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l的發音不準確怎麼辦

漢語拼音l的發音不準確怎麼辦

漢語拼音l的發音不準確怎麼辦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漢語拼音發音比較難,不知道怎麼發音。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漢語拼音l的發音不準確怎麼辦,歡迎閱讀。

  漢語拼音l的發音不準確怎麼辦

  l:發音時,嘴唇稍開,舌尖抵住上牙床,聲帶顫動,氣流從舌尖兩邊流出。

  其他漢語拼音發音技巧

  漢語拼音有47個字母,也就是47個音素,其中聲母23個,韻母24個,聲母和韻母可以組成音節,包括兩拼音、三拼音和整體認讀音節。

  a:發音時,嘴唇自然張大,舌放平,舌頭中間微隆,聲帶顫動。

  o:發音時,嘴唇成圓形,微翹起,舌頭向後縮,舌面後部隆起,舌居中,聲帶顫動。

  e:發音時,嘴半開,舌位靠後,嘴角向兩邊展開成扁形,聲帶顫動。

  i:發音時,嘴微張成扁平狀,舌尖抵住下齒齦,舌面抬高,靠近上硬顎,聲帶顫動。

  u:發音時,嘴唇攏圓,突出成小孔,舌面後部隆起,聲帶顫動。

  ü:發音時,嘴唇成圓形,接近閉攏,舌尖抵住下齒齦,舌面前部隆起,聲帶顫動。

  b:發音時,雙唇緊閉,阻礙氣流,然後雙唇突然放開,讓氣流衝出,讀音輕短。

  p:發音時,雙唇緊閉,阻礙氣流,然後雙唇突然放開,氣流迸出成音。

  m:發音時,雙唇緊閉,舌後縮,氣流從鼻腔出來,開啟嘴,聲帶顫動。

  f:發音時,上齒觸下唇形成窄縫,讓氣流從縫中擠出來,摩擦成聲。

  d:發音時,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氣流後突然放開,氣流從口腔迸出,爆發成音。

  t:發音時,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氣後,突然離開,氣流從口中迸出。

  n:發音時,舌尖抵住上牙床,氣流從鼻腔透過,同時衝開舌尖的阻礙,聲帶顫動。

  g:發音時,舌根前部抵住軟顎阻礙氣流,讓氣流衝破舌根的阻礙,爆發成音。

  k:發音時,舌根前部,抵住上軟顎,阻礙氣流,讓氣流衝破舌根的阻礙,迸發成音。

  h:發音時,舌根抬高,接近軟顎,形成窄縫,氣流從縫中擠出,摩擦成音。

  j:發音時,舌尖抵住下門齒,舌面前部緊貼硬顎,氣流從窄縫中衝出,摩擦成音。

  q:發音時,舌面前部貼住硬顎,氣流衝破舌根的阻礙,摩擦成音。

  x:發音時,舌尖抵住下門齒,舌面前部抬高靠近硬顎,形成窄縫,氣流從縫中擠出,摩擦成音。

  zh:發音時,舌尖上翹,抵住硬顎前部,有較弱的氣流衝開舌尖阻礙,從縫中擠出,摩擦成音。

  ch:發音時,舌尖上翹,抵住硬顎前部,有較強的氣流衝開舌尖阻礙,從縫中擠出,摩擦成音。

  sh:發音時,舌尖上翹,靠近硬顎前部,留出窄縫,氣流從窄縫中擠出,摩擦成音。

  r:發音時,舌尖上翹,靠近硬顎前部,留出窄縫,嗓子用力發音,氣流從窄縫中擠出,摩擦成音,聲帶顫動。

  z:發音時,舌尖抵住上門齒背,阻礙氣流,讓較弱的氣流衝開舌尖阻礙,從窄縫中擠出,摩擦成音。

  c:發音時,舌尖抵住上門齒背,阻礙氣流,讓較強的氣流從縫中擠出,摩擦成音。

  s:發音時,舌尖接近上門齒背,留出窄縫,氣流從舌尖的窄縫中擠出,摩擦成音。

