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工作計劃> 閱讀工作計劃(通用10篇)

閱讀工作計劃

閱讀工作計劃(通用10篇)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是時候開始制定工作計劃了。但是工作計劃要寫什麼內容才是正確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閱讀工作計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閱讀工作計劃 篇1

  為了增強學生課外閱讀的要求,構建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科學體系,真正地讓小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素質發展,針對我校一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現狀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以下閱讀計劃:

  一、結合校本課程,強化閱讀指導

  每兩週開設一節課外閱讀指導課,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課外閱讀指導,帶領學生潛心閱讀經典美文,領略中外名著,吟詠古今詩文,強化國學教育,在大量的閱讀實踐中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興趣。嚴格控制作業量,保證學生每天至少有半小時自由閱讀時間。不斷地探索課外閱讀指導的思路,逐步形成課外閱讀的基本課型。

  二、倡導師生同讀,實現師生共進。

  書籍記載著人類成長的歷程,把文明代代相傳,綿延至今。無論是嚴謹雄辯的哲學思想,還是奧妙無窮的科學知識;無論是精美絕倫的唐詩宋詞,還是神奇有趣的神話傳說……無不以書的形式傳承至今,書籍是人類歷史的見證,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要從促進師生髮展的戰略高度來引領教師和學生,形成“與書為伴”、“與書為友”的良好讀書風尚,實現‘讀書使人明智,讀書使人明理,讀書使人聰慧,讀書使人高尚,讀書使人文明”目標。

  建立學習型組織,爭做學習型教師,引導教師多讀書、讀好書,形成學習、思考、教學、提高的良性迴圈。在教師間開展讀書筆記交流、讀書知識競賽、經典詩文誦讀、讀書故事講述、讀書成果展覽等活動,激發教師讀書熱情。透過開展師生同讀一本書,同背一首詩,同過一個讀書節的“三同”活動,達到師生共同成長。

  三、開展多種活動,培養閱讀興趣

  有計劃地舉辦讀書故事會、佳作欣賞會、人物評論會、讀書看報心得交流會、優秀詩文朗誦賽、讀書辯論賽、讀書筆記展評等課外閱讀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閱讀的快樂和幸福。舉辦“讀書節”,邀請家長和師生共同參加諸如名著欣賞講座、閱讀名著演講、文學社採風、徵文比賽、朗誦比賽、文藝演出等閱讀交流活動。組織“親子共讀書香家庭”、“班級閱讀之星”、“十佳博覽之星”、“詩詞誦讀大王”評比,激發學生讀書熱情,提升學生讀書質量。

  四、加強課內外結合,拓展閱讀時空

  以每天20分鐘的閱讀課為主陣地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自覺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閱讀工作計劃 篇2

  課外閱讀是我校的一項特色教育活動。我校透過近幾年的探索實踐,已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為使這項工作開展更規範,更有實效,根據學校要求,結合現實需要和實際情況,特制定了此計劃。

  一、理念與目標

  總目標:認真貫徹課改精神,以新《課標》為引領,構建大語文的戰略思想,培養“我想、我要”的讀書意識,形成良好的課外讀場。同時,在總結上學期課外閱讀經驗和成果的基礎上,本著學校的實際情況補充新的理念,並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兩年來在課外閱讀活動中積累的成果,豐富課外閱讀活動課的內容,營造出“腹有詩書語自華”的讀書氛圍。

  分目標:

  1、閱讀量:一、二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一萬字,背誦優秀詩文12篇;三、四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萬字,背誦優秀詩文15篇;五、六年級背誦優秀詩文20篇,閱讀總量不少於6萬字。

  2、指導學生做好《好書伴我成長》的記錄,教師進行及時批閱;

  3、各級競賽:參加上一級課外閱讀的有關競賽,成績上要力爭更大突破。各班級參加學部組織的有關課外閱讀的競賽,獲獎人次或獲獎等級要高於往年。

  4、做好課外閱讀的培優工作,培養一批在閱讀、朗誦、寫作方面有突出成績的拔尖學生。

  二、措施方法

  (一)充實閱讀資源:

  閱讀資源是開展課外閱讀的一個前提和保證。經過兩年的建設,現在已經初步建立了閱讀資源體系,現從以下方面再做補充要求。

  (1)完善班級圖書角。每個班級要繼續完善班級圖書角建設,班級人均擁有書籍不少於2冊。

  圖書配置主要有以下渠道。一是師生捐贈。號召班級師生為班級捐獻書籍,但要採用自願性質,不強行分配;三是借閱學校圖書。學校的現有的圖書館,是課外閱讀的又一個重要資源,要充分利用起來。班主任和學生代表在開學後可以到到學校圖書室借閱一定量圖書,具體數量和借閱手續按學校圖書室有關規定執行。

  (2)在內容上,教師要根據本班學生年齡特點以及《語文課程標準》的附錄中列舉的書目作為圖書配置的基準,內容要涵蓋知識、科技、文學等各個門類,突出文學性強的特點,文學類書籍所佔比例不少於百分之五十(其中名篇名著有佔相當比例)。

  (二)時間安排

  每天中午的11:30—12:00。

  (三)考核制度

  為保障課外閱讀活動能夠規範有序地開展,特制定以下考核制度:

  1、閱讀指導課,儘量要有教案或學案,做到有計劃地指導。

  2、本小組舉行的“課外閱讀競賽”結果,納入“教學質量管理”考核中。

  3、每天的固定閱讀時間列為責任老師的到崗時間。

  4、學生的讀書筆記列為常規作業檢查之中。(由指導小組的成員不定時進行抽查)

  5、在本學期我校的課外大閱讀的一系列活動中,各班所取得的成績將做為本學期評比先進班級的重要指標之一。

  (四)課外指導小組成員安排

  組長:

  組員:各班班主任及語文老師

  三、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學習本學期的《課外閱讀計劃》,明確分工及職責。

  2、繼續建立或完完善班級的圖書角。(班主任和語文老師)

  3、第一階段的詩詞抽檢。(指導小組的成員)

  十月份:

  1、彙報活動:慶“國慶”徵文比賽。(第六週)

  2、第二階段的詩詞抽檢。

  3、讀書筆記的大抽查。(指導小組負責人)

  十一月份:

  1、一至六年級的講故事比賽。(第九周)

  2、第三階段的詩詞抽檢。

  十二月份:

  1、彙報活動:中高年級的作文比賽。(第十五週)

  2、彙報活動:迎“元旦”手抄報比賽。(第十三週)

  元月份:

  1、第四階段的詩詞抽檢。

  2、本學期課外大閱讀活動總結會。

  3、課外大閱讀的考核會。

  備註:未盡事宜,再作補充。

  此外也將根據上級工作安排做適當調整。

  閱讀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為了營造積極、健康、文明的書香校園,加強學校文化建設,紮實推進素質教育,班級根據學校要求,開展了讀書活動。讓學生體驗到:讀書豐富自我!

  二、活動目標

  1、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孩子喜歡讀書,和書成為好朋友,讓書成為學生的終身伴侶。2、透過閱讀,使學生增長知識,拓展視野,提高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3、讓學生在積累知識的同時,提高寫作能力。

  三、讀書口號:“讀書豐富自我!”

