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工作計劃> 初三教學工作計劃模板10篇

初三教學工作計劃

初三教學工作計劃模板10篇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先做一份工作計劃,開個好頭吧。什麼樣的工作計劃是你的領導或者老闆所期望看到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三教學工作計劃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三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教學指導思想

  1、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學 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養創新精神。

  2、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目標設計以學生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發展為基礎;

  3、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活躍思維,展現個性。;

  4、採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即採用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透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

  5、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髮展,建立能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評價體系。

  總之,以“英語課程標準”為宗旨,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正確把握英語學科特點,積極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二、教學工作目標和任務

  1、教材分析

  九年級(上冊),全書共有十個模組。本教材各單元話題靈活,貼近生活實際。本冊書將學習的一些語法知識點有:一般將來時、過去進行時、現在完成時、被動語態、時間狀語從句、條件狀語從句、反意疑問句等。同時每個單元后都提供了一篇閱讀文章,用以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擴大學生的閱讀量。

  2、教學總目標

  能聽懂教師對有關熟悉話題的陳述並能參與討論。能讀供七至八年級學生閱讀的簡單讀物和報紙雜誌,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能根據閱讀目的運用適當的閱讀策略。能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並報告結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能在學習中互相幫助,克服困難。能合理計劃和安排學習任務,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三、教情和學情分析

  1、教情分析

  教材採用了交際性話題探究和功能任務型學習的編寫模式。透過每個單元的學習,讓學生學會就每個話題展開探究學習,並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聽、說、讀、寫的各種任務型學習。如:英語角活動,寫電子郵件,唱英語歌,做英語遊戲等。真正把語言學習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用所學語言做事情,在學英語中用英語,學用結合,學以致用,同時加強了學生的合作學習精神。

  新課標、新教材、新環境、新要求給教學工作帶來新的挑戰。我校良好的人際關係,先進的教育理念,愛的氛圍為教育教學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環境。同時,備課組成員和睦相處為教學提供了共同進步的保障。

  2、學情分析

  透過初中兩年的英語學習,大多數學生已能聽懂有關熟悉話題的語段和簡短的故事。能

  與教師或同學就熟悉的話題交換資訊。能讀懂短篇故事,能寫便條和簡單的書信。但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髮展參差不齊。有少數學生因為基礎不夠好,學習很吃力而自暴自棄,有的因此擾亂課堂次序,這給教學帶來不少困難。另外,有些學生不能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沒有真正認識到學習英語的目的在於交流;有些同學在學習中缺乏小組合作意識;大多數同學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做好課前預習課後複習,學習沒有計劃性和策略性;不善於發現和總結語言規律,不注意知識的鞏固和積累。

  四、完成目標和任務的具體措施

  1、教學常規方面

  1)、精心備課,認真鑽研教材教法,把握重點、難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認真上好每一堂課。確定每堂課的基礎內容,預備內容和拓展內容,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

  2)、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利用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軟體,探索新的教學模式,開發英語教學資源,拓寬學生學習渠道,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效果。

  3)、多與學生溝通,瞭解學生學習狀況和需求,及時改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4)、.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多地使用英語,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對新語言建立自信。教師可以提問,並要求學生全部用英語回答。

  5)、注重個別輔導,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上,培優補差。對後進生進行專門輔導,佈置單獨的作業,讓他們在小進步,小轉變中體味學習的快樂,樹立學習的自信,儘快成長起來。。

  6)、堅持月測的形成性評價制度:對英語學習實行量化制度,每日、每週、每月都要給學生檢驗自己努力成果的機會,讓進步的同學體會到成就感,讓落後的同學找出差距,感受壓力。由此在班裡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和競爭意識。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7)、實施"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8)、在教學中根據目標並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透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

初三教學工作計劃 篇2

  1、課前準備:備好課。每一次備課都很認真,遇到沒有把握講好的課時立即提出,請其它英語老師參謀,綜合考慮各種方案。多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大家討論,如有問題立即更正、改進。

  2.多聽課,學習有經驗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水平的提高在於努力學習、積累經驗,不在於教學時間的長短,

