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滄海> 初一上冊 《觀滄海》教學設計

初一上冊 《觀滄海》教學設計

初一上冊 《觀滄海》教學設計

  【教學設想】

  《觀滄海》是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曹操的名篇,寫於東漢建安十二年秋。當年五月,曹操率軍北片烏桓,七月出盧龍塞,九月大獲全勝。班師途中經過石山,詩人登高望海,感慨萬分,留下了這千古傳頌的名篇。詩中描寫了大海吞暗吐日月,包孕萬千的壯麗圖景,抒發了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為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偉大抱負,反映了詩人躊躇滿志,叱吒風雲的英雄氣。

  詩歌先突出寫大海邊石山高高聳立,節令雖是晚秋,山上卻生機盎然,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吹來,林呼山喚,草木共鳴;海中的波濤呼嘯騰,勾畫了一幅壯美的海山秋色圖。接著詩人虛走一筆,把不同時空段內滄海託舉日月星漢的壯麗景象切換過來,使這海山秋色圖平添出一股浩蕩的氣勢。這是詩人英武壯闊胸懷的進一步拓展。太陽,月亮給人類送來溫暖和光明,是詩人拯救蒼生於水深火熱之中,一統天下宏大政治抱負的真切比擬,燦爛的銀河則是詩人文武兼備,雄才大略的生動寫照。

  這首詩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動靜結合,虛實相生。教學時應適當介紹詩人的經歷及寫作背景,也可佈置學生提前查詢相關資料,這樣學生才能理解詩意,理解詩人的感情。教學時,以朗誦為載體,讀中理解,解後再讀。充分領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目標】

  1、積累詩詞中的字詞,特別是現在很少出現的文言詞。如“”,“竦峙”,“星漢”,能背誦默寫這首詩。

  2、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詩歌的意思,能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

  3、學習寄情於景的寫法,激發為理想奮鬥的豪情壯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配樂朗誦的音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你們見過大海嗎 我們先閉上眼想象一會兒,然後用一個詞歸納你心中“海”的印象。(學生說)

  引導:海是神秘的,時而波濤洶湧,時而恬靜溫順,每一個看海的人感受不一樣,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會用同一個詞形容海:壯闊。是啊,與海相比,人真是太渺小了。今天,我們將學習一首觀海抒情的著名詩篇──《觀滄海》,細讀這首詩,去感受詩人心靈的震,詩人情感與自然的融合,會使我們的心靈得到淨化。

  二、初讀感悟

  1、聽課件錄音範讀。注意字音。

  2、請學生相互提醒應注意的生字生詞。(暗含了找,說,練的過程,這一步不必老師提醒,字數很少,學生相互提醒,記憶更深)

  3、學生自由朗誦一遍,注意看課下的註釋。

  4、抽學生配樂朗誦(課件展示畫面)。(二至三人,抽學生點評。)

  5、學生小組內講述初步理解的內容,並相互評價。(還可相互提問考查字詞或是詩句意思)

  三、精讀理解

  1、課件展示:作者經歷及寫作背景。

  2、字詞疏通。滄海,臨,以,何,,竦峙,蕭瑟,洪,日月之行,星漢,歌,詠。

  3、內容層次理解。這首詩寫了幾方面怕內容。(課件展示明確)

  4、學生調整自己的理解。(抽學生評價自己的理解,以“我原來認為……,現在我明白了……”的句式講述自己理解的改變。)

  5、帶著自己的理解朗讀。

  6、學生講述:我最喜歡朗讀的詩句是……,因為……

  四、品讀探究

  1、提出探究的問題,可補充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

  內容方面:

  ⑴ 詩從看到了哪些景象?你能按照他看的順序敘述嗎?

  ⑵ 詩人產生了哪些聯想?

  情感方面:

  ⑴ 文中哪個詞是大海留給詩人的最初體驗?

  ⑵ 再現了海水浩渺動盪的神韻,“何”字表達了詩人什麼感情?

  ⑶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是千古傳頌的絕句。

  ⑷ 想象詩人寫作時的情景,思考這四句表達了詩人什麼感情?

  ……

  重在引導學生理解詩人情與景的交融。邊讀邊理解,理解後再讀。

  2、你曾經在什麼自然景物面前產生過豪壯的情感?(意在培養學生融情於景)

  師可引導自己的經歷(如:在高山懸崖邊,俯視山谷,看在谷中盤旋,然後飛過遠山,產生了要走出大山的想法)

  五、小結拓展

  1、這是一首寫景抒情的詩歌,詩歌景中有情,情寓景中,達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你能說出古代一些寫景抒情的詩句嗎?說說它們都主要寫了什麼景色,表達了詩人什麼感情?(課內交流或佈置課外蒐集)

  2、寫一篇表達自己豪情壯志的詩歌或散文,運用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方法。

  六、齊誦結束(或背誦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