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音樂教學工作計劃範文(精選5篇)
時間真是轉瞬即逝,我們又有了新的學習內容,何不趕緊為即將開展的教學工作做一個計劃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教學計劃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音樂教學工作計劃範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音樂教學工作計劃1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這個階段是非常重要的,經過兩年的音樂學習,學生對學習音樂有了一定的認識並有自己的見解。這時對今後學習有很大的作用,我們必須要抓住這個階段的學習,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這個學期的學習中,我要鞏固學生上學期學習的知識,並做好本學期的學習,培養學生喜愛音樂的感情。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編寫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音樂於相關文化相結合,強調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正確理解民族文化於多元文化相結合的關係。本教材的設計特色是以單元式的教學結構,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傳統於現代相結合的教材內容,獨特的評價方式,活潑大方的版面設計。
三、本學期教學任務:
(一)發聲訓練部分:
1、學會連音唱法,逐步做到聲音自然而連貫、圓潤而流暢。
2、初步運用氣息控制,做力度變化的練習。
3、在韻母變換時,逐步做到聲音位置不變,注意咬字、吐字的正確。
(二)視唱、知識、練耳部分:
1、讀譜知識:結合鍵盤認識音名從c1到c2在高音譜表上的位置。認識各種常用音符、休止符,知道名稱及它們的名稱和時值。學習附點音符,知道它們的名稱和時值。學習各種拍子的指揮圖式。學習頓音記號及其唱法。
2、視唱部分:視唱C調號上的自然大調音階。在教師幫助下視唱C調號上的單聲部歌曲(包含所學過的音程及節奏)。
(三)欣賞部分:
結合音樂作品的欣賞,瞭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識(如旋律進行的方式、特點和一般的表現意義),以進一步加強情感體驗的能力,加深對音樂形象的感受,進入比較深入的欣賞。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前備、復備工作,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並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匯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並注意在課堂上採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三年級音樂教學工作計劃2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任教的年級為三年級1——5班的音樂課,我從綜合課入手,在教學中滲透德育、美育,在課上進行多媒體教學,努力使學生在上課過程中逐步實現全面發展。由於學生年齡特點原因,他們比較愛好歌、舞、一類的唱遊課,這種課型使學生在學習時積極性高,創新能力能夠自然發揮。
本學期,學生音樂水平已有明顯好轉,但還有一部分同學音樂基礎知識欠佳。音樂知識的欠佳會直接影響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能力。所以,課堂中結合基礎知識進行音樂教學以此提高學生歌唱的完整性。總的來說,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注重音樂基礎知識訓練,進一步鞏固、完善教學。提高學生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定的思路是“以審美為中心,以音樂文化為主線,以音樂學科為基點。加強綜合與滲透,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穿於始終。從教學理念上強調“以學生髮展為本”。“面向學生,注意個性發展。”本教材共分九個單元。主要內容按欣賞、表演、編創活動幾大塊安排。在欣賞方面著重傾向於聲樂作品,欣賞優秀的中外聲樂作品中瞭解一些關於人聲的知識及聲樂的演唱形式。在表演方面增加學生個性發展,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滲透。並使所學的樂理知識在實踐和創造中得以運用和創新。在多彩的音樂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創新能力和感受能力。
第一課《童年》表演《搖啊搖》、《小酒窩》,欣賞鋼琴曲《童年的回憶》,合唱曲《我們多麼幸福》,表達對童年生活的回憶與熱愛。
第二課《草原》表演《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欣賞《草原放牧》《草原巡邏兵》,透過聽、唱、舞、奏、創等大量的音樂實踐活動,初步感受這一地區的.民族風格。
