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含反思(通用6篇)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含反思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含反思(通用6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那麼你有了解過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含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含反思 篇1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含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設計意圖:

  現代社會獨生子女越來越普遍,一家子人圍著孩子團團轉,孩子都是父母手中的寶貝,很多家長在家裡什麼都不讓孩子做,而什麼都又替孩子做好了,有些幼兒不會穿衣服,不會繫鞋帶,不會自己吃飯,不會主動喝水,在這樣溺愛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們動手及生活自理能力無形中就被扼殺了。因此,設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要透過活動讓幼兒嘗試和了解自己的小手是很能幹的,能做許多事情,盡而培養幼兒的責任感和獨立性,提高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成為一件刻不容緩的事了。

  二、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

  2.體驗自我服務帶來的快樂。

  3.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三、活動準備:

  繪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拉鍊馬甲一人一件。

  四、活動過程:

  1、聽音樂做遊戲,引入主題說說自己能做那些事情。

  提問:你們自己都能做些什麼事情?

  小結:原來寶寶們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分享交流,哪些事情我們可以自己做。

  播放課件說說哪些事情小熊是自己做。

  提問:哪些事情小熊是自己做?

  小結:搭積木、收玩具、洗手、吃飯、刷牙、鋪被子、脫褲子。

  3、體驗表達,進一步昇華:

  遊戲--穿衣小能手。

  比賽規則:聽到口哨聲開始穿衣服,不能穿反,拉好拉鍊,先完成者為勝。

  如有小朋友不會穿,教師進行教授:抓領子,蓋房子,小老鼠,鑽洞子,左鑽鑽,右鑽鑽,吱吱吱吱上房子。

  結束活動:小朋友們太棒了,自己的事情都會自己做。今天又學了穿馬甲的新本領,我們回班上把這個本領告訴沒有學過的小朋友吧。

  活動反思:

  從那以後,我不再幫幼兒穿衣服,而是限制時間讓他們自己穿,並告訴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的,現在的孩子嬌生慣養,幼兒缺乏自理能力,依賴性很強。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不失時機地找機會鍛鍊他們,讓他們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才能讓他們經受住挫折,也有益於今後的成長。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含反思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自立的表現和重要性;知道依賴的危害。

  2、能力培養:培養學生分析、探究、合作、活動的能力。

  3、情感和生活指導:培養學生的自立意識,增強學生生活、學習的自立能力。

  重難點

  1)依賴的危害是教學難點。

  2)自立能力培養是教學重點。

  教具:

  多媒體、ppt課件、活動物品等

  教學法:

  活動化教學、生活化教學、合作探究式教學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課(播放背景音樂《男兒當自強》)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說:“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都不算是好漢。”師生對話,引出課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設計說明:名人名言,開門見山,直接匯入,利於學生明確學習主題)

  二、生活賽場

  1、活動要求:

  1) 隨機抽取3—5名學生參與活動

  2) 比賽專案:疊衣服、疊被子。

  3) 時間:3—5分鐘。

  4) 評選辦法: 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質量最好者獲勝

  5) 獎勵:生活自立獎活動評價:誰做得最好?

  2、(生活小記者)採訪:xx同學,首先向你表示祝賀,祝你在本次比賽中獲得勝利。

  那我想問你幾個問題:你現在的感受怎樣?你能談一下你獲得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你想對大家說些什麼?

  採訪:看到別人獲得成功你有何感想?你打算怎麼做?

  教師小結: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設計說明:學生的生活經驗不僅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生活賽場,以競賽的形式引導學生熟知的經驗,利於激發學生興趣,也利於知識的提煉。)

  3、合作探究:

  1)、在現階段,自立有何表現?

  2)、自立對我們的健康成長有何意義?學生討論,教師參與討論代表彙報,師生共同總結(設計說明:採訪、小組合作探究是兩種生生交流、互助學習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

  三、中日少年夏令營中的較量學生閱讀材料中日少年《夏令營中的較量》學生談閱讀材料後的心理感受。

  思考:

  1)、日本的少年為什麼有飯吃,而中國的孩子餓肚子?

