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三隻熊的早餐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三隻熊的早餐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節中感受並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與三隻熊的關係。
2、樂意為三隻熊擺放早餐並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隻小盒子、6個蘋果,FLASH課件。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小熊一家,透過比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匯入:小朋友,看看他們是誰?(小熊)是小熊一個人嗎?還有誰?
2、哪個是爸爸?為什麼你說他是爸爸?哪個是小熊寶寶?為什麼?那媽媽呢?
3、小結:在我們家裡,一般情況都是爸爸長得最高,寶寶長得最矮,媽媽長得不高也不矮。
二、創設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透過分碗這一事件,區分 "大"、"小"、"不大也不小。
1、引導語:小熊一家今天要在草地上吃早餐,碗呢?早就準備好了三隻碗。
2、哪知碗給爸爸?什麼顏色的?哪隻給媽媽?什麼顏色的?寶寶呢?
三、情境"分蜂蜜",體會蜂蜜的多少和三隻熊的關係。
1、今天小熊一家要吃4樣早餐。他們會吃些什麼呢?請你來猜一猜。
2、到底是什麼呢?(蜂蜜)第一樣早餐是蜂蜜,瓶子上有數字,這個是1號瓶……
3、幾號瓶給熊爸爸吃?為什麼?幾號瓶給熊寶寶吃?為什麼?幾號瓶給熊媽媽?為什麼?
3、小結:一般情況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蜂蜜也是最多的……
四、情境"分玉米",感知"粗"、"細"。
1、引導語:第二樣早餐是什麼?(玉米)剛剛蜂蜜瓶子有高有低,我們一下就看出來了。玉米都是一樣高的,要怎麼分呢?為什麼?
2、透過肢體語言引導幼兒感知"粗"、"細"--人是講胖的',玉米要講粗(動作提示),慢慢的,就變……(動作收緊)細了小結:熊爸爸胃口最大,吃的玉米也是最粗的……五、情境"分蘋果",引導幼兒操作1、明確要求:第三樣早餐是什麼?(蘋果)數數有幾個?怎麼分呢,他們是這麼分的:熊爸爸吃得最最多,熊寶寶吃得最最少,熊媽媽吃得不多也不少2、幼兒複述要求:他們是怎麼分的?
3、幼兒走到桌邊進行操作活動。教師重複講述要求:三隻熊都要有的吃,要全部分完。
4、幼兒帶著自己的操作卡回到座位上
5、評價:
(1)把錯的拿出來:對不對?
(2)出示對的:對不對?誰跟他一樣?問問爸爸媽媽對不對?
五、情境"分魚"。
1、引導語:第四樣早餐是魚。盒子上有什麼?什麼意思啊?
2、哪個盒子給爸爸?(6條魚的)寶寶呢?(2條魚的)媽媽呢?(3條魚的)爸爸媽媽們同意嗎?
3、揭開盒子:我們來看看。6條什麼樣的魚?
4、現在還是把6條小魚給爸爸嗎?
5、小結:有的時候數字大的表示多,但有時數字大的並不一定表示多。這個問題有點難,等我們長大了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