第三課《友誼》表演《原諒我》《噢!蘇珊娜》,欣賞《同伴進行曲》《船歌》,表達同伴間的珍貴友誼,體現好夥伴之間的合作意識與集體主義精神。
第四課《放牧》表演《小牧笛》《放牛山歌》,欣賞《小放牛》《牧歌》,透過本課學習瞭解音樂與地區之間密切的聯絡,感受祖國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音調,激發對祖國民族音樂的熱愛。
第五課《媽媽的歌》——表演《媽媽的心》《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欣賞《媽媽之歌》《魯冰花》《小白菜》,體現不同形式、不同民族的少年兒童歌曲對媽媽深切的愛。
第六課《四季的歌》表演《四季童趣》《捉迷藏》,欣賞《櫻花》《雪花飛舞》,感受並體驗音樂作品相互不同的風格與情趣。
第七課《鐘聲》表演《鈴聲叮叮噹》《美麗的黃昏》,欣賞《維也納的音樂鍾》《靈隱鐘聲》,在美妙的音樂聲中激發對音樂的興趣。
第八課《愛鳥》表演《一隻鳥仔》《小烏鴉愛媽媽》,欣賞《對鳥》《空山鳥語》,透過唱鳥、愛鳥、護鳥,增強環保意識,增進自然常識,提高審美情趣,發展聯想、想像。
第九課《豐收歌舞》表演《桔梗謠》《圓圓和彎彎》,欣賞《豐收之歌》《豐收的喜悅》,表現人們喜慶豐收的歡樂之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鑑賞能力。養成欣賞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鑑賞音樂的經驗。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審美能力、創造能力等。鼓勵學生自信地演唱、演奏,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造性。
四、教學目的
1、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2、能自然的有表情的歌唱,樂於參與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作活動。
3、突出音樂學科特點,培養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五、教學內容和要求
1、本學期透過對學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的培養,為學生學習音樂打下基礎。
2、透過對綜合課,唱歌課,欣賞課及唱遊課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融會貫通,提高其音樂素質。
3、注重音樂知識和技能、技巧的練習,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並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透過綜合練習,使學生的藝術修養,音樂素質大大提高。
六:教學措施
1、指導學生學習正確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發聲演唱;
2、注重學生的音樂綜合技能、技巧、知識訓練,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歌唱;
3、在教學中指導學生了解歌曲的情緒,並能用正確的情緒來演唱不同的歌曲。
4、每節唱歌課都要給學生留有練習鞏固時間,教師給予正確處理、引導;
5、合理安排時間進行音樂欣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愛好,開拓學生的視野,並瞭解一些音樂知識;
6、透過律動教學,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樂感,加強學生的素質;
7、在綜合課、唱歌課、欣賞課、歌舞唱遊課中滲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體開展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生活。
七、課時安排
教學進度計劃
第一課——《童年》——3課時
第二課——《草原》——3課時
第三課——《友誼》——3課時
第四課——《放牧》——3課時
第五課——《媽媽之歌》4課時
第六課——《四季的歌》——3課時
期中複習
第七課——《鐘聲》——3課時
第八課——《愛鳥》——3課時
第九課——《豐收歌舞》——3課時
複習課——本學期學過的音樂和歌曲
三年級音樂教學工作計劃3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共有40個學生,他們大都活潑可愛,並且喜愛音樂,特別是唱歌,大部分學生能掌握正確的唱歌姿勢,自然的發聲方法,有百分之三十的學生能獨立、自信、有表情的進行律動和即興動作。本年級對識譜與欣賞是弱項,只有及少數學生有一定的識譜能力。總之,三年級的孩子就像是一張雪白的紙,等著師生共同去描繪五彩繽紛的畫卷,相信,經過師生的共同的努力,孩子們的音樂素養將會不斷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突出了培養學生的愛好音樂的情趣,重視學生對音樂實踐的主動參與,發展音樂感受與鑑賞能力、表現能力與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除對原有教學內容進行整和外,新擴充套件了音樂創造和音樂與相關文化的內容,重視透過音樂教學活動,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及提高學生人文素養。本教材採用的是“單元”的形式。各單元都有目的明確的主題,各主題之間具有有機的聯絡。各單元內容貼近兒童生活,為他們熟悉和理解。教材將評價機制滲透在各個單元之中,既注重終結性評價,又注重過程性評價。在評價的形式上,自評、互評、他評相結合,增進學生對音樂課的情感體驗,激勵他們更有興趣學音樂。教材所選的歌曲,樂曲,大多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易於學習,樂於學習。