  在四中我雖然是一位老教師,但還需向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學習,儘量多深入課堂聽課,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聽課的同時,認真做好記錄,並進行評課。聽完課後寫聽課心得,哪些地方是自己不具備的,哪些地方可以怎樣講可能有更好的效果等等。務求每聽一節課都要有最大的收穫,必要時,還可與講課教師進行討論,以瞭解其講課安排的依據。

  3.鑽研教材,認真備課。認真鑽研教材,把握住知識點,認真備好每一堂課。教材是教學的依據,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參考書,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講授本課程的內容,學生學習才會有依據,學生在課堂上跟不上老師時可以參考教材重新整理思路,跟上老師的思路,所以應該重視教材的鑽研。在備課過程中,在不離開教材的原則下,可以參考其他教科書,對比它們的不同之處,尋求讓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教法,有了這些教法後,上課之前應與有經驗的老師多交流討論是否行得通,總之單兵作戰很容易鑽牛角尖,教學中的每一個問題都應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討論。

  4.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資訊反饋,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生動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英語的興趣,課堂上說練結合,佈置好課外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5.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初一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慣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多做思想工作,從生活上關心他。從讚美著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己工作的不足。

  6.熱愛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良好的師生關係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在教學工作中,要努力提高自己對學生的親和力,與學生建立和睦友好的關係。我信奉“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只有真正地關心學生、愛護學生,跟學生做朋友,心心相通,學生才會願意接近你、親近你,才會樂意地去學習你所任教的科目。

  7.儘量地去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徵。農村學生大多性格內向,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表現為膽小,在學習不願意開口。針對這種情況,要儘量去了解每一個學生,摸準他們的心理脾氣,在教學中尊重他們,關心體貼他們,及時鼓勵他們。對那些雙差生,我滿懷熱情地關心愛護他們,決不嫌棄、歧視,而是不厭其煩地說理教育。在學習中儘量降低對他們的要求,盡力鼓勵他們,儘量地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從思想上點燃他們進取的火花。

  10.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利用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軟體,探索新的教學模式,開發英語教學資源,拓寬學生學習渠道,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有了目標、有了計劃,我相信成功的彼岸將不會離我們太遙遠,本學年的教育教學成績將會更輝煌!

初三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繼續用“三個學會”目標指導校園生活,配合政教處挖掘和整合好各種教育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教育活動,提升學生素養,促進學生個性與特色發展。強化常規教育和管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初三班共34人,其中住校12人,走讀22人,上學期總體表現良好,小中考成績令人較為滿意,但有個別學生仍需進一步加強。

  三、重點工作:

  1、 配合政教處開展“三項”常規評比,引導學生實現“他律—自律—無律”的轉變。

  2、 配合政教處推進“三個學會”目標的落實。

  3、 組織“輝煌六十年—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系列活動。

  4、 配合政教處表彰在各個方面學有專長的學生,引導學生個性發展。

  四、將採取的措施

  1、 加強後進生管理:

  面向全體,分類施教,加強對學困生(耿威、田鵬南)的輔導,從關心、愛護學生的角度出發,瞭解關心學生,幫助他們及時有效的提高學習成績。

  2、 及時與任課老師溝通

  班主任工作不是孤軍奮戰,需及時與任課老師的溝通,取得任課老師的支援與配合,這樣才能有效而穩定的提高班級學生成績。

  3、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

  經常與家長保持聯絡,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保持聯絡,互通有無,促進班級全體同學共同進步。

  4、 及時與學生談話

  經常與學生談話,發現學生中存在和出現的問題,以便及時解決。

  五、每月工作重點:

  九月份

  1、 收心教育

  2、 配合學校相關部門開展流感秋季防控工作

  3、 主題教育:“安全第一課”

  4、 組織收看法制教育片《青澀記憶》

  5、 引導學生慶祝教師節

  十月份

  1、 主題活動: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週年系列活動(一)

  2、 家長講壇開講

  十一月份

  1、“三個學會”校本劇徵集

  2、期中考試動員、舉行、小結

  3、法制主題教育

  十二月份

  1、 配合學校有關部門開展主題活動:歌詠比賽—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週年系列活動(二)

  2、 開展辭舊迎新活動

  3、 繼續抓好常規教育

  一月份

  1、 期末考試動員

  2、 學期結束工作安排

  3、 結業典禮 表彰學生

  初三班在過去的4個學期中,能夠做到團結一致,奮發拼搏,取得比較優秀的成績,但還有很多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比如:開窗通風、課桌排放等,我相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能以人為本,以金子般的愛心對待學生,多一份尊重、寬容、理解,善待每一位學生,力爭在明年的中考中有10人達到南師附中的錄取分數線,再有10人達到南外、金中、13中等名校的分數線,最後還有10人能達到揚子中學或同等學校的分數線,初三班的明年更輝煌!

