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籍> 春寒原文,翻譯,賞析

春寒原文,翻譯,賞析

春寒原文,翻譯,賞析

春寒原文,翻譯,賞析1

  春寒

  作者:陳與義

  朝代:宋朝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濛濛細雨中。

  譯文

  二月的巴陵,幾乎天天都颳風下雨。料峭的春寒還未結束,給園林的花木帶來了災難,叫人擔心害怕!嬌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鮮紅的花朵,挺身獨立在寒風冷雨中開放著。

  註釋

  選自《簡齋集》。陳與義(1090—1138),號簡齋。宋代詩人。此詩寫於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巴陵:古郡名,今湖南嶽陽市。園公:詩人自注:“借居小園,遂自號園公。”胭脂:一種紅色顏料。也泛指紅色。

  賞析:

  這首絕句與其說是寫春寒,不如說是詠海棠。說到詠海棠,自然忘不了蘇軾的《海棠》詩:“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其實,這兩首海棠詩都是借海棠寫自己。蘇軾筆下的海棠聖潔、幽寂,是他貶官黃州時的寫照;陳與義筆下的.海棠雅緻孤高,是他流亡時的寫照。因此,頭兩句的“風”“寒”就不僅僅是自然界的風寒,更主要的是社會的風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山河破碎風飄絮”,詩人則“身世浮沉雨打萍”,怎不感到“怯”?後兩句詩人用類似於刻劃松、梅、菊、竹的手法來寫海棠,說它傲然“獨立”於風雨中,哪怕有損於自己美麗的“胭脂色”。海棠的風骨和雅緻得到充分的表現。詩人點化杜甫的“林花著雨胭脂溼”,別創意境,不但更具風致,而且更具品格。詩人將自己的風骨、品格、雅緻融入對海棠的描寫中,使這首詩成為詠物上乘之作,這就是詠物詩創作的訣竅。

春寒原文,翻譯,賞析2

  原文:

  青玉案·春寒惻惻春陰薄

  元代:顧德輝

  春寒惻惻春陰薄。整半月,春蕭索。晴日朝來升屋角。樹頭幽鳥,對調新語,語罷雙飛卻。

  紅入花腮青入萼。盡不爽,花期約。可恨狂風空自惡。曉來一陣,晚來一陣,難道都吹落?

  譯文:

  春寒惻惻春陰薄。整半月,春蕭索。晴日朝來升屋角。樹頭幽鳥,對調新語,語罷雙飛卻。

  紅入花腮青入萼。盡不爽,花期約。可恨狂風空自惡。曉來一陣,晚來一陣,難道都吹落?

  註釋:

  春寒惻(cè)惻春陰薄。整半月,春蕭(xiāo)索。晴日朝來升屋角。樹頭幽鳥,對調新語,語罷雙飛卻。

  惻惻:悽清。薄:侵迫。蕭索:蕭條,冷落。

  紅入花腮(sāi)青入萼。盡不爽,花期約。可恨狂風空自惡。曉來一陣,晚來一陣,難道都吹落?

  花腮:即花靨。不爽:不失約,不違時。

  賞析:

  半月春陰,一朝放晴,幽鳥對語,雙雙飛去。全是眼前景,拈來卻涉筆成趣。花雖開罷、結實,綠肥紅瘦,不爽季節之序,但狂風可惡,豈欲盡數吹落?南唐後主《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常恨朝來寒雨晚來風”,為此詞末四句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