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籍> 漁家傲譯文及賞析

漁家傲譯文及賞析

漁家傲譯文及賞析

漁家傲譯文及賞析1

  《漁家傲·臨水縱橫回晚鞚》

  宋代:蘇軾

  臨水縱橫回晚鞚。歸來轉覺情懷動。梅笛煙中聞幾弄。秋陰重,西山雪淡雲凝凍。

  美酒一杯誰與共。尊前舞雪狂歌送。腰跨金魚旌旆擁。將何用,只堪妝點浮生夢。

  《漁家傲·臨水縱橫回晚鞚》譯文

  在臨近水的地方隨意地騎馬遲暮歸家,到家反而心情不平靜。在暮靄中聽到幾支笛奏的樂曲,秋天的天氣陰暗沉重,西山已見淡雪,濃雲也已為之凝凍了。

  誰與我共飲一杯美酒呢,席中用妓妾的歌舞下酒。腰帶佩繫著金魚袋,出外時被儀仗旗幟簇擁。魚袋旌旆的榮華富貴義有什麼用呢?只能作為如夢的人生中一個裝飾而已。

  《漁家傲·臨水縱橫回晚鞚》註釋

  漁家傲:詞牌名,北宋流行,有用以作“十二月鼓子詞”者,也是曲牌名,南北曲均有。

  縱橫:奔放,不受拘束。鞚(kòng):有嚼口的馬絡頭。

  梅笛:吹奏《梅花落》笛曲。弄:樂曲,曲調;又樂曲一闋或演奏一遍稱一弄。幾弄,幾闋樂曲。

  尊:泛稱一切酒器。舞雪:形容舞女的動作迅速,其衣袖飄動如雪片迴旋。

  腰跨金魚:腰間掛著魚袋佩飾。金魚,又稱“魚袋”,宋代以之表明官階身分,需翰林學士及中書堂後官,始可佩之。旌旆(jīng pèi):古代旗幟名,“旌”綴旄牛尾於竿頭,下有五彩析羽,用以指揮和開道。“旆”是旗末狀如燕尾的垂旒。這裡“旌旆”泛指護衛旗幟。

  浮生夢:謂世事虛浮無定,生命短暫,有如一場夢。

  《漁家傲·臨水縱橫回晚鞚》賞析

  上片起首,突現了詞人意志豪壯的英武氣勢。“臨水縱橫回晚鞋”,他騎著金鍍銀鞍轡馬,賓士在水濱,豪縱奔放,無所拘束,一直到晚上才勒住馬韁駛向歸程:“歸來轉覺情懷動”,一旦回到居處,竟忽然情懷轉向波動。“梅笛煙中聞幾弄”,遠遠聽到《梅花落》的笛聲吹奏幾曲,頓時感到“秋陰重,西山雪淡雲凝凍”,一種莫名的壓抑感霎時湧上心頭。此時此地的詞人,他聞笛聲而感到“秋陰重”,是很真切自然的。十月的北方,氣候轉冷,西山已見淡雪,濃雲也已為之凝凍了。

  下片著重描繪壯行送別的激動場面和個人的抑鬱心態。“美酒一杯誰與共。尊前舞雪狂歌送。腰跨金魚旌旆擁”,詞人獨自身著莊重的朝廷命服,與送行人飲酒話別,席中有佳麗妙女為之歌唱狂舞,自己腰挎金魚佩飾,有齊整的旌旗衛隊前呼後擁,情景顯得十分威嚴壯觀。然而,到結語,詞情卻突然轉向滑落:“將何用,只堪妝點浮生夢。”而與首句的“臨水縱橫回晚鞋”形成強烈反差。這些威嚴和排場又有什麼用呢?在詞人看來,只能是妝點他的世間虛浮無定的夢境罷了。詞人當時沉重異常,心情十分沮喪,還有一生中坎坷挫折經歷的深刻教訓,時時籠罩著他的頭腦,心潮起伏,慨嘆人生,理所當然。

  全詞悲壯蒼涼,詩魂飄渺,在情思的波動和落差中,強化了浮生若夢的理念;詞章表面轟轟烈烈、筆勢奇縱,卻成為表現詞人內心抑鬱的鋪墊。

  《漁家傲·臨水縱橫回晚鞚》創作背景

  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十月詞人自汴京(今河南開封)赴定州太守任途中,詞人為了記錄當時自己感悟人生的情緒波動,於是作下這首詞。

  《漁家傲·臨水縱橫回晚鞚》作者介紹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漁家傲譯文及賞析2

  漁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①。彷彿夢境歸帝所②。聞天語③,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④日暮,學詩謾有⑤驚人句。九萬里風鵬⑥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⑦!

