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工作計劃> 中學美術工作計劃範文彙編6篇

中學美術工作計劃

中學美術工作計劃範文彙編6篇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著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此時此刻我們需要開始做一個工作計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工作計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學美術工作計劃6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學美術工作計劃 篇1

  指導思想:認真學習《上海市中小學美術課程標準》,貫徹、應用新課程理念,以新課程的實施為重點,切實做好初中起始年級新教材的培訓工作,聚集課堂教學工作,組織有效的教學實踐活動,努力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並靈活地把新理念轉化為具體的課堂教學操作行為。

  主要工作

  一、做好初中起始年級新教材的培訓工作。加強教師的學習、組織好教師的實踐和交流活動。(詳見附頁)

  二、建立初中起始年級新教材實施中心組,人數5—6名左右。全面負責初中起始年級美術學科的新教材實施工作。

  三、組織好新教材的各種觀摩、學習、交流和研討活動。中心組成員和青年教師起帶頭作用。中心組成員教學展示和經驗交流。(3次)青年教師教學展示和經驗交流。(2次)

  四、做好新教材課堂教學經驗交流、總結及新教材課堂教學案例彙編的工作。

  五、聘請專家作上海市中小學美術課程標準解讀和解讀新教材體系、結構和編寫新理念的專題報告。

  六、組織好上海市“大場杯”中小學生書法、中國畫展覽的工作。

  七、按照教研室的要求,做好區中學美術青年教師大獎賽的組織工作。

  八、聚焦三維目標並以此為抓手,做好三維目標的宣傳、解讀和實施工作。

  九、以說課為切入點,認真研究新教材的教學設計,每一位教師要就自己的新教材教案設計寫一篇說課文。

中學美術工作計劃 篇2

  以新課程的實施為重點,切實做好初中起始年級新教材的培訓工作,聚集課堂教學工作,組織有效的教學實踐活動,努力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並靈活地把新理念轉化為具體的課堂教學操作行為。

  主要工作

  一、做好初中起始年級新教材的培訓工作。加強教師的學習、組織好教師的實踐和交流活動。

  二、建立初中起始年級新教材實施中心組,人數5—6名左右。全面負責初中起始年級美術學科的新教材實施工作。

  三、組織好新教材的各種觀摩、學習、交流和研討活動。中心組成員和青年教師起帶頭作用。中心組成員教學展示和經驗交流。青年教師教學展示和經驗交流。

  四、做好新教材課堂教學經驗交流、總結及新教材課堂教學案例彙編的工作。

  五、聘請專家作上海市中小學美術課程標準解讀和解讀新教材體系、結構和編寫新理念的'專題報告。

  六、組織好上海市“大場杯” 中小學生書法、中國畫展覽的工作。

  七、按照教研室的要求,做好區中學美術青年教師大獎賽的組織工作。八、聚焦三維目標並以此為抓手,做好三維目標的宣傳、解讀和實施工作。九、以說課為切入點,認真研究新教材的教學設計,每一位教師要就自己的新教材教案設計寫一篇說課文

中學美術工作計劃 篇3

  中學美術學科青年教師成長工作坊,根據市教育局加快教師隊伍建設,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提升我市教師的整體素質的工作部署及《廈門市中小學"青年教師成長工作坊"實施方案》的要求,結合廈門市中小學青年教師成長工作坊師徒協議的具體目標,採取集中與分散有機結合的工作方式。工作坊定期開展集中培訓,提供培養物件展示與交流的平臺,促進青年教師相互激勵和鞭策。導師與徒弟共同制定個性化的培養計劃,實行經常性的"一對一"指導。

  明確青年教師成長工作坊的宗旨。培養師德高尚、學科業務能力強、具備較高素質與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形成一定知名度的青年教師。

  採用集中與分散有機結合的工作機制。導師對培訓人員進行集中培訓,做學術講座,課堂教學分析與評價,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學術論文等。導師對培訓物件進行專業發展診斷,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指導教育教學研究實踐活動。工作坊堅持個體指導、小組研討與學科活動相結合,發揮指導教師的引領作用,帶動培養物件共同成長。工作坊每月集中一次研討備課或聽課交流,每兩個月一次集體活動,開展讀書指導,學習交流,觀摩美術作品,參觀美展,或寫生考察等活動。

  培訓物件應以高尚的師德風範嚴格要求自己,以無私奉獻的精神;虛心學習,在導師的引導下與工作坊其他成員合作交流,共同成長;遵守工作坊管理制度;每學年制定個人專業發展研修計劃,做好各種研修筆記,提交研修總結,建立個人成長記錄袋。

  培訓物件要以"立德樹人"為教學任務,重視培育學生的美術素養。不斷探索學科教學方法與策略,總結美術教育教學規律,提高學科教學質量,實現自我成長,成為學科教學的示範者。到導師所在學校跟崗學習,聽課交流,教學研討,每學年聽課不少於10節。每學年在校內進行兩次以上的教學展示,提交兩份以上的優秀教學設計或優質課例實錄;每學年上一次區級及以上示範展示課或教學研究課。

