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維的《丹陽送韋參軍》原文及賞析
《丹陽送韋參軍》是唐代詩人嚴維創作的一首詩。此詩透過描述作者送別友人途中的所見所聞,抒寫了作者與友人離別前後的真摯感情。全詩造語清麗流暢,感情深摯自然,情景高度和諧,妙語連珠,餘韻無窮,堪稱唐人贈別詩中的精品。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嚴維的《丹陽送韋參軍》原文及賞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鍵詞】
詩詞名句,抒情,離別,遙望,思念
【名句】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出處】
唐·嚴維《丹陽送韋參軍》
丹陽郭裡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譯註】
天晚,我仍站在江南望江北,烏鴉都已歸巢,只見流水悠悠。
【說明】
《丹陽送韋參軍》是唐朝詩人嚴維所創作的一首送別詩,寫的是作者給韋參軍送行以及送走後的情景。這首詩也是一篇寫景抒情的名作,詩人透過描述送別友人途中所見所聞,抒寫詩人與友人離別前後的真摯感情。
【賞析】
這是一首感情真摯深厚、造語清麗流暢的送別詩,餘味悠長。首句交代送別地點及友人出行的方式。次句表達情感,“一別心知兩地秋”,“秋”字,一語雙關,表面上寫時令,實際上是離人心頭的憂愁。更多有關離別的古詩詞名句請關注“”
友人漸行漸遠,夕陽西下,詩人仍佇立凝望盆友歸去的方向,只見寒鴉都已經歸巢,唯有悠悠東去的`流水,流向未知的遠方。“日晚江南望江北”,“日晚”暗示作者佇立時間之久,表明二人友誼之深;“江南”是丹陽的所在,而“江北”則是友人所到之處,突出江水的阻隔,引出離愁別緒;“望”字傳出作者的思念之態,表現依依不捨與牽掛之情,同時也自然地帶出最後一句“寒鴉飛盡水悠悠”。結句是作者望見的景象,透過寒鴉與悠悠流水渲染出一種悽清的氣氛,襯托出作者愁思之重,思念之長。
【創作背景】
此詩是詩人嚴維在長江南岸的丹陽(今江蘇鎮江)送友人渡江北上而作的,季節當在秋天,其具體創作年份未得確證
【詩人簡介】
嚴維(約公元七五六年前後在世),字正文,號不詳,越州(今紹興)人。中唐時期詩人、文學家。生卒年不詳,約七五六年前後在世。主要作品有《丹陽送韋參軍》。史書上記載他通曉音樂,好於彈琴。
【人物生平】
嚴維早期隱居桐廬,與劉長卿友善。唐玄宗天寶(742—756)年間,曾經去長安準備應試,屢試不第。直至肅宗至德二年,才以“詞藻宏麗”進士及第。但他一心只戀家鄉越州山光,並沒有步入仕途的想法,於是上朝言家中常年貧困,且上有老者不能長時間疏於看管,於是官授諸暨尉,當時他已經四十多歲了。後來擔任秘書郎,唐代宗大曆年間又轉任餘姚令,以秘書郎之職而卒。嚴維擅長賦詩,與當時的岑參、韓翃等文學家均有交往遊歷。後期詩人章八元(晚唐詩人章碣祖父)、詩僧靈澈皆向他求學,後來都聞名於當時。
【相關記載】
初隱居桐廬,與劉長卿友善。唐玄宗天寶(742—756)中,曾赴京應試,不第。肅宗至德二年,以“詞藻宏麗”進士及第。心戀家山,無意仕進,以家貧至老,不能遠離,授諸暨尉。時年已四十餘。後歷秘書郎。代宗大曆(766—779)間,嚴中丞節度河南(嚴郢為河南尹,維時為河南尉),闢佐幕府。遷餘姚令。終右補闕。官終秘書郎。
工詩,與當時名輩岑參、劉長卿、皇甫冉、韓翃、李端等交遊唱和。章八元、僧靈澈求學,均有名於世。大曆中,曾與鄭概、裴冕、徐嶷、王綱等宴於園宅,聯句賦詩,世稱浙東唱和。《唐才子傳》稱其“詩情雅重,挹魏晉之風,鍛鍊鏗鏘,庶少遺恨”。詩以送別贈酬居多,《酬劉員外見寄》的“柳塘春水漫,花塢夕陽遲”,向稱名句;七絕《丹陽送韋參軍》亦為名作。《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嚴維詩》1卷,《全唐詩》收其詩64首,輯為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