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幸福的家教案

幸福的家教案

幸福的家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幸福的家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幸福的家教案1

  活動目標

  初步學會用優美、舒緩的演唱效果給人帶來的愉悅感受。

  嘗試根據圖片提示,理解歌詞並多形式演唱。

  學習用說唱結合的方式表達歌曲的溫馨和美好。

  活動準備

  三課樹(爸爸、媽媽、我)

  ppt;歌詞圖譜四套。

  活動過程

  一、問好匯入,感受旋律。

  1.用唱歌的方式來問好。

  師:小朋友你好~男|女小朋友好~xxx你好~幼:你好,你好,封老師你好~

  2.傾聽旋律。

  師:今天來了快樂的一家人,聽,爸爸唱著快樂的歌來了!看,美麗的媽媽也來了!還有誰來了?(小朋友,寶寶)他們給小朋友帶來一段好聽的音樂,你們想聽嗎?

  你聽完這個旋律有什麼感覺?

  二、傾聽操作,熟悉歌詞。

  1.傾聽清唱,初步感受歌曲。

  師:這麼優美、舒緩的旋律講的可是關於家的事。我們都有幸福的家,寶寶說她也有幸福的家,她還要給我們唱一唱她的家呢。

  2.提問:歌詞裡面唱了什麼?誰來說說?(我有一個家,爸爸媽媽還有我,天天笑哈哈,爸爸去掙錢)師:爸爸去掙錢是說出來的還是唱出來的?(說出來的)那我們一起來說一說。爸爸掙錢可是很神氣的,我們要很神氣的來說一說。那媽媽呢?

  3.幼兒分組匹配圖片,進一步理解歌詞。

  師:剛剛小朋友聽的很仔細,說出了許多的歌詞,小朋友想不想唱一唱這首好聽的歌?歌詞寶寶們想和小朋友玩一個捉迷藏的遊戲,它們都藏在這些圖片裡,要請小朋友把它們按照正確的順序給他們排排隊,排對了就可以來唱這首好聽的歌,你們想排一排嗎?四個小朋友一組,輕輕地走過去排一排。

  4.展示圖譜、糾錯,表述歌曲內容。

  師:小朋友都已經排好了,那我們怎麼才能知道排的對不對呢?(唱歌)那老師來唱,你們用火眼金睛來看一看哪裡排錯了,好嗎?

  師:看著圖片我們一起來唱一遍好嗎?

  三、多種形式,學唱歌曲。

  1.跟隨音樂初步學唱。

  師:現在跟著音樂一起來唱一遍。(2遍)

  2.嘗試用多種方式演唱歌曲,感受演唱的樂趣。

  師: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讓這首歌更好聽?(我唱一句,你們唱一句;輪唱;你說我唱;分角色唱、交換角色)

  四、歡迎來我家。

  師:你們有幸福的家嗎?恩,那我們的老師們肯定都很想去小朋友家做客,你們願意邀請他們去你家做客嗎?願意邀請哪個老師就走到她身邊邀請她。

  歌曲:歡迎來我家。

  師:那我們現在回去準備些好吃的,招待老師,好嗎?跟老師們說再見!

幸福的家教案2

  活動目標

  1、表現出一家人互相熱愛的情感,喜歡自己幸福的家。

  2、初步體驗一字多音歌曲的優美。

  3、學習浮點音符的唱法。

  活動準備

  1、教師熟悉歌曲,準備音樂CD或磁帶。

  2、小朋友說一說自己的家。

  活動過程

  1、教師彈奏《我有一個幸福的家》的音樂,小朋友拍手入室。坐半圓形。

  2、小朋友集體表演律動:

  (1)《嘴巴》;

  (2)《我愛我的小動物》。

  3、小朋友練聲《小雞叫,小鴨叫、小貓叫》。

  4、小朋友欣賞新歌,並理解歌詞內容。教師提問:

  (1)歌曲裡唱了一些什麼?

