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鄉愁> 《鄉愁》教學記錄範例

《鄉愁》教學記錄

《鄉愁》教學記錄範例

  【教學目標】

   1、透過反覆朗讀,加深學生對余光中《鄉愁》詩的理解。

  2、透過老師的朗讀指導和小組朗讀競賽,學生學會朗讀詩歌的方法,得到美的薰陶,進而熱愛詩歌朗誦。

  【課前預備時間】

   播放音樂,羅大佑的《鄉愁四韻》。

  師:據說當年在臺灣開的現場演唱會上,羅大佑的這一曲蕩氣迴腸的《鄉愁四韻》,曾使全場觀眾熱淚潸然。是啊,對於那些生於大陸、長於臺灣的遊子們來說,幾十年的故園夢,未能有個圓滿的結果,思鄉就成了他們共有的情結。今天,我們一起欣賞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鄉愁》。(大螢幕顯示課題)

  師:我們先請一位同學為我們讀讀這首詩。

  生1讀。

  師:課下很多同學跟老師說喜歡這首詩,可是又說這首詩讀起來很困難,很難把作者表達的情感讀出來。那麼,要讀好一首詩,我們首先要了解詩的內容,把握詩歌的──

  生:情感基調。

  師:不錯。朗讀技巧方面,還要注意──

  生紛紛:語速,節奏,輕重音。

  師:那麼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麼感情?

  生:思念家鄉。

  師:那麼感情基調應該是?

  生:憂鬱深沉。

  師:憂鬱深沉的感情基調決定了我們所選擇的語速應該是什麼樣呢?

  生:稍慢。

  師:對,應該是稍慢且舒緩。

  師:下面我們看節奏,請同學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的時候,注意把握詩歌的節奏,用鉛筆在書上用斜線標出。

  生自由讀書。

  師:我們請一位同學讀詩,節奏停頓要誇張些,讓大家聽出你的節奏處理(簡報:朗讀指導:節奏的劃分)

  生2讀。其他同學認真聽。

  師:生2的節奏劃分大家聽出來了麼?(聽出來了)和你的一樣麼?(一樣)

  師:和老師的節奏劃分方式也是一樣的。我們再一起來看輕重音的處理。我們知道,能夠抒發作者思想感情的詞語需要強調,輕讀和重讀都是一種強調。請同學用深情的語調再讀一遍。

  生各自抑揚頓挫地吟讀。

  師:通過幾遍朗讀,我想大家對詩歌所表達的情感領悟得更深刻了。誰能給我們讀一讀呢?

  生3:我讀一節行麼?

  師:行。想讀多少讀多少,想讀哪一節就讀哪一節。

  生3:我讀第二節。(學生朗讀)

  師:讀得真不錯。還有誰願意為我們讀一讀呢?

  生4:我讀第一節。(學生朗讀)

  師:真好,很有感情。有兩位同學為我們帶頭了,有沒有人能為我們讀完這首詩呢?

  生5讀。

  師:她讀得好麼?

  生紛紛:好。

  師:哪兒讀得好?

  生6:第三節。

  生7:矮矮的墳墓讀得好,讀出了哀傷。

  師:哦。這節要讀出哀傷來。(板書:墳墓)(這個地方缺少變通了,我應該問問她為什麼讀得好?讀的時候都想到了什麼?)

  (忘了還有些什麼對話了)

  師:誰再試讀?

  生8讀。

  師:讀得真好,大家說說他哪些地方讀的好?

  生:小小窄窄矮矮淺淺這一組詞讀得很輕。能體現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的特點。

  師:我們剛才說郵票船票墳墓海峽承載了詩人的思念,這種思念的程度怎樣啊?

  生紛紛:厚重的。

  師:那麼,用小小窄窄矮矮淺淺是否削弱了這種情感的表達?

  生9:不,是對比。

  生10:更襯托出鄉愁的厚重。

  師:大家理解得很透徹。最能表達詩人思想感情的詞語我們都找到了,並且或輕讀或重讀給予了處理。大家在讀這首詩時,還有什麼困難麼?

  生11: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這頭那頭出現四次,讀起來都一樣,不知道怎麼讀。

  師:這個地方是比較難讀的。我們要先看各節表達的情感有什麼不同,比如第三節,詩人在這節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生12:思念。

  生13:傷心。

  師:僅僅是傷心?這程度夠深麼?