初三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落實《新課程標準》為重點,積極推行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加強教研教改,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爭取圓滿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順利完成中考等各項工作。

  二、工作目標

  1、組織各科認真分析中考命題方向,指導教學;

  2、加強初三學生的安全管理。

  3、完成實驗考試及體育考試等各項工作。

  4、狠抓教學質量,完成上級下達的升學指標。

  三、主要工作

  1、落實教學常規。抓好常規管理工作,定期對常規情況進行檢查,對檢查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整改。

  2、認真組織好每月—次的考試工作,並要求各教師對月考情況認真做好質量分析,存在的問題積極採取措施,力爭解決問題。

  3、認真落實培優補差工作,確保優生面達到要求,差生達到基本要求。

  4、組織各科學考試說明,認真分析中考命題方向,指導教學。

  5、加強與其它學校的聯絡,瞭解資訊,引進資源。

  6、加強初三學生的安全管理,關心學生飲食和睡眠。

  7、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解決學生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激發學生的自信心。

  8、做好各科的協調工作,做到團結合作。

  9、完成分流工作。

  10、完成畢業生去向的各項工作。

  四、措施

  1、實行教學常規半月查制,確保課堂45分鐘的效果。

  2、每月底組織月考一次。認真做好數字和文字分析,針對存在的問題積極採取措施,查漏補缺。

  3、落實培優補差工作,落實分層教學,做好對準率,確保合格率。

  4、組織教師學習考試說明,把握中考命題方向,在平常的教學中要具體落實,平時的備課中有體現,在平時的測試中有體現。

  5、要不定期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出現不好的苗頭要及時糾正,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五、工作安排

  1、三月中下旬組織第一次月考,認直作好分析,找出問題,尋求解決方案。

  2、要求學生住讀,並安排晚值班教師、雙休值班人員,確保學生的安全。

  3、四月底組織全體初三教師學習考試說明, 瞭解中考試題,把握命題方向,要求落實在備課中,落實在每月的測試中。

  4、分析上一學年中考的得與失,從中吸取教訓和經驗。

  5、四月底,根據資訊釋出會的精神組織第二次月考,檢查問題的解決情況,查漏補缺。

  6、認真組織5月份的模擬考試,分析與外校的差距,尋求解決策略。

  7、調查各科教師的教學情況,瞭解學生對各科教學的要求,加強各科協調,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

  8、掌握各科的教學進度,做好統一安排。

  9、各科討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學生的反映,落實整改措施,以便學生更好地學習,教師能有效地教學。

  10、實行常規測試檢查制,檢查各項要求的落實情況。

  11、保持與外校特別是重點中學的聯絡,瞭解資訊,以便更有效地指導教學。

  12、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堅持晨練。

  13、認真組織好中考前的複習備考工作,分析試題,分析學生,分析與外校的差距,安排今後的教學沒想。

  14、認真組織好中考的各項工作,做好管理協調。

初三教學工作計劃 篇5

  根據市教研室的有關精神,本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結合本組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況,改進上學期做得不夠的地方,如中考試卷分析的學習、論文的撰寫、課題的申報、七八年級學生活動的趣味性等,進一步加強理論的學習,進一步落實與深化教學常規,聚焦常態課堂,進一步加強有效備課和有效教學的研究,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一步加強組內外教師的交流,開展實效的和諧的教研活動,激勵教師多反思和多總結,提高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加強教研組的建設;繼續開展多樣的學生活動,吸引學生的眼球,使學生更關注英語學習,營造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學習環境,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1.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學理念,抽出時間學習新理論,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本學期要學習有關有效教學資料以及改進評價內容和評價方法的資料,努力做到關注學生學業成就的同時,還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行為方式的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綜合實踐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2.進一步落實與深化教學常規,聚焦常態課堂,打造高效課堂。按計劃上好公開課,要求集體備課,及時評課,找出不足,共同學習,共同促進,以學生的主體作用為重點來實現高效課堂。同時,帶領大家力求做到有效備課、有效上課、有效作業、有效培優補差,鼓勵成員充分發揮教學特長,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3.加強集體備課仍是本學期教研組工作的重點,因此要做到有計劃、有目標、有實效,不走形式,各備課組本學期至少活動五次以上,時間固定,圍繞主題,並有活動記錄。以集體力量、集體智慧來提高全組成員的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