  y:發音時,嘴微張成扁平狀,舌尖抵住下齒齦,舌面抬高,靠近上硬顎,聲帶顫動。

  w:發音時,嘴唇攏圓,突出成小孔,舌面後部隆起,聲帶顫動。

  ai:發音時,先發 a 的音,然後滑向i,氣流不中斷,讀音輕短。

  ei:發音時,先發 e 的音,然後滑向i,氣流不中斷,嘴角向兩邊展開。

  ui:發音時,u 的發音輕短,然後滑向 ei,嘴形由圓到扁。

  ao:發音時,先發 a 的音,然後舌尖後縮,舌根向上抬,嘴形攏成圓形,輕輕地滑向 o。ou:發音時,先發 o 的音,嘴唇漸收攏,舌根抬高,口型由大圓到小圓。

  iu:發音時,先發 i,然後向 u 滑動,口型由扁到圓。

  ie:發音時,先發 i,再發e,氣流不中斷。

  üe:發音時,先發 ü 的音,然後向e滑動,口型由圓到扁。

  er:發音時,舌位居中發 e 的音,然後舌尖向硬顎捲起,兩個字母同時發音。

  an:發音時,先發 a 的音,然後舌尖逐漸抬起,頂住上牙床發n的音。

  en:發音時,先發 e 的音,然後舌面抬高,舌尖抵住上牙床,氣流從鼻腔洩出,發n的音。

  in:發音時,先發 i 的音,然後舌尖抵住下門齒背,舌面漸至硬顎,氣流從鼻腔洩出,發n的音。

  un:發音時,先發 u 的音,然後舌尖抵住上牙床,接著發n的音,氣流從鼻腔洩出。

  ün:發音時,先發 ü 的音,然後舌頭上抬,抵住上牙床,氣流從鼻腔洩出,發n的音。

  ang:發音時,先發 a 的音,然後舌根抵住上軟顎,氣流從鼻腔洩出,發後鼻音尾ng的音。

  eng:發音時,先發 e 的音,然後舌尖抵住下牙床,舌根後縮抵住軟顎發ng音,氣流從鼻腔洩出。

  ing:發音時,舌尖觸下齒齦,舌面隆起至硬顎,鼻腔共鳴成聲。

  ong:發音時,先發 o 的音,然後舌根後縮抵住軟顎,舌面隆起,嘴唇攏圓,鼻腔共鳴成聲。

  整體認讀音節有16個:

  zhi、chi、shi、ri :這四個音節的韻母都是舌尖後母音“-i”,發音口形舌位不好掌握。把這四個音節當做整體來認讀,是為了避開學習舌尖後母音“-i”的困難。發這個舌尖後母音時,口略開,展唇,舌前端抬起和前硬顎相對。發音時,聲帶振動,軟顎上升。

  zi、ci、si :這三個音節的韻母都是舌前母音“i”,發音口形舌位不好掌握。把這三個音節當做整體來認讀,是為了避開學習舌尖前母音“i”的困難。發這個舌尖前母音時,口略開,展唇,舌尖和上齒背相對,保持適當距離。發音時,聲帶振動,軟顎上升。

  ye:這個音節可以看作韻母ie自成音節。

  yi、yin、ying、wu:這四個音節是由韻母i、in、ing、u前面加聲母y或w構成的。

  yu、yue、yun、yuan:這四個音節是由撮口呼韻母ü、üe、ün和üan前面加y構成的。注意,ü碰到半母音y時,兩點省略不寫。

  yan 這個音節不屬於以上五種情況,故不列為整體認讀音節,它是由聲母y和前鼻音韻母an拼成的音節。

  對於四川、武漢、長沙等地的人來說,l和n的發音是最不好區分的。它們的發音技巧如下:

  l是邊音,發音時舌位比較靠前,用舌尖與上齒齦接觸,舌面可以放得低一些,氣流從舌頭兩側流出。

  n是鼻音,舌位相對靠後,舌尖與上齒齦接觸時,完全堵塞口腔,而讓氣流從鼻腔流出。

  更簡單的發音技巧就是:捏住鼻子發音,如果能發出這個音的,這個音就是l,如果不能發出這個音的,這個音就是n。感冒鼻塞的人,n這個聲母一般是發不出來的,而l這個聲母的發音卻毫無障礙。