  (2)你的家是什麼樣子的啊?

  5、教師帶下朋友學習新歌。

  (1)教師先範唱歌曲一次。

  (2)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練習歌曲數次。

  (3)兩位老師分別扮演成爸爸、媽媽,帶小朋友在情景中聯唱歌曲。

  6、教師小結本活動情況。

幸福的家教案3

  有益的學習經驗:

  1、在熟唱的基礎上,能有相應的情緒表現,並按自己想象做動作,表達對父母的愛意。

  2、學習唱附點音符及連音。

  3、進一步感知聲音有長有短。

  活動與指導:

  1、長和短的聲音:

  (1)幼兒模仿貓的叫聲,喵……,是長音。幼兒又模仿狗的叫聲“汪、汪、汪”是短的。

  (2)老師用“do”音唱短音,用“la”音唱長音,幼兒跟著模仿,然後請幼兒做“老師”帶著其他朋友唱。

  (3)出示會發聲的物件或動物圖片(如槌子、鍾;鼓、車、老虎、鼠、鳥、啼哭的嬰兒),幼兒嘗試模仿該種聲音的長和短。

  2、學唱“我有幸福的家”。

  (1)朗誦兒歌,拍打節奏,體驗長音和短音,注意節拍穩定。

  (2)跟唱歌曲,重點練習附點音符,這兩處,唱滿長音,短唱短音控制好節奏及呼吸,在樂句逗處喚氣,老師示範

  (3)全班唱,分組唱,待熟練後加動作表演,注意唱長音但不拖拍。

  3、袋鼠遊戲:

  (1)學狼走,注意腿腳的協調配合,並學習向左右張望的走。

  (2)要求兒童遵守遊戲規則:當音樂(二)時“袋鼠”立即蹲下,當“狼”聽到“呼”聲立即倒地。

  袋鼠媽媽和小袋鼠必須前後貼著跳,注意之間的配合。

  附: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願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慾望,使其產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造。

幸福的家教案4

  活動目標:

  在玩手指遊戲中,感受內容的風趣。

  活動準備:

  教師在自己的五個手指上分別畫上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寶寶的形象圖。

  活動過程:

  1、手指表演,引發興趣:

  看看講講:我的一家。

  ——看,這是什麼?(老師伸出一隻手)

  讓幼兒仔細看看老師手指上畫的五個人物是誰。

  老師指偶表演,有節奏地朗讀兒歌。

  ——手的一家有誰?每個手指代表誰呢?

  ——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我會幹什麼?(重點練習)

  2、玩手指遊戲:

  方法:老師按不規則順序說出名稱,幼兒伸出相應的手指。如:教師說爺爺,幼兒伸出大拇指。

  教師朗讀兒歌,用手指演示各角色。

  幼兒學兒歌,進行簡單的手指遊戲。

  建議與提示:

  1、為提高興趣,教師可在進行過程中,為幼兒的手指畫上某個角色。

  2、要體現娛樂活動的特點。

  3、活動後,提供幼兒自主閱讀的機會,閱讀幼兒用書《我有一個幸福的家》。

幸福的家教案5

  有益的學習經驗:

  1、在熟唱的基礎上,能有相應的情緒表現,並按自己想象做動作,表達對父母的愛意。

  2、學習唱附點音符及連音。

  3、進一步感知聲音有長有短。

  活動與指導:

  1、長和短的聲音:

  (1)幼兒模仿貓的叫聲,喵……,是長音。幼兒又模仿狗的叫聲“汪、汪、汪”是短的。

  (2)老師用“do”音唱短音,用“l a ”音唱長音,幼兒跟著模仿,然後請幼兒做“老師”帶著其他朋友唱。

  (3)出示會發聲的物件或動物圖片(如槌子、鍾;鼓、車、老虎、鼠、鳥、啼哭的嬰兒),幼兒嘗試模仿該種聲音的長和短。

  2、學唱“我有幸福的家”。

  (1)朗誦兒歌,拍打節奏,體驗長音和短音,

  注意節拍穩定。

  (2)跟唱歌曲,重點練習附點音符,

  這兩處,唱滿長音,短唱短音控制好節奏及呼吸,在樂句逗處喚氣,老師示範

  (3)全班唱,分組唱,待熟練後加動作表演,注意唱長音但不拖拍。

  3、袋鼠遊戲:

