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城門城門幾丈高》教案

《城門城門幾丈高》教案

《城門城門幾丈高》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城門城門幾丈高》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城門城門幾丈高》教案1

  設計意圖:

  活動室裡常常會出現這樣一幕:男孩子把住活動室的門,不讓其他孩子進出。怎樣智慧地化解這一矛盾呢?我想起小時候學過的童謠“城門城門幾丈高”。這是一首經典的民間童謠,它富有情節,琅琅上口,貼近幼兒生活。平時幼兒擋在門口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樣子不正如童謠中的城門嗎?於是,我將童謠內容進行剪輯,並配上旋律,以對唱的形式重新演繹,使童謠變得既有傳統色彩又有現代氣息,而且富有遊戲性。

  目標:

  1、學習用對唱的形式演唱童謠。

  2、運用動作、表情大膽表達對歌曲的理解。

  3、遵守遊戲規則,體驗合作遊戲的快樂。

  準備:

  PPT(簡報),自譜童謠旋律(見附),歌曲音帶。

  過程:

  一、欣賞歌曲,感知對唱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這首歌是小哥哥進城時唱的。你們看,小哥哥已經來到了城門前。(播放歌曲。)

  師:你覺得這首歌曲和平時聽的歌曲有什麼不同?

  師(小結):歌曲裡有兩種聲音,一個人問,一個人回答,這是一首問答歌。

  (析:這是一首對唱歌曲,歌曲裡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是孩子清脆的童聲,還有一種是洪亮有力的男聲。幼兒透過傾聽這一特殊的演唱形式、既對曲式有了初步的感知,又產生了演唱的慾望。)

  二、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1、觀看課件,感知歌詞。

  師:歌曲中誰在問?誰在答?問了什麼?又答了什麼?我們再來聽一聽這首歌。(播放歌曲。)

  師:你聽見小哥哥問了什麼?城門又是怎麼回答的?(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圖片。)

  (析:富有故事性的課件畫面,有助於幼兒理解歌詞,明確問答關係,從而從根本上產生學唱的興趣。)

  2、運用圖譜,理解歌詞。

  (1)欣賞完整圖譜。

  師:小哥哥對著城門還問了什麼呢?我再唱一唱,你們聽仔細。(教師清唱,並根據幼兒的回答。)

  (2)理解歌曲情感。

  師:你覺得這座城門怎麼樣?

  幼:高大、威武、了不起。

  師:你知道“三十六丈高”有多高嗎?請你用動作做一做。

  幼:就像摩天大樓一樣高/很高很高/高到雲裡都看不見。

  師:城門在回答時的語氣是怎樣的?為什麼?

  幼:它很高大,很了不起,回答時聲音很響亮。

  師:開不了門,就進不了城。小哥哥想了什麼辦法開鎖?

  幼:用大刀砍/用大斧砍。

  師:金剛大鐵鎖有沒有被大刀和大斧砍斷?城門回答時的語氣是怎樣的?為什麼?

  幼:金剛大鐵鎖沒有被砍斷。城門很堅固,它回答的語氣很堅定,一點都不怕。

  師:小哥哥有沒有放棄呢?

  幼:沒有。

  師:最後他說了什麼?

  幼:看我一手打得城門開。

  師(小結):小哥哥勇敢、自信、堅強,所以我們要用響亮的聲音來唱。城門高大威武、雄偉堅固,所以我們要用堅定的語氣和洪亮渾厚的聲音來表現。

  (析:排列整齊、有序的圖譜既使童謠形象更鮮明,也使幼兒一目瞭然地感知到歌曲的對唱形式。幼兒藉助圖譜感知樂句的長短,充分理解不同樂句所表現的不同情緒,進一步加深了對歌曲形象的感知。教師巧妙的提問使幼兒逐漸明白歌曲中人物的個性特徵,為他們分角色演唱打下了基礎。)

