偉大了,我們為是一箇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小學二年級語文《紙》教案範文2

  教學目標:

  1、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2、正確認19個生字,會寫10個字。認識三個多音字“重”、“便”、“了”。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紙的用途以及有關紙的常識。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紙的用途和紙的知識。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紙的用途和紙的知識。學具準備蒐集各種各樣的紙

  教具準備:

  有關紙的課件

  板書設計:

  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師生互相交流自己拿來的紙的名字。

  2、學生欣賞課件,進一步瞭解紙的文化。

  3、教師讀課文。

  二、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開始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小組互相解決。

  2、引導學生說一說明白了什麼。

  3、分角色朗讀課文。

  4、在對課文理解的同時,出示帶生字的句子,讓學生讀一讀。

  5、去掉拼音讀一讀讀生詞、生字。

  小組互相讀課文。

  三、書寫生字

  1、重點指導“便”、“骨”、“改”、“錢”四個生字。

  2、其他生字學生獨立書寫。在自己寫生字之前,先觀察字的結構,然後再下筆。

  四、課內延伸

  1、把自己知道有關紙的常識下在小本本上。

  2、辦一次有關紙的板報。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孩子們能夠對紙有更深的瞭解,增加對紙的認識,而且透過自己的整理與蒐集,更增強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熱愛。

小學二年級語文《紙》教案範文3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運用感官和工具對紙進行深入地探究。能夠運用語言、文字等多種方式表達探究結果,並進行交流。

  ★知識與技能:

  知道紙的一般特性和常見用途,並能把紙的性質和用途聯絡起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紙的生產過程,意識到要節約用紙。

  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紙的一些性質和特點

  ★難點:用形象化的方法交流研究紙的結果

  一、激趣匯入

  1、教師展示紙製品:一看見同學們老師就特別喜歡你們,想送給你們兩份小禮物,看看它們是什麼?(手工做的紙花和紙螃蟹)它們都是什麼材料做的?

  2、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紙?

  3、老師也帶了兩樣紙製品,看一看?(紙杯和紙袋)它們是同一紙做的嗎?為什麼要用不同的紙來做它們?這就和紙的性質有關了,這節課我們就一同來研究紙的性質。(板書用毛筆在宣紙上寫:紙)

  【興趣是學生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問題有了研究的興趣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去。引導學生回憶生活的周軒都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紙,使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多認識一些紙,瞭解一些紙的用途,出示紙杯和紙袋讓學生初步感知不同的紙可以做不同的物品】

  二、探究新知研究紙的特性

  A、 (1)研究同一張紙的結實程度

  你們喜歡玩遊戲嗎?我們就來玩一個比較紙的結實程度的遊戲?老師給同學們準備了6條長寬一樣的紙條,3條橫向的、3條縱向的,橫向、縱向在紙上已經標明瞭,兩個同學在做時用一條橫向、一條縱向相互勾住來拉一拉,用力的大小盡量要保持一致,然後再慢慢加力,直到有一張紙條斷開為止,紙條沒有被拉斷的同學你將是勝利者,聽明白老師的要求了嗎?

  紙條沒有被拉斷的同學來說一說,你的紙條是橫向的、還是縱向的?

  什麼叫橫向、什麼叫縱向?當有文字時我們按文字排列的順序左右稱為橫向,上下稱為縱向,沒有文字時,我們撕開來看一看,撕開後邊緣看上去很直像一條直線一樣就是縱向,邊緣參差不齊就是橫向。

  (2)研究不同紙的結實程度

  我們發現同一種紙橫向和縱向結實程度不同,我們再來看一看,不同的紙結實程度是不是也不相同,老師給每組準備了牛皮紙和列印紙,兩名同學用一張牛皮紙和一張列印紙相互勾住拉一拉,遊戲要求和剛才的一樣,有沒有不明白的同學,好了開始。

  透過遊戲我們知道了同種紙的橫向和縱向結實程度不同,不同紙的結實程度也不相同,這是為什麼呢?我們把紙撕開看一看,你看到了什麼?像毛毛一樣的東西叫紙的纖維,其實紙的結實程度與紙的纖維和內部結構有很大關係,正因為紙的結實程度不同,所以做紙袋要用比較結實的紙,這樣能夠承載重物。

  【遊戲學生都比較感興趣,所以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一個遊戲來比較紙的結實程度。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學生的知識不是從老師那兒獲得的,也不是從書本上獲得的,而是他自己建構的。讓學生由外及內多角度觀察紙。充分地運用學生活動層層深入的進行探究。豐富學生對紙的感性認識,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發現和看法】

  B、研究紙的透明度

  不同的紙除了結實程度不同,還有哪些不同之處?(吸水性、透明度)

  老師這有三種紙,一種是算草紙、一種是我們練鋼筆字描紅用的紙、還有一種是列印紙,我們怎樣來驗證這三種紙哪個透明度好?