  【註釋】

  ①星河:銀河。星河欲轉:點出時間已近拂曉。千帆舞:指大風吹動帆船在河中顛仆。②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③天語:天帝的話語。④嗟,慨嘆。⑤謾有:徒有,空有。⑥鵬: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大鳥。⑦蓬舟:像蓬蒿被風吹轉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風吹飛,喻飛動。吹取:吹得。三山:傳說中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參考譯文】

  佛曉時大風狂舞,天空連線著那象波浪一樣翻滾的雲霞,這些雲霞又是和晨霧連在一起。銀河中波濤洶湧,像要使整條河翻轉過來似的。河中許許多多帆船在滾滾的大浪中顛撲。我彷彿夢中回到了天地那兒,聽到天帝好意地問我要到哪裡去。我告訴天帝,我所走的路程還很遠,可現在已到了黃昏,我學詩空有驚人的句子。大鵬已經高翔在九萬里風之上,大風啊不要停下,把我的帆船吹送到海上的三座仙山去吧!

  賞析:

  《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詞寫夢中海天溟濛的景象及與天帝的問答,隱寓對社會現實的不滿與失望,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嚮往。作者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以浪漫主義的藝術構思,夢遊的方式,奇妙的設想,傾述隱衷,寄託情思。全詞打破了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錯的慣常格局,以故事性情節為主幹,以人神對話為內容,實現了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實的有機結合,用典巧妙,景象壯闊,氣勢磅礴,音調豪邁,充分顯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羈的一面。

  這首詞氣勢磅礴、音調豪邁,是婉約派詞宗李清照的另類作品,具有明顯的豪放派風格,是李詞中僅見的浪漫主義名篇。

  詞一開頭,便展現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一色圖卷。這樣的境界開闊大氣,為唐五代以及兩宋詞所少見。寫天、雲、霧、星河、千帆,景象已極壯麗,其中又準確地嵌入了幾個動詞,則繪景如活,動態儼然。“接”、“連”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洶湧的波濤、瀰漫的雲霧,自然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渾茫無際的境界。而“轉”、“舞”兩字,則將詞人在風浪顛簸中的感受,逼真地傳遞給讀者。所謂“星河欲轉 ”,是寫詞人從顛簸的船艙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銀河似乎在轉動一般。“千帆舞”,則寫海上颳起了大風,無數的舟船在風浪中飛舞前進。船搖帆舞,星河欲轉,既富於生活的真實感,也具有夢境的虛幻性,虛虛實實,為全篇的奇情壯採奠定了基調。

  因為這首詞寫的是“夢境”,所以接下來有“彷彿”三句。這三句寫詞人在夢中見到天帝。“夢魂”二字,是全詞的關鍵。詞人經過海上航行,一縷夢魂彷彿升入天國,見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詞人塑造了一個態度溫和、關心民瘼的天帝。“殷勤問我歸何處”,雖然只是一句異常簡潔的問話,卻飽含著深厚的感情,寄寓著美好的理想。

  在一般雙疊詞中,通常是上片寫景,下片抒情,並自成起結。過片處,或宕開一筆,或徑承上片意脈,筆斷而意不斷,然而又有相對的獨立性。此詞則上下兩片之間,一氣呵成,聯絡緊密。上片末二句是寫天帝的問話,過片二句是寫詞人的對答。問答之間,語氣銜接,毫不停頓。可稱之為“跨片格”。“我報路長嗟日暮”句中的“ 報”字與上片的“問”字,便是跨越兩片的橋樑。“路長日暮”,反映了詞人晚年孤獨無依的痛苦經歷,然亦有所本。詞人結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 離騷》中所表達的不憚長途遠征,只求日長不暮,以便尋覓天帝,不辭“上下求索”的'情懷隱括入律,只用“ 路長 ”、“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與過程,語言簡淨自然,渾化無跡。其意與“學詩謾有驚人句”相連,是詞人在天帝面前傾訴自己空有才華而遭逢不幸,奮力掙扎的苦悶。著一“謾”字,流露出對現實的強烈不滿。詞人在現實中知音難遇,欲訴無門,唯有透過這種幻想的形式,才能盡情地抒發胸中的憤懣,懷才不遇是中國傳統文人的命運。李清照雖為女流,但作為一位生不逢時的傑出文學家,她也有類似的感慨。

