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中班中秋節活動教案範文(精選6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社會中班中秋節活動教案範文(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社會中班中秋節活動教案1
一、主要涉及領域:
綜合。
二、活動目標:
1、在觀看做月餅的過程中,知道製作月餅的材料、工具、用途及方法。
2、積極參與活動,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發現。
3、體驗和嘉賓一起參與活動及品嚐的快樂。
4、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5、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二、活動準備:
邀請製作月餅的嘉賓來園(攜帶材料和工具)和幼兒共同做月餅。
三、活動過程:
1、向做月餅的嘉賓問好,激發參與活動的興趣。
2、認識製作月餅的材料和工具,瞭解其用途。
3、根據材料和工具,猜測製作月餅的方法。
指導語:剛才嘉賓給我們介紹了製作月餅的工具和材料,它們在製作月餅的過程中,有著不同的用處。誰來猜一猜月餅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
4、觀看嘉賓製作月餅,瞭解製作的方法。(在活動中,可以請部分幼兒嘗試參與制作,獲得親身感受。)
5、烘烤和品嚐月餅,體驗快樂。
四、教學反思:
教師可將製作月餅的過程拍成照片資料佈置在環境中,引導幼兒進一步觀察和熟悉。
社會中班中秋節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知道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初步瞭解中秋節的有關風俗習慣。
2、能在調查、訪問、欣賞等活動中獲得中秋節的相關經驗,並大膽地進行表達與交流。
3、能安靜的傾聽同伴的表述。
4、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5、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活動準備]
1、家長協助幼兒收集各種資料和豐富相關經驗。
2、幼兒每人一本《嫦娥奔月》的圖書。
[活動過程]
1、交流相關經驗,知道中秋節的時間和有關風俗習慣。
(1)幼兒自由結伴交流自己調查的結果。
(2)集體交流,豐富相關經驗。(教師引導幼兒根據調查表的內容進行交流,提醒幼兒能安靜地傾聽同伴的表述)。(3)拓展有關經驗。
指導語:你還知道哪些關於中秋節的事情或問題?
2、透過欣賞圖書《嫦娥奔月》,瞭解中秋節的有關傳說。
(1)欣賞圖書,瞭解《嫦娥奔月》的主要故事內容。
(2)交流自己對圖書內容的理解。
指導語:你從這本書上看懂了什麼?有什麼問題?
(3)邊看圖書邊完整地傾聽老師講述故事。
(4)交流自己聽過的其他傳說。
教學反思:
從本次活動的整個開展情況來看,對幼兒對傳統節日文化中秋很感興趣,瞭解了中秋要團圓,並能夠教育幼兒在節日時獻給爸爸媽媽自己製作的禮物。
社會中班中秋節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認識傳統節日中秋節,知道其來歷及有關習俗。
2、體驗分享、合作的快樂。
3、能自信地在同伴面前大膽講述、表現。
4、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5、運用物品特徵與諧音學說祝福語,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1、有關月亮的電子圖片、動畫、故事傳說。
2、活動前與幼兒一起佈置活動室,懸掛月亮變化圖。
3、幼兒與老師一起準備:月餅、水果、賀卡等。
活動過程:
1、猜謎:“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只圓盤,有時像把鐮刀。”請你猜猜是什麼?
出示圖:月球
講講月亮的變化。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古時人們將一年分四個季節,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個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叫中秋節。這天晚上,月亮最圓最亮,人們吃果實賞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樣圓圓滿滿。
師:中秋節還有很多美麗的傳說和故事,請小朋友講一講。欣賞
3、人們怎樣過中秋。
(1)請小朋友說說你們在家裡是怎樣和爸爸媽媽一起過中秋節的?
(2)那你們還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樣過中秋節的?
4、吃月餅,共同分享快樂。
(1)師:你們知道人們用什麼方式慶祝中秋節?我還知道,小朋友最愛吃月餅,今天大家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月餅,那就請你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月餅吧。
(2)教師簡單小結,月餅的分類
(3)幼兒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樂曲《春江花月夜》(或看VCD),邊聽音樂邊分享月餅,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5、互送賀卡,學說祝願的話。
6、延伸活動:鼓勵幼兒回家自制賀卡
活動反思:
透過開展《中秋節》的活動,幼兒在體驗中加深對中秋節的認識,瞭解一些有關中秋節的基本知識,幼兒對此活動較感興趣,在活動中,發現我為幼兒提問的資源不夠豐富。
如果課前我能準備月球儀或課件。這時就可以出示月球儀或課件,向幼兒展示並介紹有關月球表面的狀況以及宇航員登上月球的情況。激發幼兒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慾望。
社會中班中秋節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動力系統:感受散文優美的意境和語句,體驗愉快的節日氣氛。
能力系統: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知識系統:學習片語“又大又亮又圓”,理解字詞“鑽”、“擠”、“團圓”、“歡樂”。
活動準備:
1、圖片《中秋節的月亮》(PPT)
2、字卡(中秋節月亮鏡子團圓歡樂鑽擠月餅)
活動過程:
一、匯入:
談話:什麼時候是中秋節?中秋節的月亮是什麼樣的?你和誰一起過中秋節?都做什麼?
