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籍> 悲歌原文翻譯及賞析合集3篇

悲歌原文翻譯及賞析

悲歌原文翻譯及賞析合集3篇

悲歌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悲歌贈吳季子

  清代:吳偉業

  人生千里與萬里,黯然消魂別而已。

  君獨何為至於此,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

  十三學經並學史,生在江南長紈綺。

  詞賦翩翩眾莫比,白璧青蠅見排詆。

  一朝束縛去,上書難自理。

  絕塞千山斷行李,送吏淚不止,流人復何倚。

  彼尚愁不歸,我行定已矣。

  八月龍沙雪花起,橐駝垂腰馬沒耳。

  白骨皚皚經戰壘,黑河無船渡者幾。

  前憂猛虎後蒼兕,土穴偷生若螻蟻。

  大魚如山不見尾,張鬐為風沫為雨。

  日月倒行入海底,白晝相逢半人鬼。

  噫嘻乎悲哉!生男聰明慎勿喜,倉頡夜哭良有以,受患只從讀書始,君不見,吳季子!

  譯文:

  人生千里與萬里,黯然消魂別而已。

  人生行路千萬裡,讓人沮喪得似丟了魂的只有離別。

  君獨何為至於此,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

  您怎麼弄到這樣的地步,山不是山啊水不是水,生不是生啊死不是死。

  十三學經並學史,生在江南長紈綺。

  您十三歲就學遍了經史,您在江南出生,生長在富貴人家。

  詞賦翩翩眾莫比,白璧青蠅見排詆。

  詞賦翩翩人們都無法與之相比,可是潔白無瑕的玉石,卻被蒼蠅所玷汙,蒙受這不白之冤。

  一朝束縛去,上書難自理。

  被捆綁押走,給皇帝上書也難以給自己辯白。

  絕塞千山斷行李,送吏淚不止,流人復何倚。

  塞外邊遠那千山叢中行人斷絕,連押送的吏役都流淚不止,被流放的人還有什麼可憑倚。

  彼尚愁不歸,我行定已矣。

  吏役還怕不能回去,我這次肯定已矣。

  八月龍沙雪花起,橐駝垂腰馬沒耳。

  可怕的是八月裡龍沙堆上雪花起,雪深得沒過駱駝腰和馬耳朵。

  白骨皚皚經戰壘,黑河無船渡者幾。

  邊塞戰爭的遺蹟都是累累白骨,黑水河裡船隻順利渡過的沒有幾個。

  前憂猛虎後蒼兕,土穴偷生若螻蟻。

  前頭怕遇上猛虎後面怕來蒼兕,在土穴裡偷生好比螻蟻。

  大魚如山不見尾,張鬐為風沫為雨。

  還有那山樣的大魚不見尾,張鬐成風吐沫為雨。

  日月倒行入海底,白晝相逢半人鬼。

  日月倒行沉入了海底,白晝所見半數是人半是鬼。

  噫嘻乎悲哉!生男聰明慎勿喜,倉頡夜哭良有以,受患只從讀書始,君不見,吳季子!

  噫嘻乎悲哉!生了聰明的男孩切奠太歡喜,倉頡造字鬼要夜哭哭得有道理,吃苦遭災只從讀書開始,君不見,我們這位吳季子!

  註釋:

  人生千里與萬里,黯然消魂別而已。

  吳季子:吳兆騫在兄弟中排行第三,故稱季子。此處亦暗用吳王少子吳季札的典故,指吳兆騫的出身名門和才華出眾。《公羊傳》:“季子弱而才。”黯然銷魂:心神沮喪,好象靈魂離開了軀體。

  君獨何為至於此,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

  十三學經並學史,生在江南長紈(wán)綺(qǐ)。

  長紈綺:生長在富貴人家。紈綺:貴重的絲織品。

  詞賦翩翩眾莫比,白璧青蠅見排詆。

  詞賦翩翩:形容文采風流。白璧青蠅:潔白無瑕的玉石,被蒼蠅所玷汙,指蒙受不白之冤。陳子昂詩:“青蠅一相點,白壁遂成冤。”青蠅:蒼蠅的一種。《詩經·青蠅》:“營營青蠅,止於樊,豈弟君子,無信讒言。”後來青蠅遂被用來比喻讒言。見排詆:受到排斥和詆譭。