  “九萬里風鵬正舉 ”,從對話中宕開,然仍不離主線。說“鵬正舉 ”,是進一步對大風的烘托 ,由實到虛,形象愈益壯偉,境界愈益恢宏。在大鵬正在高舉的時刻,詞人忽又大喝一聲:“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氣勢磅礴,一往無前,堪稱大手筆。“蓬舟”,謂輕如蓬草的小舟,極言所乘之舟的輕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傳為仙人所居,可望而見,但乘船前去,臨近時即被風引開,終於無人能到。詞人翻舊典出新意敢借鵬摶九天的風力,吹到三山,膽氣之豪,境界之高,詞中罕見。上片寫天帝詢問詞人歸於何處,此處交代海中仙山為詞人的歸宿。前後呼應,結構縝密。

  這首詞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把屈原《離騷》、莊子《逍遙遊》以至神話傳說譜入宮商,使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實融為一體,構成氣度恢宏、格調雄奇的意境,充分顯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羈的一面。

漁家傲譯文及賞析3

  《漁家傲·灰暖香融銷永晝》

  宋代:周邦彥

  灰暖香融銷永晝。蒲萄架上春藤秀。曲角欄干群雀鬥。清明後。風梳萬縷亭前柳。

  日照釵梁光欲溜。循階竹粉沾衣袖。拂拂面紅如著酒。沉吟久。昨宵正是來時候。

  《漁家傲·灰暖香融銷永晝》譯文

  薰香一點點的銷為暖灰,暖香盈室,漫長的白晝一點一點流逝。窗外葡萄架上的藤蘿正抽放新葉新條,春意盎然。遊廊雕欄轉彎處,有一群麻雀在唧唧啾啾地追逐戲逗。清明節後,庭前的萬千垂柳正在風中拂盪。

  陽光照耀在她鬢邊的釵樑上光華流動,手指撥弄著繞階生長的綠竹款款而行。全不在乎膩香的竹粉沾滿了衣袖。春風吹拂著她嬌美的面龐,紅潤無比如同酒醉。久久沉吟不語,原是因為昨天夜晚正好與情人相會。

  《漁家傲·灰暖香融銷永晝》註釋

  漁家傲:詞調名,又名《吳門柳》《荊溪詠》《水鼓子》《漁父詞》《綠蓑令》等。上片,五句,五仄韻或兩平韻三叶韻;下片,五句,五仄韻或兩平韻三叶韻。

  灰暖:香灰溫暖。古人有焚香的習慣。

  香融:香氣融和。

  銷永晝:漫長的白晝漸漸流逝。

  蒲萄:即葡萄。

  秀:清秀美好。

  曲角:欄杆拐角處。

  釵梁:一種首飾。

  光欲溜:流光閃爍,暗示女子光彩奪目。

  拂拂:散佈、瀰漫貌。

  著酒:飲酒。

  《漁家傲·灰暖香融銷永晝》創作背景

  這首詞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據《宋史·文苑傳》,周邦彥“疏秀少檢,不為州里推重”,又據《東都事略·文藝傳》,周邦彥“性落魄不羈”。周邦彥曾長期與歌妓舞女交往,過著偎綠倚紅的生活,《漁家傲·灰暖香融銷永晝》屬於這類愛情題材的詞。

  《漁家傲·灰暖香融銷永晝》賞析

  此詞寫春日戀情,上片由內而外,勾畫出室內氛圍的溫馨安謐與室外景象的秀麗明快,傳達出心情之歡愉及情思之深長;下片以激動的筆調直接呈現意中人光彩照人的形象,借竹粉粘袖、面色泛紅二細節,顯示其相會時的興奮與喜悅,反襯自己對愛情的陶醉。結尾點明回憶昨日相會,並再度陷入幸福的回憶。全詞今昔交錯,開合自然,辭情跳躍明快,含蓄雋永。