  (1)學狼走,注意腿腳的協調配合,並學習向左右張望的走。

  (2)要求兒童遵守遊戲規則:當音樂(二)時“袋鼠”立即蹲下,當“狼”聽到“呼”聲立即倒地。

  袋鼠媽媽和小袋鼠必須前後貼著跳,注意之間的配合。

幸福的家教案6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有一個幸福的家,初步感受家庭的溫暖。

  2.會念兒歌,理解詞語:幸福、親親熱熱。

  活動準備

  1.課件:作詩-我的家人

  2.每人一張全家照

  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一、相互介紹:幸福的家

  1.提出問題

  (1)這是誰家的照片?

  (2)照片上有誰?

  (3)一家人在一起感覺怎樣?

  2.豐富詞彙:親親熱熱、幸福

  二、欣賞詩歌

  1.教師有感情的朗誦

  2.幼兒隨教師一起學習詩歌,可指著自己的全家福進行朗誦。

  3.採用小組、個別,男、女還分組等多中形式朗誦

  三、共同佈置牆飾--幸福的家

  1.播放詩歌磁帶,在教師的幫助下將全家照貼在牆飾中。

  2.附以詩歌圖示。

  我有一個幸福的家

  我有一個幸福的家,

  有爸爸,有媽媽,

  還有我這個小娃娃,

  親親熱熱在一起,

  我們都愛這個家。

  小班語言評優課教案:春天的電話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說打電話內容,瞭解春天的特徵。

  2、懂得把美好的事情與人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事先帶領幼兒外出找過春天。

  2、故事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春天來了,我們一起找過了春天。小朋友們看到的春天裡有些什麼?

  總結:我們看到的春天裡有黃黃的油菜花、綠綠的麥苗、好看的蠶豆花、青青的小草、美麗的豌豆花……春天真美啊!

  二、完整欣賞第一遍故事。

  師:小朋友們找的春天真美啊,很多小動物也想去找春天,聽一聽有哪些小動物也找到了春天

  師幼互動,理解故事內容,瞭解故事人物

  師:好聽的故事欣賞完了,你們聽到故事裡有哪些小動物呀? 根據幼兒回答,教師逐一出示動物圖片。如有沒有說到的,教師提醒:看,還有一個朋友被你們忘記了,我們來把它請出來。

  三、分段講述 學說打電話內容

  第一段:

  (1)指著小熊,師:小胖熊知道春天來了,他是用什麼辦法告訴他朋友的?(打電話)出示電話圖片,追問:電話裡小胖熊說了什麼?幼兒如果沒有反應,沒關係,那我們來仔細聽一聽吧!

  提問:電話中小胖熊是怎麼說的?(請4名幼兒來說一說)

  小結:小胖熊打電話給小松,樹上的雪融化了,快出來玩遊戲吧!

  出示圖片(樹上的積雪融化)

  ☆第二段:集體學說

  (1)小松鼠聽完電話後,他會做什麼呢?(繼續打電話)你們剛才聽得真仔細,邊講述: 小松鼠聽了電話,得兒得兒撥號碼,“喂,小白兔嗎?春天來了,山坡上的草綠了,快出來吃青草吧!”