  生14:悲痛。

  生15:哀痛。

  師:為什麼?

  生14:母親死了,詩人再也看不到母親了,所以哀痛。

  師:一方矮矮的墳墓相隔,詩人母子兩人永無相見的機會了,所以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要讀出這種距離來。母親在裡頭怎麼讀?

  生16:降調,往下讀。

  生17:要沉痛。

  師:那麼要突出這種強烈的距離反差,我在外頭怎麼讀?

  生:升調。

  師:可以,語氣要激烈些。(老師示範)

  (簡報:第三節朗讀指導)

  後來啊(注意啊與前一字連讀輕聲,不能當單字重讀)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重讀矮矮)

  我/在外頭(語調稍微提高)

  母親/在裡頭(語氣要轉激烈,在裡頭可拖輕微顫音)

  師:老師給同學們配上音樂,同學們深情讀讀這一節。(音樂:《二泉映月》)

  生深情朗誦。

  師:我們接著看第四節。第四節在內容和情感表達上與前三節有何不同?

  生18:這一節寫的是對祖國大陸的思念。

  師:只是作者對祖國大陸的思念麼?

  生18:不,是所有臺灣人民。

  師:是啊,前三節寫的都是家愁,這一節可以說寫的是國愁。余光中的簡單經歷和寫這首詩的背景大家瞭解麼?

  生19:他1928年生於南京,福建人,1949年去了臺灣,是臺灣詩壇上一位重要的詩人。作品有《白玉苦瓜》《聽聽那冷雨》等。

  師:生19介紹的非常詳盡。余光中60年代起就創作了不少鄉愁詩,是臺灣著名的鄉愁詩人。70年代初創作《鄉愁》後,他說:隨著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懷鄉之情便日重,在離開大陸整整二十年的時候,我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一揮而就,僅用了20分鐘便寫出了鄉愁。去臺灣時他才21歲,再還鄉時已六十四歲。掉頭一去是風吹黑髮,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 真是斷腸人在天涯的遊子之痛啊。

  第四節中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最能表達他這種赤子之思的是哪個詞?

  生紛紛:大陸。

  師:對,那麼大陸要重讀。大陸在那頭怎麼讀?

  生20:拖長些,讀降調。

  師:表達的是什麼情感?

  生20:回不到祖國的惆悵,失落。

  師:可以讀升調麼?

  生20:不可以。

  生21:可以。

  師:請生20讀一下。

  生20讀。

  師:表達的是什麼感情?

  生20:期盼,企盼回到大陸的情感。

  師:老師覺得讀升調降調都可以,看你著重表現的是哪種情感。

  (簡報:第四節朗讀指導)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強調淺淺 )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在──那──頭要氣流不斷,讀出激越慷慨之感)

  師:老師還是給大家配上音樂,同學們自己讀讀這一節。(音樂:馬思聰《思鄉曲》)

  生紛紛深情朗誦。

  師:同學們還有哪些詩句和詞語不會讀的?

  生紛紛:沒有了。

  師:好,那麼,我們按照分好的四個小組準備朗讀競賽,同學們商量一下,看看你們小組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朗讀,三分鐘準備,然後我們就開始。

  學生有的下位子和別人商量,有的在試讀,相當熱鬧。

  師:好了,時間到。我們從一組開始。老師放的配音是小組同學自己選定的,大家聽的時候要注意,一方面聽聽朗讀是不是能表現詩人的情感,一方面聽聽他們選定的音樂是不是能配合音樂的情境。我們要評出最佳配樂和最佳朗讀。

  生四組輪讀,有單人讀的,也有多人讀的。

  師:我們先評音樂還是先評朗讀?

  生紛紛:先評朗讀。

  師:好。那麼,哪一組的朗讀最能表現詩人的情感?

  生熱情:我們組!第三組!第四組!第二組!第一組!

  師:都說自己的組讀得最好,老師都茫然了,能不能說說理由?

  生21:第一組讀的不好,他們配合的不好,曾和趙配合得還不錯,但是馬同學自己讀的第三節語速太快了。這一節是抒發母子之間再也不能見面的哀痛的,讀得太快就不能表達這種情感了。而且第四節的齊讀,馬同學也是搶先讀的,三節和四節間應該停頓的時間長些。

  師:三個人的配合是有一定難度的,他們的配合不夠默契。

  生22:我覺得我們組讀得好。(該學生是第三組的)

  師:那你說說。

  生22:她讀的時候語調低沉,很好地表達了詩人那種深沉的思念。

  師:她哪一節讀得最好?