  一朝束縛(fù)去,上書難自理。

  上書難自理:給皇帝上書也難以給自己辯白。理:伸張理由,辯釋罪名。

  絕塞(sài)千山斷行李,送吏淚不止,流人復何倚。

  絕塞:邊塞極遠的地方。千山:在遼寧省鳳城縣西北,即摩天嶺。斷行李:斷絕行人。送吏:押送流放犯人的吏役。流人:被流放者,遣戍邊遠地區的犯人。倚:依靠、仰仗、憑藉。

  彼尚愁不歸,我行定已矣。

  彼:指送吏。

  八月龍沙雪花起,橐(tuó)駝垂腰馬沒耳。

  龍沙:泛指塞外之地。《後漢書·班超傳》:“定遠慷慨,專功西遐,坦步蔥、雪,咫尺龍沙。”橐駝垂腰馬沒耳:形容雪深、雪沒駱駝腰和馬耳朵。橐駝:駱駝。

  白骨皚(ái)皚經戰壘,黑河無船渡者幾。

  白骨皚皚:暴露在地面上的死人骨殖白花花的。皚皚:形容潔白。戰壘:為戰爭構築的工事。這裡指邊塞戰爭的遺蹟。

  前憂猛虎後蒼兕(sì),土穴偷生若螻蟻。

  蒼兕:獸名,犀牛一類的野獸。土穴:住在地窖子裡。螻蟻:螻蛄和螞蟻。

  大魚如山不見尾,張鬐(qí)為風沫為雨。

  鬐:魚脊。沫:誕沫。

  日月倒行入海底,白晝相逢半人鬼。

  噫嘻乎悲哉!生男聰明慎勿喜,倉頡(jié)夜哭良有以,受患只從讀書始,君不見,吳季子!

  噫嘻:感嘆詞。倉頡:傳說是黃帝的史官,創造漢字的人。

  賞析:

  這首詩直抒對吳兆騫蒙冤遭難的無限同情,含蓄地表達了對清廷高壓漢族才士的`極端不滿。詩中交替運用三言、五言、七言的句式,並雜用散文化的句子,時短言慷慨,時長號哀訴,百折回環,令人肝腸寸斷。

  詩的開頭五句,詩人飽感情筆墨,發出強烈的感嘆。前兩句語出南朝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意謂人生途中,最使人傷痛的莫過於遠離故鄉,告別親人。後三句,“君獨何為至於此?”是說萬想不到像你這樣的人,竟會落到如此地步。“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流放的去處窮山惡水,荒漠淒涼,你在那裡將要受到種種摧殘,度過那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非人非鬼的漫長歲月。這是多麼令人揪心的事。

  接著就是實寫。先寫吳兆騫的出身、才華和受誣。吳兆騫出身江南富貴人家,十三歲學經學史,詞賦文采無人能比。正是由於才華出眾而受到打擊排擠。“白璧青蠅”比喻好人為讒言小人所誣一旦捆綁去了,就無法分辨,等待著的厄運是流放到行客不至的遙遠邊塞。

  次寫吳兆騫行前情景:“送吏淚不止,流人復何倚?彼尚愁不歸,我行定已矣。”押送的官吏且流淚不止,流徙者更無指望了。他尚且愁著不能歸來,我這次去一定要死在成所了。這裡寫出了流徙者不能生還的愁苦心情。

  再次寫寧古塔流放地的惡劣環境,一幅邊塞荒漠可怕的圖畫立現眼前。“八月龍沙雪花起,橐駝垂腰馬沒耳”是寫塞外沙漠中大雪飛舞,積雪之深。八月江南正是天高氣爽,景色宜人之際,而在邊塞沙漠已是冰天雪地,久居江南的吳兆騫怎能習慣如此惡劣的氣候呢?“白骨皚皚經戰壘,黑河無船渡者幾!”這裡的古戰場白骨皚皚,黑龍江上無船無渡,人煙稀少。“前憂猛虎後蒼兕,土穴偷生若螻蟻。”這裡有兇猛的老虎和犀牛,流徙者只能像螻蟻一樣生活在土穴中。周輝《南燼紀聞》:“北土極寒,必掘地作穴以居,深五七尺,晝夜伏其中。”這裡還有可怕的鯨魚,“大魚如山不見尾,張鬐為風沫如雨”,翻江倒海,煞是駭人。“日月倒行入海底”,這裡幾乎分不清白晝黑夜,日月似乎都沉入海底了。“白晝相逢半人鬼”,白天人們相逢似人非人,似鬼非鬼。這裡的流徙者過著非人般的困苦生活。

