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15篇)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22頁例2,課堂活動的第2題及練習三的第4、5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方法的過程,會用“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

  2.讓學生明確學習和掌握用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的重要性,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3.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選擇“四舍法”或“五入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這學期,我們班轉來了幾位新同學,為了增進大家的瞭解,誰願意用資料向他們介紹一下自己或者我們學校的情況?

  學生1:我今年10歲,身高大約140釐米。

  學生2:我的體重在36千克左右,我家有3個人,爸爸媽媽每月的收入大約1萬元。

  學生3:我們學校有學生2125人。

  教師:在剛才介紹的這些資料中,哪些是準確數?哪些是近似數?

  學生:10、 3、2125是準確數,大約140、36千克左右、大約1萬是近似數。

  教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時不需要也不可能得到準確數,這時就要用到近似數,比如:20xx年重慶市總人口約3100萬,中國大陸總人口約13億等都是近似數。那麼,怎樣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呢?

  [點評:體現數學的現實性。利用學生身邊現有的、熟悉的學習材料引入教學,讓學生在相互介紹的過程中,感受到近似數在生活中的存在和廣泛應用,突出其學習價值。]

  二、學習新知

  1探索“四捨五入”法。

  (出示:534607)

  教師:這是一個準確數,如果改成一個近似數,大約等於多少?

  學生1:約等於五十三萬四千六百。

  學生2:也可以約等於五十三萬四千。

  學生3:還可以約等於五十三萬、五十萬。教師:了不起,還寫成了用“萬”作單位的數,你們認為“五十三萬”和“五十萬”誰比較合適?

  學生1:我認為五十萬比較合適,因為這樣的近似數比較簡單。

  學生2:我不同意,我認為五十三萬比較合適,因為五十萬與準確數相比,比準確數少了三萬多,相差太多,而五十三萬與準確數很接近,只相差四千多。

  教師:五十四萬怎麼樣?

  學生1:不行,與準確數相差五千多了。

  學生2:我發現,只要千位上的數沒有達到五千,就可以直接去掉萬位後面的數,約等於五十三萬。

  學生3:對,當千位上的數達到或者超過五千,就可以在萬位上增加1,再把萬位後面的尾數捨去,約等於五十四萬。

  (出示:38290)

  教師:按照大家剛才討論出的辦法,38290約等於多少萬?

  學生:千位上是8,滿了5,所以,萬位上增加1,約等於4萬。

  2.歸納方法。

  教師:同學們表現很出色,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討論,整理出“省略萬位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的方法。

  (學生分組討論,然後全班交流)

  學生:省略萬位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先看千位上的數,千位上的數小於5,就把萬位後面的尾數直接捨去,千位上的數是5或者大於5,就向萬位上進1,再把後面的尾數捨去。

  教師:我們把這種方法叫做“四捨五入”法。

  (學生看書第22頁例2,質疑)

  [點評:“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圍繞“怎樣用近似數表示”這一問題展開了大膽的、富有個性的討論,自主探索出了“四捨五入”法,知識的建構水到渠成。而教師的點撥——“誰比較合適”對學生的進一步探索起了重要的作用。]

  3.練習。

  (1)教科書第22頁的試一試。

  教師:用“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

  (學生獨立完成,評講)

  (2)教科書第23頁的課堂活動第2題。

  師生活動:老師出示卡片,學生說近似數。

  師生活動:同桌活動,一人寫數,一人說近似數。

  4.擴充套件。

  (出示:省略153904270億位後面的尾數,它的近似數是多少?)

  教師:先回憶省略萬位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的方法,想一想,這個問題怎樣解答?

  (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答,再交流)

  學生1:省略萬位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看千位上的數“四捨五入”;省略億位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就該看千萬位上的數“四捨五入”,約等於2億。

  學生2:也就是省略哪一位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就看那一位後面一個數位上的數“四捨五入”。

  [點評: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經驗驗,遷移類推到新知識的學習中。透過省略萬位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的方法,很容易得出省略億位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的方法,即“看後面一位四捨五入”。]

  三、小結(略)

  四、課堂練習

  教科書第24~25頁第4~6題(學生獨立完成)。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掌握整十數除整十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的口算方法和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估算。

  2、靈活運用“四捨五入”法進行除法的估算。

  3、透過解決實際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口算方法,並能正確口算。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四捨五入”法進行估算。

  教學準備:課件、導學案

  教學過程:

  一、引入(一分鐘計時口算)

  口算卡:

  50×9= 60÷20= 40×8= 80÷40=

  300×3= 120÷30= 20×3= 180÷60=

  60×4= 240÷40= 80×5= 420÷60=

  50×9= 240÷60= 6÷2= 400÷80=

  24÷6= 720÷90= 40÷8= 359÷40≈

  90÷3= 220÷18≈ 80÷4= 80÷38≈

  60÷5= 62÷20≈

  二、談話:

  師:今天我們學習什麼?