  四、準備階段

  1、做好宣傳發動工作,使學生認識到開展讀書活動的意義,明確讀書活動的目標、任務。

  2、制定讀書計劃書:結合學生實際,推薦一些書目,在家長幫助下制定讀書成長規劃和讀書目標。必讀書目:《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一年級同步閱讀》選讀書目:《十萬個為什麼》、《100個榜樣故事》

  3、倡議學生帶書回校交換閱讀,建設班級特色圖書角推選好班級圖書管理員,在班中營造一種良好的讀書氛圍。學生自己從家裡帶書(每人不少於二本),適當進行指導,帶哪些方面的書,如童話、故事書、科幻等等。

  4、大手拉小手,共享讀書樂:在家:父母與孩子一起看書、同看一本書,家長和孩子一起聊聊書的內容,嘗試讓孩子複述書的內容,與孩子談談各自的看法。回家保證半個小時的閱讀時間。每個學生每學期要讀2本書以上,並精讀其中2篇文章。在校:老師指導閱讀,介紹一些讀書方法。每週背兩首兒童詩,每天中午花十分鐘熟讀,週二、週四背誦。遵循走進教室就看書的要求,規定每天中午12點半到1點鐘為看書時間。每天上午課前十分鐘,舉辦“大手拉小手,共享讀書樂”,以“我會講——”“我最喜歡——”活動介紹書及裡面的內容,向同學們介紹看過的新書、好書,交流自己在讀書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在班級中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

  5、每個學生在老師或家長的幫助下填寫好課外閱讀量儲蓄卡等。

  6、根據讀書情況進行相關評比、表揚及獎勵。可以每個星期召開與閱讀主題相關的班級讀書交流活動以及展評活動,如講故事、識字小博士評比等等。

  閱讀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凡有所讀,皆成性格”。學生僅僅靠“吃”教科書成長是遠遠不夠的,那只是知識海洋中的一滴水。新課程標準提出,一至九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10萬字。要讓學生與經典為友,與好書同行,與大師對話,時刻讓書籍充實心靈,滌盪情感,最佳化氣質,豐滿學生的生命,增添生命的底色。為了讓學生心靈沐浴書香,讓書香推動學校課程、區“一校一品”建設,和國家“學校特色發展的校本研究”之“小學生經典閱讀研究”的研究工作,制定此研究活動計劃。

  二、閱讀目標

  1、培養閱讀興趣和習慣。讓學生喜歡讀書,和書成為好朋友,養成自主、持久、愉悅的愛書、愛讀書的好習慣;“不動筆墨不看書”,養成做讀書筆記,在自認為主要處、精彩處劃波浪線等習慣;以及謙讓、友愛、交流、合作、不妨礙他人等習慣。

  2、增長學生知識;在積累知識的同時,把握一生中語言發展的最佳期(少兒期),發展、錘鍊、豐富語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表述和寫作能力。

  3、拓展精神世界和心靈空間。豐富學生人文內涵,增強綜合素質,收穫人生好習慣,受益一生。

  三、活動措施

  (一)制訂班級計劃。各班紮實有序地開展讀書活動。

  (二)繼續打造書香校園。

  1、設立班級圖書角。圖書資源共享,濃化讀書氛圍。

  2、落實讀書時間,最佳化閱讀模式。晨誦——早上到校後即放聲朗讀、背誦;午看——中午到校後即默看課外書刊;課中讀——閱讀課中,可教師(學生)領讀;學生自主讀、展示讀、交流讀;倡導師生同讀(同一本書和同時讀書)。每天保證在校閱讀時間30—60分鐘。學校晨午檢查,每天通報情況。

  3、學校開放圖書室。每週二、三、四朝讀時,分別向學前班、一、二年級,三、四年級,五、六年級借閱。

  (三)築造書香家庭。(班主任、語文教師要利用家長會等為家長講明課外閱讀,對孩子做人和學習產生的深遠影響,幫家長樹立大語文觀、正確的'課外閱讀觀)

