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籍> 宋史韓通傳原文與翻譯

宋史韓通傳原文與翻譯

宋史韓通傳原文與翻譯

  韓通,幷州太原人。弱冠應募,以勇力聞,補騎軍隊長。晉開運末,漢祖建義於太原,置通帳下。尋從漢祖至東京,累遷為軍校。漢祖典衛兵,以通為衙隊副指揮使,從討杜重威,得銀青階,檢校國子祭酒。漢祖開國,加檢校左僕射。隱帝即位,遷奉國指揮使。乾祐初,周祖為樞密使,統兵伐河中。知通謹厚,命之自隨,先登,身被六創,以功遷本軍都虞候。周祖鎮大名,奏通為天雄軍馬步軍都校,委以心腹,及入汴,通甚有力焉。授奉國左第六軍都校,領雷州刺史。周祖親征兗州,以通為在京右廂都巡檢。時河溢,灌河陰城,命通率廣銳卒千二百浚汴口,又部築河陰城,創營壁。未幾,拜保義軍節度觀察留後,周祖親郊,正授節度。幷州劉崇南侵,命通副河中王彥超出晉州道擊之,敗於高平。以通為太原北面行營部署,為地道攻其城。俄班師,移鎮曹州,檢校太保。世宗即位,以深、冀之間有胡蘆河,東西橫亙數百里,堤堨非峻,不能扼契丹奔突。顯德二年,命通與王彥超浚治之,功未就,契丹至,通出兵迎擊退之,遂城李晏口為靜安軍,四旬而完。又城束鹿及鼓城,並葺祁州。時大兵之後,遺骸布野,通悉收瘞為萬人冢。又城博野、安平,往來深、定間,夜宿古寺,晝披荊棘。在安平領百餘騎督役會契丹騎數百奄至通率麾下與戰日暮大風雨契丹解去擒十餘騎。又城百八橋鎮及武強縣,皆旬日畢。歸朝,會攻秦、鳳,以通為西南面行營馬步軍都虞候,入大散關,圍鳳州,分兵城固鎮,以斷蜀餉道。未幾,拔鳳州,以功授侍衛馬步軍都虞候。太祖奉詔北征,至陳橋為諸軍推戴。通在殿閣,聞有變,惶遽而歸。王彥升策馬逐之,通馳入其第,未及闔門,為彥升所害,妻子皆死。太祖聞通死,怒彥升專殺,以開國初,隱忍不及罪。

  【參考譯文】

  韓通,幷州太原人。剛成年就響應招募,以勇敢有力而聞名,補為騎軍隊長。後晉開運末年,漢祖太太原樹起義旗,把韓通安排在帳下,不久跟隨漢祖到了東京,屢次升遷為為軍校。漢祖統領衛兵,任命韓通為衙隊副指揮使,跟隨生計杜重威,授銀青官階,檢校國子祭酒。漢祖建立國家,加官檢校左僕射。隱帝即位,升奉國指揮使。

  乾祐初年,周祖為樞密使,統領軍隊征討河中,知道韓通恭謹忠厚,命令他跟從自己。(交戰時)首先登城,身上受了六處傷,因功升為本軍都虞侯。周祖鎮守大名,上奏(請求)任(命)韓通為天雄軍馬步軍都校,把(他)當作心腹委任,到進汴(河)的河口,又統領(人馬)築建河陰城,建造營壘。不久,被(授予)保義軍觀察留後(的官職),周祖親自舉行郊祀,正式授節度使。幷州劉崇南侵,(周祖)命令韓通作為河中王彥超的`副將出兵晉州,在半路上攻打他,在高平打敗了他。任命韓通為太原北面行營部署,挖地道攻打其城。不久班師,(調)到曹州鎮守,(擔任)檢校太保。

  世宗即位,因為深、冀之間有葫蘆河,東西橫亙幾百裡,堤堰並不高,不能扼制契丹騎兵(的)衝擊,顯德二年,命令韓通與王彥超疏通治理,工程還未完成,契丹到來,韓通出兵迎擊打退了他們,於是在李晏口築城成為靜安軍。四十天就完工,又在束鹿及鼓城築城,並且修茸祁州。當時是在大戰以後,留下的屍骸遍佈郊野,韓通全部收葬成萬人冢。又在博野、安平築城,在深、定間往來,夜住古寺,白天披荊斬棘。在安平帶領一百多騎兵監督工程時,契丹幾百名騎兵忽然到來,韓通率領部下同他們作戰。傍晚大風雨,契丹解圍離開,擒獲了十多名騎兵。又在百八橋鎮及武強縣築城,都是十天完成。回朝,正值攻打秦州、風州,任命韓通為西南而行營馬步軍都虞侯,進入大散關,包圍鳳州,分兵在固鎮築城,用來切斷蜀的糧道。不久,攻下鳳州,因功授任侍衛馬步軍都虞侯。

  宋太祖奉詔北征,到陳橋被各軍推戴為帝,韓通在殿閣,聽說有變亂,恐慌地趕回家。軍校王彥升在路上遇見韓通,策馬追他,韓通縱馬奔跑進府第,沒來得及關上門,就被王彥升殺害,妻子兒女都死去。太祖聽說韓通的死訊,對王彥升擅自殺人很生氣,因為是開國之初,隱忍沒有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