  培養物件要不斷鑽研教育教學理論。每學期至少研讀一本教育教學專著,經常撰寫讀書筆記和教育教學研究札記。每年至少完成一篇市級彙編論文,三年內力爭在教育教學期刊上公開發表一篇CN論文。堅持教育教學改革實驗。三年內申請一個區級研究課題,或作為核心成員參與市級課題研究;積極參加市級以上各類教學競賽,並取得研究成果。

  培養物件應履行指導和幫扶青年教師工作。與年輕教師結對子,指導1-2名青年教師,經常聽課、評課,幫助青年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能力,並記錄存檔。要準時參加工作坊活動,接受指導教師的檢查評估,對上一個學期及時彙報工作。

  培訓物件要努力完成導師交辦的各項任務。除導師建議的發展方案外,鼓勵培養物件發揮個人優勢和業務專長創新開展美術教育教學研究工作,發憤圖強,自律教學行為,努力多出教育教學成果。促進個人健康快速成長。

中學美術工作計劃 篇4

  指導思想

  在新的學年裡,特別是新學期,要認真貫徹教務處.科研處佈置的工作重點。圍繞教學六認真,常抓不懈。為了做好減時增效,確保提高課堂效率,要儘可能發揮集體智慧,克服單兵作戰的困難,備好上好每-節課。

  主要內容

  一.組教研活動時間為雙週一上午8:30——9:30。

  二.重要會議

  1.第1周 8月28日 組內召開新學期工作研究會,佈置學校新學期工作內容。

  2.第2周佈置南京市美術中心組新學期工作內容。

  3.第10週期中總結會

  4.第18周學期結束準備及總結會

  三.開課,說課,聽課,評課議課計劃:

  5.第2周趙有強高=美術:《硯邊漫步》周4第9節高二2班

  6.第3周 隨機聽課、評課、議課。

  7.第4周董國俊初中美術《素描靜物》周3第6節初二6班

  8.第10周左永軍高一《瑪雅文明》。周5第7節高一1班

  9.第12周 隨機聽課、評課、議課。

  四.參加市區活動計劃

  10.第2周市中心組會

  11、第5周全市活動

  12.第11周全市活動

  13.第15周全市活動

  14.第1?周全市活動

  五.其它計劃

  15. 適時參觀書畫展覽

  16. 適時組內書畫切磋

中學美術工作計劃 篇5

  1、以飽滿的熱情和務實的態度,按計劃有序自覺學習相關教育理論,自律教學研究行為。

  2、與指導教師保持聯絡,經常溝通,主動請教。

  3、積極參與美術教育教學實踐,開展調研、訪談、實驗等美術課程研究工作。

  4、及時收集各種最新教育時訊,密切關注學科發展動態、積極參與各級學科教研活動。創造條件參加各項業務比賽。

  5、根據學校實際與個人專長,挖掘美術課程資源,確定一個研究專項,形成學校美術特色專案。

  6、及時總結經驗,撰寫文稿,收整合果。建立個人成長記錄袋。

中學美術工作計劃 篇6

  新教育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合作互動學習,情感體驗,注重學習的過程,注重跨學科學習,透過美術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終身受益。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做好本職工作,本學期我擬定了如下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大部分對於美術知識的掌握差異較小,接受能力較強。敢表現自己想法,表現自己想表現的內容,學生學習興趣濃厚,七~九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這個年齡的孩子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敢於創造的潛意識,對想象畫、記憶畫,有較強烈表現慾望,色彩表現力強,同時對工藝製作非常喜歡,繪畫作業普遍水平較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本著以促進美術素養的形成為核心,探究性美術實踐活動為主線,人文性單元結構為基本特徵的理念,以“接近社會、貼近學生、學以致用”為原則,選擇符合七年級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內容設計課題,形成了新的美術教材新體系。全冊共有18課,內容涵蓋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4個學習領域,其中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佔有較大比重,欣賞、評述除了藝術瑰寶單元的內容外,其餘大多隨堂教學,分配在各課之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排列的。

  三、教學目標:

  1、運用形、色、肌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以描繪和立體造型的方法,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工具表達創作(造型、表現)

  2、瞭解一些簡單的創意、設計方法和材料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境。(設計、應用)

  3、欣賞、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料、透過描述、分析與討論等方式,瞭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欣賞、評述)

  4、以美術與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的知識、技能相結合的方式,體會美術與環境及傳統文化的關係。(綜合、探索)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靈活的掌握對造型、色彩的運用,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增強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滲透人文精神。

  【教學難點】:發展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培養審美情操,滲透德育。

  五、教學措施:

  課堂上努力給學生創設一個寬鬆開闊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改變課程評價過於強調甄別與選擇的功能,推行發展性評價,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個性。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眾長,提高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