  (可能把紙衝著有光的地方看一看;可以把不同的紙放在字的上面看一看。)

  同學們想的這些方法都不錯。誰能上前面來給大家演示一下,讓同學們來看一看。(學生演示給同學們看)

  透過我們親自驗證,我們知道了描紅用的這種紙它的透明度,所以我們用它來練鋼筆字,算草紙的透明度也比較好,列印紙的透明度是最不好的。

  C、紙的吸水性實驗

  我們怎樣做紙的吸水性實驗?小組之間小聲音的討論一下,我們可要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實驗更科學更公平了。

  彙報交流

  交流一下你們的實驗方法吧。其他小組注意聽,他們的方法有沒有什麼不完善的地方?給點補充或建議。

  (分別往每一種紙上滴一滴水,看哪種紙上的水擴散得快。)

  你為什麼要求在每種紙上只滴一滴水呢?

  如果每隔十分鐘往一種紙上滴一滴水,這樣做行嗎?

  其他小組還有別的方法嗎?

  (應該將所有的紙同時放入水裡浸溼,然後還要同時取出來。)

  用這種方法在做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呢?(紙的大小相同、紙浸入水裡的高度相同、時間相同)

  同學們想出了這麼多好的辦法。每種方法實驗時都有一些要求,比如說,同學們已注意到了紙的大小,要同時放進去同時拿出來等等。要知道:只有規範的實驗操作,結果才準確!

  實驗前,我提兩個要求:(課件演示)

  1.小組合作注意分工,實驗時聲音要儘量小一些,不要影響到其它組同學。

  2.在做紙吸水性實驗時,三張紙要同時放好,在滴水滴的時候,水滴的大小要保持一致)。觀察完後在不同位置再滴一滴水,水滴不能和剛才的水滴連在一起,看看不同位置紙的吸水性有什麼不同。

  3.每個小組要寫一份“實驗記錄單”,可以用簡單文字表示也可以用圖示表示。注意記錄,保護好實驗器材。能做到嗎?趕緊分分工,開始實驗吧!

  彙報交流

  同學們收拾一下,把工具放好,然後坐好。同學們實驗都很認真,哪個小組來彙報一下你們小組的'研究結果。你們組是怎麼研究的,有什麼發現?

  透過實驗我們發現宣紙吸水性很好,所以在生活中我們用它做什麼?所以老現今天的板書“紙”字就是用宣紙寫的。

  我們發現掛曆紙吸水性不好,所以在生活中我們用它做包裝紙。

  透過實驗我們知道了紙的性質決定它在生活中的用途。

  【在這一部分注意學法的指導,提供給學生有結構的材料,讓學生有東西可研究。在學生探究的同時,注重指導時機的介入。指導過早,扼殺了學生的思考時間。指導過晚,學生又會感到困難重重,從而失去了探究的勇氣。對實驗記錄單的指導,由於是三年級的孩子,剛接觸科學,所以在讓學生寫實驗記錄單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加以指導。】

  三、瞭解書寫材料的發展概要及造紙的過程

  1、瞭解紙的發展史

  紙的應用非常廣泛,學習生活都要用到紙,在紙張發明之前人們是用什麼記載文字的?(播放課件以石頭、樹木、甲骨、帛書、竹簡、木牘記載文字,教師一邊播放圖片,一邊講紙的發展史)

  在古時候,祖先主要依靠結繩紀事,以後漸漸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作為書寫材料。後來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片太笨重,於是蔡倫發明了造紙術,

  是他改進了造紙的工藝和材料,我們也由衷地讚歎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與傑出貢獻,我們是不是就可以說蔡倫發明了紙,這樣說對嗎?(強調: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並不是發明了紙)

  【對紙的發展過程的介紹,展現了書寫工具的基本演變過程,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2、瞭解造紙的原材料是樹木

  紙是怎樣造出來的呢?(課件播放造紙過程圖片)

  誰來說一說造紙的原材料是什麼呀?(板書:簡筆畫一棵大樹)

  你們有沒有調查過我們每天要用多少紙,要用多少樹木來造這些紙呢?

  四.拓展延伸

  課前老師調查了我們學校的用紙情況,每人每天大約要用10張紙,全校每個月的用紙量疊起來大約有兩個老師這麼高,全校每年的用紙量大約有八層樓那麼高,那就要消耗很多的木材,從今天開始我們應該怎樣做?

  談感受知道要節約用紙

  樹木除了可用來造紙,還可以提供我們人類其它的幫助。比如防洪抗旱、防止水土流通失等等。

  同學們想一想在生活當中你們有哪些浪費紙的地方或現象?

  我們能不能想想未來的紙是什麼樣的?

  透過這節課的研究,你有什麼收穫?

  結束語:透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紙的特性決定了它在生活中的用途,還知道了造紙的原材料是樹木,那麼我們從今天開始就要保護資源,少砍樹木,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節約用紙,讓我們的世界永遠是充滿綠洲的家園。

  【“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透過看造紙過程的圖片,知道造紙的原材料是樹木,並且造一張紙要經過這麼多道工序,引導學生形成節約用紙的意識,使整課各活動圍繞紙這個研究主題從幾個方面分別開展,讓學生從多個方面來了解紙、認識紙。透過科學學習,實現科學的應用價值,深化學生對學習科學的認識,喚起學生親近科學的熱情,增強探索科學奧秘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