  4.初三備考是重中之重,加強初三畢業班工作的研究,提高畢業班教學效率,組織全組成員認真學習《中考說明》、《導引》和中考試卷分析材料,加強對中考動向的資訊收集和試題研究。抓好聽、說、讀、寫綜合技能的培養,特別注重學生閱讀、寫作和應試能力的訓練,力爭順利打響中考第一仗,爭創中考英語成績新輝煌。

  5.加強科研文化建設,讓研究成為習慣。研究能改變教師的生存狀態,努力創設研究文化。本學期積極響應學校的科教研活動,開展一系列有關有效備課專題的活動:聽說課的有效備課、閱讀課的有效備課、複習課的有效備課。

  6.繼續建設本學科的資源庫。建立學科的資源庫,確實是一個利人利己的好舉措。不斷地添入新的資源,不斷最佳化和建設資源庫。

  7.繼續開展多樣的學生活動,吸引學生的眼球,使學生更關注英語學習,營造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學習環境。

  總之,在校長室、教研室的帶領下,我們英語組全體組員會開拓進取,不斷完善自己,將教學質量放首位,為學校的教育事業貢獻最大力量。

初三教學工作計劃 篇6

  勞動課是以一門實踐性、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只有讓學生積極的投入實踐勞動,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勞動技術課與其他學科一樣,都擔負著傳授知識、培養技能和發展能力的任務。但它有獨持的要求,就是學生必須學習有關的生活和生產勞動的知識、技術原理和在智力、能力諸方面培養學生觀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維力,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 勞動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勞動習慣的養成都是在勞動實踐中實現的。

  一、 指導思想:

  勞動技術教育是基礎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關鍵要素,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它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勞動技術教育與科技教育、創新教育的有機整合,探索出勞技創新教育的嶄新模式,實現勞動技術教育在新時期新形勢下的新發展。 透過勞動技術課的教學,使學生切實學好從事現代化建設和進一步學習現代化科學技術所必需的勞動技術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努力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勞動方法,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態度與價值觀:透過學習交流、合作、討論的方式,積極探索,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質量,逐步形成正確地勞動技術價值觀。

  2、知識與技能:主要內容包括“金屬材料與加工”“服裝裁剪與縫製”“家用電冰箱”共三章,各章都力圖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將基礎知識和怎樣操作呈現給同學們。

  三、教材簡析:

  勞技課的主要目標是:使學生獲得積極的勞動體驗,形成良好的技術素養。目前,本學期勞技課教學內容的選擇,是從學生操作能力、實踐能力的發展和勞動素質提高的需要出發,對學生進行的是基礎的、綜合的勞動技術教青。透過教學與實踐,使學生學會和掌握現代社會生產、生活所必需的一些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發展學生技術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點和勞動態度,使學生成為未來合格的勞動者和社會公民:這對於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技術素養,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八年級下學期是初中學習過程中的關鍵時期,學生基礎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將來。有少數同學基礎特差,問題較嚴重。要在本期獲得理想成績,老師和學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補缺,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體作用,注重方法,培養能力。總體上看,學生學習習慣不好,主動性差,觀察能力,知識的遷移能力較弱,良好的習慣要得到鞏固,如獨立思考,認真進行總結,及時改正作業,超前學習等,都應得到強化。

  1、勞動技術課實踐性強,要以實踐為主,透過這門課的教學,使中學生初步掌握一些工農業生產和服務性的勞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從事簡單的生產能力。為將來參加社會主義社會的工作和適應現代的生活的需要打下基礎。

  2、聯絡實際,對學生加強勞動觀念教育,愛護勞動工具和勞動材料的教育,以培養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勞動習慣。

  3、加強動手操作能力教育。讓學生了解各種事物的輪廓、大小、位置等,培養學生手、腦、眼的協調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對學生以後的成長會有好處。

