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會教案及教學反思《做快樂的孩子》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社會教案及教學反思《做快樂的孩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動目標
1、喜歡用多種方法為他人帶來快樂,願意大膽的與同伴交往。
2、在遊戲活動中體驗與同伴在一起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1、能夠理解圖片的內容。
2、願意扮演圖片上的人物進行表演。
活動準備
1、圖片
2、錄音機1臺、錄影帶1盒。
活動過程
1、在音樂中感受快樂。
選擇一段幼兒喜愛的、歡樂的歌曲,教師與幼兒一起唱歌表演。
2、師幼交流。
提問:“剛才小朋友在唱自己喜歡的歌曲時,心情怎麼樣?”
教師將自己一些快樂的事情講述給幼兒聽,請幼兒也說說自己覺得高興的事情。
幫助幼兒理解:快樂唄心情與別人共同分享,能讓自己更快樂。
3、看圖講述。
觀察並說一說,圖片上有誰?在幹什麼?請幼兒猜猜,哪些小朋友會比較快樂?為什麼?請幼兒在快樂的小朋友旁邊畫一個笑臉。
4、分組討論。
提出問題讓幼兒分組討論:圖片上,哪些小朋友不快樂?請你幫他(她)想個辦法,怎樣才能快樂起來?你有沒有不快樂的事情?怎樣讓自己快樂起來?
教師將各組幼兒的討論結果歸納起來,結合幼兒的日常生活情況進行小結。
5、語言遊戲:(看圖)他們在做什麼?誰最開心!
請幼兒觀察圖上的.內容,誰最開心,鼓勵幼兒用句式學說完整的語句。
6、戶外遊戲:《快樂的小兔》
(1)以故事的形式創造遊戲情境,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2)幼兒兩人一組,老師帶領小兔跳到“草地”上,練習向前跳,然後兩人進行比賽跳,看誰最快。
(3)遊戲反覆一遍,第二遍為摘蘋果。
活動延伸
在活動室創設心情角,提供大張的紙和彩色水筆,讓幼兒在心情角中隨意塗鴉,將自己快樂或不快樂的事情畫在大紙上,互相交流。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是適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的,透過圖片的引用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能夠給幼兒提供觀察圖片進行表達的機會和條件,在活動中能讓孩子動腦、蒐集、整理、編排完成練習。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結合孩子的思維特點,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使幼兒積極的參與教學,處處從幼兒主體的實際出發,鼓勵幼兒想象、實踐、獲得成功的喜悅,能做一個真正快樂的孩子。
個別幼兒不能積極參與的原因是性格內向,喜歡聽,看周圍的活動,不喜歡在同伴中一起遊戲。針對此種現象在活動組織中,教師應儘可能為他們設計可以參與的遊戲。多鼓勵,尊重他們的想法和做法,逐步引領他們參與集體活動,體驗與同伴遊戲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