  1、為孩子建立小書櫃。配合孩子的成長儘可能地充實相關圖書。

  2、請家長督促閱讀時間:每晚就寢前、雙休日、節日、寒暑假空閒時或閱讀,或摘抄,或記日記,或寫讀後感;平時每天在家閱讀時間30分鐘以上。

  3、開展親子閱讀活動。內容包括:讀書給孩子聽、和孩子共讀一本書、聽孩子讀書、一起觀看有益的少兒電視節目等。

  4、利用社會舞臺。利用節假日、週末,可逛逛書市,適當購買圖書;可到市圖書館,辦借書證,借閱圖書。

  (四)建立激勵機制,評價促讀。

  1、各班級建立圖書閱讀、管理、交流、評價等制度。

  2、進行家庭、校內閱讀記錄評比。比一比誰讀的書最多,誰的收穫最大。

  3、學校組織讀書活動比賽。

  4、組織評比“閱讀大王”“讀書明星”“書香家庭”“書香班級”等優秀集體和個人,並納入班主任納入工作考核之中。

  四、閱讀內容(見《經典閱讀》讀本

  五、活動安排

  9月:安排學校經典閱讀活動。

  10~11月:1、完善經典閱讀評價制度

  2、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經典閱讀活動。

  12月:全校經典閱讀知識競賽或誦讀比賽活動。

  1月:1、經典閱讀誦讀抽背考評;

  2、經典閱讀全面考評。

  閱讀工作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及活動目標:

  以建立“學習型學校”為導向,積極推進課程改革,構建學生閱讀科學體系,營造“書香校園”,引導學生增長見識,發揮潛能,提高素質,讓學生在閱讀中快樂成長;為教師專業化發展搭建舞臺,為學校內涵發展增設平臺。

  引領全體師生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探索科學的學習辦法,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營造人人熱愛學習、善於學習的氛圍,積極踐行“閱讀生活化、學習終身化”的學習理念。

  1.在教師中積極倡導“書香為伴”的思想,將樸素的“讀書是一種需要”上升為“讀書是一種責任”、“讀書是一種樂趣”、“讀書是一種有益的生活方法”,促進教師提高業務素質,享受閱讀、享受教育、享受人生。

  2.在學生中倡導“與好書交朋友”的思想,以新穎活潑、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為載體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養成讀書好習慣,讓讀書漸漸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方法,為其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3.營造濃厚的“書香氛圍”,讓校園裡充溢著濃濃的人文氣息,打造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品牌。

  二、讀書宣告

  讀書是種美麗的休閒,讓我們將讀書開展到底!

  三、活動規定與具體措施

  (一)教師讀書

  1.加強、完善閱覽室建設管理,讓“沉澱”的圖書“流動”起來,使之成為教師借書、讀書的開放港灣。

  2.每位教師每學期精讀一本有利於提高教育教學理論素養的書籍,並寫好讀書心得。

  3.利用雙休日、假期,誦經典名著,充實自我。

  (二)學生讀書

  1.開放圖書角,並制訂相應的借書、閱覽制度。

  2.佈置教室、校園等環境,設計班級、學校讀書標語,讓校園、教室散發出文化氣息。

  3.建立班級圖書角,引導學生把一些優秀讀物帶到學校來,圖書室出借一部分親近母語書籍,以充實圖書角。

  5.利用閱讀課對學生開展閱讀辦法的指導、課外讀物的拓展、名篇精讀、名著交流等。

  四、具體操作:

  1.創設濃郁的校園閱讀氛圍。利用校園空間,合理設定閱讀文化環境。

  2.建立健全校、班圖書管理體系,鼓勵學生把自己的圖書和同學們交流,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3.充實各班班級書櫥。

  閱讀工作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為貫徹省“進一步規範辦學行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會議精神,落實課標提出的“小學階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45萬字”要求,學校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以課外閱讀鞏固課內所學的讀寫知識,提高閱讀和習作水平,拓寬知識面,培養自學能力,使學生領悟文學作品蘊含的靈性和思想,感受充滿魅力、充滿人性的語言美,使學生在心靈上受到感染,在人格上得到薰陶,並內化為自身的情感、素養和思想,促進可持續性發展,達到教育新政背景下“減負不減質”的目標。

  二、總目標與要求:

  廣泛開展課外閱讀,是為了進一步落實語文課程標準關於課外閱讀的要求,培養小學生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構建小學生課外閱讀科學體系,真正讓小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同時也是為了進一步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天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加學生的語文積累。新課標提倡讓學生在小學階段透過大量的閱讀,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讓心靈沐浴書香,做一個有修養的人,不僅是時代的需要,也是為孩子的一生著想,為孩子的生命奠基。我校應把學生課外閱讀提高到校園文化建設的高度來認識,作為一個亮點工程來實施,形成“書香班級”、“書香年級”、“書香校園”;促進學校內涵發展,提升辦學品位,努力把我校建設成“學習型”學校。

  三、各年級要求:

  1、一年級:閱讀量不少於1萬字

  (1)讀完必讀書《格林童話》;

  (2)聽故事20個;

  (3)誦讀兒歌、童謠;

  (4)閱讀淺顯童話;

  (5)背誦古詩10首,優秀詩文10篇(段);

  (6)能流利地講5個故事。

  2、二年級:閱讀量不少於1.5萬字

  (1)讀完必讀書《安徒生童話》

  (2)閱讀淺顯童話集、寓言集、兒童故事;

  (3)積累一定的成語、格言、警句;

  (4)誦讀古詩10首,優秀詩文15篇(段);

  (5)能流利地講10個故事。

  3、三年級:閱讀量不少於10萬字

  (1)讀完必讀書《列那狐的故事》

  (2)閱讀著名童話、寓言、故事;

  (3)閱讀淺顯科普文章、兒童報刊、人物傳記;

  (4)背誦古詩10首,優秀詩文10篇;

  (5)學習閱讀的一般方法,會做摘錄筆記。

  4、四年級:閱讀量不少於15萬字

  (1)讀完必讀書《綠野仙蹤》;

  (2)閱讀著名童話、神話、寓言及兒童文學作品;

  (3)閱讀淺顯科普文章、兒童報刊、人物傳記;

  (4)背誦古詩10首,優秀詩文15篇;

  (5)學習閱讀的一般方法,學會在閱讀時作批註。

  閱讀工作計劃 篇7

  一、目標:

  1、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喜歡讀書,和書成為好朋友,讓他們的童年時時與好書相伴。

  2、透過閱讀,使學生增長知識,拓展視野,提高閱讀能力。

  3、讓學生在閱讀中養成愛書、愛讀書的習慣,陶冶情操,獲得愉悅,感受成長。

  二、實施過程:

  準備階段:

  1、對學生做好宣傳發動工作,使學生認識到開展讀書活動的意義,明確讀書活動的目標、任務。

  2、調查學生擁有圖書和閱讀的情況,建立班級圖書角,推選好班級圖書管理員,在班中營造一種良好的讀書氛圍。

  3、學生自己從家裡帶書,並對學生進行指導,帶哪些方面的課外書。

  活動階段:

  宣傳發動,制定計劃。

  1、學生制定個人的讀書計劃,充分合理地利用課餘時間來讀書。如:安排中午的時間,晚上完成家庭作業後的時間,週六、週日的休息時間。每天讀書不得少於半小時。

  2、做好家長的宣傳工作。提倡在家庭中開展親子閱讀活動,引導孩子按本身的興趣選擇合適的讀物,慢慢引導孩子擴大閱讀範圍。

  實施行動:

  1、讓學生充分利用早晨時間、中午的“美讀”時間進行閱讀,保證學生每天在校至少有二十分鐘的閱讀時間。讓學生每天晚上在家裡安排二十分鐘閱讀時間,雙休日、節假日,更要做到讀書、休息兩不誤,使讀書成為一種習慣,一種樂趣。

  2、開展交流活動,如讀學生選取一段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讀給大家聽,讓大家一起分享。還可以把自己認為好看的書介紹給大家。開展“好書大家看”活動,建立班級圖書箱,學生之間和班級間學生互相交換看書等。可以把這些作文、讀書筆記貼在班級“學習園地”欄裡,供大家欣賞。