  愛情本是清真詞樂章的主旋律之一。然而愛情的藝術表現在清真集的許多篇章中,則給人以日新又新之感。清真詞的藝術魅力正在於此。這首描寫初戀的詞作,就頗有獨到之處。

  上片寫的是現境。“灰暖香融銷永晝”,詞境展開於室內。詞中男主人公面對香爐,爐中香料一點一點地銷為暖灰,嫋為香氣,暖香盈室。漫長的白晝,一點一點地流逝著。他顯然在其味深長地體味著什麼。“銷永晝”三字,春日之深永,與情思之深永,交融而出。詞境是安謐溫馨、溶溶洩洩的。

  “蒲萄架上春藤秀。”人物的視境轉至窗外。下一“秀”字,窗前初生新葉的葡萄架上,頓時便春意盎然。這番明秀景緻的觀照,把歡愉的心情充分映襯出來。上句寫春日之深永,此句寫春色之明秀,皆是靜景,下句則寫動景,視境展向院子裡。

  “曲角欄干群雀鬥”,下一“鬥”字,寫盡鳥雀之歡鬧,既反映出其心情之歡愉,又反襯出所居之靜謐,從而進一步暗示著那人此時情思之深永。下邊兩韻,將詞境推向更加高遠。

  “清明後,風梳萬縷亭前柳。”清明後,點時令,時當三月中,同時也是記下一個難忘的時間。歇拍描繪春風駘蕩,柳條萬縷婆娑起舞於碧空之中,筆致極為明秀歡快。對於先民愉悅的緣由,是在下片。

  過片以下三句是追思實寫,即不用憶、念一類領字,直接呈示回憶中情景。“日照釵梁光欲溜。”一道明亮的陽光照耀在這位女子的釵樑上,流轉閃爍。這一特寫是真實的,它逼真地反映了初次見面的深刻印象。但又是別出心裁的,它比描寫美目轉盼更富有暗示性象徵性,它啟示著女子的美麗和自己感受的強烈而不可磨滅。全篇有此一句,精神百倍。

  “循階竹粉沾衣袖。”沿階新竹橫斜,當她迎面走來時,竟不覺讓竹粉沾上了衣袖。這一描寫,暗示出女主人公內心的激動。正是因為如此,她甚至於“拂拂面紅如著酒”。其實,她是因初次相會的喜悅、幸福還有羞澀而陶醉了。這次相會的時間,“沉吟久,昨宵正是來時候,”原來,相見就在昨日裡。沉吟久,不僅將上邊逼真如在眼前的情景化為回憶,而且交代了,上片永晝情思的全部內容。今日整整一天,他都沉浸在歡樂的回憶中,足見他與女主人公一樣因愛情而陶醉。詞情至此,已將雙方的幸福之感寫出,意境臻於圓融美滿。

  論藝術造詣,這首詞有三點特色。

  第一,是結構的大開大闔。上片是現境,過片以下三句是追思實寫,結二句又收回現境,同時又挽合著昨日相見的回憶。情節既錯綜往復,詞情便動盪變化。這樣的結構,有力地表現著男主人公心情的激動。結構的大開大闔,情節的錯綜安排,原是清真詞的一大本領,但多運用於長調,像這首詞也具有這一特色,更是可喜。

  第二,是意境兼有開朗而又含蓄之妙。詞境由室內而窗外,而院落,再推向春風楊柳的空間,一步步開放。開放的詞境,體現了人物開朗的心態,歡愉的心情。歡愉之情既然融化於境象之中,蘊而不露,便有含蓄之妙。上片所寫一事一物一片風景,無不表現著人的深深喜悅。初戀之人,心眼所向,萬物生輝,這也是人之常情。有了上片今日回憶時情境的襯托,則下片所回憶的昨日相會,其印象之深刻,感受之強烈,就更為突出。

  第三,是煉字的神韻而自然。尤其是次句之“秀"字、三句之“鬥”字、六句之“溜”字煉於韻字上,,既傳出意境、人物之神韻,又增添了聲情的美聽。這些煉字都不見用力的痕跡,煉而不顯得煉,歸於自然。比起後來一些南宋詞人矜奇鬥巧的煉字,便有天工與人巧之分。

  《漁家傲·灰暖香融銷永晝》作者介紹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後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漁家傲譯文及賞析4

  原文:

  灰暖香融銷永晝。

  蒲萄架上春藤秀。

  曲角欄干群雀鬥。

  清明後。

  風梳萬縷亭前柳。

  日照釵梁光欲溜。

  循階竹粉沾衣袖。

  拂拂面紅如著酒。

  沈吟久。

  昨宵正是來時候。

  譯文

  薰香一點點的銷為暖灰,暖香盈室,漫長的白晝一點一點流逝。窗外葡萄架上的藤蘿正抽放新葉新條,春意盎然。遊廊雕欄轉彎處,有一群麻雀在唧唧啾啾地追逐戲逗。清明節後,庭前的萬千垂柳正在風中拂盪。

  陽光照耀在她鬢邊的釵樑上光華流動,手指撥弄著繞階生長的綠竹款款而行。全不在乎膩香的竹粉沾滿了衣袖。春風吹拂著她嬌美的面龐,紅潤無比如同酒醉。久久沉吟不語,原是因為昨天夜晚正好與情人相會。

  註釋

  漁家傲:詞調名,又名《吳門柳》《荊溪詠》《水鼓子》《漁父詞》《綠蓑令》等。上片,五句,五仄韻或兩平韻三叶韻;下片,五句,五仄韻或兩平韻三叶韻。

  灰暖:香灰溫暖。古人有焚香的習慣。

  香融:香氣融和。

  銷永晝:漫長的白晝漸漸流逝。

  蒲萄:即葡萄。

  秀:清秀美好。

  曲角:欄杆拐角處。

  釵梁:一種首飾。

  光欲溜:流光閃爍,暗示女子光彩奪目。

  拂拂:散佈、瀰漫貌。

  著酒:飲酒。

  賞析:

  此詞以大開大闔的結構,明朗蘊藉的意境和精煉傳神的語言。抒寫閨中女子初戀時的春日情思。詞之上片是現境,過片以下三句是實寫追思,結二句又收回現境,同時又挽合著昨日相見的回憶。整首詞之詞境由室內而窗外,而院落,再推向春風楊柳的空間。

  上片寫的是現境。“灰暖香融銷永晝,詞境展開於室內,詞中男主人公面對香爐,爐中,香料一點一點地銷為暖灰。嫋為香氣,暖香盈室。漫長的白晝,一點一點的流逝著。他顯然在其味深長地體味著什麼。“銷永晝”三字,春日之深永,與情思之深永,交融而出。詞境是安謐溫馨溶溶洩洩的。後來李清照《醉花陰》詞“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與此相似,但那是寫愁悶,這是寫歡愉,讀下句便更其明顯。“蒲萄架上春藤秀。”人物的視境轉至窗外。下一“秀”字,窗前初生新葉的葡萄架上,頓時便春意盎然。這番明秀景緻的觀照,把歡愉的心情充分映襯出來。上句寫春日之深永,此句寫春色之明秀,皆是靜景,下句則寫動景,境展向院子裡。“曲角欄干群雀鬥”,下一“鬥”字,寫盡鳥雀之歡鬧。即反映出其心情之歡愉,又反襯出所居之靜謐,從而進一步暗示著那人此時情思之深永。下邊兩韻,將詞境推向更加高遠。“清明後,風梳萬縷亭前柳。”清明後,點時令,時當三月中,同時也是記下一個難忘的時間。歇拍描繪春風駘蕩,柳條萬縷婆娑起舞於碧空之中。筆致極為明秀歡快。他究竟為何如此愉悅呢?揭示內蘊,是在下片。

  過片以下三句是追思實寫,即不用憶、念一類領字,直接呈示回憶中情景。“日照釵梁欲溜。”一道明亮的陽光照耀在這位女子的釵樑上,流轉閃爍。這一特寫是真實的,它逼真地反映了初次見面的深刻印象。但又是別出心裁的,它比描寫美目轉盼更富有暗示性象徵性,它啟示著女子的美麗和自己感受的強烈而不可磨滅。全篇有此一句,精神百倍。“循階竹粉沾衣袖。”沿階新竹橫斜,當她迎面走來時,竟不覺讓竹粉沾上了衣袖。這一描寫,暗示出女主人公內心的激動。正是因為如此,她甚至於“拂拂面紅如著酒”。其實,她是因初次相會的喜悅、幸福還有羞澀而陶醉了。那麼,這次相會究竟是在何時呢?“沉吟久。昨宵正是來時候。”原來,相見就在昨日裡。沉吟久,不僅將上邊逼真如在眼著的情景化為回憶,而且交代了上片永晝情思的全部內容。今日整整一天,他都沉浸在歡樂的回憶中,足見他與女主人公一樣因愛情而陶醉詞情至此,已將雙方的幸福之感寫出,意境臻於圓融美滿。