二、進行:
(一)出示PPT,引導幼兒觀察圖片。
提問:
(1)圖片上有什麼?(月亮、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小朋友、房子)
(2)月亮是什麼樣的?(教師根據幼兒回答,用“又……又……”的方式)
(3)大家都在做什麼?(吃月餅、喝飲料、做遊戲)
(4)每個人心情怎麼樣?(開心、高興、快樂)
(5)圖片上說的是什麼節日?(字卡:中秋節)
(二)教師藉助PPT圖片朗誦散文,幼兒欣賞,初步瞭解散文內容。
提問:
(1)中秋節的月亮是什麼樣的?(引導幼兒用“又……又……”的方式回答)
(2)中秋節的月亮像什麼?(字卡:鏡子)
(3)中秋節是什麼樣的節日?(字卡:團圓)
(4)團圓的時候家家戶戶心情怎麼樣?傳出了什麼樣的笑聲?(字卡:歡樂)
(5)誰從窗戶進來了?怎麼進來的?(字卡:鑽,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
(6)月亮還從哪進來了?怎麼進來的.?(字卡:擠,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
(7)月亮還灑到哪了?(字卡:月餅)月餅變成了什麼?(字卡:月亮)
(三)教師帶領幼兒藉助字卡、圖片一起跟讀散文。
討論:
(1)聽完散文想想你過中秋節時是什麼心情?
(2)你喜歡中秋節的月亮嗎?為什麼?
(四)教師帶領幼兒朗誦散文,感受散文的美。
三、結束
鼓勵幼兒將散文說給爸爸媽媽聽。
延伸:引導幼兒觀察、繪畫月相,瞭解月亮漸變的過程。
附散文:
中秋節的月亮
中秋節的月亮,又大又亮又圓,像一面銀色的鏡子掛在深藍色的天空上。
中秋節是家人團圓的日子,家家戶戶傳出歡樂的笑聲。月亮也從窗戶鑽進來,從門裡擠進來,湊個熱鬧。
啊!月光灑到月餅上,月餅也變成了月亮。
社會中班中秋節活動教案5
設計意圖
時值中秋節,有的幼兒從家中帶來了月餅,一下子激發了孩子們探秘中秋節的興趣。“這是什麼口味的月餅?”“我還吃過蛋黃的呢!”“中秋節得吃月餅!”於是,教師調動家長資源,蒐集了很多關於中秋節的資料,並設計開展了“快樂的中秋”主題活動。
主題目標
(1)簡單地瞭解中秋節的來歷,接觸中國的文化傳統、習俗,並對其感興趣。
(2)瞭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表現的情趣,知道月亮在任何有水的地方和透明的玻璃上都會出現的映像。
(3)知道月亮每天都有不同的變化,時圓時缺,產生愛科學、愛探索的情感。
(4)欣賞有關月亮的文學和音樂作品,感受作品的有趣和奇妙。
(5)與家長一起蒐集有關中秋節風俗習慣的資料,培養收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
環境互動
1、主題牆面環境
將以神話(如嫦娥奔月)為主題的故事連環畫作為主題牆飾背景,同時請幼兒透過繪畫與照片展示自己與月亮的故事。
2、相關區域融合
(1)圖書區:提供有關月亮的圖書和有關中秋節的古代神話故事圖書。
(2)科學區:提供關於影像的玩具和月亮變化的操作卡。
(3)美工區:月餅模型、橡皮泥、不同花紋的月餅照片。
社會中班中秋節活動教案6
【活動目標】
1、瞭解月餅是中秋節最主要的食品,知道月餅的特徵
2、會對月餅進行分類數數,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月餅實物、圖片
【活動過程】
1、看月餅
請幼兒看一看,說一說我拿來的月餅是怎麼樣的,要求幼兒能依照形狀、大小和裡面包的餡來說。
2、數月餅
分組看一看、數一數大的月餅有幾個?小的有幾個?分形狀的有幾個?不同型別的各有幾個?
3、放月餅
(1)分組放月餅,我是按什麼規律來放月餅的?
(2)我可以和哪個組一起放月餅,是怎麼放的?
(3)自由組合放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