  2)、為贏取下一次較量的勝利,我們應該如何做?學生討論

  教師小結:告別依賴,走向自立(設計說明:1992年,中日少年《夏令營中的較量》這篇報道引起整個教育界的震驚,在此引入,一是為了引導學生探討依賴的危害,二是激發學生自立自強的鬥志。)

  四、生活過關創設情景:

  1、學校要組織鼓號隊訓練,可媽媽擔心參加鼓號隊訓練會影響學習,不讓小雷參加,這讓小雷感到很為難。他該怎樣作呢?

  2、小明遇到了一個數學難題,而這時同桌恰恰做了出來,小明應該……學生獨立思考回答(設計說明:檢測的形式多種多樣,“生活過關”重在考察學生自立意識)

  五、成長日記學生結合提示完成成長日記生生交流(設計說明:“成長日記”實為課堂總結,名稱的改變倡導的是學以致用和人文關懷。)

  六、拓展作業——生活方案主題:今天我遠行指導:根據遠行前、遠行中所需準備,寫好方案。

  活動反思:

  從那以後,我不再幫幼兒穿衣服,而是限制時間讓他們自己穿,並告訴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的,現在的孩子嬌生慣養,幼兒缺乏自理能力,依賴性很強。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不失時機地找機會鍛鍊他們,讓他們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才能讓他們經受住挫折,也有益於今後的成長。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含反思 篇3

  一、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課標分析:本節課主要落實內容標註一 2.7 :養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態度,體會自強不息的意義。

  教材分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魯人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八課第一框題內容,是前面一課《做自尊自信的人》的外在表現,一個自尊自信的人必然要走自立自強之路,一個人只有自立自強才能更加自尊自信,二者相輔相成。同時又是第二框《描繪自強人生》的基礎,自立才能走向自強。並且與第九課《風雨中我在成長》、第十課《寶劍鋒從磨礪出》聯絡緊密,自立的人才能在挫折面前挫而不折,積極進取;才能磨礪出堅強的意志。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認識自立品質的重要作用,自覺克服依賴心理,養成自立的生活態度;培養自立精神,勇於面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從而更好地服務社會。

  學情分析:七年級的學生進入中學後,最大的不適應,就是缺乏自立。由於小學的教育、教學方式和中學的不同,學習方式、生活方式和自我管理方式等都發生了變化,這些都對學生的自立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是如今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依賴性較強,要在學習生活中走向自立難度較大。因此,教學中,透過生活感悟、創設情境,加強學生的自身體驗和感悟,培養學生自立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目標:

  1、 情感態度價值觀:養成自立的生活態度,克服依賴心理,培養自強自立的精神,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服務社會的人。

  2、 能力: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安排,提高自立能力;遇到困難,學會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逐步培養獨自克服困難的能力。

  3、 知識:知道自立的含義,認識自立的重要性,學會自立,懂得只有自立才能走向自強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懂得自立的意義,樹立自立自強的生活態度。

  教學難點:學會自立,成為服務社會的人。

  二、 教學過程

  環節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課前播放動畫兒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上課鈴響,停止播放。

  (設計意圖:運用比較直觀的圖畫、歌曲,激發學生興趣,直接匯入課題。)

  環節二:合作交流,互動探究

  板塊一:初始自立

  出示圖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孟佩傑照顧母親;草根創業),瞭解自立的含義。

  師:瞭解了什麼是自立後,讓我們一起感受自立自強女孩朱凌媛的生活。

  展示影片《自立自強女孩朱凌媛 1 》。

  思考:

  朱凌媛為什麼出去擺攤?

  短片中的什麼地方打動了你。

  思考感悟、交流分享: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影片材料,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對以上兩個問題進行交流探討,分享彼此的想法、感悟。並引導學生反思自我,找到差距。

  (設計意圖:明確問題的前提是感悟,由朱凌媛的事例感悟自立,並聯想自己,換位思考,培養學生感悟、分析能力。 )

  板塊二:少年需自立

  師:嬌小的朱凌媛用自己自立的行為減輕媽媽的負擔,自己提貨,自己擺攤,她的行為讓我們感動。那麼她自己又是怎樣看待這件事的呢?繼續關注朱凌媛。

  展示影片《自立自強女孩朱凌媛 2 》。

  問題思考:

  她透過擺地攤收穫了什麼?面對眾多人的關注,她卻拒絕了金錢資助,說明了什麼?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交流、分享。感受自立的重要性,並初步體會自立才能走向自強。

  歸納總結:

  少年需自立。自立可以鍛鍊和提高我們的生活能力,提高心理和道德品質;自立才能走向自強。

  (設計意圖:繼續由朱凌媛的事例引領學生感悟自立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師:在每個人的心中對自立都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大家一定都有自己心中的榜樣。就請大家說說你心中自立的榜樣。

  學生說出自己心中自立的榜樣。

  引導學生體會感悟榜樣的共同特徵:

  自立自強,從而充分認識自立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自立意識。

  (設計意圖:榜樣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方向,就是動力,激發學生的自立意識。)

  板塊三:走向自立

  師:相信朱凌媛的自立自強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學們心中的榜樣更是大家努力的方向,可是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自立自強的,這不剛升入初中的小路與她的好朋友就遇到了難題。

  展示自拍影片《小路與好朋友的.難題》。

  思考:他們遇到了什麼煩心事?原因是什麼?

  學生積極發言。

  師:相信大家都是樂於助人的,請大家想想辦法幫助他們吧。

  學生討論、交流,發言,分享彼此的經歷和感悟。老師也談談對如何才能自立的認識。

  歸納概括:

  自立是一種意識,在生活中自立更是需要方法和技巧的: 克服依賴性。 獨立思考,自主作出決定。 積極鍛鍊。

  (設計意圖:自拍影片選取了身邊的人,身邊的事,這樣更貼近學生實際。由具體可依的問題著手,激發學生的助人意識。在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找到一些自立的方法。)

  環節三:課堂盤點,暢談收穫

  師:感受到了同學們的熱情,相信大家這節課定有自己的收穫。

  同學們談自己的收穫。

  教師也談自己的收穫。

  (設計意圖:思品課學習不僅僅是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思想的提升,透過該環節,提升學生對自立的認識。)

  自立,是自尊自信的表現,自立才能自強,才能戰勝挫折,才能形成堅強的意志。像朱凌媛一樣,由自立走向自強的人總是能創造奇蹟。願每一位同學,都能成為自立的人。

  環節四:活動體驗,感悟昇華

  師:我們每個人就是在不斷地反思中成長,請結合自身實際,回顧過去的生活,寄語自己。哪些自立的事情令你驕傲,哪些地方還有不足,需要繼續努力。我們可以用這樣的句式表達:我能獨立的完成作業,我驕傲!打掃房間,我能行!

  出示課件:

  師生共靜思,書寫。

  (設計意圖:迴歸生活,迴歸自己,讓學生更清醒的認識自我,以便實現自己生活中的自立。)

  環節五:實踐作業,拓展延伸

  師:請同學們盤點自己的成長經歷,哪些方面還缺少自立(生活、學習等),自己制定一份具體的計劃,可以請家長、老師、同學督促實施。

  (設計意圖:將自立延伸到日常學習生活中,養成自立的好習慣。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含反思 篇4

  目的要求:

  1、透過情景表演動作,知道自己的事要自己做。學習做自己能做的事,不懶惰,不依賴。

  2、學習詞:自己;短句:小不點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教學準備:

  地點

  中班午睡室(小床、椅子、桌子、小屏風)

  人物

  小不點,(請大班小朋友扮演)

  道具

  錄音機(放起床音樂)

  過程

  1、出示場景提問:這是什麼地方?(午睡室)有什麼?看誰來了?(小不點來了),小不點在幹什麼?(解鈕釦),誰給小不點解鈕釦,脫衣服,脫鞋子?幼兒答小不點自己解鈕釦,脫衣服,脫鞋子。問:“衣服脫下怎樣放?鞋子脫下怎麼放?”起床時提問:誰給小不點穿衣穿鞋?(小不點自己穿衣、穿鞋。)老師小結:自己的事自己做,小不點真能幹。

  2、老師問小不點:你在幼兒園自己的事自己做,在家是不是也是自己的事自己做呀?小不點回答:我在家也是自己的事自己做。小朋友們你們也要象我一樣,自己的事自己做,做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3、由小不點帶領小朋友邊做動作邊說:“我自己穿衣”,“我自己穿鞋”等。