  3、大膽表現,演繹歌曲。

  (1)配上動作,完整演唱。

  師:小哥哥問了城門幾次?城門答了幾次?現在,我們看著圖唱一唱這首問答歌。(幼兒演唱。)

  師:小哥哥要問得清楚,城門要回答得響亮,我們一邊唱一邊做動作。(幼兒演唱。)

  (2)發揮想象,創編造型。

  師:小哥哥說完最後一句,做了一個很有力量的造型動作,城門打開了嗎?我們一起看一看。

  師:我們也來學學小哥哥做一個造型動作,比一比誰的動作最有力量。(幼兒做造型動作。)

  師:請你們走到城門前,在唱完最後一句時做一個有力量的造型動作,看一看城門會不會被你們開啟。(幼兒完整演唱後,表示城門被開啟。)城門被你們打開了,我們給自己鼓鼓掌。

  師(小結):城門的開啟需要力量。你們的歌聲像小哥哥一樣響亮,你們的動作比小哥哥還果斷有力,你們真棒!

  (析:在幼兒理解歌詞、已能比較流暢演唱的基礎上,教師增加了感知形象特徵的環節,讓幼兒感受到小哥哥有力量,知道遇事要勇敢、堅強、不退縮。這不僅能使幼兒演唱時注意音高、音色,而且對幼兒性格的培養也具有積極的作用。)

  三、扮演角色,多種形式演唱

  1、扮演角色,學習對唱。

  (1)多問一答。

  師:你們的歌兒唱得這麼好聽,想不想試試開一開我這座城門?你們當小哥哥,我來當城門。(師幼演唱。)

  師(小結):小哥哥的歌聲響亮有力,問題也問得清楚乾脆。我聽出來了,你們都是不放棄的小哥哥,所以我的門被你們打開了。

  (析:歌曲的難點主要是提問部分,所以分角色演唱時教師先讓全體幼兒一起扮演小哥哥,這樣更能激發幼兒的挑戰精神。)

  (2)多問多答。

  師:請當城門的小朋友站這邊,當小哥哥的小朋友站那邊,我們面對面站好,唱唱這首問答歌。

  (3)一問一答。

  師:你想不想和好朋友一起唱歌?兩個好朋友面對面商量一下誰來問,誰來答,等會兒還可以互換。

  (析:有了前面和教師“多問一答”的互動體驗,幼兒已掌握遊戲方法。多問多答的形式讓一群幼兒面對一群幼兒,幼兒演唱時需要和諧一致,這對幼兒來說是一種挑戰。一問一答的形式讓幼兒自由選擇對唱夥伴,相互協商,滿足了幼兒自由表現的願望。)

  2、制定規則,開展遊戲。

  (1)討論、制定遊戲規則。

  師:下面,我們請一部分小朋友當城門,一部分小朋友當小哥哥,邊唱歌邊玩遊戲。請問,如果你當城門準備怎麼守,你當小哥哥又準備怎麼攻?

  師(小結):小哥哥來攻城,城門必須手拉手,威武地站著不動,兩手緊緊地握住,把城門鎖緊。攻城的小哥哥唱完歌曲就攻城,注意不能攻擊小朋友(城門)的身體。攻進城者為勝。(幼兒遊戲。)

  師:我來採訪一下勝利者:你此時的心情如何?你是怎麼攻進城的?

  師(小結):我發現城門非常堅固,威武地站著一動不動,小手還拉得緊緊的。可聰明的小哥哥們從“門”的下面鑽了進去,獲勝了。你們想一想,怎樣做才能阻止他們從“門”下面鑽進去呢?

  幼:我們把手放低些,兩腳分開擋住他們。

  (2)互換角色重複遊戲。

  師:我們交換角色再玩一次。

  師(小結):攻城不僅要有力量還要有智慧,小朋友們想了各種辦法攻城,守城的小朋友也能靈活應對,都是好樣的。

  (析:在這個環節中,活動進入高潮,幼兒在遊戲中進一步理解了歌曲內涵。他們邊唱歌邊遊戲,不僅使遊戲的趣味性更濃,也使演唱變得輕鬆自如。)

  四、合作遊戲,拓展經驗

  師:“城門城門幾丈高”的遊戲真好玩。儘管城門非常高大、威武,可聰明的小哥哥總有辦法攻進城。你們有辦法幫助城門變得更牢固嗎?

