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教學工作計劃範文(精選3篇)
時間一晃而過,我們又有了新的學習內容,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教學計劃了。相信大家又在為寫教學計劃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下教學工作計劃範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下教學工作計劃1
一、指導思想
一年級數學下冊,是以《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編寫的。遵照義務教育新課標的要求,聯絡學生現實生活,以學生髮展為根本,堅定不移的推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加強語文實踐,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特制定本學期教學計劃。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一班、共有學生30人,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他們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學習興趣較為濃厚。部分學生雖然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他們的可塑性極強,會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下和愛心滋潤下,很快的適應學校的環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取得較大進步。
三、教材分析:
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筆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範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做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學生很好地掌握。同時,教材結合計算教學,安排了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常見幾何圖形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安排了關於位置與拼組圖形的教學內容,設計了豐富多樣的探索性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空間方位和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的認識外,還安排了學習米、釐米的認識,認識鐘錶。
統計是正式教學統計初步知識的開始,讓學生學習收集和整理資料的簡單方法,認識最簡單的統計圖表,經歷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透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教學目的:
1、在實際情境中能正確地認、讀、寫100以內的數。並能認識計數單位百,知道100以內數的組成和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能理解各個數位上數字的意義。
2、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會計算10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初步學會估算。
3、在現實情境中,能正確認識整時、半時、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
4、透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能識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
5、經歷探索100以內數的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識。在估計物體個數和進行估算的過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識。在具體的情境中,發現並提出能用100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的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探索、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感受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
6、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7、在實踐活動中,體會釐米、米的含義,知道1米=100釐米;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
8、在統計活動中,學會初步簡單資料整理的方法,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統計圖。能完成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能根據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五、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筆算。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筆算,以及數學思維的訓練。
六、教學措施
1、改進教學方法。透過學習,使用兒童化語言,尋找適合低年級兒童的方法,使學生喜歡上我的課。發展學生能力,努力激發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主動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為學生將來的發展打下基礎。
2、重視培養習慣。好的習慣使學生學習數學事半功倍。在平時的教學中想方設法培養學生認真書寫,快速口算,認真思考等良好習慣,形成自覺行為。
3、提高教學效率。提高課堂效率,合理利用時間,在課堂上獲取方法,解決問題,實現解決問題能力和基礎知識同步發展。學生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4、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數學實踐活動透過有計劃、有步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使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形式上要活潑有趣,課內外結合,鞏固所學知識,逐步提高數學能力。
七、教學進度
安聯合校進度安排。
一年級下教學工作計劃2
一、現狀分析
一年級一班共有學生44人,男生24人,女生20人,經過半學期的訓練,孩子們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仍然需要老師常規的管理。這些學生原來所處的教育環境、家族情況各異,行為習慣和知識基礎相差較大,給老師的管理帶來困難。整體看,這些學生身上雖然存在著紀律渙散,自私、嬌氣等缺點,衛生、學習、行為等還沒有養成良好習慣,但天真、熱情、有上進心,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一定會養成良好習慣,成為一個真正的小學生,為進入二年級打下良好的基礎。今年學生的人數少,便於學生的管理。經過新學期兩個周的初步管理,大部分學生上課遵守紀律,能認真聽講,有4、5個同學注意力不集中,上課經常左顧右盼,在常規方面還要繼續加強。在傳授知識上要從基礎抓起。不能忽視每一個學生,作到眼中有每個孩子。
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與結構。
第二冊教科書以專題組織單元,以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內容。共設八個專題分為八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護環境,快樂的夏天,動腦筋想辦法,我們的生活多麼幸福,我們都有好品質,我們身邊的科學。八個專題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蘊涵教育價值,把知識、能力、方法、情感融為一體。每個專題內涵都比較寬泛,避免了教材內容的侷限性。
本冊識字的編排,繼續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的原則。全冊要求認識550個常用字,會寫350個認識的字。要求認識的字和要求會寫的字,分別在練習裡標明。此外,在語文園地裡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認識的字。書後的生字表(一),列出了全冊要求認識的字;生字表(二),列出了全冊要求會寫的字。
三、本冊教材總的教學目的
1、複習鞏固漢語拼音。能準確熟練的拼讀音節,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和學習普通話。
2、要求學會的字,應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能借助圖畫或詞句瞭解意思,逐步培養識字能力。要求會認的字,能讀準字音即可,不抄不默不考。
3、繼續練習用鉛筆寫子。能依照筆順規則,按田字格里的範字寫子。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合乎要求,逐漸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4、學過的詞語要能準確認讀,正確書寫,懂得意思,並練習在口頭或書面語言中運用。
5、學習用普通話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學習分角色朗讀課文,逐步做到有感情。能背誦指定的課文或片斷。
6、學習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詞句的意思,能借助漢語拼音閱讀第二冊《自讀課本》及淺顯的注音讀物,能大致瞭解內容。認識逗號、句號、問號、歎號、冒號和引號。
7、學會聽、說普通話。能聽懂別人說的一段話和一件簡單的事,聽後能複述基本內容。認真聽別人說話,養成聽話時注意力集中、不隨便插話的好習慣。能運用部分學過的詞語說句子。能用普通話清楚地回答問題。看圖或觀察簡單的'事物後,能說幾句完整、連貫的話。願意與別人進行口語交際,態度大方有禮貌。
8、能用詞語連成句子,能看圖寫句子。樂於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學習使用句號和問號。
四、主要的教學措施和教改思路。
1、端正教學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積極性;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要注重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2、重視培養能力。學生獲得知識是必要的,但培養能力更重要。一個學生如果沒有自學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他的終身發展將受到限制,我們從新世紀人才的培養目標出發,必須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就第二冊語文教學來說,要著重培養學生識字能力、理解詞句的能力,朗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初步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中,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程度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需求,不要一刀切,力求使每個學生都有較大發展。
3、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識字教學要改變不分重點、難點一律由老師先教字音、分析字形、講解字義,再讓學生機械抄寫的陳舊教法。學生經過上學期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些漢字知識和識字方法,教學中要注意放手讓學生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利用學過的偏旁部件和熟字分析記憶字形,結合詞句和生活實際理解字義,教師只對難點作指導和講解。這樣,不僅可以節省教學時間,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一定要杜絕逐句講解,繁瑣分析的現象,一定要體現以讀為主,要把以往分析講解的時間省出來,讓學生多讀書,多背誦,不斷增加語言積累。
4、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語文實踐活動透過有計劃、有步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使學生各方面的語文能力得到訓練。語文實踐活動,內容上要與課內教學密切聯絡,形式上要活潑有趣,使學生樂於參加。可以把表演、競賽、遊戲引進課堂,也可以組織學生走出課堂進行活動。使學生在反覆實踐中鞏固所學知識,逐步提高語文能力。
一年級下教學工作計劃3
一、基本情況分析
這學期我繼續任教一年級5、6班數學。5班55人,6班55人。學生透過一個學期的新教材學習,已經初步適應了新課程的教材特點,並能按時去完成學習任務。
二、教材內容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認識圖形(二)、20以內的退位減法、分類與整理、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找規律、總複習。教材結合計算教學,安排了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係。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初步體驗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資料。
7.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8.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9.透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四、教學要求及重難點
1、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數。
3、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五、教學措施
1.認真研究教科書,提升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
2.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強演示、觀察與操作,讓學生經歷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
4.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偏、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6、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7、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