  陳遷焯《白雨齋詞話》言周詞“視飛卿色澤較淡,意態卻濃,溫韋之外別有獨至處。”他又認為:美成詞妙處,“亦不外沉鬱頓挫。頓挫故有姿態,沉鬱則極深厚。即有姿態,又極深厚,詞中三味亦盡於此矣。”這些評論,對於賞析此詞是有啟發的。

漁家傲譯文及賞析5

  原文: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譯文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飛回了衡陽,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分,號角吹起,邊塞特有的風聲、馬嘯聲、羌笛聲和著號角聲從四面八方迴響起來。連綿起伏的群山裡,夕陽西下,青煙升騰,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親人,眼下戰事未平,功名未立,還不能早作歸計。遠方傳來羌笛的悠悠之聲,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在外征戰的人都難以入睡,無論是將軍還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頭髮,只好默默地流淚。

  註釋

  此詞為北宋年間流行歌曲,始見於北宋晏殊,因詞中有“神仙一曲漁家傲”句,便取“漁家傲”三字作詞名。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個七字句,一個三字句,每句用韻,聲律諧婉。

  漁家傲: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遊仙關》。

  塞:邊界要塞之地,這裡指西北邊疆。塞下:邊地。風景異:指景物與江南一帶不同。

  衡陽雁去:傳說秋天北雁南飛,至湖南衡陽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飛。

  邊聲:邊塞特有的聲音,如大風、號角、羌笛、馬嘯的聲音。

  千嶂:綿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嶺。長煙:荒漠上的煙。

  燕然未勒:指戰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愛山,在今蒙古國境內。據《後漢書·竇憲傳》記載,東漢竇憲率兵追擊匈奴單于,去塞三千餘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還。

  燕然未勒:指邊患未平、功業未成。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樂器。

  悠悠:形容聲音飄忽不定。

  寐:睡,不寐就是睡不著。

  賞析:

  一零三八年西夏昊稱帝后,連年侵宋。由於積貧積弱,邊防空虛,宋軍一敗於延州,再敗於好水川,三敗於定川寨。一零四零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陝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延州當西夏出入關要衝,戰後城寨焚掠殆盡,戍兵皆無壁壘,散處城中。此詞可能即作於知延州時。原有數闋,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歐陽修嘗稱為“窮塞外之詞”(宋魏泰《東軒筆錄》卷十一)。但流傳至今的卻只有此詞。詞的上片著重寫景,而景中有情;下片著重抒情,而情中有景。這恰與《蘇幕遮》彷彿。但它的題材與風格卻是有別於《蘇幕遮》的。首句“寨下秋來風景異”,點明地域、時令及作者對邊地風物的異樣感受。次句“衡陽雁去無留意”以南歸大雁的徑去不留,反襯出邊地的荒涼,這是託物寄興。接著,“四面邊聲”三句,用寫實的筆法具體展示出塞外風光,而著重渲染戰時的肅殺氣象。“長煙落日”,畫面固不失雄闊,但續以“孤城閉”三字氣象頓然一變,而暗示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過片後“濁酒一杯”二句,寫戍邊將士借酒澆愁,但一杯濁酒怎能抵禦鄉關萬里之思?久困孤城,他們早已歸心似箭,然而邊患未平、功業未成,還鄉之計又何從談起?“羌管悠悠”句刻劃入夜景色,而融入其中的鄉戀益見濃重。“人不寐”二句,直道將軍戰士之感傷,並點出他們徹夜無眠、鬢髮染霜、淚下如霰的正是這種感傷之情。不言而喻,此詞表現邊地的荒寒和將士的勞苦,流露出師老無功、鄉關萬里的悵恨心聲,其情調與唐人建功異域、追奔逐北的邊塞詩迥不相同。但范仲淹到延州後,選將練卒,招撫流亡,增設城堡,聯絡諸羌,深為西夏畏憚,稱“小范老子腹中有數萬甲兵”。此詞慷慨悲涼,同樣表現了他抵禦外患、報國立功的壯烈情懷。而更值得重視的則是,范仲淹以其守邊的實際經歷首創邊塞詞,一掃花間派柔靡無骨的詞風,為蘇辛豪放詞導夫先路。

