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籍> 《宋史·王霆傳》的原文及翻譯

《宋史·王霆傳》的原文及翻譯

《宋史·王霆傳》的原文及翻譯

  原文:

  王霆,字定叟,東陽人。霆少有奇氣,試有司不偶,去就武舉,嘉定四年,中絕倫異等。喬行簡考藝別頭,喜曰:“吾為朝廷得一帥才矣。”

  時潘甫等起兵事甫定霆因綏撫之鎮江都統趙勝闢為計議官時李全寇鹽城攻海陵勝出戍揚州屬官多憚從行霆慨然曰:“此豈臣子辭難之日!”至揚子橋,人言賊兵昨日在南門,去將安之,霆竟至南門,以帥憲之命董三城事。勝次第出城接戰,霆必身先士卒,大小十八戰,無一不利。奪賊壕,築土城,焚城門,賊氣為懾。

  北兵至浮光,其民奔遁,相屬於道,朝論以為霆可守之,乃知光州。冒雪夜行,倍道疾馳至州,分遣間探,整飭戰守之具,大戰於謝令橋,光人遂安。督府魏了翁以書來慰安之,以緡錢十萬勞其軍。知高郵軍,流民邦傑聚眾三千人為盜,霆剿其渠魁,餘黨悉散。時議出師,和者甚多,霆以為:“莫若遣間探覘敵情,如不得已然後行之;否則無故自蕩其根本,是外兵未至而內兵先慘烈也。”諸軍畢行,惟高郵遲之,境內賴以安全。由是與時迕,而讒者益眾。

  執政期論邊事,且謂朝廷即有齊安之命。霆曰:“秋防已急,邊守不宜臨時更易,盍少需之。”乃撰《沿江等邊志》一編上之。制置使董槐、鄧泳交薦之,差知壽昌軍,改蘄州,建學舍,祠忠臣。嘗嘆曰:“兩淮藩籬也,大江門戶也,三輔堂奧也。藩籬不固則門戶且危,門戶既危則堂奧豈能久安乎?”於是貽書丞相杜範,乞瞰江審察形勢,置三新城。不報。卒。(節選自《宋史王霆傳》,有刪改)

  譯文:

  王霆,字定叟,東陽人。王霆少年時有才氣,去有關部門應試沒考上,就改考武舉人。南宋嘉定四年,登武舉絕倫異等。主考官喬行簡考察他的技藝另行考試說:“我為朝廷得到一帥才!”

  當時潘甫等人起兵叛亂,事情剛平定,王霆因此加以安撫。鎮江都統趙勝任用他為計議官,當時李全攻打鹽城、海陵,趙勝出兵守揚州,屬官們大多害怕隨行,王霆激昂地說:“這難道是臣子逃避困難之日!”到了揚子橋,有人說敵兵昨天在南門,將其趕走就能安定,王霆竟然去南門,憑帥憲的命令主持三城事務。趙勝每次出城與敵人交戰,王霆必身先士卒,大小共十八戰,無一不勝。奪取敵人的壕溝,築起土城,焚燒城門,敵人士氣受到打擊。

  北兵到達浮光,當地百姓奔逃,擠滿道路,朝廷議論認為王霆可以去守那裡,就任命他為光州知州。冒雪夜行,日夜兼程疾奔到光州,分別派遣探子,整治戰守器具,與敵軍大戰於謝令橋,光州人於是安定。督府魏了翁寫信來安慰他,用緡錢十萬犒勞他的`軍隊。任高郵知軍,流民邦傑聚集民眾三千人做盜賊,王霆剿滅他們的老大,餘黨全散了。當時計議出兵,應和者很多,王霆認為:“不若派遣探子偵查敵情,如果不得已再出兵;則,無故自己敗壞根基,這樣外兵沒來而內部戰亂先已嚴重。”各軍全都出兵,只有高郵軍遲到,境內依靠他得以安全。因為這個與時人意見不同,因而說他壞話的人更多了。

  執政者約他討論邊防事務,並說朝廷很快會有齊安郡的任命。王霆曰:“秋季防衛已經很急迫,邊境守衛不宜臨時改變,何不稍等一下。”就撰寫《沿江等邊志》一編上奏。制置使董槐、鄧泳交相推薦他,差遣他任壽昌軍知事,改任蘄州,修建學校,建立祠堂祭祀忠臣。曾經嘆惜說:“兩淮是屏障,大江是門戶,三輔是堂屋。屏障不牢固那麼門戶就有危險,門戶有危險那麼堂屋怎麼能夠長久安定呢?”於是寫信給丞相杜範,請求俯瞰長江,仔細察看地勢,設定三座新城。沒有迴音。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