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籍> 《宋史樊知古傳》閱讀答案及譯文賞析

《宋史樊知古傳》閱讀答案及譯文賞析

《宋史樊知古傳》閱讀答案及譯文賞析

  樊知古,字仲師,其先京兆長安人。父潛,事李璟,任漢陽、石埭二縣令,因家池州。知古嘗舉進士不第,遂謀北歸,乃漁釣採石江上數月,乘小舟載絲繩,維南岸,疾棹抵北岸,以度江之廣狹。開寶三年,詣闕上書,言江南可取狀,以求進用。太祖令送學士院試,賜本科及第,解褐舒州軍事推官。嘗啟於上,言老母親屬數十口在江南,恐為李煜所害,願迎至治所。即詔煜令遣之。煜方聞命,即厚給齎裝,護送至境上。

  七年,召拜太子右贊善大夫。會王師徵江表,知古為鄉導,下池州。八年,以知古領州事。先是,州民保險為寇,知古擊之,連拔三砦,擒其魁以獻,餘皆潰散。

  金陵平,擢拜侍御史,令乘傳按行江南諸州,詢訪利民,覆命知江南東路轉運事。數日,改授江南轉運使,賜錢一百萬。先是,江南諸州官市茶十分之八,復徵其餘分,然後給符聽其所往,商人苦之。知古請蠲其稅,仍差增所市之直,以便於民。江南舊用鐵錢,十當銅錢之一,物價翔踴,民不便,知古亦奏罷之。先是,李煜用兵,權宜調斂,知吉悉奏為常額。豫章洪氏嘗掌升州榷酤,逋鐵錢數百萬。至是,知古挾微時嘗辱於洪氏,責償銅錢以快意。

  太宗即位,召歸。知古本名若水,字叔清,因召見,上問之曰:“卿名出何書?”對曰:“唐尚書右丞倪若水亮直,臣竊慕之。”上笑曰:“可改名‘知古”’。知古頓首奉詔。倪若水實名“若冰”,知古學淺,妄引以對,人皆笑之。

  知古有才力,累任轉運使,甚得時譽。及在戶部,頻以職事不治,詔書切責,名益減。素與陳恕親善,恕時參知政事,太宗言及計司事有乖違者,恕句以告。後因奏事,知古遂自解。上問:“從何得知?”曰:“陳恕告臣。”上怒恕洩禁中語,且嫉知古輕佻,故兩罷之。出知古知梓州,未至,改西川轉運使。

  淳化中,青城縣民王小波聚眾為亂。時已詔知梓州、右諫議大夫張雍代知古為轉運使。雍未至,知古與知府郭載及屬官走東川。詔復令掌兩川漕運。知古具伏擅離所部,制置無狀,上特宥之,以本官出知均州。視事旬日,憂悸卒,年五十二。上猶嗟憫,賜其子漢公同學究出身。

  知古明俊有吏幹,辭辨捷給,及任西川,不能弭盜而逃,雖獲宥,終以慚死雲。

  (選自《宋史》卷二百七十六,有刪節)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詣闕上書,言江南可取狀詣:到

  B.即詔煜令遣之 遣:送回

  C.令乘傳按行江南諸州 按:巡視

  D.逋鐵錢數百萬 逋:徵收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乃漁釣採石江上數月 設九賓禮於廷,臣乃敢上壁

  B.知古挾微時嘗辱於洪氏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

  C.頻以職事不治,詔書切責 以亂易整,不武

  D.後因奏事,知古遂自解 因擊沛公於坐,殺之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樊知古的先人本就是北方人,自己在南方參加科舉考試又不順利,於是就以垂釣為掩飾,計算江面的寬窄,想要回到北方去。

  B.樊知古任江南轉運使時奏請朝廷免除茶稅,停止使用鐵錢,按照原來李煜劃定的標準來徵收賦斂,表現出愛護百姓的仁厚品德。

  C.樊知古雖有才幹和魄力,但學識淺薄,在戶部任職時也不夠稱職,更因為輕率而受到太宗處罰,被免去原職。

  D.樊知古任西川轉運使時,在繼任者尚未到任的情況下擅離職守,雖然皇帝特別寬恕他,但他卻仍因憂慮恐懼而死去。

  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先是,江南諸州官市茶十分之八,復徵其餘分,然後給符聽其所往,商人苦之。

  (2)素與陳恕親善,恕時參知政事,太宗言及計司棗有乖違者,恕具以告。

  參考答案:

  4.【答案】D 【解析】逋:拖欠。

  5.【答案】D 【解析】D項“因”均為“趁著,趁此”之意。A項“乃”的前句為“於是,就”;後句為“才”。B項“於”前句為介詞,表被動,後句為介詞,引出物件,相當於“對”。C項“以”前句為介詞,表原因;後句為介詞,相當於“用”。

  6【答案】B 【解析】錯在“按照原來李煜劃定的標準徵收賦斂”。文中意為李煜打仗時,臨時徵調賦斂,樊知古則上奏改為按固定的額度徵收。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觀點態度”的能力。