  邊出示畫:山坡上的草都綠了。

  (我們一起來學著小松鼠打電話的樣子,跟隨教師學說(喂,小白兔嗎?春天來了,山坡上的草綠了,快出來吃青草吧!)集體再次整齊地說一遍☆第三段:個別學說

  (1)小白兔聽完電話後心情怎麼樣?(很開心)他也想到了給好朋友打電話,小白兔的好朋友會是誰?(幼兒憑記憶猜測)他會對他的好朋友說什麼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小白兔聽了,得兒得兒撥號碼。“喂,小花蛇嗎?春天來了,河裡的冰融化了,快出來游泳吧!”

  (3)聽完後:小白兔給誰打電話了?小白兔對小花蛇說了什麼?誰能來學一學,請1名能力強的幼兒來試一試。邊講述邊出示圖畫(河裡的冰融化了)教師幫助提醒,引導幼兒看著圖畫(學說對話)(喂,小花蛇嗎?春天來了,河裡的冰融化了,快出來散步吧!)

  ☆第三段:看圖說

  (1)小花蛇聽完電話後也好開心,他想到了給好朋友小狐狸打電話,小花蛇會對小狐狸說什麼呢?出示圖畫請幼兒觀察,你覺得小花蛇會對小狐狸說什麼呢?師:我們來看看小花蛇對小狐狸說的話和你想的是不是一樣的。

  邊講述故事邊出示圖畫 (放風箏)

  小花蛇聽了電話,得兒得兒撥號碼。“喂,小狐狸嗎?春天來了,天氣暖和了,快出來放風箏吧!”

  原來小花蛇給小狐狸打電話說(喂,小狐狸嗎?春天來了,天氣更暖和了,快出來放風箏吧!)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再次完整欣賞故事:請你們看著圖片和老師一起來講一講這個故事好嗎?

  故事講完了,你喜歡這些小動物嗎?為什麼?(因為這些小動物把自己找到春天開心的事情和好朋友一起分享所以自己也很開心了。原來分享不一定就是分享吃的東西,還可以一起分享開心點 事,把開心傳給大家)我們也去把這件快樂的事情分享給教室裡的好朋友吧!

  遷移經驗:打電話給自己的朋友

  小朋友們也找到了春天,你會打電話告訴誰,會叫他一起做什麼事情呢?

  附:《春天的電話》

  “轟隆隆!”打雷了睡了一個冬天的小胖熊被驚醒了。它揉揉眼睛,開啟窗戶,往外一看:“啊,原來是春天來了!”它連忙拿起電話,得兒得兒撥電話號碼, “喂,小松鼠嗎?春天來了,樹上的雪融化了,快出來玩遊戲吧!”

  小松鼠聽了電話,得兒得兒撥號碼,“喂,小白兔嗎?春天來了,山坡上的草綠了,快出來吃青草吧!”

  小白兔聽了,得兒得兒撥號碼。“喂,小花蛇嗎?春天來了,河裡的冰融化了,快出來游泳吧!”

  小花蛇聽了電話,得兒得兒撥號碼。“喂,小狐狸嗎?春天來了,天氣暖和了,快出來放風箏吧!”

  你看,小動物們都出來了,大夥兒在草地上快樂地玩遊戲呢!

  故事分析:

  故事是透過小動物們之間互相打電話,傳遞春天的資訊,互相告知春天的各種特徵:春天來了,樹上的樹上的雪融化了,快出來玩遊戲吧! 山坡上的草綠了,快出來吃青草吧! 河裡的冰融化了,快出來游泳吧!天氣暖和了,快出來放風箏吧! 透過小動物們打電話互相告訴春的資訊,理解與朋友分享快樂的事情是一件開心的'事情。

幸福的家教案7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理解內容,能流暢地背誦,感受家庭中親情的溫暖。

  2、引導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初步懂得自己長大了,遇事能夠試著面對。

  活動準備:

  教學圖片和全家合影照片。

  活動過程:

  1、看照片,感受家庭中親情的溫暖,請幼兒拿著照片,說說家中都有誰。教師提問:小朋友,照片上都有誰?(孩子們會說有爺爺——奶奶……)

