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籍> 《滿庭芳三十三年》閱讀答案及賞析

《滿庭芳三十三年》閱讀答案及賞析

《滿庭芳三十三年》閱讀答案及賞析

  滿庭芳

  蘇軾

  有王長官者,棄官黃州三十三年,黃人謂之王先生。因送陳慥來過餘,因為賦此。

  三十三年,今誰存者?算只君與長江。凜然蒼檜,霜幹苦難雙。聞道司州古縣,云溪上、竹塢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寧肯過吾邦?

  摐摐②,疏雨過,風林舞破,煙蓋雲幢。願持此邀君,一飲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夢裡、相對殘釭③。歌聲斷,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④。

  注:

  ①本詞創作於蘇軾謫居黃州之時,當時朋友多怕受牽連而有意疏遠,令他備感世態炎涼。王長官:作者好友,事蹟不詳。

  ②摐摐:形容雨聲。 ③殘釭:殘燈。 ④逢逢:形容鼓聲

  1.下面對本詞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上的分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5分)

  A.上片一開篇即自問自答,用比擬的手法將王長官的人格精神與永恆的長江共論,予以他高度評價。

  B.上片“聞道司州古縣,云溪上,竹塢松窗”一句蘇軾借想象王長官生活環境的幽靜高雅,烘托了這位隱士的高潔。

  C.上片“不因送子,寧肯過吾邦”一句以反問語氣強烈地表達了蘇軾對遭貶後,朋友疏遠,世態炎涼的深切感慨。

  D.下片“摐摐,疏雨過,風林舞破,煙蓋雲幢”,既寫當日風雨驟至的景象,又反襯作者與貴客的遇合之脫俗。

  E.下片“一飲空缸”中的“空”字,很形象地寫出了當日知己相逢,暢快豪飲的情景。

  2. 本詞的結尾“歌聲斷,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蘊含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結合全詞分析此感情產生的原因。(6分)

  參考答案

  1.CD (答對任意一項給3分,答對兩項給5分。)

  【解析】C項斷章取義,本句既有詞人的自謙,也飽含蘇軾對於王先生人品的仰慕之情;D 項的手法錯誤,不是反襯,而是暗示。

  2.第一問:表達了離別時的不捨留戀之情。行人未起,別離的船鼓就已經響起,彷彿在催促一般,從而表達了蘇軾心中的`惜別之情。(2分)

  第二問:①詞人對王長官很仰慕。詢中詞人以經冬不凋的“蒼檜”、竹塢、松窗等代表正直剛毅的景物烘托了王長官正直耿介,性格剛毅的隱士形象。(2分)

  ②詞人與王長官相處中情投意合。詞中詞人寫了自己與客人暢談,整整一夜,把酒都喝完了。(2分)

  二

  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上闋開篇三句語出不凡,既包含著詩人歲月流逝、傲視天下的感慨,又將王長官其人與長江共論,有讚頌之意。

  B.“古縣”表明歷史悠久,“云溪’’“竹塢’’“松窗”凸顯環境之幽,“江南岸”三句則寫與王長官黃州會面的因由。

  C.下闋轉入景語,描寫雨過風起、煙雲迷離的景象,借景邀王先生喝酒,側面表現了王先生高雅的志趣。

  D.“居士先生老矣’’是勸酒之辭,意思是王先生雖然老矣,但相見如夢,還是要把酒言歡,珍惜相逢,一醉方休。

  E.“逢逢”是象聲詞,形容鼓聲,此處寫分手在即,“行人未起”而鼓聲催發,表現了相聚的愉悅和二人的相得。

  2.詞作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選A得3分,選D得2分。(A項“傲視天下”分析不當;D項“居士先生老矣”並不是勸酒之辭,是生命短促、人生無常的感嘆)

  2.①對友人的讚頌之情。“蒼檜”之比,松竹云溪,讚頌友人不慕榮利、風骨凜然,志趣高雅。②相聚的歡愉之情。相見恨晚的友人相會,要“一飲空缸”,酒逢知己千杯少,豪爽奔放。③惜別之情。主客相見恨晚而船鼓催發,表現了相互留戀、不忍離別的悵然。(答出一點2分,意思相近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賞析

  這首詞是蘇軾發配黃州時的作品。當時,蘇軾的許多朋友或怕株連,或避嫌疑,紛紛疏遠了他,使他備感世態炎涼。然而,他的同鄉陳慥卻蔑視世俗,仍與其過從甚密,五年中竟七次來訪。公元1083年(元豐六年)五月,“棄官黃州三十三年”的王長官因送陳慥到荊南某地訪東坡,得以與東坡會晤,此作乃得以誕生。

  詞人在詞中抒發了對居住黃陂的王長官的仰慕之情。

  詞的上半闋主要是刻畫王長官的高潔人品,下半闋則描繪會見王長官時的環境、氣氛,以及東坡當時的思緒和情態。

  上闋全就王長官其人而發,描繪了一個飽經滄桑、令人神往的高士形象。前三句“三十三年,今誰存者,算只君與長江”,一開篇就語出驚人不同凡響,在將長江擬人化的同時,以比擬的方式將王長官高潔的人品與長江共論,予以高度評價。“凜然蒼檜,霜幹苦難雙”二句喻其人品格之高,透過“蒼檜”的形象比喻,其人傲幹奇節,風骨凜然如見。王長官當時居住黃陂(今武漢市黃陂區),唐代武德初以黃陂置南司州,故詞雲“聞道司州古縣,云溪上、竹塢松窗”。後四字以竹松比喻託襯他的正直耿介。“江南岸”三句是說倘非王先生送陳慥來黃州,恐終不得見面。語中既有詞人的自謙,也飽含作者對於王先生人品的仰慕之情。

  過片到“相對殘釭”句寫三人會飲。“摐摐”二字擬(雨)聲,其韻鏗然,有風雨驟至之感。“疏雨過,風林舞破,煙蓋雲幢”幾句,既寫當日氣候景色,又透過自然景象的不凡,暗示作者與貴客的遇合之脫俗。“願持此邀君,一飲空缸”,充滿了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情。“居士先生老矣”,是生命短促、人生無常的感嘆。“真夢裡,相對殘缸”,寫主客通宵達旦相飲歡談,彼此情投意合。

  末三句寫天明分手,船鼓催發,主客雙方話未盡,情未盡,滿懷惜別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