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籍> 《岣嶁山》原文註釋及作者介紹

《岣嶁山》原文註釋及作者介紹

《岣嶁山》原文註釋及作者介紹

  《岣嶁山》作品介紹

  《岣嶁山》的作者是韓愈,被選入《全唐詩》的第338卷。

  《岣嶁山》原文

  岣嶁山

  作者:唐·韓愈

  岣嶁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

  科斗拳身薤倒披,鸞飄鳳泊拿虎螭。

  事嚴跡秘鬼莫窺,道人獨上偶見之,我來諮嗟涕漣洏。

  千搜萬索何處有,森森綠樹猿猱悲。

  《岣嶁山》註釋

  ①岣嶁山:在今湖南衡陽市北,衡山七十二峰之一,為衡山主峰,故衡山又名岣嶁山。本詩作於永貞元年(805)九月。

  ②神禹碑:又稱峋嶁碑。後人附會為夏禹治水至衡山時所刻。後世所傳碑文七十七字,是根據唐時傳聞偽造。參見方藥雨《校碑隨筆》。

  ③形模:形狀。指字型。

  ④科斗:今作“蝌蚪”。上古一種文字,字型一端粗,一端細,形同蝌蚪。拳:屈曲。薤:草本植物,根如小蒜,名薤白,可食,葉細長如韭。魏懷忠(新刊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王倍(文字志》日:‘倒薤,書名,小篆法也。垂枝濃直,若建葉也。”,倒披:倒垂披散。全詩校:“倒,一作葉。”

  ⑤鸞飄鳳泊:形容筆畫有的.氣勢飛揚,有的驟然而止。拿:牽引,勾連。螭):傳說中的一種無角龍。

  ⑥漣洏:淚流的樣子。

  《岣嶁山》作者介紹

  韓愈(768—824) 字退之,洛陽人,文學家,世有韓昌黎、韓吏部、韓文公之稱。三歲即孤,由嫂撫養成人,貞元進士。曾官監察御史、陽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贈禮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贊成改革主張,又反對藩鎮割據。尊儒反佛,比較關心人民疾苦 。

  韓愈在文學上主張師承秦、漢散文傳統,積極倡導古文運動,提出“文以載道”、“文道合一”的觀點。《師說》、《進學解》等,皆為名篇。韓詩力求創新,氣勢雄偉,有獨特風格,對宋詩創作影響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

  《岣嶁山》繁體對照

  卷338_19岣摟山韓愈

  岣摟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

  科鬥拳身薤倒披,鸞飄鳳泊拿虎螭。

  事嚴跡秘鬼莫窺,道人獨上偶見之,我來諮嗟涕漣而。

  千搜萬索何處有,森森綠樹猿猱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