  幼:換鐵大門/在大門上釘釘子/換大鎖/在大門前設定陷阱……

  師:老師有個好辦法,我們來變成一把同心鎖,牢牢地鎖住城門。這個鎖可不是一般的鎖,是小朋友變成的鎖,你們願意幫忙嗎?我們一起拉起手來,一邊唱歌一邊變。

  師:我們的同心鎖把城門鎖住了。如果你是小哥哥,你會想什麼辦法開啟城門呢?我們下一次接著玩。

  (析:教師的一句“你們有辦法幫助城門變得更牢固嗎”把幼兒的思維啟用,各種有趣的回答不僅是他們已有生活經驗的再現,也是他們創造性想象的表現。“同心鎖”不僅讓幼兒體驗到了團結與合作,更讓遊戲內容得到了拓展。)

《城門城門幾丈高》教案2

  【活動目標】

  1、練習鑽的動作,發展動作的靈敏性與力量。

  2、培養幼兒喜歡民間遊戲的情趣。

  3、喜歡參與遊戲,體驗。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活動準備】

  蘋果、香蕉的頭飾若干、佈置遊戲場地(城門、城牆)中間畫一個直徑約5米的圓圈若干個、選擇民樂作活動背景及準備操。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教師和幼兒騎大馬念民謠,一個個從“城門”鑽過到城裡去玩。

  教師請幼兒兩人一組用手來搭一搭城門並邊念民謠邊學習遊戲的開門關門規則。

  2、基本部分:

  教師請一位幼兒面對牆,搭成拱形城門,其餘幼兒依次鑽過城門。

  教師提出遊戲規則:當唸到“瞧一瞧”時,做城門者下蹲放下手關城門,並問被關住的人選擇要“蘋果”還是“香蕉”,幼兒選擇好以後,把頭飾掛在脖子上,站到城門的隊伍做城門。

  幼兒第2次做鑽城門的遊戲一次。

  教師繼續提出遊戲玩法及規則:“蘋果”和“香蕉”站在場地的一個圓圈內,相互用肩膀、臀部把對方擠出圓圈外,看圓圈外“蘋果”多還是“香蕉”多就哪對勝。

  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做遊戲一次。

  增加城門的高度再次遊戲。

  教師小結遊戲並告訴幼兒此遊戲是我國的一個民間遊戲,以後小朋友可以和家人、鄰居玩。

  3、結束部分:做放鬆活動,帶幼兒回教室。

  教學反思:

  遊戲是最適宜於促進幼兒主體性和個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師應積極地將理念轉化為行為,注重在活動中觀察、捕捉幼兒的興趣,把握時機及時引導,促使孩子們更深入進行遊戲,讓孩子在健康遊戲中得到更多的發展。

《城門城門幾丈高》教案3

  【活動目標】

  1、學習“城門城門幾丈高”的玩法,練習彎腰鑽過小朋友搭的城門。

  2、能一個一個連貫、有序地鑽過城門。

  【活動準備】活動場地空曠。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城門嗎?今天我們就來玩一個關於城門的遊戲叫做“城門城門幾丈高”!

  二、遊戲活動

  1、介紹遊戲規則:兩名小朋友搭起一個高高的城門,小朋友們要一個跟著一個從城門裡鑽過去。等我們把兒歌唸完,我們就把城門關了,就要回答問題,說出來了,就繼續玩,說不出來,就站在圓圈中間停止遊戲一次。

  2、師幼分組進行遊戲活動

  3、遊戲數遍後,可以增添遊戲新玩法:幼兒搭城門的人數增加,並請搭城門的幼兒一隻腳相對要求鑽城門的誘餌在鑽的過程中不能碰到搭城門的幼兒相對的腳,要求幼兒一個跟著一個連貫、有序、不間斷地鑽過城門,鑽過城門後再並搭好城門,同時教師還可以贈機問題的難度。

  4、集體遊戲活動

  三、結束活動

  師:今天的遊戲好玩麼?那讓我們回到教室休息一下吧!

