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大班綜合教案:牙齒的本領大

大班綜合教案:牙齒的本領大

大班綜合教案:牙齒的本領大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綜合教案:牙齒的本領大,歡迎大家分享。

  設計意圖:

  平時生活中,我發現很多孩子有蛀牙。孩子去檢查時,對牙醫很怕。活動前,我已對我班孩子的牙齒進行了統計、分析,發現孩子們對牙齒的瞭解也不是很清楚。還有的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不能堅持早晚刷牙。在每次早點時,我發現我班的孩子總會在吃餅乾時,會與旁邊小朋友說“看看,我咬的餅乾象不象月亮?”“這個象不象房子”。他們很喜歡邊吃邊說的形式。透過設計本次活動,引導他們在吃餅乾時的體驗樂趣轉移到認識牙齒的作用和想象餅乾的形狀。透過觀察鏡子中自己吃餅乾,讓孩子們知道牙齒的外形,瞭解牙齒的功能。能發揮想象用語言表述餅乾的圖形,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一、活動目標:

  1.幼兒知道三種牙齒的名稱,瞭解牙齒的作用。

  2.大膽表述自己想法,能發揮想象用語言表述咬的餅乾形狀。

  3.懂得牙齒的用處很大,要注意保護好牙齒。

  二、活動準備:

  牙齒模型、故事書;餅乾人手一塊;鏡子人手一塊。

  三、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

  師“今天老師帶了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牙齒寶寶作用大》”。

  (教師講述故事)邊講述邊出示故事書幫助幼兒理解內容。先講三段故事。然後提問:

  1.師:“故事中,有三個牙齒寶寶。你知道它們的名字嗎”?

  幼兒:切牙、磨牙和犬牙。師:“它們的樣子一樣嗎?怎麼可以認出它們。”

  2.師:“它們為什麼吵架呢”?

  幼兒:它們在比誰的本領大。

  師:“切牙有什麼本領嗎?”

  幼兒:它可以把蘋果切成塊。

  師:“噢,吃蘋果時,它象把刀,把蘋果切成塊。我們來相互看看同伴們的切牙。”

  師:“磨牙有什麼本領嗎?”

  幼:它來磨碎東西。

  師:“磨牙象什麼呢?”

  幼:象小石墩。

  師:“它在我們牙齒的最後面,我們也來看看同伴們的磨牙。”

  師:“犬牙有什麼本領?”幼:它可以把肉撕下來。師:“犬牙聽名字就知道它很厲害,它能把肉撕開,很鋒利。”

  幼兒相互看,發現有的孩子磨牙和切牙有黑黑的東西。

  師:“很多小朋友牙齒寶寶都有黑黑的,因為牙齒寶寶生病了,有蛀牙了,過會老師告訴你怎麼來防治蛀牙。”

  3.師:“你覺得它們誰的本領最大嗎”?

  幼A:我覺得是門牙。因為它象刀。

  幼B:是犬牙,它很鋒利可以把肉撕開。

  幼C:我覺得是磨牙,它把東西可以磨碎,本領最大。

  師:“那我們聽聽小主人怎麼說的”?講述故事結局。

  “你們各有各的本領,誰也不能代替誰,誰也離不開誰,只有分工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師小結:“原來三個牙齒寶寶雖然長的不一樣,但是都有屬於自己的特殊本領,誰也不能代替誰,不能缺誰,只有它們一同合作,才能把東西吃下去”。

  (二)出示牙齒模型,讓幼兒認識三種牙齒。

  1.師:“我們來認識一下,本領大的三個牙齒寶寶”。

  幼兒拿鏡子看看自己的牙齒。教師講解並演示:“牙齒有上下兩部分,上下兩部分是一樣的,前面的牙齒是扁扁的平平的牙面象把刀的叫切牙。它會把東西切成塊。旁邊的牙齒是尖尖的,在切牙旁邊的是犬牙,吃肉的時候,切牙和磨牙切不斷。磨不碎時,它會把肉撕下來。後面的方圓型的象小石墩叫磨牙,它會把東西磨細”。

  2.師:“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每人一塊餅乾,你用你的三個牙齒寶寶來試試,看看它們一同合作,怎樣把餅乾吃下去的”。

  引導幼兒拿餅乾,照著鏡子觀察嘴裡餅乾的情況。

  師:“我們先用切牙來要下一塊。”“瞧,現在的餅乾象什麼了?”引導幼兒運用想象,表述想法。

  幼:象山。象饅頭。

  師:“在嘴裡的咬下來的餅乾我們用磨牙來磨碎。然後吃下去。”“現在又咬了一口,餅乾象什麼了”?

  幼:象個月亮。象蘋果咬個一口。

  師:“這次,我們用犬牙來撕拉我們的餅乾。”“哇,餅乾上有道深痕哦,犬牙真尖,真鋒利。”“現在的餅乾象什麼?”

  幼:象船開到河裡去。象房子的屋頂。

  引導每組幼兒討論,把你手中的餅乾和同伴一起講個小故事。

  (三)討論:牙齒除了可以幫助我們吃食物,它還有什麼用呢?

  讓幼兒練習發音如:“師”、“四”、“字”等,教師著重引導幼兒觀察鏡子裡,發這些音時上下牙齒分開、併攏等情況。

  師:“我們在發這些字的音時,都需要用到我們的牙齒寶寶。它們還可以幫助我們正確發音,使我們講話清楚“。

  (四)師:“牙齒有很多用處,那麼我們應該怎樣保護自己的`白白的牙齒呢”?

  幼:每天刷牙,飯後漱口。

  師小結:“我們要愛護我們的牙齒,要飯後漱口、早晚刷牙、睡前不吃糖和其他東西、不吃過硬的東西等等,牙齒才能不發黃,不發黑,讓我們的牙齒一直是白白的,天天為我們服務”。“如果牙齒生病了,有蛀牙了,牙醫幫我們檢查時,不要怕,醫生會幫我們牙齒寶寶恢復健康的。有牙齒寶寶掉了時,不要用手去搖晃它,因為會有出很多血。我們小朋友還會有長出來。”

  (五)延伸活動:語言角中投放繪本《鱷魚怕怕牙醫怕怕》;科學角中展示牙齒模型和刷牙方法圖。

  活動反思:孩子們都明白愛護牙齒的道理,但是在行動上卻不是那麼主動。科學性的知識,如何教授給孩子。傳統意義上的知識教授,很難讓孩子有興趣去主動學習。所以設計活動時我始終抱著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結合的原則。本次活動,透過孩子喜歡的形式(吃吃、玩玩、看看、說說)引導幼兒在生活實際中掌握自己的牙齒結構,懂得一些保護牙齒的方法。特別是用在牙齒咬餅乾說說象什麼這個環節中,幼兒非常喜歡,也樂於用自己的牙齒實際探索不同的牙齒的作用。整個讓幼兒多方面地感知,感受,從而使知識內化為幼兒的主動行為。在今後的活動設計中應更多的以幼兒實際經驗為參考,不能紙上談兵而無法實施。可以把愛護牙齒貫穿於日常生活中,幼兒為自己的“愛牙行動”做記錄。可以製作一張“早晚要刷牙”圖,幼兒早晚刷牙就給相應的圖案上色,透過記錄讓幼兒實現了自我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