  生22:第三節。矮矮這頭/那頭都讀出了那種悲痛。

  師:我們請剛才讀的同學再讀一遍第三節,大家再體會體會。

  生讀。

  生23:我覺得第四組的同學讀得也特別好。他的小小窄窄一組詞的輕讀處理特別好,能和那種厚重的思念形成強烈的反差,我覺得很受益。

  生24:我也覺得第四組讀的好。他第四節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讀了降調,特別能表達詩人的無限惋惜和惆悵。

  師:我們也請第四組的同學讀讀第四節,再讓我們體會一次。

  生讀。

  師:那麼,最佳朗讀我們就評第三組和第四組。四個組的音樂配得怎樣呢?

  生紛紛:都挺好的。

  師:都挺好?評不出那組更好些麼?那麼我們說說哪組的不太好吧。

  生25:第三組的音樂不太好。我覺得前面還可以,後面音樂節奏快了,顯得很輕快,和這種厚重的感情不太合適。

  師:三組錢同學說他的這音樂是萬能的,什麼文章都可以配著朗讀。(生笑)看來這種看法是錯的,沒有任何一種音樂是萬能的,能配合各種情緒的表達。還有哪組的音樂不太好?

  生:第四組的音樂也不太好,節奏快慢還可以,但是很柔美,聽著覺得挺舒服的。和這首詩的'情緒也不太適合。

  師:那麼是一組和二組的音樂配的好,是麼?

  生26:一組的比較好,曲調也是挺憂鬱的,和他們的朗讀配在一起,有助於他們的情感表達。

  生27:第二組的音樂不太好,他們沒讀之前那音樂我覺得還挺合適的,他們一讀就不合適了。

  師:那是因為音樂的節奏不好,還是他們的朗讀有問題?

  生27:還是朗讀不太好,音樂好像還可以。

  生28:我覺得第二組的音樂挺好的,跟詩歌抒發的情感很合拍。

  師:那麼我們就評選三組和四組的朗讀為最佳朗讀,一組二組的音樂為最佳配樂,好麼?

  生紛紛:好。

  師:同學們剛才的朗讀把老師深深打動了,老師也久久地沉浸在詩歌傳遞的憂傷氛圍中,彷彿看到了海峽那面深情凝望久久佇立的身影。現在我們欣賞 flash 朗讀,再一齊來感受,好麼?

  師生共同欣賞。(黑色真實作的 flash 配樂朗讀)

  師小結:這首詩中,詩人將個人的悲歡和巨大的祖國之愛交織在一起,具有了其他鄉愁詩不可比擬的深度和廣度。就讓我們滿含感情,再次齊讀余光中的《鄉愁》詩,以表達對這位愛國詩人的敬仰。

  學生齊讀。

  師:我看到同學的表情,大家也沉浸在濃濃的鄉愁中去了,是啊,臺灣人民遠離祖國,有家難回,有親難續,綿綿憂思難以述說。我們就在看一首鄉愁詩,請你自己按照我們剛才指導的讀詩方法,深情朗讀席慕容的《鄉愁》。

  同學讀。

  師:誰能為我們讀讀這首詩呢?

  生27讀。

  生鼓掌。

  師:讀得真好。誰能說說他什麼地方讀得最好?

  生28:沒有年輪重讀得好,強調了鄉愁永遠新鮮、永不磨滅。

  生29:永不老去讀的也好,理由剛才同學說過了。

  生30讀。

  生31:清遠輕讀了,讀出了笛聲悠揚、若有若無的感覺。模糊的悵惘輕讀出了惆悵的感覺。

  老師:同學的體會真不錯,讀的也這麼好。老師也想讀讀了,行麼?

  學生笑:行。

  老師配樂讀。

  學生熱情鼓掌。

  師:我這裡也有一個席慕容《鄉愁》詩的 flash 朗誦,我們一齊來欣賞。

  師生共同欣賞。

  師:這首詩同樣是抒發了詩人思鄉的情感,卻寫得委婉深情,我們齊讀一遍,再次體會這難以割捨的鄉愁。

  師生齊讀。

  師:今天的作業,同學們讀李廣田的《鄉愁》,畫節奏,表輕重讀音,自配音樂,深情朗誦。

  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