  詩的末尾,詩人發出深深的感嘆。“生男聰明慎勿喜,倉頡夜哭良有以”,生了聰明的男孩也不必高興,昔日倉頡造字有鬼夜哭真有道理。

  “受患只從讀書始,君不見,吳季子!”吳季子受誣流放就是樣子。生男聰明應該歡喜而不必歡喜,倉頡造字而有鬼夜哭,讀書竟與受患聯絡在一起。這種不正常現象,正是由於統治者的殘暴統治造成的。詩人在感嘆中有憤怒,在憤怒中有感嘆,同情與憤怒溢於言表。

悲歌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悲歌

  [兩漢]佚名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

  思念故鄉,鬱郁累累。

  欲歸家無人,欲渡河無船。

  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

  譯文:

  悲歌一曲代替思家的哭泣,登高眺望遠方就當做返回了故鄉。

  茫茫的草木,重重的山崗遮住了遠望的視線,思鄉的憂愁盈滿心懷。

  想要回家,可家中已無親人,想要渡河卻無船可渡。

  心裡思鄉的悲愁無處可說,只能憋悶在心中,就像車輪在腸子裡轉動一般,陣陣絞痛。

  註釋:

  可以:這裡是“聊以”的意思。當(dāng):代也。

  鬱郁累累(léi léi):重重積累之貌,形容憂思很重。鬱郁,愁悶的樣子。累累,失意的樣子。

  思:悲也。

  “腸中”句:形容內心十分痛苦。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遊子思鄉的詩,控訴戰爭帶來的徭役之苦。詩人用渾樸自然的語句,寫出了遊子思鄉不得歸的百轉愁思。

  “悲歌可以當泣”,詩一開頭,噼頭噼腦攔腰斬斷許多內容,不難理解,這位悲歌者在此之前不知哭泣過多少回了,由於太傷心,以至最後以放聲悲歌代替哭泣。接著寫他這樣悲哀的原因:“遠望可以當歸”。原來是一位遊子,他遠離故鄉,無法還鄉,只好以望鄉來代替還鄉了。不是真的“遠望可以當歸”,而只是聊以解憂,無可奈何罷了。這兩句把許許多多人的生活體驗作了典型的藝術概括,是最能引起讀者共鳴的,所以成為千古名句。

  “思念故鄉,鬱郁累累”,這是承接“遠望”寫遠望所見,遠望還是沒有見到故鄉。“鬱郁”是寫草木鬱鬱蔥蔥。“累累”是寫山崗累累。“嶺樹重遮千里目”,茫茫的草木,重重的山崗遮住瞭望眼,難見故鄉,不見親人。

  “欲歸家無人,欲渡河無船。”這兩句是寫思鄉而未還鄉的原因。家裡已經沒有親人了,已經無家可歸了。即便是有家可歸,也回不去,因為“欲渡河無船”。所謂“欲渡河無船”,不僅僅是指眼前無船可渡,而是說自己處處受阻,前途坎坷,走投無路的意思,是這位遊子悲慘命運的形象寫照。這正是他思鄉、望鄉的根本原因。這樣寫,就比《豔歌行》所表達的要沉痛得多了。

  “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這兩句寫遊子心中紛煩複雜、無限愁悵的思緒難以傾訴,就好像有車輪在腸中轉動。末句用形象的比喻手法寫出遠在他鄉的征夫的無限離愁,把感覺中的心理體驗轉化為視覺上的形象存在,比喻貼切恰當,不但“轉”字關合得自然,同時能準確傳神地傳達出痛楚之感:愁緒隨車輪轉動而緩緩抽出,綿延不絕。