  4、強化勞動光榮教育,培養學生善於動手、動腦,勇於開拓、創新,透過自編、自導、的鍛鍊過程,培養他們的創造思維能力,並發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在活動中增長才幹,形成熱愛勞動的思想。

  5、培養其關心、農業、生產、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的優良品質。

  四、教學重點、難點:

  在勞動課的教學過程中,如何重視到學生的想象力、發散思維、合作意識是至關重要的。如何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組織好勞動課的實踐活動是本活動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五、教學措施:

  1、做好教學六認真工作。把教學六認真做為提高成績的主要方法,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鑽研新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擴充教材內容,認真上課,批改作業,認真輔導,認真製作測試試卷,也讓學生學會認真。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如是說。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介紹勞動技術家,勞動技術史,介紹相應的勞動技術趣題,給出相應的勞動技術思考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3、鑽研教材、熟悉教材,尤其做到自己先動手,要求學生會做的,自己要先會做,在課堂上做好示範演示。

  4、認真學習資訊科技,使資訊科技與勞動技術課整合,透過運用資訊科技,提高學生對勞動技術的興趣。

  5、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課外調查,勞動技術建模,野外測量,課件演示,使學生樂在其中,樂此不疲。

  6、課堂上多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挖掘勞動技術特長生,發展這部分學生的特長,使其冒尖。

  7、開展分層教學實驗,使不同的學生學到不同的知識,使人人能學到有用的知識,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獲得成功感,使優生更優,差生逐漸趕上。

  8、在勞動技術課上應體現學生主體的原則,教師的任務是給予指導和幫助,給學生較多的設計、組織開展活動的機會,發展學生的主動性。

  9、重理論聯絡實際,

  把課堂中所講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讓學生到大自然中,體驗生活,體驗社會。

  10、學中要聯絡實際,對學生加強勞動觀念的教育,愛護勞動材料等教育。

  11、按時進行期中、期末考核,做好成績記錄,做好經驗總結。 在教學中要堅持素質教育傾向,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為主,為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真正有用的人才而努力。

初三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指導思想

  在初三的第一學期,班級將強化“時時要管理、處處有管理”的責任意識,真正做到關心學生的每一方面。要以校風建設為班級工作突破口,加大教育管理力度,從日常學習生活的每一點小事抓起,以保證本年度工作的順利進行。作為班主任,自己更要繼續認真學習新課程背景下的教改精神,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掌握班主任工作的藝術,全面貫徹執行素質教育,實施愛的教育。

  二、工作目標

  1、認真執行學校的規章制度,嚴格要求學生,為提高學習成績打下堅實的基礎。

  2、全面瞭解學生,幫助學生克服學習生活上的困難,學會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3、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培養良好的競爭意識,努力形成紮實,競爭,拼搏,進取的學習風氣,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4、使得每位學生的心理都能健康發展,以平常心去對待生活中的人和事。

  三、工作要點

  (一)加強班風建設

  1、重申校規和班規,強化學生的守時、守紀和責任意識,為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應對初三學習,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理想教育-----確定學習的具體目標,人生的大目標;態度教育-----敢於吃苦,敢於拼搏;典型教育-----向好學生學習,向第一看齊;信心教育-----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為自己的人生作最後的拼搏。

  2、加強規範訓練,即讓學生養成:(1)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2)一滴不漏的學習要求。(3)始終如一的學習習慣。嚴格的學風,不僅堅持一週、一月、一學期,以至一直堅持下去,治學嚴謹的學風應始終如一。

  3、安排班級活動:根據學校德育工作安排,引導學生開展各項實踐活動。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班主任與學生一起確定好本學期各項活動的主題,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靈活多樣、富有情趣的課內外活動。

  4、營造向上氛圍:(1)制定班級公約、班風,給自己班級、小組取個新名字增強班級凝聚力。(2)佈置教室環境。(3)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和責任心,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和成就感。

  5、指導培養幹部:(1)定期召開班幹部會議,大力開展經驗交流和思想教育活動,培養班幹部的服務意識、管理意識和奉獻精神,激發其工作熱情,提高其工作水平,促使其更好的發揮班級工作中的核心作用,當好班主任的得力助手。(2)分工明確、各負其責,對班內的各項事務明確到位、分配到人。