  3、老師做好導讀工作,引導學生閱讀方法。提倡個性閱讀,初步教給學生讀書做記號,讀書做筆記的簡單讀書方法。要求學生將讀書活動中讀到的精彩片段、好詞好句、名人名言摘錄在“採蜜本“中,鼓勵學生多寫讀後感日記。

  4、老師和學生一起共讀一本書或上網共享讀書資源,在網上閱讀好書,談談讀書心得。

  5、利用黑板報、古詩天天誦活動等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透過

  給畫配詩,給詩配畫,做書籤、古詩文表演等活動,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

  6、開展家庭讀書樂活動。提倡在家庭中開展親子閱讀活動,讓家長引導孩子選擇合適的讀物或家長和孩子共讀一本書,共議一本書,進而擴大閱讀範圍。

  總結評比。

  1、開展講故事演講比賽,課外閱讀知識競賽活動。

  2、定期進行班級評比,每月評選出“閱讀大王”、“背誦大王”。

  三、具體活動安排:

  20xx年9、10月:

  1、宣傳發動,制定學生個人讀書計劃。

  2、佈置讀書任務。

  3、召開讀書主題班會。

  20xx年11、12月:

  1、讀書專題板報比賽。

  2、師生同讀一本書活動。

  3、參加各班讀書交換日活動。

  20xx年1月

  1、學生讀書總結。

  2、評比出學期“閱讀大王”、“背誦大王”

  閱讀工作計劃 篇8

  為了創設全新的校園文化氛圍,進一步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書海中,擴大知識源,親近母語,提高語文素養。同時透過開展課內外閱讀,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讀寫並進,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透過書香校園的建設,全面提高教師和學生的綜合素質,紮紮實實地提高學校素質教育的質量,從而也有效推動校風校紀的建設。

  一、閱讀目標

  1、在校園內營造一種“書聲朗朗,書香滿校園”的良好氛圍,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和生活需要。

  2、積極倡導“我與好書同行”的思想,努力踐行“我讀書,我快樂,我成長”的理念,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提高讀寫能力,務實文化底蘊,陶冶情操。

  3、透過開展讀書活動,引導老師,家長一同參與讀書活動,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推行閱讀型班級,閱讀型學校,閱讀型家庭的建設。

  4、實現近則為考試,遠則為人生(為個人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人文、科學的素養,從而收穫幸福人生)的閱讀目的。

  二、閱讀指導的總體思路

  加強高中生課外閱讀指導的基本目標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能力的培養和習慣的養成必須遵循高中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本著“科學指導,循序漸進,重點強化,整體提高”的原則展開。主要應從目標管理、方法指導、過程控制三方面入手,實施課程化管理,實現標準化操作。

  三、具體要求:

  1、根據語文課教學大綱的要求,圖書館應為語文教學上好閱讀課,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場所和閱讀書刊。

  2、語文老師應根據當堂閱讀課的教學目的、要求,提前半天到圖書館選擇有關書刊。閱讀課前五分鐘,語文老師、學生服務員到閱覽室,作好開課準備工作。

  3、學生上閱讀課,應帶上筆記本進入閱覽室按編組入座,在規定的閱讀範圍內進行選閱書刊。不得翻閱覽室內其他的展出讀物。

  4、學生上閱覽課應遵守圖書館各項規章制度,保持閱覽室的整潔、安靜。愛護圖書館的書刊、公物,若有損壞應按價賠償,違反圖書館規章制度者按有關規定處理。

  5、閱覽課結束後,學生服務員在圖書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整理書刊,整治好閱覽室的環境。

  6、學生在語文老師的指導下,按教學要求,認真寫好讀後感、讀書筆記、書評和徵文稿件,在語文老師的組織下進行交流和講評。在進行上述活動時,圖書館給以配合。

  7、衣冠整潔,儀態文明。

  閱讀工作計劃 篇9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藉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語文課外閱讀活動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於開闊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智力並形成學習能力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為此,我們初一年級制定了“閱讀課”閱讀計劃。