  【拓展延伸】

  一、引入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教學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然後才能因勢利導,最最佳化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如:在學習複韻母“ao”時,學生已經學了將近一個月的拼音,有一定的經驗。上課時,我拿出一本姓名為tuyu hào的作業本請學生幫忙發本子,讓學生根據姓名的音節拼一拼。學生很快發現第三個音節還不會拼,但有的同學已經根據前兩個音節猜測第三個的發音。這時,我列舉出了班裡的同學中有ao這個複韻母的名字,並且告訴他們:“這個韻母在我們班級裡使用最多,同學的姓名中也有,你們想認識一下嗎?”接著,我把ao寫在黑板上,並板書了“趙(Zhào)”。學生顯得有些激動,紛紛試讀,他們根據口語的發音自己讀準了ao。課後,我進行了抽測,發現一部分同學還認識了“趙”這個字。以上的情境設計所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是因為課上再現了學生學校生活的細節:想認識同學的名字;想得到機會發作業本;想了解自己名字的音節;想知道同學的名字。這個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需要,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經驗讀出了ao的發音,感到拼音就在身邊,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

  二、利用小故事,增加學生學習的.樂趣

  根據教學內容,有目的地創設趣味情境,靈活運用,使之自然貼切、新穎有趣、生動形象,就能化理為趣,形成課堂教學的高潮。在學習ou這個韻母時,我設計了一個有趣的童話情境,讓一個名字叫ou ou的小木偶(ǒu)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當學生正確地呼喚小木偶,它就伸出鮮紅的長舌頭快樂地答應,發出有趣的聲音,教師適時地用另一種聲音配音,評價激勵。這個情境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改變了學生學習的消極被動狀態,學生爭先恐後地要求讀,在不知不覺中接受ou的發音。因為童話就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這個情境的創設尊重了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情感需要,也較好地踐行了新課程的理念:“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三、創設智力情境,提高學生思考力

  教師要善於研究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找到新舊知識的最佳結合點,確定學生的“最佳發展高度”,設定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促進新知識的內化。小學生喜歡猜謎語這種智力題,我就順應他們的這種愛好,根據學生已有的拼音基礎,選擇設計一些謎語,讓學生拼一拼猜一猜,激發學生拼讀的熱情,既能鞏固前面所學,又能引發新知的學習。比如:學完ao、ou,我設計這樣一個謎語:“一隻瓜,會跳高,場上只許用腳踢,比賽不許用手拿,頭部頂它不要緊。”謎面用拼音出示,背景是綠色的操場。這個謎語透過“高、腳、手、頭、要”這些字的音節有效地複習了這堂課剛學習的ao、ou,又透過謎底“足球”(zú qiú)引出了韻母iu的學習,不露痕跡地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改變了以往拼音教學中的機械式操作,增加了思維的含量,讓學生覺得所學習的是有價值的拼音,而不是毫無意義的符號。

  四、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提高效率

  學習了形近聲母“b”、“P”、“d”以後,學生很容易混淆。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來擺手型,看手型猜字母。可以看老師的手型猜,也可以同桌互相進行,在猜的過程中,學生就分清了這幾個聲母。

  ao、ou、iu新授結束後,離下課還有幾分鐘,這時一年級的小學已經坐不住了,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了。這時,我設計了“尋友大行動,豐收在其中”的競賽:大螢幕上打出一段拼音及相應的文字和彩圖:“小蝌蚪,遊遊遊,游到東,游到西,到處找她的好媽媽。找不到,哭鼻子,羞羞羞。”把班級分成若干小組,小組每一個成員都有一張蘋果形的紅紙,找出帶有複韻母ao、ou、iu的音節寫在上面,如果對某個漢字有興趣也可以畫下來認一認。寫下來的音節不會讀可以走出座位,請教同組同學,會讀就掛到自己小組所對應的大樹上,比哪一小組合作得好,比誰的樹上果子多。這個情境符合低年級兒童注意力的特點,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展開語文學習,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精神,學生在競爭中相互交流、全面提高。

  教師擺口形學生猜,或交換角色,學生擺口形讓教師猜,還有學生擺口形,同桌猜、小組猜。這種方法對發音較難的幾個複韻母“ai、ei、ui、ao、ou、iu”的掌握,平舌音“z、c、s”與翹舌音“zh、ch、sh、r”的區別,前鼻音、後鼻音的區別都十分有效,學生注意力集中,學習積極性高,學得輕鬆,讀得準確。

  新課程賦予教師更多的創新空間,教師再不是教材的執行者,而是教材的建設者、課程的構建者。拼音教學的課堂尤其應該創設各種學生樂於接受的、能享受其間的情境,使學生在學習的起步階段學得有趣、有效,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