  【活動反思】

  民間遊戲多樣性的原則,充分的調動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活動中幼兒能享受充分的自由,沒有任何干擾,自娛自樂,幼兒的情緒是放鬆的,沒有任何心理壓力。在這個遊戲中,孩子們需要合作才能進行,所以孩子的團結協作的意識得到了培養幼兒的責任感,同時能克服幼兒任性、嬌慣等不良習氣。所以,在以後的遊戲活動中可以多增加一些強調合作性的環節從而提高孩子們的團結意識。(幼兒教育)

《城門城門幾丈高》教案4

  一、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初步學習遵守遊戲規則進行遊戲。

  2.技能目標:鍛鍊自己的身體協調能力和反應能力。

  3.情感目標:能夠學會初步控制自己的情緒和狀態。

  二、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幼兒能夠初步學習遵守遊戲規則進行遊戲,並巧妙的躲過城門。

  2.活動難點:能夠在遊戲中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因被“城門”關住而哭鬧。

  三、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健康歌》、空曠的戶外活動場地。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熱身活動

  幼兒跟隨《健康歌》的動作提示,充分活動身體。

  (二)基本部分——活動展開

  1.教師講解遊戲規則並進行示範

  (1)兩名教師分別扮演兩扇城門面對面站立,雙手相握舉起,中間間隔一名幼兒能夠透過的距離。

  (2)老師念著兒歌“城門城門幾丈高,城門城門三十六丈高,騎大馬,挎大刀,從你門口瞅一瞅,問你吃土豆,還是吃辣椒。”同時,幼兒站成一排,以騎馬的姿勢一個一個從老師搭成的“城門”下按照次序跑過。

  (3)當老師說到最後一個字“椒”時,拉著的手一起放下,抓到在門中間的幼兒。沒有逃脫的幼兒會被問及要風還是要雨,幼兒要風,兩扇“城門”就一同對他吹氣,要雨就給他抓癢癢。

  (4)被抓住的幼兒來替守其中一扇城門,之後遊戲再次開始。

  2.開始遊戲

  (1)遊戲開始後,教師提示幼兒遵守遊戲規則,並提示幼兒注意安全。

  (2)遊戲過程中,教師重點關注“城門”關門的力道,並鼓勵膽怯的幼兒大膽地從城門下穿過,使遊戲能夠順利進行。

  (3)遊戲共進行三輪,第一輪,用均衡的速度念兒歌;第二輪,用較快的速度念兒歌;第三輪,前面幾句用均衡的速度念,最後一句快速念。鍛鍊幼兒的反應能力。

  3.降低城門高度,再次進行遊戲

  (1)搭城門的幼兒半蹲進行遊戲,過城門的幼兒需要降低自己的高度透過城門。

  (2)鼓勵幼兒用多種方式(如:彎腰,半蹲,仰身等)透過城門。

  (三)結束部分——放鬆結束

  幼兒兩兩相互拍打身體放鬆,結束活動。

  五、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將此遊戲帶入家庭,與父母和身邊的小夥伴共同玩耍。

《城門城門幾丈高》教案5

  活動目標

  1、練習鑽的動作,發展動作的靈敏性與力量。

  2、培養幼兒喜歡民間遊戲的情趣。

  活動準備

  蘋果、香蕉的頭飾若干、佈置遊戲場地(城門、城牆)中間畫一個直徑約5米的圓圈若干個、選擇民樂作活動背景及準備。

  活動過程

  一、熱身環節

  1.教師和幼兒騎大馬念民謠,從“城門”鑽過到城裡去玩。

  2.教師請幼兒兩人一組用手來搭一搭城門並邊念民謠邊學習遊戲的開門關門規則。

  二、基本部分

  1.教師請一位幼兒面對牆,搭成拱形城門,其餘幼兒依次鑽過城門。

  2.教師提出遊戲規則:當唸到“瞧一瞧”時,做城門者下蹲放下手關城門,並問被關住的人選擇要“蘋果”還是“香蕉”,幼兒選擇好以後,把頭飾掛在脖子上,站到城門的隊伍做城門。