  生:口算除法。

  師:你們怎麼知道?

  生:看螢幕上知道的。

  師:你們真善於觀察,老師希望大家繼續發揚這個優點,並且透過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本節課的學習。

  三、1號學案:

  知識點一:整十數除整十數的口算(自學 限時5分鐘)

  1、請開啟書78頁,看圖理解題意:

  要求80個氣球可以分給幾個班,也就是求:( )裡面有幾個( )。

  所以用( )法計算,列式是( )

  2、研究口算方法:

  方法一:算除法想乘法

  因為20×( )=80 所以80÷20=( )

  方法二:利用表內除法計算:

  因為8÷2=( ) 所以80÷20=( )

  3、請你完整的列式解答

  時間差不多啦,你完成了嗎?看看你的同桌,如果兩人都完成,交流你們的學習結果,如有困難,先求助同桌再四人小組合作。

  沒有問題請總結歸納:

  整十數除整十數的計算方法是:①

  ②

  師:有問題嗎?說說你們的意見吧

  知識點二: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估算(5分鐘哦,你能行!)

  83÷20≈ 80÷19≈

  想:觀察發現,( )接近( ),所以在計算83÷20≈時,可以把( )用“四捨五入法”看成( ),因為( )÷( )=( ) ,所以83÷20≈( )

  同理,( )接近( ),所以在計算80÷19≈時,可以把( )用“四捨五入法”看成(),因為( )÷( )=( ) ,所以80÷19≈( )

  小結: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估算時,把算式中不是( )的數用“ ”法估算成( )數,再進行口算。

  很簡單吧,同桌看看你們的答案一樣吧!“小結”看黑板,和老師的一樣嗎?

  沒問題就試試看,你會算嗎?(選擇其中一豎行,同桌兩人口述,要說明你的口算理由啊!)

  60÷30= 90÷30= 80÷40=

  61÷30≈ 92÷30≈ 80÷38≈

  2號學案:(請你按照1號學案方法自學下面內容)

  一、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的口算

  開啟書79頁(2),快速完成(只說不寫)

  1、理解題意,要求 就是求 。

  2、口算方法:⑴算( )法想( )法

  因為 所以 。

  ⑵利用( )計算

  因為 所以 。

  3、完整解答。

  師生彙報

  二、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估算

  計算122÷30≈ 和120÷28≈時(同桌倆人各選一個,照下面的樣子說明你的計算方法)

  我選擇( ),我觀察發現:( )接近( ),所以在估算 時,可以把( )用“四捨五入法”看成( ),因為( )÷( )=( ) ,所以( )

  比較1號、2號學案,你來總結:(總結完成後看看我的和你的一樣嗎?)

  1、整十數除整十數(或幾百幾十數)的口算方法是:⑴

  ⑵

  2、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估算方法是:一般把算式中不是( )的數用“ ”法估算成( )數,再進行口算。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3

  四則混合運算沒有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1~3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閉莆彰揮欣ê諾牧講交旌顯慫愕腦慫闥承潁能正確進行兩步計算的四則混合運算。2比醚生經歷探索四則混合運算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兩步混合運算(兩級)與同級兩步運算之間的聯絡與區別。

  3痺詡撲闃信嘌學生的計算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繃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四則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四則混合運算的價值。

  【教學難點】

  含有兩級的兩步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教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播放課件)同學們,商店的商品可多了,請看:都有哪些商品,它們的單價各是多少呢?學生觀察,並說出貨架上的商品名稱和價格。

  1苯淌Γ盒∶鰲⑿『旌託∏浚他們各買一個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錢呢?(文具盒每個7元)學生列式計算後,指名彙報,教師板書:7+7+7=21(元)或7×3=21(元)

  2崩罾鮮σ怖吹繳痰輳要為學校買4個籃球和1個足球,需要多少錢呢?還能用一步計算出來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兩步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二、引導探索,解決問題

  1毖生獨立列式解答。

  2幣導學生彙報

  教師板書:35×4=140(元)140+45=185(元)或35×4+45=140+45=185(元)教師:誰來說—說,他們是先算的什麼呢?

  學生1:他們都是先算的買4個籃球要多少錢。

  學生2:他們都是先算的乘法,再算的加法。

  教師:兩位同學都說得很好。像這樣,在一個算式裡,有加法又有乘法,在計算時要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學生: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嘗試練習

  教師:你知道下面兩題分別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嗎?90×11-900585÷9+15指名學生說,同桌互相說一說。

  教師:能正確算出答案嗎?

