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記》《遊居杮錄》閱讀答案
閱讀下文,完成第6—10題。(14分)
【甲】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動;爾遠逝,往來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幽。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小石潭記》
【乙】夜雪大作,時欲登舟至沙市①,竟為雨雪所阻,然萬竹中雪子②敲戛錚錚有聲,暗窗紅火,任意看數卷書,亦復有少趣。自嘆每有欲往,輒復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魯直所謂“無處不可寄一夢”也。
——袁中道《遊居杮錄》
註釋:①沙市:今湖北沙市。②雪子:即霰(xiàn),南方稱雪子。③流行:遠行。坎止:靜止。
6.【甲】文的作者是 (朝代)文學家 (人名)。(2分)
7.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①潭中魚可百許頭( ) ②明滅可見 ( )
③任之而已 ( ) ④輒復不遂 ( )
8.譯下列句子。(4分)
①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時欲登舟至沙市,竟為雨雪所阻。
9.甲文“潭中魚……皆若空遊無所依”從側面表現了 ;
乙文“萬竹中雪子敲戛錚錚有聲”反襯了 。(2分)
10.甲乙兩文表達了不同的'思想感情,甲文表現的是 ,乙文表現的是 。(2分)
參考答案:
6.答案:唐朝 柳宗元
評分:每空1分,共2分。
7.答案:①大約 ②顯現,看得見 ③它 ④就
評分:每小題1分,共4分。
8.答案:①它的岸勢像犬牙那樣互相交錯,不能知道它的源頭在哪裡。
②我當時想乘船到湖北沙市去,竟然被下大雪所阻擋。
評分:每小題2分,共4分。譯正確,語言通順即可。
9.答案:潭水的清澈透明 夜的寂靜
評分:每空1分,共2分。
10.答案:甲文表現的是孤寂、憂傷,乙文表現的是達觀、超脫。
評分:每空1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