  3.幼兒第2次做鑽城門的遊戲一次。

  4.教師繼續提出遊戲玩法及規則:“蘋果”和“香蕉”站在場地的一個圓圈內,相互用肩膀、臀部把對方擠出圓圈外,看圓圈外“蘋果”多還是“香蕉”多就哪對勝。

  5.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做遊戲一次。

  6.增加城門的高度再次遊戲。

  7.教師小結遊戲並告訴幼兒此遊戲是我國的一個民間遊戲,以後小朋友可以和家人、鄰居玩。

  三、結束與放鬆

  1.教師帶領孩子們做全身各關節的放鬆活動。

  2.有序回教室。

《城門城門幾丈高》教案6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鑽的動作。

  2、培養幼兒遵守集體規則的及相互合作的能力。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5、透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活動玩法:

  兩幼兒手拉手舉起做“城門”,事先商量好誰當一種水果,其餘幼兒一個跟一個排好隊,邊念兒歌邊鑽“城門”,唸完最後一句扮江城門的兩幼兒雙手放下“關”住一個幼兒,並問:你要吃什麼?該幼兒說:“我要吃長長的香焦”,說完與扮香焦的幼兒互換角色。遊戲繼續。

  活動規則:

  1、當唸完兒歌的最後一句,才能將“城門”關上。

  2、被關幼兒要講出香蕉或蘋果的主要特證(也可以扮某種蔬菜)。

  附:遊戲兒歌

  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

  騎白馬,帶把刀,走到城門敲一敲,

  問你吃蘋果還是吃香蕉。

  活動反思:

  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遊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也是對兒童發展最具有價值的活動。幼兒自主選擇遊戲內容,遊戲方式和遊戲夥伴開展真正的兒童遊戲,獲得遊戲的體驗和身心各方面生動、活潑的發展。各種民間遊戲在幼兒園內如火如荼的開展著。民間遊戲的玩法有很濃厚的趣味性,而且容易理解。根據中班幼兒好奇、好動的年齡特點,讓孩子們在玩中樂、樂中學、玩中有得、玩中有創,更好的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城門城門幾丈高》教案7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手眼協調能力,發展幼兒動作的靈敏性。

  2.讓幼兒熟悉多種水果的名稱,並能熟練地回答出它們的名字。

  活動準備

  讓幼兒分成兩組。

  活動過程

  1.先將兩名幼兒分成“菠蘿”隊,和“橙子”隊。

  2.十指相扣上舉扮城門,讓其他的幼兒依次從城門下面鑽過。

  3.讓幼兒念兒歌《城門城門幾丈高》。

  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花馬,帶大刀,走進城門套一套,請你吃菠蘿還是橙子。

  當唸完兒歌時,兩名幼兒就會放下手套住剛鑽進來的幼兒,就問他:“你是吃菠蘿還是橙子呢?”被套住的幼兒回答完之後,就會站到那一邊。

  4.直到最後,菠蘿隊和橙子隊哪隊人最多,哪隊就獲勝。

  5.做放鬆運動,老師點評活動的情況。

《城門城門幾丈高》教案8

  設計意圖

  童謠《城門城門幾丈高》是首經典的民間童謠,它富有情節又很有趣味,非常貼近幼兒生活。我將童謠內容進行了剪輯,並配上旋律,以對唱表演的形式重新演繹,讓童謠變得既傳統又現代,積極促進幼兒的遊戲和生活。同時,也賦予童謠傳承新的生機。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對唱的形式演唱民間童謠。

  2.運用動作、表情大膽表現、演繹對歌曲的理解。

  3.遵守遊戲規則,體驗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課件,歌曲《城門城門幾丈高》(課件和歌曲錄音見本期附贈的光碟)。

  活動過程

  一、欣賞歌曲,感知對唱(出示PPTl-2)

  導語: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這首歌是小哥哥進城時唱的,你們看小哥哥已經來到了城門前。

  提問:你覺得這首歌和平時聽的歌曲有什麼不同?