  7【答案】(1)此前,江南各州十分之八的茶葉被官府收購,還要徵收剩餘部分的`稅,此後才給通行證允許賣到他地,商人都為這件事感到苦惱。

  (2)他向來與陳恕親近友好,陳恕當時任參知政事,宋太宗談到計司中有違背心意的事,陳恕都詳細地把這些告訴給了樊知古。

  【解析】第(1)小題考查“先是”“市”“其”“聽”“苦”等詞意義。第(2)小題考查“素”“時”“者”“具”以及省略句等知識點。計司是古代掌管財政、賦稅、貿易等事務官署的統稱。

  【參考譯文】

  樊知古傳

  樊知佔,字仲師,祖先是京兆長安人。他的父親樊潛,侍奉南唐李璟,曾任漢陽、石埭二縣縣令,因而在池州定居。樊知古曾參加進士考試落第,就謀劃回到北方,於是就在採石江上垂釣了幾個月,乘著小船裝載絲繩,把絲繩系在南岸,迅速地劃到北岸,用以計算江面的寬窄。開寶三年,到朝廷上書,說明江南可以攻取的情形,以期求得提拔任用。宋太祖讓人把他送到學士院考試,賜予本科及第,授官舒州軍書推官。他曾向皇帝陳述,說他的母親和幾十名親屬在江南,擔心被李煜所害,希望迎接他們來自己的官衙駐地。宋太祖立即詔令李煜讓他把人送回來。李煜剛聽到宋太祖的詔令,立即送上豐厚的財物並護送他們到邊境上。

  開寶七年,任命樊知古為太子右贊善大夫。恰巧宋軍征伐江南,樊知古當嚮導,攻佔池州。開寶八年,任命樊知古掌管池州事務。此前,池州人依據險要地形作亂,樊知古攻打他們,接連攻下三個寨,捉住他們的首領進獻給皇帝,其餘的都一一潰散。

  平定金陵以後,升任樊知古做侍御使,讓他奉命巡視江南各州,詢訪工商手工業者,又任命樊知古掌管江南東路轉運事務。幾天後,又改授他任江南轉運使,賞賜一百萬錢。此前,江南各州十分之八的茶葉被官府收購,還要徵收剩餘部分的稅,此後才給通行證允許賣到他地,商人部為這件事感到苦惱。樊知古請求免除茶稅,仍舊按級增加官府收購價,來給百姓方便。江南過去使用鐵錢,十個鐵錢相當於一個銅錢,物價昂貴,百姓不方便,樊知古也奏請朝廷下令停止使用鐵錢。此前,南塘李煜用兵,臨時徵調賦斂,樊知古都上奏為按常額徵收。豫章洪氏曾掌管升州酒的專賣,拖欠鐵錢幾百萬。樊知古因地位低微時曾被洪氏侮辱,此時便責令洪氏償還銅錢,來使自己高興地出了口氣。

  宋太祖登皇帝位,召他回京。樊知古原名樊若水,字叔清。在召見時,皇上問他說:“愛卿你的名字出自什麼書?”他回答說:“唐代尚書右丞倪若水誠信正直,我私下仰慕他。”皇上笑道:“你可改名為‘知古’。”樊知古叩頭奉詔改名。倪若水其實名為“若冰”,樊知古學識淺,亂引用來回答皇上,別人都笑話他。

  樊知古有才幹和魄力,他屢次擔任轉運使,很得當時人的稱讚。等到他在戶部任職時,接連因為職務內的事處理不好,皇帝下詔書嚴加責問,他的名聲越來越受損。他向來與陳恕親近友好,陳恕當時任參知政事,宋太宗談到計司中有違背心意的事,陳恕就都詳細地把這些告訴給了樊知古。後來樊知古趁著上奏政事,就自我辯解。皇帝同:“你從哪裡知道這些?”他回答說:“陳恕告訴我的。”皇帝對陳恕洩露宮廷中的話很生氣,而且憎恨樊知古為人輕率,所以罷去兩人官職。讓樊知古出京做梓州知州,還未到任,又改任西川轉運使。

  淳化年間,青城縣平氏王小波聚眾反對宋廷。當時皇帝已經下詔命令梓州知州、右諫議大夫張雍替代樊知古做轉運使。張雍沒到任,樊知古就與知府郭載及屬下官吏逃到東川。皇帝又下詔令樊知古掌管兩川漕運。樊知古全部接受擅離職守、治理無方的罪過,皇帝特別寬恕他,讓他以原官職出任均州知州,樊知古就職才十天,就在萬分憂慮恐懼中死去,終年五十二歲。皇帝仍嗟嘆憐憫他,賜給他的兒子樊漢公同學究出身。

  樊知古精明能幹有當官的才能,言詞答辯敏捷,到西川任職之時,不能平息強盜作亂而逃跑,雖然得到皇帝的寬恕,終究因慚愧而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