  2、幼兒相互欣賞照片並介紹自己家中的成員。教師:請小朋友相互欣賞小朋友的全家照,並向小友介紹自己的家人。

  3、看圖片,學習兒歌,教師出示兒歌圖片,有感情地朗誦兒歌,幼兒欣賞。教師提問:兒歌的名字是什麼?兒歌裡都有誰?教師配上動作,朗誦兒歌,教師提問:你有一個什麼樣的家?爺爺奶奶對你怎麼樣?爸爸媽媽怎樣對你的?(很愛我)大家在一起是怎樣的情景(高高興興,很快樂!)幼兒看圖片,跟教師一起說兒歌。老師大聲說,幼兒小聲說。幼兒大聲說,教師小聲說。分男,女二組朗誦兒歌。

  4、教師提問:小朋友都有一個幸福的家,家裡人都很愛小朋友,那麼小朋友應該怎樣對待爺爺——奶奶呢?怎樣對待爸爸媽媽,你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幼兒,自由回答)。

  5、教師小結:小朋友都有一個幸福的家,我們要尊敬長輩,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一個懂禮貌,愛勞動的好孩子。

  6、請幼兒聽音樂《我有一個幸福的家》一起哼唱著歌曲結束。

  7、活動延伸:幼兒可把兒歌有感情地朗誦給家人聽,可以學唱歌曲《我有一個幸福的家》。

  活動反思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援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並能得到積極回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

幸福的家教案8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用正確的方法學唱。

  2、激發幼兒愛爸爸,媽媽,愛家的情感。

  3、複習《大鼓小鼓》《爸爸的眼鏡》,能有興趣地自編節奏及表現歌曲的趣味性。

  活動準備:

  大、小鼓各一,錄音磁帶,眼鏡。

  活動過程:

  一、複習《大鼓小鼓》:

  今天來了這麼多客人老師,讓我們敲起大鼓小鼓表示歡迎!

  1、全體幼兒唱。

  要求大鼓聲清脆響亮,能和小鼓的區別。(即要求歌聲中的輕響控制)節奏先給x x xx x

  2、改編節奏型。他們還可敲出更多更好聽的節奏,誰來幫忙?

  1)幼兒編節奏,老師巡迴觀察指導。

  2)請個別幼兒講講編的節奏,大家同意的集體學打。完整地唱加節奏。

  對幼兒的表現給予肯定和鼓勵。

  二、複習歌表演《爸爸的眼鏡》:

  1、剛才我好象看見我的爸爸也來了——爸爸你在哪裡呀?(幼兒全神氣地出列站好)

  讓我找個最神氣的爸爸,(找到一個給戴上眼鏡)這個最像,寶寶和你做個遊戲。

  第一遍完整表演。

  能有表情地表演歌曲的前奏、間奏、民奏部分。

  2、爸爸沒眼鏡了會發生什麼事?

  請幾名幼兒表演間奏部分,學習他們風趣的表演,能創造性地表演。

  3、集體表演,換戴眼鏡的爸爸,給個別幼兒以鼓勵。

  三、新授歌曲:我有一個幸福的家:

  1、隨意請二名幼兒扮演爸爸媽媽,老師做寶寶,示範演唱。

  1)寶寶唱的歌聽上去感受如何?好聽在什麼地方?(柔柔地,慢慢地,很抒情地……)

  2)我唱時,對爸爸媽媽怎麼樣?(三個人很要好,很親熱,並藉以瞭解家務)

  2、另換兩旬幼兒換爸爸媽媽,老師範唱,鼓勵幼兒一起唱,誰的歌最好聽,誰就能做我的爸爸媽媽。怎樣用歌曲唱爸爸媽媽的,學唱(爸爸媽媽)。(2組)

  3、幼兒三人三人給伴,把椅子圍成一個個家,邊遊戲邊唱歌。(2—3遍)

  難點:(1)最高音處:我有一個幸福的家,“一”字的唱法放鬆。

  (2)轉換音,要柔柔地才好聽。

  4、知道歌名《我有一個幸福的家》

  四、複習律動:去公園

  我們都有一個幸福的家,秋天到了,爸爸媽媽還要帶大家去公園玩呢!準備好,出發了!

