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小班語言優秀教案《找媽媽》

小班語言優秀教案《找媽媽》

小班語言優秀教案《找媽媽》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語言優秀教案《找媽媽》,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設計意圖:

  此首詩歌內容短小、語言簡練、富有童趣、琅琅上口,適合小班幼兒學習。教師在設計活動時,一方面採用幼兒喜歡的.遊戲方式進行;另一方面運用多媒體突破教材的難點,瞭解小青蛙的生長過程。青蛙的生長過程透過實物一般很難了解到,而標本體積小,不利用幼兒觀察清楚,此時,多媒體課件發揮了其優勢。

  活動目的:

  1、培養幼兒喜歡並樂意參與與文學有關的活動。

  2、發展幼兒的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初步瞭解青蛙是由小蝌蚪演變來的。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小蝌蚪頭飾每人一個,實物兩盆,課件一個,多媒體裝置。

  2、知識準備:知道小蝌蚪是青蛙媽媽的小朋友。

  3、活動分析:重點—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初步能完整地朗誦詩歌;難點—瞭解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幼兒扮演小蝌蚪隨音樂入場。老師:"春天來了,小河裡的冰融化了,瞧!游來了一群可愛的小蝌蚪。"

  (二)展開

  1、利用實物,引導幼兒觀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徵。

  提問:小蝌蚪長得什麼樣?它們一會兒游過來、一會兒游過去,這叫什麼?(豐富詞:游來游去)請幼兒扮演小蝌蚪游來游去的樣子。

  過度語:它們游來游去的在幹什麼呢?

  設定疑問:誰是它們的媽媽呢?

  2、利用多媒體課件,欣賞故事《小蝌蚪找媽媽》,瞭解小蝌蚪的生長演變過程。

  提問:

  (1)誰是小蝌蚪的媽媽?

  (2)你是怎麼知道的?(觀看分解圖)

  (3)小蝌蚪怎麼找媽媽?說些什麼?(幼兒一起說:媽媽媽媽你在哪)教師扮演"青蛙"出場,說:"來了一隻大青蛙。"

  過度語:剛才,我們一邊玩遊戲,一邊編了一首兒歌,名字就叫《找媽媽》。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動畫片,好嗎?

  3、欣賞詩歌課件。

  4、利用課件、遊戲、扮演等形式引導幼兒進行朗誦。

  5、教育幼兒保護小蝌蚪、小青蛙。

  提問:青蛙有什麼身手?(會游泳、會捉蟲、維護莊稼、水陸兩棲動物。)

  (三)延伸活動

  手指點畫《小蝌蚪》,幼兒隨歌曲《小青蛙》自然離開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