三、全冊教學要求:
1、學唱歌曲。背唱4—6首。學習用正確的口型唱歌,注意咬字,吐字。
2、學習用正確的呼吸及連音、斷音的唱法。學習用強弱,快慢的手段表現歌曲情感。
3、培養獨立、自信的唱歌的能力。
4、欣賞優秀的歌曲,簡介人聲分類和演唱形式。欣賞優秀器樂曲,簡介常見樂器和演奏形式。欣賞優秀民歌、民間歌舞。
5、初步瞭解速度、力度、節拍、音色、音區等在音樂中的表現的作用。
6、學習並感受音的高低、音階排列的順序。感受並認識2/4、3/4、4/4及其強弱規律。學習連線、換氣、延長、反覆、頓音、力度、速度等常用記號。進行節奏和旋律短句的練習。
7、隨著音樂進行有表情的律動、模仿動作和即興動作。學做音樂遊戲,學習歌表演、集體舞等,注意音樂與動作的配合。
四、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質量措施:
1、以新課程理念為先導,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形成師生互動、共同發展、共同感受、共同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
2、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及時總結和認真反思,使自己的思想觀念與教育教學行為得到不斷的修正,形成“學習——實踐——反思”良性迴圈的路子。
3、教學研究,特別是適合課程改革的課堂教學新模式的構建以及教法與學法的研究。
4、加強自身的基本功的訓練,根據本年級的實際情況加以靈活運用。
三年級音樂教學工作計劃4
一、指導思想
從音樂科的特點出發,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方針,為提高民族素質奠定基礎,寓思想政治教育於學科教學中。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兩者之間的協調關係,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內容。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八個單元,教材對每一課,每一單元都儘可能地設定有意味的情境,這些內容都是有組織的聯絡在一起的,每個單元的內容由感受與鑑賞、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這幾部分組成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風格各異,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聽、唱、跳、畫、玩的過程中學會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學會創作。
三、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男生多於女生,透過兩年的學習和訓練,他們各方面的素質已逐漸提高,對音樂也有了一定的認知和了解,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繽紛的世界充滿幻想。也掌握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對音樂有了一定的感受力和鑑賞力。
四、教學目標
1、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能隨著熟悉的歌曲或樂曲哼唱,或在體態上作出反應。
2、知道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並能聽辨其音色。
3、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夠初步辨別節拍的不同,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
4、能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輪唱。
5、能主動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在有情節的音樂表演活動中擔任一個角色;能對自己、他人的表演進行簡單的評論。
6、能即興編創同歌曲情緒一致的律動或舞蹈;能以各種音源及不同的音樂表現形式,即興創編音源故事、音樂遊戲並參與表演。
五、教學重難點
學生全部掌握唱會必學歌曲,並有感情的演唱。學生能否提高欣賞水平,要求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搞好課堂紀律,在抓好特長生培養的同時保證好每個學生的音樂水平。