  ——複習律動:去公園

  最後邊舞邊出教室,跟客人老師再見!

  活動反思:

  活動進行的比較順利,在活動準備、有效回應以及教師自身感染力等方面還需要不斷提高。“幼兒藝術領域學習學習的關鍵在於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在有限的時間裡,如何讓一個活動創造出更多的價值,而不僅僅侷限於會唱一首歌,會做一個動作,是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思考斟酌的。

幸福的家教案9

  設計意圖:

  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心中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小班教案:我有一個幸福的家。為了培養孩子愛父母、愛家人的情感,讓他們懂得幸福的含義,懂得尊敬長輩,並能瞭解自己家庭的主要成員。能體驗在家庭中的快樂和幸福。於是我特設計了《我有一個幸福的家》這一課。

  活動目標:

  1、學習詩歌《我的一個幸福家》,知道自己家庭的主要成員。豐富詞彙:親親熱熱,產生熱愛自己家庭的情感。

  2、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理解“幸福”的含義。嘗試替換詩歌中的部分詞語進行簡單的仿編活動。

  3、感知體驗在家庭中的快樂和幸福。

  活動準備:

  1、全家福圖片四張(爸爸媽媽和我、爺爺奶奶和我、哥哥姐姐和我、老師姨和小朋友),教案《小班教案:我有一個幸福的家》。

  2、配樂詩磁帶活動過程:

  一、透過提問的方式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你們有家嗎?你們的家裡有誰?你們喜歡你的家嗎?為什麼?

  二、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幅圖上有誰?他們看上去怎麼樣?老師把這幅圖畫編成了一首好聽的詩歌呢!你們想聽嗎?

  師:(播放配樂詩邊引導幼兒看圖畫)小朋友你們聽到了什麼?在幸福的家裡有誰?在家裡大家是怎樣的?讓幼兒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引起幼兒學習詩歌的慾望。並藉助圖片、以及教師聲情並茂的帶動,刺激幼兒各種感官,讓幼兒充分體驗詩歌的語言美。

  三、師朗誦詩歌,讓幼兒與師一起朗誦《我有一個幸福的家》。

  小朋友們可以一邊兒學念兒歌,一邊跟老師做動作。

  四、引導幼兒理解詩歌的含義。

  師:為什麼說我有一個“幸福”的家?你們知道“幸福”的意思嗎?那親親熱熱又是什麼意思呢?

  五、變換形式朗誦詩歌。

  如我有一個——的家,有——有——,還有我這個——,——在一起,我們都愛——。等、、、、、、

  六、創編詩歌。

  師:小朋友你們家裡除了有爸爸媽媽和我這個小娃娃之外還有誰呢?對,除了有爸爸媽媽還有爺爺奶奶、哥哥姐姐。那我們也把他們一起編進詩歌裡去好嗎?(師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仿編詩歌)

  七、延伸活動。

  師:小朋友,想一想,你們家裡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哥哥姐姐等人他們都很愛你們所以你覺得很幸福,那你們還可以把什麼比作為一個家呢?讓你們感到很幸福呢?

  師:對!是幼兒園,請小朋友想一想幼兒園裡有誰?(引導幼兒說出有老師、有阿姨、還有我們小朋友)現在請小朋友一起來仿編,並集體表演。反思:幼兒有了一定的理解語言、表達語言的基礎後,往往不滿足於對一首詩歌的朗誦,他們有想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創編的慾望,可這種慾望要變成實踐行動,需要教師的引導和支援。

幸福的家教案10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聯絡生活經驗大膽運用語言表達自己地想法。

  2、感受繪本中濃濃的親情,萌發尊敬老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教師:故事PPT課件。

  幼兒:瞭解過相關職業的工作。

  活動過程:

  今天,吳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本領,我們一起聽故事、看圖片,老師帶來了許多的圖片(出示第一張圖片)

  提問:看,這是家裡的什麼地方?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哦,碗是廚房裡的呀)你還發現了什麼?(是的,鍋子也是廚房用具)

  師:在這個廚房裡有一樣東西特別的大,你發現了嗎,什麼東西是很大很大的?

