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籍> 《少年遊》閱讀答案附賞析

《少年遊》閱讀答案附賞析

《少年遊》閱讀答案附賞析

  柳永

  參差煙樹灞陵橋①,風物盡前朝。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②。

  夕陽閒淡秋光老,離思滿蘅皋③。一曲陽關,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橈④。

  [注]

  ①灞陵橋:在長安東(今陝西西安)。

  ②楚宮腰:以楚腰說柳。

  ③蘅皋:長滿杜蘅的水邊陸地。

  ④蘭橈:橈即船槳,蘭橈指代船。

  【閱讀訓練及答案】

  (1)詞中“憔悴楚宮腰”的句子化用了前人的兩句名句,這兩句名句是“ , 。” 《陽關》是送別的名曲,這首曲子指的是唐朝著名詩人 的七言絕句《 》。

  (2)簡要分析這首詞的表現手法。

  (3)請指出上闋後三句運用了哪種表達技巧?並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5分)

  (4)結合本首詞的下闋來分析詞人“腸斷”的因由。(6分)

  答案:

  (1)“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陽關三疊曲》)

  (2)運用襯托手法,藉助衰楊、古柳、夕陽、秋光等最易牽動遊子思鄉、悲秋情懷的意象,以哀景襯哀情,突出離愁之深重。

  (3)參考A:哀景襯哀情。(1分。借景抒情、以景襯情,也可以。答“比喻”不給滿分)眼前的煙柳歷經滄桑而衰敗,又加上歷來被離別之人攀折,如今也是憔悴不堪。(2分)作者以哀景襯哀情,借傷柳而傷別,加倍突出了人間的別離之頻繁,別恨之深重。(2分。提及滄桑之感亦可)

  參考B: “憔悴楚宮腰”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1分)詞人眼中所見到的楊柳幾經攀折,那如楚宮腰的.婀娜多姿的柳樹早已憔悴不堪了,已是古老且衰敗。(2分)擬人手法的運用,不僅形象生動地描繪了眼前煙柳姿態,而且強烈表現了詞人心中所生的歷史滄桑之感(離愁別恨)。(2分)

  (4)關鍵詞:秋日、夕陽——漂游思鄉;陽關曲——別離之苦;乘舟憑欄——孤寂)夕陽閒淡而且秋光已老,這種悽清孤寂的環境已經讓詞人心中滿是離愁,而送別的陽關曲不由得讓獨自乘舟而去的詞人更是肝腸寸斷。

  [注]①蘅皋:長滿杜蘅(香草名)的水邊陸地。②蘭橈(ráo):指划船的槳,這裡代指船。

  (1)結合本詞內容具體賞析“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三句。

  (2)“獨自憑蘭橈”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獨自”二字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案:

  (1)以哀景映襯哀情 ,借傷柳以傷別 ,加倍突出人間別離之頻繁,別恨之深重 。

  (2)結句“獨自憑蘭橈”描繪了一幅獨自一人倚在畫船的船舷的畫面 ; “獨自”二字,筆力沉重,透露出一種孤寂難耐的情懷,充分表達了依依惜別的衷情,孤身飄零的苦況 。

  【賞析】

  這是一首典型的婉約之作。風格柔婉,語言清麗,情思纏綿。上闋重在寫景,情融其中,景物描寫句句含情。開頭兩句總寫灞陵橋全景:楊柳參差,如煙如霧,景色之悽迷,與前朝完全相同。此等景象,最易牽動遊子思鄉的情懷。“風物盡前朝”一句,意蘊豐厚,使人頓生物是人非之感,如同一條紐帶將現實的羈旅之愁與歷史的興亡之感連線起來,在貌似冷靜的描述中,透露出詞人沉鬱的思緒。後三句專寫離愁,詞人極寫“折柳贈別”的習俗:“幾經攀折”,暗喻人間離別之頻繁;“憔悴楚宮腰”,一語雙關,字面上指屢遭“攀折”之柳衰弱不堪,如同楚王宮中餓死的宮女的細腰,實際上是抒寫飽受折磨的離人憔悴之態,突出離愁之深重。下闋重在抒情,藉助“夕陽”、“秋光”等淒涼意象,對“離愁”進行映襯、渲染。“離思滿蘅皋” 一句,使抽象的“離愁”似乎伸手可觸,形象化地表現離愁之多,無處不在。走筆至此,詞人意猶未盡,又用“一曲《陽關》”之句,從聽覺的角度進一步強化“離愁”,表現其令離人肝腸寸斷的“殺傷力”。詞末以“獨自憑蘭橈”收煞,表現離人孤獨之悲。全詞內涵深廣,悲秋與離愁渾然一體,景物與人事有機交融。詞人運用襯托手法,以哀景襯哀情,把離別的哀情渲染得淋漓盡致,堪稱抒寫離愁別緒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