漁家傲譯文及賞析6

  原文:

  平岸小橋千嶂抱。柔藍一水縈花草。茅屋數間窗窈窕。塵不到。時時自有春風掃。

  午枕覺來聞語鳥。欹眠似聽朝雞早。忽憶故人今總老。貪夢好。茫然忘了邯鄲道。

  譯文

  峰巒疊嶂,環抱著小橋流水;河水青碧,縈繞著繁花翠草。竹林幽深秀美,幾間茅舍靜立其中。和煦的春風時時吹拂,使得房屋清潔,纖塵皆無。

  午睡醒來,滿耳都是婉轉的鳥鳴。斜倚枕頭,想起當年做官時,聽早朝的雞鳴,此情景已恍如隔世。忽然想起故人都已老,自己當然也不例外。如今我貪戀閒適,已忘卻了從政建功的美夢。

  註釋

  ⑴漁家傲:詞牌名。《詞譜》卷十四雲:“此調始自晏殊,因詞有‘神仙一曲漁家傲’句,取以為名。”

  ⑵柔藍:柔和的藍色,多形容水。縈:縈繞。《廣韻》:縈,繞也。

  ⑶窈窕:幽深的樣子。

  ⑷欹眠:斜著身子睡覺。袁文《甕牖閒評》卷五:“朝雞者,鳴得絕早,蓋以警入朝之人,故謂之朝雞。”

  ⑸邯鄲道: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途。

  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晚年的作品,藝術的錘鍊上比早年更為成熟。歷來的評論家,極推崇王安石晚年寫景抒情的小詩,而往往忽略這類風格的詞。其實,這首詞比其同類的詩還要出色。此詞的主要特色,是善於融詩入詞。

  起首二句寫得極為娟秀,為人所稱譽,乃融化他人詩句而來。吳聿《觀林詩話》記王安石“嘗於江上人家壁間見一絕,深味其首句‘一江春水碧揉藍’,為躊躇久之而去,已而作小詞,有‘平岸小橋千嶂抱,柔藍一水縈花草’之句。蓋追用其詞。”此見詞人善於融煉詩句,渾然天成。他用“一水”來概括“一江春水”,添“縈花草”三字烘托春光爛漫,豐富了原句的內容,提取原詩精華,調合得巧妙自然。“柔藍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下得輕盈貼切,形象生動,使詞的畫面呈現出一種美麗、清新、寧靜的色彩美。“茅屋數間窗窈窕”三句,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反映出茅屋“千嶂抱”著的竹林裡的深窈秀美。他同期寫的《竹裡》詩可與此參讀:“竹裡編茅倚石根,竹莖疏處見前村。閒眠盡日無人到,自有春風為掃門。”此即詞中“茅屋數間”的一般情景。“茅屋”三句,包涵了《竹裡》詩的全部情景,但情韻連續,融成一片,更見精嚴。“午枕覺來聞語鳥”一句,見出詞人那種與花鳥共憂喜、與山水通性情的悠閒的情致與恬淡的心境。“欹眠”句,從睡醒聞鳥聲,聯想到當年從政早朝時“騎馬聽朝雞”,恍如隔世。這並非久靜思動,卻是絢爛歸於平淡後常有的心理反應。

  其比較的結果,馬上的雞聲還是比此時枕上的鳥聲動聽。此意由下文再補足。“忽憶故人今總老”,反襯自己之已老。而此時貪愛閒話的午夢,已丟卻盧生邯鄲道上所作的“建功樹名,出將入相”的黃粱幻夢(見唐沈既濟《枕中記》)。全詞以景起,以情結,而情與景之間,由茅屋午夢加以溝通,使上下片寫景與抒情之間不覺截然有分界。

  王安石晚年這首山水詞所表現的是一種恬靜的美,詞中反映出他退出政治舞臺後的生活情趣和心情:對世途感到厭倦,而對大自然則無限嚮往,動輒借自然景物以抒發自己的幽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