  小結:歌曲裡有兩種聲音,一個人問,一個人答,這是一首問答歌。

  (這是一首對唱歌曲,有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是清脆的童聲,還有一種是洪亮有力的男聲。不同的演唱形式一下子吸引住幼兒,並讓他們對歌曲的曲式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1.觀看PPT3-6,感知歌詞。

  導語:歌曲中誰在問?誰在答?我們再來聽一聽這首歌。

  提問:你聽見小哥哥問了什麼?城門又是怎麼回答的?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圖片。

  (課件的故事性和畫面性,使幼兒對歌曲有了更加深入、形象的感知,從而對童謠產生了興趣)

  2.運用圖譜,理解歌詞(出示PPT7)。

  (1)完整理解歌詞。

  導語:小哥哥對著城門還問了什麼呢?我再唱一唱,你們聽仔細。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將其餘的圖片點出,幫助幼兒完整理解歌詞。

  (2)體驗歌曲情感。

  提問:①你覺得這座城門怎麼樣呀?②你知道“三十六丈高”有多高?③城門在回答時語氣是怎樣的?為什麼?④開不了門,就進不了城,小哥哥想了什麼辦法開鎖?⑤金剛大鐵鎖有沒有被大刀和大斧砍斷?城門回答時的語氣如何?為什麼?⑥小哥哥有沒有放棄呢?最後他說了什麼?

  小結:我們看出小哥哥勇敢、堅強、毫不畏懼.所以我們要用響亮的聲音唱出小哥哥的自信。城門高大威武、雄偉堅固,所以,我們要用非常堅定的語氣和洪亮渾厚的聲音表現城門的堅不可摧。

  (圖譜的出現賦予童謠節奏感,而且,圖譜排列整齊、有序,讓幼兒一目瞭然地感知歌曲的對答與呼應、樂句的長短以及不同樂句表現出的不同情緒。巧妙提問使幼兒對歌曲中人物的個性特徵逐漸明晰,為分角色演唱加深了感知)

  3.大膽表現、演繹。

  (1)配上動作,完整演唱。

  提問:小哥哥問了城門幾次?城門答了幾次?現在,我們看著圖唱一唱這首問答歌。

  導語:小哥哥要問得清楚,城門要回答得響亮,我們一邊唱一邊做動作。

  (2)發揮想象,創編造型。

  提問:小哥哥問完最後一句,做了很有力量的造型動作,城門打開了嗎?我們一起看一看(出示PPT8)。

  導語:我們也來學小哥哥做一個造型動作,比一比,誰的動作最有力量(出示PFT9)。

  (本環節增加了對形象特徵的感知,讓幼兒知道遇事要勇敢、堅強、不退縮,這不僅有助於幼兒演唱時注意音高、音色,對幼兒性格的培養也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

  三、扮演角色,趣味演唱

  1.扮演角色,練習對唱。

  (1)多問一答。

  提問:你們的歌兒唱得這麼好聽,想不想試試我這座城門?你們當小哥哥,我來當城門。

  小結:小哥哥的歌聲響亮有力,問題也問得清楚乾脆,所以我的門被你們打開了。

  (歌曲的難點主要是提問部分,回答的部分相對簡單些,所以分角色演唱時教師先讓全體幼兒一起扮演小哥哥,這樣,更能激發幼兒的挑戰慾望)

  (2)多問多答。

  導語:請當城門的小朋友站這邊,當小哥哥的小朋友站那邊,我們面對著面站好唱唱這首問答歌。

  (3)一問一答。

  導語:你想不想和好朋友一起唱歌?兩個好朋友面對面,商量一下誰來問誰來答。

  2.遊戲“城門城門幾丈高”。

  (1)討論、制訂遊戲規則(出示PPTlO)。

  導語:如果你當城門準備怎麼守,當小哥哥又準備怎麼攻呢?