  4、全班小朋友練習解鈕後,扣鈕釦一邊之後選幾個能幹的孩子表演,小不點指示幫助。

  5、送小不點哥哥回班,(練習運用禮貌用語)。

  6、午睡:全班練習穿脫衣服和鞋子。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含反思 篇5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圖片,簡單講述圖片內容,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透過學習短句“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自己洗臉”、“自己吃飯”等,初步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

  3.透過講述內容,激發幼兒熱愛勞動的情感,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培養幼兒的獨立性、自信心。

  4.透過穿衣比賽,初步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在日常生活中,幼兒能做的事,鼓勵幼兒自己做。

  環境準備:把活動室佈置成娃娃家。

  材料準備:實物投影機、圖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帶扣的衣服三件。

  活動過程

  (一)複習兒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引入課題。

  1.邊讀兒歌邊做動作。

  2.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說出圖中有誰,她在做什麼。(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師:今天,我向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她叫旺旺,她可能幹了。看,她來了。

  (二)讓幼兒根據問題仔細觀察圖片的內容,並說一說

  1.出示圖片一:“旺旺在幹什麼呢?”(穿衣服)“看,她好像在說些什麼,我們猜一猜。”(我會自己穿衣服)(鼓勵幼兒大膽想像、並勇敢地說出來)

  2.出示圖片二、三:“旺旺可講衛生了,你看,她在幹什麼?”(自己刷牙、自己洗臉)

  3.出示圖片四:“旺旺多能幹,會自己做這麼多的事情。看,她現在在幹什麼?”(自己吃飯)“她自己吃飯吃得真乾淨!”

  (三)啟發幼兒用“我會自己……”的句子說說自己會做些什麼。

  1.“旺旺小朋友這麼能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們會自己做什麼呀?”(我會自己洗手,我會自己上幼兒園等,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2.遊戲“穿衣釦紐扣比賽”。 “原來小班的小朋友也這麼能幹。好,現在我們來比賽穿衣釦紐扣,看誰穿得又快又好。

  (四)各領域滲透

  健康:透過理解圖片內容,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形成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藝術:透過兒歌表演《小小手》,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生活中滲透:在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鼓勵幼兒自己做。

  環境中滲透:在活動區放置布娃娃、衣服、鞋子等,在分割槽活動時,進行遊戲“幫布娃娃穿衣比賽”。

  家庭中滲透:請家長配合,幼兒在家時,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中設紅花表,由家長給予表揚。

  活動反思

  從小班孩子的年齡和實際經驗出發,給孩子提供一個正面的形象,讓幼兒模仿學習,並在日常生活中實際練習和操作,培養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生活習慣。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含反思 篇6

  活動目標

  1、能意識到自己長大了,應該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2、願意做力所能及的事。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每人一件開衫的,扣紐扣得衣服。

  2、幼兒用書第10~11頁。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圖片,快來看看吧。

  提問:圖片中的小朋友在做什麼?

  2、結合圖片,引導幼兒懂得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

  (1)師:圖中哪個寶寶做得好?好在哪裡?

  (2)讓幼兒聯絡自己,說一說誰像這個好寶寶,自己是怎樣做的。

  提問:你會像這個小朋友這樣,自己做這些事嗎?

  追問:你是怎麼做的?你還會自己做哪些事情?

  3、遊戲:穿衣服比賽

  師:讓我們來比比看,看誰會穿衣服,看誰穿得最快。

  4、小結

  師:小朋友們,你們都長大了,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那樣才能成為大家喜歡的好寶寶。

  5、延伸活動:觀察掛圖 引導幼兒邊看邊說:

  我長大了,吃飯不要媽媽喂。

  我長大了,走路不用媽媽抱。

  我長大了,穿衣不用媽媽幫。

  我長大了,睡覺不用媽媽陪。

  活動反思

  從那以後,我不再幫幼兒穿衣服,而是限制時間讓他們自己穿,並告訴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的,現在的孩子嬌生慣養,幼兒缺乏自理能力,依賴性很強。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不失時機地找機會鍛鍊他們,讓他們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才能讓他們經受住挫折,也有益於今後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