  一、具體安排

  第1——2周學生讀《愛的教育》,精彩部分要細讀,可寫摘要,寫心得。

  第3周學生交流《愛的教育》中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感受最深的是什麼,故事的主題等問題。

  第4——5周學生閱讀冰心的《繁星春水》並摘抄哲理深刻的詩句,撰寫心得體會。

  第6周學生交流《繁星春水》的主題及心得體會,並試著背誦其中的幾首小詩。

  第7——9周學生閱讀《伊索寓言》以及韓非子先秦諸子百家的一些寓言故事。做好批註、撰寫讀書心得體會。

  第10周學生把閱讀過的寓言改編成故事,課上演講故事並簡要談談所受的啟發。

  第11——14周走近作家魯迅、朱自清、老舍。閱讀他們的經典散文、通讀他們的人物傳記、撰寫名篇的鑑賞。

  第15----16周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筆記本進行展評,參觀學習,取長補短。

  二、指導措施:

  1、指導學生學會閱讀,教給學生有效的讀書方法。

  2、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適當地選擇讀書方式:朗讀、默讀;精讀、略讀、速讀;範讀、分組讀、研讀、賞讀等讀書的方式。

  3、保證學生有時間讀書,利用好每週的閱讀課以及課後的時間,確保學生每天閱讀時間平均不少於半小時。

  4、讀書時要做讀書筆記,圈點勾畫、做批註、寫讀書筆記。或者做讀書卡片、摘抄精彩片段、撰寫讀書心得,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5、在讀書期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優秀讀後感評癬精彩片段朗誦比賽等,以激發興趣,鞏固成果。

  6、有計劃、分層次安排作好讀書筆記。

  7、定期進行課外閱讀筆記本的展評並評出獎項。

  閱讀工作計劃 篇10

  一、活動思想:

  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為了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高品味,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培養學生想讀書、愛讀書、會讀書的良好習慣和能力,本著吸收中華文明之精華,同時起到發展學生智力、陶治情操的目的,根據小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制定閱讀課閱讀計劃。此計劃作為學校閱讀教學活動的延伸與補充,促進學生更好地參與閱讀實踐活動,提高閱讀能力與水平。

  二、活動目標:

  1、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孩子喜歡讀書,和書成為好朋友,讓書成為學生的終身伴侶。

  2、透過引導學生誦讀經典美文,積累優秀詩文,有了較豐富的生活積累之後,形成良好的語感。

  3、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豐富精神世界,提高綜合語文素養。

  4、讓學生在積累知識的同時,提高寫作能力。

  三、讀書內容

  1、新課標指定要求背誦的部分古詩詞。

  2、教師根據教學及學生實際情況推介一些文章或書籍。

  3、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選擇圖書。

  四、指導措施:

  1、採用閱讀指導課、讀讀物推薦課、閱讀研討課、閱讀欣賞課、讀書彙報課等多種課型進行閱讀指導訓練,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2、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適當地選擇和運籌:朗讀、默讀;精讀、略讀、速讀;範讀、試讀、復讀;單讀、齊讀;分組讀、分角色讀、接力讀;研讀、賞讀等讀書的方式。

  3、保證學生有時間讀書,利用好班級的地方課程課以及每天中午的時間,確保學生每天閱讀時間平均不少於半小時。

  4、傳授有效讀書方法,指導學生學會閱讀,教給學生簡單的讀書方法,指導列出自讀提綱。

  如:

  (1)看見了題目你想到些什麼?

  (2)讀後你知道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

  (3)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要求學生做到眼到、心到。

  另外,強化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方法:

  (1)圈點勾畫;

  (2)做批註;

  (3)寫讀書筆記。

  5、與學生一起讀書,及時交流讀書心得。

  6、在讀書期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優秀讀後感評選、精彩片段朗誦比賽等,以激發興趣,鞏固成果。

  7、有計劃、分層次安排作好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