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大班安全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火》

大班安全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火》

大班安全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火》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安全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火》,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燃燒現象,瞭解火的性質、用途及危害。

  2、向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增進幼兒安全防火意識。

  活動準備:

  紙、蠟燭、火柴、大中小玻璃杯、電話、溼毛巾、毛巾被等。

  活動過程:

  一、感受火

  1、老師出示一張紙和火柴,提醒幼兒注意觀察紙被點燃後的情形,注意火焰的顏色

  感知火發出的光和熱,讓幼兒在火附近伸手烤一烤,說說自己的感受。

  小結:紙點燃後發出光和熱火焰是紅色的。

  提問:火還能燃著哪些東西?(布,木頭、汽油、酒精、蠟燭等)

  2、知道了火能發光發熱,組織幼兒討論火的用途和危害。

  (1) 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火,請幼兒說出火的用途。(燒飯、取暖、照明等)

  (2) 火對人類有什麼危害?(燒傷皮膚、燒燬財物、房屋、森林等)

  3、實驗:火的熄滅

  (1) 老師用一個杯子扣住正在燃燒的蠟燭,觀察火焰熄滅的過程,啟發幼兒思考火焰熄滅的原因。(燃燒需要空氣)

  (2) 老師用大、中、小三個玻璃杯同時扣住三隻燃燒的蠟燭,觀察哪去蠟燭先滅,想一想為什麼三支蠟燭熄滅的時間不同?(杯中空氣的多少,影響蠟燭燃燒的時間)

  小結:如果想使火焰熄滅,必須使火和空氣隔絕。

  二、討論滅火

  1、組織幼兒討論:

  (1) 發生火災的原因有哪些?(小孩玩火、亂丟火煙頭、在禁放區燃放煙花、用明火照明尋找物品、地地震、打雷、亂拉亂接電線等)

  (2) 怎麼樣防止火災發生?

  (3) 如果發生火災,我們應該怎麼樣做才能實現自我保護與逃生自救?

  A:如果所在房間有電話,趕快打119報警,並說明著火的詳細地址,什麼街,哪號樓或附近有什麼明顯標誌及單位。

  B:室外著火門已發燙裡千萬不要開門,並用毛巾、衣服或床單塞住門縫,以防濃煙跑進來,如門不很熱也沒看到火苗,趕快離開。

  C:受到火勢威脅時,要當機立斷披上浸溼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衝出去。穿過濃煙逃生裡,要儘量使身體貼近地面,並用溼毛巾捂住口鼻。

  D:身上著火,千萬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滾用厚重衣物壓滅火苗。

  E:遇到火災不可乘坐電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F:若所有逃生線路被大火封鎖,要立即退回室內,用打手電筒、揮舞衣物等方式向窗外發送求救訊號,等待救援,不可盲目跳樓。

  2、 逃生演習

  老師發出發生火災訊號,幼兒自選逃生辦法進行自救。

  教學反思

  大班幼兒已有了一定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我採用直觀教學法,先設定問題,讓幼兒帶著問題去看課件尋找答案。此外,我們還適時採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遊戲法層層深入、加以整合。例如:教師大膽地鼓勵孩子想辦法,表達自己的方法和自己的'想法是我們現在要倡導的。在這種活動當中,我們多次的讓孩子思考自己在火災的時候應該怎麼辦?帶著問題去思考。以幼兒為主體,創設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社會情感得到深化。因此,活動中我們每一個環節都引導幼兒是帶著問題去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學一學等多種感官參與,不知不覺就掌握了自我保護的方法,提高了自我保護的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教師就提出問題“聽一聽發生是什麼聲音?”“什麼原因引起火災的?”引發幼兒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的關注,興趣。

  根據幼兒好奇,求知的特點,在第二環節我就安排孩子自由探索,我們為幼兒提供課件,供幼兒觀察。在這一過程,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讓幼兒在輕鬆自由的氛圍中與同伴、老師說說各自看到是什麼?

  在這一過程中,孩子獲得經驗是零碎的,那怎麼進行加工整理呢?為此,在自由探索後我們就透過幼兒集體討論方式,對幼兒獲取發生火災後怎樣做進行整理。由於課件投放在孩子的視線前面,故講評時可結合課件進行,避免了空洞性。也點到了火災發生的幾種原因,更進一步讓孩子明白了不能隨便玩火。

  由於大班孩子都是具備多維度思考的能力。因此,我們在讓孩子學習如何報火警,逃生兩個重要環節中,都是提出問題讓幼兒去思考,說一說。在此我們允許錯誤的方法和爭論,教師不加以否認。這兩個環節,孩子是處於自由,寬鬆探論氛圍中的。個體經驗在集體的討論中演變成了集體的、提升後的、有價值的完整經驗。

  在幼兒都掌握了報火警、逃生方法時,讓孩子完全體驗,投入於遊戲知識氛圍中。在教師生動的言語調動,引導下,師生共同學習。讓遊戲的方式對孩子知識的鞏固和深化。這種遊戲的形式演練是比較適合孩子年齡的發展特點的,在玩樂中獲得了知識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