  學生獨立完成,然後集體訂正。

  4保繼續播放課件)小青他們要為班上買13個同樣的文具盒作為獎品,付給售貨員阿姨100元,應找回多少錢呢?

  教師:要解決這個問題,應先算什麼呢?

  學生:先算出買13個同樣的文具盒—共要多少錢。

  教師:你知道怎麼算買13個文具盒的錢嗎?

  學生:7×13

  教師:能列出一個算式算出找回多少錢嗎?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然後彙報。教師板書:100-7×13=100-91=9(元)教師:誰能說說這個算式,在計算時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學生: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教師:這兩道題又該先算什麼呢?說給同桌聽一聽。52+12×4110-117÷9

  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訂正。

  教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算式裡都有哪些運算?計算時是先算的什麼?

  學生:有加法、減法,也有乘法、除法。先算的乘法和除法,再算的加法和減法。教師:誰能小結一下,像這樣的算式,它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請同桌相互說說。指名學生說。

  教師小結:在一個算式裡,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5苯淌Γ合胍幌耄說一說,這兩道題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725-43+21823×32÷8指名學生說說,然後計算出得數。

  教師:像這樣,算式裡只有加法和減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運算順序應該是怎樣的呢?請同桌相互討論討論,並用自己的話說說。指名說說運算順序。小結如果在一個算式裡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從左到右依次計算。

  三、鞏固運用

  1鋇7頁,練習一,第1題。先說說運算順序,再計算,然後集體訂正。

  2鋇7頁,練習一,第3題。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全班集體討論。

  3鋇7頁,練習一,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後,讓學生說說是怎麼想的,先算的什麼。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你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問題嗎?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理解乘除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計算乘除混和運算式題,能解決一些簡單應用問題。

  過程與方法

  經歷自主探索並嘗試將分步計算的兩個算式改成一個乘除混合算式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感受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將分步計算的兩個算式改寫成一個乘除混合算式,會計算乘除混和運算式題,能解決一些簡單應用問題。

  教學難點:

  將分步計算的兩個算式改寫成一個乘除混合算式。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讀書嗎?有三個小朋友也特別喜歡讀書,咱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圖。

  師:仔細觀察圖,從圖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資訊?要解決什麼問題?試著解決一下。

  2.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3.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說一說每步的算理。

  4.怎樣將兩個算式改寫成一個算式?說一說綜合算式中每步運算求的是什麼?

  設計意圖:說綜合算式中每步的算理,進而使學生了解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

  三、試一試

  出示式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交流演算法和結果。掌握在只有乘除法運算的算式裡,運算順序是從左到右依次運算。

  四、本課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內容?同桌之間互相討論一下!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折線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應用;

  2.使學生能根據資料進行合理分析、製成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具準備:未完成的統計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師:小明的媽媽記錄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師出示P110例2的統計表)

  引導學生看到統計表想提什麼問題,激發學生繪製折線統計圖的興趣。

  二、動手製作折線統計圖

  1.學生獨立完成折線統計圖

  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統計表內的資料,獨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統計表折線統計圖。

  教師先演示其中一個數據的畫法,然後再讓學生動手畫。

  分為兩個層次動手實踐:第一層次為學生練習2分鐘,教師將巡視發現的問題組織學生分析,再推進第二個層次的練習。

  師指導個別學生。

  2.小組交流作品,欣賞折線統計圖

  A學生根據折線統計圖說說發現了哪些資訊?

  解決以下問題:小明幾歲到幾歲長得最快?(師小結:折線中線段最長的那條就是長得最快的那段時間,也可以透過計算所有差值得出結果。)長了多少釐米?是怎麼發現的?

  小明115釐米時幾歲?

  5歲半時小明身高大約多少?

  師引導學生從前幾年身高的增長情況來猜測小明5歲半時的身高。

  B學生小組評價優秀作品;

  C全班交流優秀作品。

  3.根據折線統計圖進行合理推測:小明身高的發展趨勢。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書中P111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師組織學生進行評析、交流。

  2.完成書中P112練習十九第二小題的問題解答;

  四、小結評價。

  五、作業:完成書中P113練習十九第3小題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藉助觀察、比較、概括等方法,應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理解並運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乘法交換律和結合率的運用。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出示口算卡片

  50x70=125x8=40x5=11+7=4+25=

  70x50=8x125=5x40=7+11=25+4=

  2、複習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

  板書:5x4=20

  因數因數積

  二、教學實施

  1、領會主題圖

  (1)、觀察圖意

  (2)、說說你從圖中你瞭解到了那些資訊

  (3)、根據圖中帶給我們的資訊,可解決那些問題?

