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籍> 漁家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

漁家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

漁家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

漁家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1

  原文:

  呵凍提篙手未蘇,滿船涼月雪模糊。

  畫家不識漁家苦,好作寒江釣雪圖。

  譯文

  撐船篙的手凍僵了,呵氣取暖也沒有好,冰冷的月光照在船上,只見一片模糊的雪影。

  畫家們不瞭解漁人的辛苦,卻偏喜歡畫在下著雪的寒冷江面上垂釣的圖畫。

  註釋

  呵凍:冬天手指凍僵,呵氣使其溫暖或融解。

  賞析:

  大凡詩人畫家總愛把漁家生活想象成悠閒恬適,充溢著閒情逸致。因而,在失意於官場仕途,倦怠於羈旅行役時,也總把漁船釣竿,湖波江浪作為寄情的物象,柳蔭船蓬即成了休憩避難的桃花源。在他們筆下,日月晨昏的漁夫生涯顯得輕鬆舒暢,撒網逐浪的歲月也變得碧波盪漾,其樂無窮。但是,孫承宗的漁家別具一番情調,道出了漁家的艱難與哀怨,對詩人,畫家號為“漁家樂”的時弊提出了詰難。

  詩的前兩句白描了兩幅畫,一幅是雪月江上風波圖,一幅是浪尖捕撈圖。在一個雪霽朗月的冬夜,迫於生計的漁夫撐著小船顛蕩在浪尖上。江上北風凜冽,船板上塗滿了清冷月光。遙看岸上厚厚的雪,在月色下閃著模糊的寒光。在陰冷的背景映襯下,凸顯出打漁人家的辛苦。一個“呵”字,一個“提”字,生動逼真,人物神態畢現。呵一呵凍僵的手,試圖讓體溫來驅走些瀰漫的寒氣,再拿起結滿冰霜的竹篙來撐船,一股涼意直透心底,手還是麻木的,漁夫艱難的撐著篙,費力的撒著網,生活的小舟隨波逐流飄蕩著。

  第三,第四句,直陳對詩人畫家好為“漁家樂”流弊的不滿。深齋重閣中的許多封建士大夫不去真正體察民苦,“不識”大自然的險風惡浪,卻想當然的描摹出一幅幅風花雪月圖,藉以派遣仕途失意惆悵和苦悶。 要想如實描繪出漁家的苦樂,沒有深入民間的勇氣,是不行的。此詩觀察細緻,格調清新,文句簡潔,描摹傳神,筆力矯健,是為民請命的好詩。

漁家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2

  原文:

  漁家傲·千古龍蟠並虎踞

  宋代:蘇軾

  金陵賞心亭送王勝之龍圖。王守金陵,視事一日移南郡。

  千古龍蟠並虎踞。從公一吊興亡處。渺渺斜風吹細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駕飛車凌彩霧。紅鸞驂乘青鸞馭。卻訝此洲名白鷺。非吾侶。翩然欲下還飛去。

  譯文:

  金陵賞心亭送王勝之龍圖。王守金陵,視事一日移南郡。

  千古龍蟠並虎踞。從公一吊興亡處。渺渺斜風吹細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

  “鐘山龍蟠,石頭虎踞”,千古金陵引起人懷歸的思緒。難得陪同你憑弔這歷經滄桑的興亡之地。斜風渺渺,細雨濛濛,彌散著一片別情離愁。難忘這芳草渡口,江南父老依依惜別,懇切地把你挽留。

  公駕飛車凌彩霧。紅鸞驂乘青鸞馭。卻訝此洲名白鷺。非吾侶。翩然欲下還飛去。

  且莫傷懷,在我的想象中,你駕著飛車穿越多彩的雲霞,仙遊似地以鸞鳥為陪乘者,一路凌風馭虛而來。卻訝異這裡的沙洲,居然名之為白鷺,並不是適宜的棲居地。於是翩翩然未曾歇翅,還是向別處飛去。

  註釋:

  金陵賞心亭送王勝之龍圖。王守金陵,視事一日移南郡。

  王勝之:即王益柔(1015—1086),字勝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

  千古龍蟠(pán)並虎踞(jù)。從公一吊興亡處。渺(miǎo)渺斜風吹細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