  小結:小哥哥來攻城,守城的小朋友要守住城門就必須手拉手,威武地站著不移動。攻城的小哥哥歌曲唱完就攻城,注意不能攻擊小朋友的身體。攻進城者為勝。

  導語:我來採訪一下勝利者,你此時的心情如何?說說你是怎麼攻進城的?

  小結:老師發現我們的城門非常堅固,威武地站著一動不動,小手還拉得緊緊的。可聰明的小哥哥從城門的下面鑽了進去,他們獲勝了。小朋友想一想,怎樣做才能阻止他們從城門下面鑽進去呢?

  (2)互換角色重複遊戲。

  小結:如何攻城不僅要有力量也要有智慧。小朋友們想盡了各種辦法攻城,守城的小朋友也能靈活應對,都是好樣的。

  (這個環節,活動進入了高潮,幼兒對歌曲內涵的理解在遊戲中得到充分表現)

  四、合作遊戲,經驗拓展

  1.導語:“城門城門幾丈高”的遊戲真好玩。儘管城門非常高大、威武,聰明的小哥哥總能想到辦法攻進城。小朋友,你們有什麼辦法幫助城門,讓它變得更牢固嗎?

  2.導語:老師有個好辦法.我們來變成一把同心鎖,牢牢地鎖住城門,這個鎖可不是一般的鎖,是小朋友變成的鎖,你們願意幫忙嗎?我們一起拉起手來,一邊唱歌一邊變(出示PPTll)。

  3.導語:我們的同心鎖,把城門鎖住了。如果你是小哥哥,你會想什麼辦法開啟城門呢?我們下一次接著玩。

  (“同心鎖”不僅讓幼兒體驗到團結與合作的重要,更把幼兒的思維引得更遠,讓他們的想象繼續)

  本活動為江蘇省“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自籌課題“幼兒園民間童謠音樂化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

《城門城門幾丈高》教案9

  活動目標:

  1、練習鑽、手拉手一個跟著一個走。

  2、體驗邊說兒歌邊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安全衛生的場地。

  2、活動前學說遊戲中的兒歌。

  活動過程:

  一、開門見山直接交代遊戲名字

  小朋友今天我們要玩一個新的遊戲,名字叫“城門城門幾丈高”。

  二、開心玩遊戲

  (一)老師和幼兒一起聽音樂做熱身活動:主要練習頸部和腰部。

  (二)快樂遊戲

  1、老師邊介紹邊示範遊戲的玩法

  教師和一長得較高的幼兒雙手相扣搭成“城門”,一組幼兒手拉手穿過“城門”拉成一個圓圈,邊走邊念兒歌:“城門城門幾丈高,城門三十六丈高,騎大馬,耍大刀,從你門口抄一抄,問你吃土豆,還是吃辣椒。”當兒歌唸完時,搭“城門”的幼兒把雙手放下套住走過的幼兒,被套的幼兒要說出土豆或辣椒。

  2、另一組幼兒示範遊戲玩法:兩個幼兒雙手相扣搭成“城門”,其餘幼兒按上組方式拉成圓圈玩遊戲一遍。

  老師強調遊戲規則:遊戲時,小朋友必須一跟著一個走,過城門時必須要低下頭彎腰鑽過;

  3、幼兒分成3組進行遊戲1—3遍。老師參與一組或隨時指導。

  4、換“城門”增加遊戲興趣,遊戲繼續進行。讓每個幼兒體驗到搭“城門”快樂。

  5、全體幼兒手拉手成一個大圓圈,玩遊戲一次。

  三、放鬆活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