  2、出示例1: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

  (1)、分析數量關係

  (2)、列式計算:4x25=100(人)或25x4=100(人)

  (3)、引導觀察,比較兩種解決的結果,這兩個算式之間可以用什麼符號連線?(4x25=25x4)

  (4)、這個等式說明了什麼?(把4和25兩個因數交換位置,積不變)

  (5)、舉例

  (6)、歸納總結:

  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叫乘法交換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換律

  AxB=BxA

  說一說A、B可以是那些數?(A、B可以是任何兩個不同的數)

  (8)、找一找,主題圖中哪個問題可以用乘法交換律來解決。

  師:加法中有結合律,乘法中是不是也會有結合律呢?乘法的結合律會是什麼樣的?我們一起研究一下。

  2、出示例2:有25個小組,每組要種5棵樹,每棵樹要澆2桶水。一共要澆多少桶水?

  (1)、讀題,分析數量關係。

  (2)、請同學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板書解題思路。

  方法一:(25x5)x2方法二:25x(5x2)

  =125x2=25x10

  =250(桶)=250(桶)

  (3)、小組討論兩種解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4)、這兩個算式之間可以用什麼符號連線?

  板書:(25x5)x2=25x(5x2)

  (5)、觀察下面三組算式,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15x6)x10( )15x(6x10)

  (125x80)x3( )125x(80x3)

  (12x25)x4( )12x(25x4)

  (6)、歸納總結:

  三個數相乘,先乘兩個數,或者先乘後兩個數,積不變,叫乘法結合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結合律:(AxB)xC=Ax(BxC)

  這裡A、B、C表示的是大於或等於0的整數。

  3、比較、概括、歸納

  比較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和乘法結合律,你發現了什麼?

  交換律是兩數相加(乘)的規律,既交換兩個加(因)數的位置,和(積)不變;結合律是三數相加(乘)的規律,既可以從左往右計算,也可以先把後兩個數先相加(乘),和(積)不變。

  4、鞏固提高

  (1)、填一填:

  75x26=( )x( )8x2=2( )

  AxB=( )x( )ax( )=15x( )

  125x7x8=( )x( )x7(40x15)x[]=40x([]x6)

  25x(4x[])x([]x4)x132x4x6x5=(4x6)x([]x[])

  (2)、學校教學樓共有4層,每層有5間教室,每個教室安6盞燈。一共需要多少盞燈?

  5、課堂小結: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穫?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生活問題中理解連減的簡便計算方法,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演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理解連減時不同演算法的算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寒假期間,你都去過哪些地方?

  二、小組合作,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圖。(多媒體演示)

  師:現在正是踏青的好季節,李叔叔打算外出旅遊。在出發前,他要查閱資料。請同學們看,你從圖上能瞭解到哪些資訊?

  《自助旅遊》這本書共234頁

  李叔叔昨天看了66頁,今天又看了34頁。

  問:還剩多少頁沒看。

  師:這個問題同學們會解決嗎?那就試試吧。

  2、小組交流彙報。

  師:你們是怎麼想的?

  第一種解法:234—66—34(從總頁數中減去昨天看的,再減去今天看的。)

  第二種解法:234—(66+34)(先算出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頁,再從總頁數中減掉。)

  第三種解法:234—34—66(先從總頁數中減去今天看的,再減去昨天看的。)

  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下面就請你從這三個算式中任選一個計算一下吧。

  3、交流。

  你是用哪種方法計算的?

  4、小精靈(動畫人物)總結。

  透過解決問題可以看出,在計算連減時,有多種方法。可以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也可以把減數加起來,再從被減數里去掉;還可以先減去後面的減數,再減去前面的。我們可以根據算式中資料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演算法,進行連減的計算。(板書課題:簡便運算)

  5、現在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你認為怎樣計算簡便?

  (學生思考回答)

  三、鞏固練習

  1、比一比,誰的方法簡便。

  621—82—18560—178—22756—189—156

  2、利民水果店原有711千克蘋果,已賣了476千克,壞了24千克,還剩多少千克好蘋果沒賣?