  師:是的,廚房裡有一個大桌子,在大桌子前有一位兔奶奶,你哪裡看出來她是兔奶奶的?(原來她帶了一副眼鏡,所以感覺她就是兔奶奶)。

  師:兔奶奶一個人坐在大桌子前,請你看看這張大桌子可以做多少人?

  (我們到底是大班的孩子,一下子就能看出來可以坐8個人)

  (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前面可以坐3個,旁邊可以坐2個,還有沒有了?後面還能坐3個,一共可以坐8個人。)

  師:從前大桌子上坐著兔爺爺、兔老大、兔老二、兔老三、兔姐姐、還有2個雙胞胎的兔妹妹,大桌子前做滿了人,多麼幸福的一家子呀!

  師:可是,家裡發生了一些事情,兔爺爺去世了,孩子們什麼叫去世呀?(語調帶些憂傷)

  還有更好聽的說法嗎?(上天堂了)

  小結:遇到傷心的事情,把它說的好聽一點心情也會好一點。

  師:兔爺爺去世了,他上了……家裡也少了一個人。兔老大長大了,他成為了一名海員,什麼是海員?(海軍和海員一樣嗎?海員就是在輪船、海上工作的,海軍是保衛大海的解放軍)

  海員常年在外面工作,會到世界各地去航行,所以他經常不在家。

  師:老二呢?他做了一名廚師,廚師你們都知道的吧(會做好吃的飯菜)每天都在為人們做好吃的東西,所以他也經常不在家。

  師:你們猜猜看老三是做什麼的?(彈琴的,你發現他抱著一把吉他,所以覺得他是彈琴的是嗎?是的,他的工作與音樂有關,那他到底是幹什麼的呢?)其實,他是一名音樂家,經常在外面演出,所以也經常不在家。

  師:兔姐姐長大了,她生了兩個孩子,生了幾個孩子?她成了兔媽媽,她忙著照顧自己的寶寶,所以也經常不在家。

  師:兔妹妹長大了,上學了,她們住在學校裡(孩子們,等你們長大了,到了初中、高中、上了大學你們就要離開爸爸媽媽,住在學校裡,學習更多的本領)所以她們也經常不在家。

  小結:孩子們一個個都長大了,事業有成,兔奶奶真為她們感到自豪、高興。可是,大家都有很多的事情,都很少回家。

  師:哎~看兔奶奶這天獨自一個人趴在桌子上,你感覺她的心情怎麼樣,她會想些什麼呢?先和你邊上的小朋友說一說。(巡迴指導)

  小結:家裡只剩她一個人,她覺得有點寂寞有些孤單,所以最想和身邊的人和她最親近的人在一起。

  師:咦~什麼聲音?門鈴響了,會是誰呢?看看到底是誰呢,抱著吉他的是誰?原來是音樂家兔老三回來了(播放錄音)提問:老三為什麼回來?原來兔媽媽連自己的生日都忘了。

  “叮咚”看,他是誰?(因為他坐在老二的椅子上)老二說:媽媽我要為您做一桌好吃的飯菜。老二是廚師,他做的飯菜肯定很好吃,兔奶奶最喜歡吃什麼呢?她年紀大了,牙齒不好,所以做的食物要軟一些。)接下來還會有誰人來嗎?“叮咚”,老大從世界各地回來,帶了許多的禮物,兔奶奶樂開了花。(播放“常回家看看”音樂)兔姐姐也回來了,還帶了2個兔寶寶,兔妹妹也從學校回來了。

  師幼一起唱“常回家看看”。

  小結:大家都回來了,數數一共有幾個人?只有8張椅子,怎麼會有9個人呢?(兔爺爺上天堂了,可是又有兩個新的生命誕生,所以家裡的日子越過人越多。)

  師:老二為奶奶做了一桌豐盛的飯菜,孩子們還會對兔奶奶說一句什麼好聽的話呢?這時兔奶奶的心情會是怎麼樣的?