六、教學建議與措施
1、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寓教於樂,採用多種教學形式進行教學。注意音樂教學各領域之間的有機聯絡
2、在唱、動、認、聽、奏的學習過程中,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合作與共處,創新精神的培養。
3、在音樂教學中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因材施教。
4、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係,。
5、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經常使用課件為課堂教學服務,進行電子備課,運用網上資源,每節課前作好充分準備。
三年級音樂教學工作計劃5
一、學情分析:
三級的學生對音樂已經有一定的認識能力,能夠更主動的學習音樂知識和技能,音樂的表現力、創造力都有所提高,但對於音準方面掌握的不太好,還需要我們慢慢地加大這方面的訓練、滲透。
二、教材分析:
三年級是以(音樂)文化為主線,以(音樂)學科為基點,加強實踐與創造,加強綜合與滲透,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穿欲始終。而課題的題目和內容是以學生的興趣為先,從學生的興趣為前提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
三、教學目標:
透過學習歌曲、欣賞作品,使學生學會必學歌曲並能有感情的演唱。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修養,並且做到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達到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內容:
上冊總共有十二課內容,分別是:
第一課老師你好,聽賞歌曲《老師你好》,學唱歌曲《老師最理解我》;
第二課摺紙船,聽賞歌曲《小揹簍》、《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小螺號》,學唱歌曲《摺紙船》,音樂活動;
第三課山野童趣,學唱歌曲《採山》、《捉泥鰍》,聽賞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學吹豎笛;
第四課音樂家聶耳,學唱《賣報歌》,音樂表演,音樂家故事《小毛頭與賣報歌》,聽賞民樂合奏《金蛇狂舞》;
第五課在祖國懷抱裡,學唱《在祖國懷抱裡》,聽賞與跟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聽賞《我為祖國守大橋》,音樂活動《音符之家》;
第六課新疆好,聽賞歌曲《新疆是個好地方》,學唱歌曲《庫爾班大叔喜洋洋》;
第七課火紅的隊旗,學唱《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聽賞與跟唱《紅星歌》,識譜活動《唱唱跳跳》;
第八課小貓釣魚,學唱《小貓釣魚》;
第九課歡樂的山寨,學唱《乃喲乃》,學唱學跳《擺手舞》,聽賞歌曲《苗嶺的早晨》;
第十課多年以前,學唱《多年以前》,聽賞與跟唱《哩哩哩》,遊藝活動;
第十一課小放牛,學唱和表演《對十》,聽賞《小放牛》,音樂遊戲《誰家的門鈴在響》;
第十二課夜,學唱《月圓曲》,聽賞《搖籃曲》,綜合活動《班級音樂會》。
下冊總共有十二課內容,分別是:
第一課祖國媽媽,學唱《和祖國在一起,和媽媽在一起》,聽賞《我們把祖國愛在心窩裡》,唱一唱《釣魚》,吹豎笛《牧童謠》;
第二課春來了,學唱《春來了》,聽賞《杜鵑圓舞曲》,唱一唱《兩隻老虎》;
第三課愉快的勞動,學唱《剪羊毛》、《我愛我的小鐮刀》,聽賞《鐵匠波爾卡》,音樂活動《你唱我唱大家唱》;
第四課兩隻小山羊,聽賞及表演《兩隻小山羊》;
第五課小騎手,學唱《我是草原小騎手》,聽賞《賽馬》,吹豎笛《其多列》;
第六課母子情,學唱《遊子吟》,聽賞與跟唱《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活動《獻給媽媽的愛》、《唱唱跳跳拍拍》;
第七課友愛之花,學唱《小傘花》,聽賞與跟唱《愛星滿天》,唱一唱《王老先生有塊地》,音樂活動《音符之家》;
第八課快樂的節日,學唱《快樂的節日》,音樂表演《我們大家跳起來》;
第九課小駱駝,學唱《小駱駝》,音樂活動《走走唱唱》,聽賞《嘎達梅林》、《打起手鼓唱起歌》、《甜甜的山歌》;
第十課夢之船,學唱《夢之船》,聽賞《夢幻曲》,音樂活動《花兒朵朵開》;
第十一課音樂家冼星海,音樂家故事《冼星海和風》,聽賞《下山虎》,學唱《只怕不抵抗》、《酸棗刺》;
第十二課喜洋洋,學唱《如今家鄉山連山》,聽賞《喜洋洋》,音樂活動《音樂萬花筒》。
五、教學重、難點:
1、學會每一單元的歌曲。
2、讓學生學會表現美的能力。
3、分別從不同的文化,對世界不同的民族的瞭解。
4、激發學生對用心靈美去愛世界。
5、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機制,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髮現音樂藝術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