  “千古”句:是說金陵古城是許多帝王的都城。蟠,或作“盤”。從:與、跟。古時有數代帝王在金陵建都,故作者有“興亡處”之喻。“江南”句:因王益柔為官清廉,有聲望,所以說“留公住”。

  公駕飛車凌彩霧。紅鸞(luán)驂(cān)乘青鸞馭(yù)。卻訝此洲名白鷺。非吾侶。翩然欲下還飛去。

  鸞:傳說中鳳凰一類的鳥。驂:指在車兩側駕御。馭:指在車中駕御。因王益柔為龍圖閣直學士,所以作者有此比喻。白鷺:即白鷺洲,在金陵城(今南京市)西門外,被秦淮河與長江圍著。

  賞析:

  此詞開頭概要地敘述了金陵的地理形勢和歷史變遷,是古代許多帝王看中的都城。接著著重描繪金陵百姓在濛濛細雨中送別王勝之的難捨難分之情。

  過拍兩句用遊仙的比喻來稱讚王勝之的品德高潔。最後以戲謔的語言、輕靈的筆意說明金陵算不得理想居地,其用意是寬慰王勝之。

  在這首詞中,詞人送別酬唱的生活實景以及情感體驗成為詞作著力表現的主題。詞人個體的生活體驗進入詞作表現的領域。與此同時,景物在詞作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作用明顯弱化。一方面,詞中的景緻不再是晏詞中泛化、型別化的水鄉風物,而是詞人身之所歷、眼之所見的現實的風景;另一方面,詞中景與情之間的關係發生了根本性的扭轉,景物不再是作品中的主導性部分,而是人物眼中之景、心中之景,帶有鮮明的人物活動的印記和影響。

  從蘇軾開始的以詞作抒寫主體獨特的生命歷程以及情感體驗的創作方向,為後世眾多的詞人繼承和沿襲。隨著創作的不斷豐富,詞作中也融入了更復雜、多元的情感內涵。其中最集中、最響亮的聲音是對功名的否定和對沉溺於功名之中的生存方式的反思,如“功名薄似風前絮”“守定微官真個錯”“世上功名翻覆手”“名利場中空擾擾”等,便屬此類歌詠。其次,與薄宦功名相伴而來的是對羈旅之愁和思家之念的傾訴,以及親友離別的悲傷,如“征塵萬里傷懷抱”“故園凝望空流淚”“那堪送客江頭路”“憶昔故人為侶伴,而今怎奈成疏間”等,便屬這類情懷的抒發。此外,歸隱之願的表達亦屢屢見諸筆端,如“從今莫負雲山約”“此身甘被煙霞錮”“林泉況味終須好”等。

漁家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3

  原文:

  巴子城頭青草暮,巴山重疊相逢處。

  燕子佔巢花脫樹。

  杯且舉,瞿堂水闊舟難渡。

  天外吳門青雪路,君家正在吳門住。

  贈我柳枝情幾許。

  春滿縷,為君將入江南去。

  譯文:

  渝州城頭長滿暮春的草,在重重巴山我倆相逢。你先回到故鄉好比燕歸定巢,而我還留在異鄉如花兒脫離樹木。酒杯暫且頻繁舉起別停下筷子。瞿塘江水寬廣很難渡過。

  在天外蘇州連著清霅的路,你家恰好住在蘇州。你折柳送我真是情深意重。滿眼綠色的柳樹隨風舞蹈,一直送你到江南。

  註釋:

  漁家傲:詞牌名。

  程公闢:名師孟。曾提點夔州路刑獄(主管一路司法刑獄和監察的長官)。

  巴子:指渝州,周代為巴子國,即今之巴縣。

  巴山:東漢末劉璋在四川置巴郡(巴縣)、巴東(奉節墾)、巴西(閬中縣)三郡,合稱“三巴”。這裡的巴山指巴子一帶。

  佔巢:相傳燕子在立春後清明前從南海飛回我國。燕子有飛回原棲息地住舊巢的習性。

  花脫樹:指花開後花瓣從樹枝上落下。

  瞿塘:瞿塘峽。

  吳門:今蘇州市。

  清霅(zhà):指霅溪,在今浙江吳興。

  春滿縷:指剛折下的柳枝,春意盎然。

  將:持,拿。

  江南:泛指二人的家鄉。

  賞析:

  這是作者為友人程公闢贈別之作而寫的和詞,也是一首富含民歌風味的詞。

  發端三句指出分別的地點、時間和景色。巴子即今之巴縣,在渝州附近,周代為巴子國,與巴東、巴西合稱三巴,三巴都可以稱巴山。先說眼前巴子城頭碧草萋萋,正是“斜陽暮暮長安道,是離人斷魂處”(柳永《引賀行》)。再寫遠望重巒疊翠,那是兩人相逢之處。“燕子佔巢”形容如今雙燕歸來,接著寫花開又復花落,春去夏來,時光如水;人事變遷,亦復如此,曾幾何時,相愛的人相逢而又將別。

  “杯且舉”兩句,寫餞別宴上,送行者勸君更盡一杯酒,祝君能得平安旅。瞿塘峽,即“古西陵峽也,連崖千丈,奔流電源,舟人為之恐懼”(《太平寰宇記》)。此峽在夔州(今奉節縣)之東,灘石險阻,猿鳥哀鳴,是民歌《竹枝》的'流行地。唐代詩人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有《竹枝》九篇,其中寫道:“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又云:“白帝城頭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清,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鄉情。”本詞亦是敘行路之難,鄉關之思,寫得明白如話,復疊迴環,頗有民歌風味。

  下片將視線從長江頭移向長江尾,從巴子城頭移到“天外吳門、清霅路”,正是兩人家鄉所在。所謂“天外”,是形容其遠。吳門(今蘇州市,程師孟故鄉)與霅溪(在作者故鄉湖州烏程東南)相隔不遠,如今一人歸而一人留,自啟思鄉之情。這裡字面有意重複,以使詞意進一步發展。結尾三句宛轉其意。作者自注曰:“來詞雲‘折柳贈君君且住’。”折柳贈別,意在挽留。作者為了感激其深情厚誼,所以要把所贈的柳枝和無限鄉思帶回那草長鶯飛的江南。這裡的“江南”,承上“君家正在吳門住”句,意指“吳門”。意為:君雖滯留而寄情的柳枝與我懼歸,亦足慰懷矣。語言明白流利而詞句卻委婉,多低徊不盡之意。

漁家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4

  原文:

  漁家傲·詩句一春渾漫與

  金朝:段克己

  詩句一春渾漫與,紛紛紅紫但塵土。樓外垂楊千萬縷,風落絮,欄干倚遍空無語。

  畢竟春歸何處所,樹頭樹底無尋處。唯有閒愁將不去,依舊住,伴人直到黃昏雨。

  譯文:

  詩句一春渾漫與,紛紛紅紫但塵土。樓外垂楊千萬縷,風落絮,欄干倚遍空無語。

  畢竟春歸何處所,樹頭樹底無尋處。唯有閒愁將不去,依舊住,伴人直到黃昏雨。

  註釋:

  詩句一春渾漫與,紛紛紅紫但塵土。樓外垂楊千萬縷,風落絮,欄干倚遍空無語。

  渾:簡直,全。紅紫:指落花。或當另有寄寓。

  畢竟春歸何處所,樹頭樹底無尋處。唯有閒愁將不去,依舊住,伴人直到黃昏雨。

  賞析:

  此詞從眼前春景,抒寫惜春情緒,寄寓無限故國之思。上片寫暮春時節,柳絲飛絮,落花成塵。欄杆倚遍,空無一語。惆悵滿懷,無處訴說。下片春歸無處尋覓,唯有閒愁將不去,依舊伴人住。春雨綿綿,直到黃昏。全詞思緒纏綿,婉轉工麗。含蓄蘊藉,寄寓殊深。結尾一句,為全詞增添無限情韻。

漁家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5

  原文:

  漁家傲·送省親秦州

  宋代:蘇軾

  一曲陽關情幾許,知君欲向秦川去。白馬皂貂留不住。回首處,孤城不見天霖霧。

  到日長安花似雨,故關楊柳初飛絮。漸見靴刀迎夾路。誰得似,風流膝上王文度。

  譯文:

  一曲陽關情幾許,知君欲向秦川去。白馬皂貂留不住。回首處,孤城不見天霖霧。

  一首《陽關》曲感情多麼深厚啊,知道你又想去秦川。要離去的人挽留不住啊。回望分手的地方,因為天飄降霏霏的霧,看不見孤城。

  到日長安花似雨,故關楊柳初飛絮。漸見靴刀迎夾路。誰得似,風流膝上王文度。

  估計到達目的地時,正是暮春時節,長安花落如雨。古老的關隘楊柳絮剛剛飄飛。漸漸看見下屬官員左手握刀,禱腳塞在靴筒裡到郊外夾道歡迎你。誰能比得上王文度被父親摟抱著坐在膝上這樣的美事呢。

  註釋:

  一曲陽關情幾許,知君欲向秦川去。白馬皂(zào)貂(diāo)留不住。回首處,孤城不見天霖(lín)霧。

  漁家傲:詞牌名。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遊仙關》。 張元康:疑為張果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鳳翔監承事,熙寧五年(1072年)台州黃岩令。省親:探望父母。秦州:甘肅天水、隴西等地。 幾許:好多。秦川:古地區名。泛指今陝西、甘肅的秦嶺以北平原地帶。因春秋、戰國地屬秦國而得名。皂貂:指黑貂製成的袍服。回首處:回望分手的地方。孤城:指鳳翔府城。霏霧:飄拂的雲霧。宋代周邦彥《應天長》詞:條風布暖,霏霧弄晴。

  到日長安花似雨,故關楊柳初飛絮。漸見靴(xuē)刀迎夾路。誰得似,風流膝上王文度。

  到日:到達的日子。長安:古都城名。在今陝西西安市西北。故關:古老的關隘。指今甘肅清水縣隴關。靴刀:一種置於靴中的短刀。下級官迎上級官時,“皆絨服,左握刀,右屬弓矢,帕首禱靴,迎於道左”,以全副武裝的隆重禮儀迎接。夾路:列在道路兩旁。東坡《同王勝之遊蔣山》詩:夾路蒼冉古,迎人翠麓偏。誰得似:誰能比得上。風流:傳為美談的韻事。王文度:《世說新語·方正》說王文度的父親王蘭田(名述之),“愛念文度,雖長大,猶抱置膝上。”而文度當時已有兒女了。

  賞析:

  上片寫張元康孝順父母,義無反顧。開頭兩句反意點化運用唐代王維《渭城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詩句,扣題寫當前別情,非常深厚的父子別情。這不僅點明瞭“省親”的緣由,而且點明瞭“省親”的走向。君去的地方正是經過秦川再往西走的“陽關”。言辭雙關,情意綿綿。第三、四句寫張氏孝順父母,義無反顧,即是用“白馬”,“皂貂”等貴重物品厚待,留也“留不住”。“回首處”,想象中自己與對方分手後的景物,鳳翔城將看不見了,所能見到的是“天霏霧”,所能留下的是天際的空曠,對詞人的思念,頗有人去城空的孤寂感、悲傷感。

  下片寫想象中張元康到達家前後的情景。第一句寫到達家時出現的第一個鏡頭:繁華的故都長安已是落英繽紛,暮春屆至。第二句寫到達家時出現的第二個鏡頭:“長安花似雨”,而故關的楊柳剛剛花絮飛舞,春光明媚。第三句寫到達家時出現的第三個鏡頭:“漸見”眾多兵士帶著“靴刀”,像迎接高官,列在道路的兩旁,以隆重的禮儀迎接。這三個鏡頭一疊印,恰好成為張元康省親美好的大背景,於是立刻推出第四個鏡頭,即張氏到家後,出現如“風流膝上王文度”似的或淚流滿面,或相對無言的鏡頭。讓人們彷彿看到了張氏父子那種天倫之樂趣感動眾鄉親的場面。這是不同尋常的父子關係,而且集典型化了的中國傳統人倫美的血統關係。與開頭對照,叫人喊出“一曲《陽關》情幾許”的動人心音。

  全詞,以人物行為為結構線,把友情與親情編織成為一曲“西出陽關有故人”之頌歌。尤其下片的幾個鏡頭極為迷人:“長安花似雨”,“故關楊柳初飛絮”,“靴刀迎夾路”,“風流膝上王文度”。這裡充分揭示了人世間最為珍貴的是真善美;鄉情、友情和親情比什麼都重要的這一樸素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