  小結:這一天大桌子前又坐滿了人,大家團圓了,真是幸福的一家子。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幸福的一家子》。

  師:孩子們,我們家裡都有爺爺奶奶,我們做一件什麼事情能讓家裡的爺爺奶奶感到幸福的?

  (你真能幹,會幫爺爺奶奶做家務的)(你會唱好聽的歌哄爺爺奶奶的)(你真孝順,要送顆愛心給爺爺奶奶的)

  小結:(播放公益影片)孩子們,親親、抱抱就能讓我們的爺爺奶奶感到幸福,所以幸福是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今天回去後請你為爺爺奶奶做一件幸福的事,明天我們再來討論

幸福的家教案11

  活動目標 :

  1. 透過活動,熟悉和了解班級小夥伴。

  2. 讓幼兒在集體中介紹自己的家人,增進喜愛家人的情感。

  3.能集中注意力傾聽別人說話,學習用“我有…還有”句式做介紹。

  4.透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吃米糕的家人,幸福的一家人

  2.班級小朋友 “全家福”照片。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圖片演示-幸福的家人

  1.小朋友你們能看出來,床上睡覺的是誰嗎?

  (引導幼兒說出,爸爸,媽媽,寶寶)

  2.他們為什麼會睡在一起呢?

  (他們是一家人)

  3.教師給幼兒示範介紹家人

  我有爸爸,我有媽媽,我有愛人,我有兒子,還有我自己。

  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家很溫暖,很舒適,我們每天生活在家裡,我們都很愛自己的家。

  二、展開

  教師引導寶寶介紹家人

  1.小朋友你們家裡都有誰?能給老師和小朋友說一說嗎?

  鼓勵幼兒大膽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的家人,提示幼兒把家裡人都能說出來

  我有我爺爺,我有我奶奶,我有我爸爸,我有我媽媽,還有我自己。

  2.圖片:吃米糕的家人

  小朋友,你能看出來,吃米糕的這一家人是誰嗎?

  (讓幼兒自由議論,給膽小的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

  3.班級幼兒集體照片

  (1)你們認識照片上的這些寶寶嗎?

  誰找到自己了?

  (激發幼兒情緒,自由發言)

  (2)老師說一個寶寶的名字,比比看誰先把他找出來好不好?

  幫助幼兒相互熟悉和了解小夥伴。

  如:一個很喜歡上幼兒園的 ×××寶寶。

  一個吃飯不挑食的×××寶寶。

  一個愛幫助小夥伴的×××寶寶。

  4. 放鬆幼兒情緒,提示他們到螢幕前看照片,鼓勵寶寶之間互相看看、說說,進一步感情交流。

  三、結束

  歌表演《可愛的家》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回家後,給自己的家人介紹小朋友的家人。

  教學反思

  每個人都有一個家,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家有深深的感情,這主題活動的開展更有剛煩的意義。爸爸媽媽是家庭教育中永恆的話題,幼兒對此永遠有話可說,有話想說。透過這樣的情感體驗活動,可以很好地培養幼兒關愛他人的意識。我設計了一個讓幼兒自由發言的平臺讓他們說出生活中爸爸媽媽與自己之間的故事,體會父母對自己的深情。

  小百科:家庭是指婚姻關係、血緣關係或收養關係基礎上產生的,親屬之間所構成的社會生活單位。家庭是幸福生活的一種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