  3、提出可以用連減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

  四、小精靈總結全課

  同學們在運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瞭解了連減計算的不同方法,並且都能把所學的數學知識巧妙的運用到生活中。希望你們平時多留心、多觀察,發現和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獲得更多的數學知識。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8

  一、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從而使學生:

  1.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認識自然數,掌握十進位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讀、寫億以內和億以上的數,會根據要求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數感。

  2.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3.會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乘一位數,整十數除整十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

  4.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知道它們的區別;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能按指定度數畫角。

  5.認識垂線、平行線,會用直尺、三角板畫垂線和平行線;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6.結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動學習圖形的有關知識,發展空間觀念。

  7.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學會簡單的資料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瞭解運籌的思想,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二、情況分析

  1、班級概況:

  四年級現有人數為40人,大多數學生偏遠的農村,這些學生中有父母離異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知識掌握情況。

  從上學期的期末質量檢測來看,學生對雙基知識掌握得還不夠,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噸千米的認識掌握得不太好。

  在計算方面,學生的差別比較大,多數學生對於口算,能做到脫口而出,但由於部分學生對於乘除知識掌握不好,直接影響了口算的速度和計算的正確性,學生在這方面表現出來的差距非常之大。對於一些計算式題,部分學生的計算速度極待提高,各種計算的良好習慣有待養成。應用題掌握得還不夠,只有部分學生能認真分析題意,正確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據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去分析題意,對各種應用題的結構掌握的還不夠。同時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有待於提高。這對本學期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少數優等生的知識和經驗、獲取知識的能力、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 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而學困生連乘除法的計算都有困難。

  3、學習習慣、興趣、方法及心理特徵

  從學習習慣、興趣、方法看,多數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都較好,對數學課學習興趣較濃厚,能按正確學習方法去學數學。他們能上課遵守課堂常規,專心投入,認真完成作業,對不懂問題能及時大膽提問;學生上進心強,班級學生之間競爭意識濃;接受新知識的主動性較好,好奇心,好強心都很強,具體形象思維活躍。由於年紀較小,學生的個性顯得不穩定,對事物的認識和個人的情感不能客觀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強,對人對事熱情度高,但永續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敗面前易灰心。同時也有個別學生上課注意力分散,思想開小差,學習目的性不夠明確,對實施課堂教學有一定難度。

  從心理特徵看,多數學生喜歡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喜歡錶揚誇獎,班上競爭意識濃;學困生上課比較被動,不聞不問,積極性不高,作業完成較難,但也喜歡激勵。

  4、優秀生學習特點和後進生成因:

  (1)優秀生少,根據平時的質量檢測,真正成績穩定,思維靈活,對應用題能認真而正確地分析的同學只有5、6個。他們對數學學習興趣很濃厚,能較好遵守小學生課堂常規,同學之間能互相幫助,共同探討,互相協作,他們思維活躍,發言大膽,對有爭議的問題能大膽爭論,上進心強,上課認真聽講,作業及時認真,不懂問題能大膽提問,恐怕學習成績會下降。這些學生的家長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較為重視,大部分的家長能而且有能力配合教師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個別的輔導。

  (2) 中等生對應用題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般,成績有回落的可能。他們學習認真,作業態度好。

  (3) 班中的後進生,大多數是因為基礎知識掌握不好,存有知識斷層,學習的自律性比較差,學習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也提不起興趣。在他們當中有的是單親家庭,父母對子女的學習關心,指導,督促不夠;有的是父母對子女過於溺愛,過於遷就;有的是由於不好的學習習慣影響了他的學習成績。上述原因形成惡性迴圈,使他們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後進生。也有幾位學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

  (4)縱觀全班,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別很大,如計算速度、參與討論的能力,解答應用題的思維能力等。課堂中教師雖盡力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由於班中學生數多,個別學生的知識斷層點,無法彌補,優等生的潛能也沒能充分挖掘出來,無法面面俱到,這也是本學期需要解決的教學難點之一。

  5、其他因素:

  學生多數來自農村,他們熱愛勞動,活潑好動,集體榮譽感強,學生多數家庭貧困,家長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雖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心,但教育方法不當,家校配合不夠,並對“減負,推素”存有認識偏差。

  三、教材簡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在小學階段,本學期結束後,有關正整數的認識和計算的內容將全部教學完。本冊這些知識的學習,一方面使學生學會用較大的數進行表達和交流,掌握較大數範圍內的計算技能,進一步發展數感;另一方面透過十進位制計數法的學習,對有關數概念的各方面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融會貫通,為學生形成科學、合理的數學認知結構奠定基礎;併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分數及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做好鋪墊。因此,這部分知識仍然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兩個單元,這些都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透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直線、線段、射線、角、垂線、平行線、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學會一些簡單的作圖方法;同時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體會各種圖形的特徵及圖形之間的關係,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複式條形統計圖。教材介紹了縱向和橫向兩種不同形式的複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會看懂這兩種統計圖並學習進行資料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計的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透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的運籌的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同時讓學生學習應用最佳化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綜合應用數學的綜合應用──“1億有多大”和“你寄過賀卡嗎?”,讓學生透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在教材的安排上,體現出新課程的理念:

  1、重視口算和簡便運算。如在一個數乘三位數的乘法、除數是三位數的除法中,先學習因數及被除數、除數是整百數的乘除法口算,被除數、除數末尾有0時的簡便方法計算。學了乘法運算定律和商不變性質後,用定律和性質進行簡便運算,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各種計算方法。

  2、加強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絡,運用遷移規律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在多位數的讀法和寫法中,讓學生憑藉原有的知識基礎,把萬以內數的讀寫法推廣到多位數;也可以加深對對位數的認識。

  3、突出整理、概括、提高能力培養。在多位數的加減法中,引導學生在積累大量加減計算和解答應用題的基礎上,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概括,對加減法進行定義,闡明加法的運算定律及加減法的關係,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4、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注意多讓學生觀察、猜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滲透教學思想方法。本冊教學內容是學習整數的最後階段,在學生積累了大量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透過觀察、猜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得出整數的計數法和讀寫法、四則計算的關係、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商不變性質等,在運用中加深了認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5、要注意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要注意聯絡學生的實際,重視引導學生透過實踐操作活動,讓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提高探究能力。

  6、突出開放性,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計算方法、試商方法上,允許學生選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靈活運用,不做硬性規定,應用題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帶*號的練習題和思考題,作為學有餘力學生的練習補充,以進一步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能力,拓寬學生思考的空間,增強學生思考的主動性,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四、改進教學工作的措施:

  1、改變教學思想。

  具有新觀念、新思想、新體驗。改變原有的老師講、學生學的思想觀念,實施互動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網合作等),自主 探究,老師給營造一個寬鬆、合諧,充滿愛、民主、喜悅的學習氛圍。由學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討,老師作好參謀,當好後勤,作學生的服務員。

  2、注重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絡

  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教學要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設計富有情趣的習題,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生活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重視數學知識的課外延伸,加強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和開放性。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正歸一和反歸一等應用題時,結合生活例項,使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激發學生求知的內驅力。

  3、注意教學的開放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適當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

  4、面向全體、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1)、加強基礎訓練,在計算方面,重點是要加強口算訓練,。在應用題方面,要重視一步計算應用題的練習。在練習中必須重視應用題結構的訓練,如根據條件補充問題、根據問題補充條件等,這種題目要經常訓練,它對於提高學生分析數量關係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實施分層教學,彈性教學,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不同的接受能力,採取不同的方法,布臵不同的作業,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頂”即下要保義務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導興趣濃厚,學有餘力的學生進一步發展。把共同要求和發展個性結合起來。

  (3)、重視學生的課時目標過關和單元素質過關,作業嚴把關,加強資訊交流,及時反饋,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5、 結合多媒體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計算機對文字、圖象、聲音、動畫等資訊進行處理,形成聲、像、圖、文並茂的多媒體教學系統,進行視、聽、觸、想等多種方式的形象教學; 改革課堂問答方式,實施參與性教學。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9

  三位數除以整十數的口算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100頁例1,課堂活動以及練習十九第1~4題。

  【教學目標】

  1.掌握整百數及幾百幾十的數除以整十數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口算。

  2.聯絡已有知識經驗理解三位數除以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3.體驗整百數及幾百幾十的數除以整十數的口算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的價值。

  【教具學具準備】

  主題圖片、影片展示臺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認知鋪墊

  出示主題圖:學校組織大家秋遊,如果每輛車限乘40人,每2人乘坐一排,你知道每輛車有多少排座位嗎?

  1.口答列式:40÷2=

  2.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抓兩個要點:(1)因為20×2=40,所以40÷2=20。

  (2)因為40裡面有20個2,所以40÷2=20。

  3.小結:這是我們已經學習過的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口算,今天我們繼續探討口算除法。

  (板書:口算)

  [點評:切實抓住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找出知識的生長點和最近發展區。為本課的學生的自主學習做好充分的認知準備。]

  二、獨立嘗試、合作研究

  1.呈現主題圖。教師:如果將題目改為“有200名師生。”

  (出示主題圖)你可以提出什麼問題?

  學生自主提出問題: (1)一共要坐多少輛車? (2)平均每人花車費多少元?

  2. 學生自主探索演算法。

  (1)探索200÷40=教師:一共需要租多少輛車?該怎樣列式?學生獨立嘗試解決

  (板書:一共需要租多少輛車)。

  (2)交流:同桌交流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3)彙報:集體交流——分兩個層面。

  第一,為什麼要這樣列式?(這是求200裡有多少個40)

  第二,你是怎樣得出這個答案的?

