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書法
季先生的書法藝術在簡淨散淡中,更能體現出一位大學者智慧人生的傲岸。這位跨越兩個世紀、壽近百歲的老人,不僅有遊歷異國十多年的經歷,更目睹了中華民族上個世紀的風雲變化,他的人生境遇坎坷多變,內心深處卻榮辱不驚,始終堅信著中國傳統文化精髓中的“禮”與善、美,始終把文化研究作為畢生的道路走下去。謙和淡定的人生境界後面,更體現了一位大學者的浩然傲骨。季先生的書法便有一種 “出淤泥而不染”的潔淨之美、傲然之氣。他在寫明楚石梵琦的《悟道》一語中,有“得紅爐一片雪,卻是黃河六月冰”一句。我認為,季先生的書法藝術,就像六月黃河的未消融的冰塊,從內質裡還浸透著文化學者的`堅毅和傲岸的風範。這種風範,只有體悟了深厚的中華文化精神,才能陶養而成。
季先生的書法藝術還飽含了一位文化人對生命和故土的熱愛情感,藝術作品往往是情感流露的真實體現。 20世紀30年代,他身在異國求學,卻因戰亂無法歸國,曾深情地寫道:“我悵望灰天,在淚光裡,幻出母親的面影。”他信念真忍,崇尚禮儀:“富者有禮高質,貧者有禮免辱,父子有禮慈孝,兄弟有禮和睦,夫妻有禮情長,朋友有禮義篤,社會有禮祥和。 ”就是因為季先生的博愛情懷,所以在他的書法作品中,還透露出一種圓融通脫之美,常常是落筆處厚實,行筆時圓潤,無太多起伏,盡顯通脫。內心有大愛者,才有這種無須預演的“愚鈍”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