  (3)精心培養班幹部。

  6、養成良好習慣:(1)班級每週制定學習目標,作為學生完成任務的底線。(2)結合單元測評、期中考、期末考,指導每位學生確立奮鬥目標,並制定學習計劃。(4)透過經常檢查學生的作業、筆記、課堂紀律和考試情況,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透過個別教育和榜樣引導相結合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二)重視學法指導

  1、教育學生在突出語數外的同時,綜合科目要在應用和學科滲透上下功夫。

  2、加強學法指導並對學生進行分類,實行分層推進。

初三教學工作計劃 篇8

  一、指導思想

  中華傳統文化,蘊天地之精神靈魂,藏天地之生命力量,以永不竭息的生命力量孕育著人類生生不息,以永不竭盡的智慧光明,照耀著每一個眾生。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的啟蒙教育,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學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喜歡經典,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熟讀成誦。

  2、初步掌握經典誦讀的方法,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

  3、基本瞭解誦讀內容,提高語文素養。

  4、訓練學生掌握聲韻格律,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從中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

  三、教學內容

  1、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彙編(第三冊)中的《大學》。

  2、弟子規中的總敘及〈入則孝〉。

  3、千字文選句:劍號巨闕,珠稱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4、初三語文課本中的國學內容。

  四、教學措施

  1、以誦讀為主,教學形式多樣化。教師講解、學生講故事、讀書、多形式誦讀比賽等。

  2、充分利用多媒體平臺,播放影片、錄音等,讓學生直觀地感知、理解所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國學的積極性。

  3、注重遊戲教學。教學中要善於激發學生興趣,合理運用遊戲“對句、接 龍、找寶藏、小老師”等。

  4、注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 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最終達到人人熟讀成誦的目標。

  5、充分利用班級牆報,年級宣傳欄等營造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

  五、教學進度

  第一學期

  第三週 語文園地一中的對聯:

  霧鎖山頭山鎖霧

  天連水尾水連天

  綠水本無憂 因風皺面

  青山原不老 為雪白頭

  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重重疊疊山 曲曲環環路

  丁丁冬冬泉 高高下下樹

  古詩兩首:

  《題西林壁》《遊山西村》

  第四周《弟子規》總敘 <入則孝> (初學,正音)

  第五週《弟子規》總敘 <入則孝>;《千字文》選句(理解,背誦) 第六週《大學》第一段

  第七週《大學》第二段

  第八週《大學》第三段

  第九周《大學》第四段

  第十週《大學》第五段

  第十一週 語文園地五中的對聯:

  一徑竹陰雲滿地

  半簾花影月籠紗 (北京頤和園月波樓)

  樹紅樹碧高低影

  煙淡煙濃遠近秋 (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山東濟南大明湖)

  清風明月本無價

  近水遙山皆有情 (江蘇蘇州滄浪亭)

  大學》第六段

  第十二週 古詩兩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

  第十三週《大學》第七段

  古詩:《過故人莊》

  第十四周《大學》第八段

  第十五週 語文園地七中的名言:

  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

  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劉備)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第十六週《大學》第九段

  第二學期

  第一週 古詩詞三首:

  《獨坐敬亭山》 《望洞庭》 《憶江南》

  第二週 複習《大學》一至九段及弟子規

  第三週 語文園地一中的古詩名句: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

  幾行紅葉樹,無數夕陽山。(王士禛)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黃庭堅)

  浮天水送無情樹,帶雨雲埋一半山。(辛棄疾)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

  第四周《大學》第十段

  第五週 語文園地二中的名言: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精誠所加,金石為開。《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離婁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第六週《大學》第十一段

  第七週《大學》第十二段

  第八週《大學》第十三段

  第九周《大學》第十四段

  第十週《大學》第十五段

  第十一週《大學》第十六段

  語文園地六中的古詩名句: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

  鵝湖山下稻梁肥,豚柵雞棲半掩扉。(王駕)

  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白居易)

  第十二週 古詩詞三首 :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 《漁歌子》 第十三週《大學》第十七段

  第十四周《大學》第十八段

  第十五週 語文園地八中的歇後語: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早開的紅梅——一枝獨秀

  砌牆的石頭——後來居上

  關羽失荊州——驕兵必敗

  王羲之寫字——入木三分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第十六週 複習

初三教學工作計劃 篇9

  一、教學目標

  1、思想品德目標:

  透過勞動技術課的教學,使學生切實學好從事現代化建設和進一步學習現代化科學技術所必需的勞動技術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創造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手腦並用能力。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味,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識目標:

  瞭解針線基礎知識,常用種植技術,手工工藝製作技術,基本電學知識應用等。各章都力圖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將基礎知識和怎樣

  操作現給同學們。

  3、能力目標:

  透過勞技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在動手動腦的勞技課中,既學到了技術,又磨練了意志,同時智力得到進一步發展,生活自理能力不斷增強,更使學生感受到勞動的魅力。

  4、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點和良好的勞動習慣,培養他們熱愛祖國,孝敬長輩。透過勞技課的學習, 他們發自內心感到勞動的快樂,同時也深刻體會到努力學好文化科技知識的重要性,透過節假日,寒暑假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在父母的讚揚聲中,他們再次感受到勞動的美。

  二、學生狀況分析

  現在大部分學生是獨生子女,平時在家裡深受父母及長輩寵愛,不但生活自理能力不強,而且不太會幹家務。透過學習, 注重學習方法,可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幫父母分擔家務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孝心,有助於他們以後人生道路的發展。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一些製作的技巧,並能成功製作教材要求的作品。 難點:學會自己創造手工作品。

  四、教學進度安排表

  1、金盞菊的播種及養護

  2、別緻的小鞋

  3、種蠶豆

  4、麵包裡的勞動

  5、縫布袋

  6、紙杯毛驢

  7、安裝門鈴

  8、觀察電冰箱及其原理

  9.玫瑰花的種植及養護

  10、拆裝電風扇並瞭解原理

  五、教學措施

  1、從勞技課的實際出發,使學生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

  2、理論知識的傳授要突出重點,注重知識,能力和情感之間的聯絡。

  3、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發展他們的觀察、思考、聯想和想象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作品製作的創造能力。

初三教學工作計劃 篇10

  一、指導思想

  1、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2、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發展心智,拓展視野。

  二、學生情況分析

  今年的學生的基本情況較差,部分學生已經對英語失去了信心,還有一部分學生覺得英語越來越難,漸漸力不從心了,不感興趣了,上課的注意力也不集中了,發言也不是很活躍。針對這種情況,教學的時候需要注意在備課中增加趣味性,以此來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的

  1、要使學生受到聽、說、讀、寫、英語的訓練,掌握最基礎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以及培養初步援用英語交際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外語學習習慣,掌握學習外語的基本方法;為進一步學習和運用英語打下紮實的基礎。

  2、使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性,

  3、培養初步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和自學能力。

  (二)具體目標

  針對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二方面的教學目標:

  1、語言技能

  聽:1、能聽懂課文大致內容;2、能抓住簡單語段中的觀點;

  說:1、能使用恰當的語調和節奏表達課文大意;2、能經過準備就一般話題作短暫表達

  讀:1、能理解閱讀材料中不同的觀點和態度;2、能識別不同文體的特徵;3、能透過分析句子結構理解難句和長句;

  寫:1、能簡單寫出連貫且結構較完整的句子,2、能默寫課文;3、能在寫作文中基本做到文體較規範、語句較通順;

  2、語言知識

  語音:1、逐步做到語音、語調自然、得體;2、根據語音辨別和書寫不太熟悉的單詞或簡單語句。

  詞彙:1、運用詞彙描述比較複雜的事物、行為和特徵,說明概念等;2、儘可能學會使用規定的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

  語法:1、進一步掌握描述時間、地點、方位的表達方式;2、進一步理解、掌握比較人、物體及事物的表達方式;3、使用適當的語言形式進行描述和表達觀點、態度、情感等;4、學習、掌握基本語篇知識並根據特定目的有效地組織資訊。

  四、課時安排

  本學期共17周的教學時間,計劃第15周結課最後兩週複習。

  五、教學具體措施

  1、摸清學生基本情況,逐步激勵學生對英語產生學習興趣。

  2、重視課堂教學質量,逐步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

  3、有意識培養學生聽力、表述、朗讀、書寫和作業的基本能力。

  4、重視思維過程系統編排,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漸進,點面結合,逐步擴充套件,迴圈往現,以加深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