  (藉助學生已有知識基礎,抓兩個要點:①因為40×5=200,所以200÷40=5。②因為20÷5=4所以200÷40=5。)

  2.如果再增加一個條件“每輛車的租車費為840元”並將問題改為“平均每人需要車費多少元”你們能列式嗎?

  (1)解釋:為什麼“÷40”?(這是將840元平均分成40份求每份是多少)

  (2)交流:同桌交流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3)彙報:集體交流——你是怎樣得出這個答案的?(藉助學生已有基礎知識,抓兩個要點:①因為21×40=840,所以840÷40=21。②840÷4=210,840÷40=21。)

  方法二可利用生活例項進行解釋,把40人分成10組則每組有4人,他們一共需要交納840元,則每組為840÷10=84元,每人為84÷4=21元,練一練。先口算,再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600÷30=450÷90=640÷40= 都可以利用想乘法算除法來解釋,也都可以利用先“÷10”再除以一位數來進行計算。

  [點評:建構主義認為“在實際有意義的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順應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本環節的教學問題與情境緊密結合,注重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經驗去自主探索口算方法,凸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練習鞏固、熟練口算

  1.教科書第100頁課堂活動,完成計算後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

  2.第102頁練習十九1~4題。

  (本案例由黃世魚提供)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國土面積

  教學目標:

  1.透過教學活動,認識有些資料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2.掌握資料改寫的方法。

  3.引導學生關注較大資料的實際意義。

  教學重點:體會某些資料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解決問題。

  1.教學時師可以出示一組改寫的例項,讓學生比較、討論同樣的資料為什麼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讓學生體驗到資料改寫的必要性,體會資料單位的改寫是為了資料記錄的方便。

  2.出示一幅中國地圖,並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國土的面積,讓學生讀一讀。

  (1)將上面的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2)如果要記錄方便,這些資料可以怎樣進行改寫?

  (3)可能學生會改寫成以“百”、“千”、或“萬”作單位,只要學生能改寫得正確,教師都應充分地肯定。

  (4)將一些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資料放在一起,讓學生觀察這些資料改寫中的基本特點,從中發現改寫的基本方法。

  3.對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在改寫中逐步發現改寫的方法。

  二、實踐練習。

  第10頁“練一練”中第1題,資料單位的改寫是實際生活中記錄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選擇一些實際生活中的例項,而不要將資料單位的改寫成為單純的為改寫而改寫的局面。

  練習本題時,先請學生說一說我國西部各省市的情況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然後出示具體的各地區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萬”作單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區的其他資訊,以供學生間互相進行改寫。

  第2題,在練習“海洋資源”時,先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域等。接著出示有關的資料,讓學生讀一讀。然後討論這些資料如何進行改寫?在此基礎上,學生會體會到這些資料改寫成以“億”作單位比較方便。

  板書設計:

  大數的改寫

  為了讀數、寫數方便,有時需要把整萬、整億數

  寫成以“萬”或“億”為單位的數。

  9600000=960萬

  10000000000=100億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

  教學導航

  【教學內容】

  教科書的第111頁的第4題,教科書的第114、115頁練習二十一的第12、16題。

  【教學目標】

  1.透過複習,鞏固條形統計圖,會繪製條形統計圖。

  2.會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使學生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並能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

  5.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細心觀察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分析統計圖中的資料,根據統計圖開放性地提出問題並加以解決。

  【教學準備】

  多媒體、題卡

  教學過程

  【複習匯入】

  1.本節課對“統計”這部分知識進行整理和複習。

  板書課題:複習統計。

  2.開啟數學書,看第七單元的內容,看看都學習了哪些內容?

  哪個小組願意彙報你們組的交流情況?

  老師指導並歸納,總結在黑板上。

  【課堂作業】

  1.統計

  畫條形統計圖需要注意什麼?

  2.練習二十一第12題。

  根據統計表畫條形統計圖,注意找出縱軸上的資料要準確,然後回答問題。

  3.練習二十一第16題

  畫梯形,並且把梯形分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

  4.讀出下面各數,然後省略“萬”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

  604009024700695200305076000

  5.寫出下面各數。

  四千七百八十萬零二十

  十五億三千零八萬零九

  四億零五十萬零三

  6.計算下面各題,並且驗算。

  127×63=3276÷84=74×59=

  7.估算。

  297×3≈789×4≈5392÷9≈

  8.(1)125的40倍是多少?

  (2)756裡面有多少個18?

  (3)把80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多少?

  (4)884是34的多少倍?

  9.分別畫一個50度、90度、135度、180度、360度的角

  10.你會用畫平行線的方法畫一個平行四邊形嗎?

  11.你會用一張長方形紙做一個平行四邊形嗎?

  12.解決問題。

  (1)一隻山雀5天大約吃800只害蟲,30天大約能吃多少隻害蟲?