  這首詩和《古歌·秋風蕭蕭愁殺人》在思想內容上相似。最後兩句均是“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但《古歌》是觸景生情,而這首詩,既不寫景,也不敘事,它以真摯的感情痛苦的體驗而動人心絃。可以說,抒情詩的意境,並不在於寫景和敘事,只要感情真摯感人能引起共鳴,那麼詩的意境就在不同的讀者的腦海中幻化為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了。

悲歌原文翻譯及賞析3

  悲歌

  朝代:兩漢

  作者:佚名

  原文: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

  思念故鄉,鬱郁累累。

  欲歸家無人,欲渡河無船。

  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

  翻譯:

  悲歌一曲代替思家的哭泣,無法還鄉,登高望遠就當做回到了故鄉。茫茫的草木,重重的山崗遮住瞭望眼,思鄉的憂愁盈滿心懷。家裡已經沒有親人了,哪裡還有家可歸。即便是有家可歸,也回不去,因為前途坎坷,走投無路,無船可渡。思鄉之情、痛苦遭遇很想向人訴說,但有許多難言之隱無法傾訴,只好憋悶在心中,心裡萬分痛苦,就像車輪在腸子裡轉動,一股陣陣絞痛。

  註釋

  ①可以:此處作“聊以”解。當:代替。②鬱郁累累:形容憂思很重。鬱郁,愁悶的樣子。累累,失意的樣子。③思:悲也。④腸中車輪轉:形容內心十分痛苦。司馬遷《報任安書》:“腸一日而九回。”

  賞析:

  這首古辭收在《樂府詩集·雜曲歌辭》中,寫遊子思鄉不得歸的悲哀。“悲歌可以當泣”,詩一開頭,劈頭劈腦攔腰斬斷許多內容,不難理解,這位悲歌者在此之前不知哭泣過多少回了,由於太傷心,以至最後以放聲悲歌代替哭泣,他為何這樣悲哀?

  “遠望可以當歸”,原來是一位遊子,他遠離故鄉,無法還鄉,只好以望鄉來代替還鄉了。真的“遠望可以當歸”嗎?只是聊以解憂,無可奈何罷了。這兩句把許許多多人的生活體驗作了典型的藝術概括,是最能引起讀者共鳴的,所以成為千古名句。

  “思念故鄉,鬱郁累累”,這是承接“遠望”寫遠望所見,見到了故鄉嗎?沒有。鬱郁,是寫草木鬱鬱蔥蔥。累累是寫山崗累累。“嶺樹重遮千里目”,茫茫的草木,重重的山崗遮住瞭望眼,故鄉何在?親人何在?

  “欲歸家無人,欲渡河無船。”這兩句是寫思鄉而未還鄉的原因。家裡已經沒有親人了,哪裡還有家?無家可歸。即便是有家可歸,也回不去,因為“欲渡河無船”。所謂“欲渡河無船”,不僅僅是指眼前無船可渡,而是說自己處處受阻,前途坎坷,走投無路的意思。張衡在《四愁詩》中說:“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從之梁父艱”,“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從之湘水深”,“我所思兮在漢陽,欲往從之隴坂長”,“我所思兮在雁門,欲往從之雪紛紛”。連結用東西南北四個比喻來象徵自己有志難伸,憂傷失意。李白在《行路難》中說“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1]”以行路難象徵人生道路的艱難。“欲渡河無船”也應作如是觀,是這位遊子悲慘命運的形象寫照。這正是他思鄉、望鄉的根本原因。這樣寫,就比《豔歌行》要沉痛得多了。

  “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他的思鄉之情,他的痛苦遭遇,很想向人訴說,但有許多難言之隱,不敢亂說,只好悶在心中,萬分痛苦,就像車輪在腸子裡轉動一般,陣陣絞痛。

  這首詩和《古歌·秋風蕭蕭愁殺人》在思想內容上相似。最後兩句均是“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但《古歌》是觸景生情,而這首詩,既不寫景,也不敘事,它以肺腑之言,真摯的感情痛苦的體驗而動人心絃。可以說,抒情詩的意境,並不在於寫景和敘事,只要感情真摯感人能引起共鳴,那麼詩的意境就在不同的讀者的腦海中幻化為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