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及反思三篇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及反思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及反思三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及反思三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及反思三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手指畫的方法畫出各種動態的蝌蚪。

  2、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蝌蚪圖片、青蛙媽媽圖片兩張,每組一盤黑顏料。

  活動過程:

  一、出示蝌蚪,引導幼兒觀察,發現蝌蚪的各種動態。

  (1)今天我們班裡來了一群小客人,你們想知道它們是誰嗎?

  (2)看看,這群小蝌蚪長的什麼樣子?(圓圓的黑腦袋,細細的長尾巴)

  (3)它們在水裡幹什麼呢?(游來游去找媽媽)它們的媽媽是誰呀?那它們是怎麼遊得呢?請幼兒學小蝌蚪遊得動作,師從旁講述蝌蚪遊得各種動態。

  (4)帶孩子一起邊念兒歌邊在教室四周遊動“小蝌蚪黑黝黝,圓圓腦袋,細尾巴,上游遊,下游遊,游來游去找媽媽。”

  二、師示範並講解手指畫及各動態的“小蝌蚪”。

  師:小蝌蚪長的那麼可愛,你們喜歡它嗎?那我們把它畫下來吧!

  (1)示範講解手指畫“小蝌蚪”

  師:伸出右手的食指,其餘手指抓緊,用食指去蘸上黑顏料,在紙上輕輕按下後提起再慢慢往後拖,看,小蝌蚪圓圓的腦袋和細細的長尾巴就出來了,像這樣的'畫法就叫“手指點畫”。

  (2)示範畫各動態的蝌蚪。師:一隻小蝌蚪去找媽媽太孤單了,我們可以畫許多從不同方向游來的蝌蚪,那它小尾巴的方向該怎麼畫呢?師示範畫不同方向尾巴的小蝌蚪,並配上兒歌“小蝌蚪黑黝黝,圓圓腦袋,細尾巴,上游遊,下游遊,游來游去找媽媽。”

  三、幼兒動手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師:那現在就請小朋友用手指點畫來畫出小蝌蚪,幫它們找到媽媽吧!

  (1)注意點畫方法,要求幼兒畫出不同方向遊的蝌蚪。

  (2)蘸顏料點畫後,需在抹布上擦乾淨手指,注意衛生和畫面整潔。

  (3)提醒幼兒蝌蚪不要畫的太擠,要分散一點。

  (4)鼓勵幼兒大膽作畫,仔細操作。

  四、欣賞並講評幼兒作品

  師:請畫好的小朋友把蝌蚪送到青蛙媽媽身邊來。和小朋友一起欣賞幼兒的作品。

  五、結束:玩“小蝌蚪找媽媽”的遊戲

  師:(師戴上青蛙媽媽的胸飾)那現在我來做青蛙媽媽,你們做小蝌蚪,我們一起到外面去玩“小蝌蚪找媽媽”的遊戲吧!

  教學反思:

  本節美工課,活動效果良好,目的明確,重點突出。今後自己要不斷充電,不斷更新知識。當節聽課的老師對這節課評價很好,但自己深深地感覺到學無止境,今後一定要進一步努力。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及反思三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多角度觀察實物——杯子,自主參與繪畫,畫出杯子的主要特徵。

  2.鼓勵幼兒用點、線、圖案等大膽地裝飾。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體驗寫生畫所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帶杯子。

  2.畫板、筆、紙等。

  3.四個角度畫的杯子,五角星貼花。

  4.幼兒圍坐成圓形。

  活動過程:

  1.觀察杯子,瞭解杯子的結構。

  師:小朋友們看,這是什麼呀?(杯子)師:杯子上有什麼?

  幼兒觀察講述。

  師:(指杯口)這又是什麼?(杯口)除了有杯口,還有什麼?(杯身、杯把、杯蓋等)

  2.學習從不同角度取景寫生。

  師:我很喜歡這隻杯子,想給它拍張照,用什麼拍呢?

  (1)教師示範取景框的使用,及時畫下所拍照。(勾畫的要大)師:你想給他拍張照嗎?站在哪裡拍好呢?站在不同角度看看杯子有什麼變化。

  (2)帶領幼兒圍著杯子用取景框觀察。

  師:透過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3)幼兒講述。

  3.出示範例畫,請幼兒對照找出各個角度的杯子。

  4.提出幼兒繪畫要求。

  (1)引導幼兒進行裝飾。

  (2)提出要求。

  5.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6.評價。

  你最喜歡哪一張照片,請你把五角星送給它,並說說為什麼喜歡這張照片。

  教學反思:

  孩子們學習積極性高。但在開始作畫時,相當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筆,在老師的鼓勵和引領後才紛紛動筆畫。分析原因,平時鍛鍊機會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認為,活動時間太長,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活動程式清晰有序,過程生動、有趣,方法得當。富於啟發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態、語言、語氣始終充滿感染力,深深吸引著孩子們情緒愉快地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因此,整個活動過程氣氛活躍,效果理想。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及反思三篇3

  活動目標:

  1、透過欣賞故事、玩色,感知紅、黃、藍三原色混合所產生的色彩變化。(難點)

  2、學習用棉籤棒蘸顏料作畫。(重點)

  3、大膽地動手操作,喜歡用棉籤棒作畫。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紅、黃、藍顏料;白紙(畫有毛毛蟲的輪廓).

  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好餓的毛毛蟲》,感知色彩混合後發生的變化。

  提問:

  1、這隻毛毛蟲一開始是什麼顏色的?

  2、毛毛蟲吃了紅顏色的果子,身上變出了什麼顏色?

  3、接著它吃了什麼顏色的果子,身上變長出了什麼顏色?

  4、它又吃了什麼顏色的果子?身上變出了什麼顏色。那現在它身上有哪些漂亮的顏色呀?

  二、幼兒操作。

  1、師:我這也養了些毛毛蟲,我想請小朋友們也來試一試它們吃了紅黃藍色會變成彩色的嗎?

  2、教師交代玩色要求。

  3、老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玩一玩。

  三、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一同欣賞。

  1、師:我們一起來看看,你的毛毛蟲都變成了哪些顏色?

  小結:原來呀,幾種顏色混在一起會變出各種各樣的顏色來。

  2、關於毛毛蟲還有很多好聽的故事呢,帶上我們的作品一起去教室聽吧。

  四、活動延伸:

  可以讓幼兒觀看影片或聽故事,讓幼兒知道毛毛蟲長大後就變成美麗的蝴蝶。

  教學反思:

  作為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不同特點,給予每一位幼兒以激勵性的評價,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東西,給予積極的肯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手工活動的樂趣,從而增強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