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籍> 《史記·陳丞相世家》的閱讀答案與原文翻譯

《史記·陳丞相世家》的閱讀答案與原文翻譯

《史記·陳丞相世家》的閱讀答案與原文翻譯

  陳丞相平者,陽武戶牖鄉人也。少時家貧,好讀書。裡中社,平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陳孺子之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陳涉起而王陳,立魏咎為魏王,陳平從少年往事魏王咎於臨濟。說魏王不聽,人或讒之,陳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漢。其後,楚急攻,圍漢王於滎陽城。久之,漢王患之,謂陳平曰:“天下紛紛,何時定乎?”陳平曰:“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顧楚有可亂者,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鍾離昧、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大王誠能出捐數萬斤金,行反間,間其君臣以疑其心。項王為人意忌信讒,必內相誅。漢因舉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漢王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陳平,恣所為,不問其出入。陳平既多以金縱反間於楚軍,宣言諸將鍾離昧等為項王將,功多矣,然而終不得裂地而王,鹹與漢為一,以滅項氏而分王其地。項羽果意不信鍾離昧等。項王既疑之,使使至漢。漢王為太牢具,舉進。見楚使,詳驚曰:“吾以為亞父使,乃項王使!”復持去,更以惡草具進楚使。楚使歸,具以報項王。項王果大疑亞父,亞父欲急攻下滎陽城,項王不信,不肯聽。亞父聞項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請骸骨歸!”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

  (《史記·陳丞相世家》)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使:派遣

  B.久之,漢王患之 患:對……感到擔憂

  C.行功爵邑,重之 爵:封爵

  D.更以惡草具進楚使 更:換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3分)

  A.①具以報項王 ②吾騎此馬五歲……不忍殺之,以賜公

  B.①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 ②楚與諸侯之慕從者數萬人

  C.①漢因舉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②高祖因狎侮諸客

  D.①吾以為亞父使,乃項王使 ②乃出黃金四萬斤

  11.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陳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謀。劉邦滎陽被圍,他利用楚軍中存在的可以導致混亂的因素,行反間計,使得項羽懷疑剛直忠誠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軍。

  B.劉邦能夠用賢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陳平的反間計,讓陳平便宜從事;又依計而行,故意降低規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項羽疑心。

  C.項羽聽信讒言,猜忌多疑。這樣的的性格弱點,使得他無法招致天下正直有節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計,貽誤了戰機。

  D.亞夫頗有謀略、性情剛直。他欲急攻滎陽,體現了正確的戰略主張;但他又任氣使性,面對項羽的生疑,他忿而離去,最終使敵方的計謀得逞。

  1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7分)

  (1)大王誠能出捐數萬斤金,行反間,間其君臣以疑其心。(3分)

  (2)漢王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陳平,恣所為,不問其出入。(4分)

  (3)漢王為太牢具,舉進。見楚使,詳驚曰:“吾以為亞父使,乃項王使!”復持去,更以惡草具進楚使。(5分)

  參考答案:

  9.A 使:如果,假使。

  10.D D用作副詞,表示前後兩事在情理上是逆轉相背的,可譯為“卻”“原來是”“竟(然)”等;用作副詞,表示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為“就”。A項:把。B項:助詞,作為定語後置的標誌。C項:用作介詞,可譯為“趁機”。

  11.C “他無法招致天下正直有節的人才”錯,應是項羽恭敬愛人,那些正直有節的人大都歸附他。

  12.(1)如果大王能夠拿出幾萬斤黃金,施行反間計,離間項王君臣,使他們互相懷疑。

  (2)漢王贊成他的意見,就拿出四萬斤黃金,交給陳平,讓陳平隨意使用,不加過問。

  (然 恣 不問其出入 句子通順各一分)

  (3)漢王特地讓人準備了豐盛的酒席,端了進去。一見使者,就假裝驚訝地說:“我以為是亞父的使者,竟然是項王的使者。”又端了回來,換了粗劣的`飯菜給楚軍使者吃。

  參考譯文:

  丞相陳平,陽武縣戶牖鄉人。年輕時家裡貧窮,喜歡讀書。鄉里舉行社祭,陳平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公平。父老們都說:“陳平這孩子主持分祭肉,分得好!”陳平感慨地說:“要讓我主宰天下,也會像分祭肉一樣!”陳涉起兵在陳縣稱王以後,立魏咎為魏王,陳平帶著一些年輕人一道去臨濟投奔魏王魏咎。陳平向魏王提出建議,魏玉沒有采納,又有人說陳平的壞話,陳平因此逃跑了。陳平就到修武歸降了漢王。後來,楚軍加緊進攻,把漢王包圍在滎陽城裡。過了一些時間,漢王為此憂慮起來,就對陳平說:“天下紛爭,什麼時候才能安定呢?”陳平說:“項羽這個人恭敬愛人,那些講究廉節禮儀的人大都歸附他。但是到了按照功勞應該封給爵位和食邑的時候,他卻很吝嗇,人們因此又離開他。現在看來楚軍中存在著可以導致分裂混亂的因素。項王身邊剛直而又忠實的臣子,只有亞父范增、鍾離昧、周殷這麼幾個人。如果大王能夠拿出幾萬斤黃金,用反間計去離間項王君臣,使他們互相懷疑,項王這個人又愛聽讒言,容易猜忌別人,這樣他們內部就會互相殘殺。然後漢軍趁勢發兵攻打,必定能打敗楚軍。”漢王贊成他的意見,就拿出四萬斤黃金,交給陳平,讓陳平隨意使用,不加過問。陳平用大量黃金在楚軍中進行離間活動,讓人在楚軍將領中公開散佈,說鍾離昧等人為項王領兵打仗,功勞很多,然而卻始終沒有得到裂土為王的封賞,他們都想與漢王聯合起來,滅掉項氏,瓜分楚國的土地,各自為王。項羽果然不再相信鍾離昧等人。項王既然對這些人產生了懷疑,就派使者到漢王那裡去。漢王特地讓人準備了豐盛的酒席,端了進去。一見使者,就假裝驚訝地說:“我以為是亞父的使者,原來是項王的使者。”又端了回來,換了粗劣的飯菜給楚軍使者吃。使者回去後,把情況如實報告項王,項王果然更力。懷疑亞父。亞父打算加緊進攻,很快攻克滎陽城,項王不相信他的話,也不按照他的意見做。亞父知道了項王懷疑自己,就生氣地說:“天下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王自己幹吧!請把這把老骨頭賞給我,讓我回家去吧!”範曾在回家的路上,還沒有走到彭城,因背上生了毒瘡而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