  (2)有624人乘船遊玩,每條船可坐50人,要同時出遊至少需要多少隻船?

  【課堂小結】

  提問:這節課複習了什麼?還有什麼問題?

  小結:掌握複式條形統計圖和單式條形統計圖之間的聯絡和區別。

  【課後作業】

  完成《創優作業100分》本課時的練習。

  教學板書

  第4課時統計

  知識點總結

  教學反思

  本課時的複習讓學生體會到條形統計圖在統計中的作用,它能清楚直觀反映各資料間的聯絡,同時讓學生學會分析資料,根據統計圖中的資訊開放性地提出問題,能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簡單運用。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

  一、教學內容

  1、億以內數的認識。

  2、十進位制計數法。

  3、億以上數的認識。

  4、計算工具的認識。

  二、與實驗教材的主要區別

  1、例題的編排增加了一些銜接語,使內容更具連貫性;還注意體現學生探索學習的過程,儘量為教學提供一定的引導。

  2、讀數、寫數例題的編排更具層次性,強調分級讀、寫數的好處;對大數的讀法、寫法法則,以學生討論、探究、填空的形式加以顯示。

  3、增加了將一個數寫成擴充套件式的例題。用不同形式來認識數,也為中學學習科學記數法做一定鋪墊。

  4、將把一個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和省略億位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分別安排例題教學,以避免學生將二者混淆。

  5、計算工具的發展原來是閱讀資料,現將其作為正文,以連環畫形式,配以簡要的文字,讓學生初步瞭解計算工具發展的歷程。隨後單獨介紹了算盤、計算器。

  6、增加了“你知道嗎”的版塊,在原來的基礎上增至六個。主要圍繞:對一億的感知、數的分級、非位置制計數方法、記數符號的來歷、位置制計數方法、計算器特殊按鍵的介紹等進行,豐富學生對大數的認識,充分體會阿拉伯數字的特點和十進位制計數法的優勢。

  7、新增了“整理和複習”。

  三、具體內容

  (一)億以內數的認識

  1、例1:認識計數單位和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

  首先透過呈現北京市的人口數,說明學習比萬大的數的必要性。然後藉助計數器,利用動態撥珠的形式,在原有的計數單位的基礎上,引出新的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並讓學生初步感知相鄰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係。在有了計數單位後,簡要說明了用數字表示數的方法,由此引出數位和數位順序表。並讓學生結合北京市人口數,利用數位順序表進一步體會“位值”的含義。

  教學時應注意啟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促進知識遷移。由萬以內的數引出比萬大的數,由已知的計數單位引出新的計數單位,啟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使其在學習中發揮積極的遷移作用。例如,在計數器萬位上撥數,一萬一萬地數,數到十萬,讓學生憑藉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解決“十萬怎樣表示”的問題,經歷“滿十進一”的過程,引出計數單位“十萬”。還應注意讓學生了解“數位”的意義,體會“位值”的含義。在認識億以內的計數單位後,要說明:“在用數字表示數的時候,這些計數單位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它們所佔的位置叫做數位。”使學生初步體會計數單位按一定順序排列的作用。引出數位順序表後,透過說出北京市人口數中一些數字表示的含義體會“位值”的含義。

  2、例2、例3:讀億以內的數。

  教材的編排分了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教學讀整萬的數,讓學生體會讀數的本質,第二個層次是教學讀一般的含兩級的數,總結讀數的方法。

  例2的編排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發現整萬數的讀法的思路。第1個學生是遷移了“萬以內數的讀法”:也就是由高到低按順序把每個計數單位都讀了出來,這實際上也體現讀數的本質:就是讀出計數單位的個數。第2個學生則歸併了“萬”字,簡便了讀法。從而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簡潔,加深對萬級數的讀法的認識。此外,例2給出的4個數也很有代表性。

  例3是教學讀含有兩級的數,第一個數沒有0,給出讀法;後邊兩個數,中間和末尾都有0,沒有給出讀法。特別是有關“0”的讀法。例3的資料的選擇也突出了讀數的重點和難點。

  3、例4:寫數。

  透過北京大鐘寺的永樂大鐘上鑄字的資訊,引出寫數活動。對照數位順序表,出現4個不同的數。第一個給出了寫法,採用畫豎線的形式,凸現了先分級、再寫數的思路,其餘3個則讓學生自己探究寫出。總結出寫數的方法。

  4、例5:數的大小比較。

  教材首先給出了20xx年6個國家到我國旅遊的人數,為學生學習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提供了生動的學習資源。法則,重點突出了兩個方面:位數相同的情況和位數不同的情況下,如何進行大小比較。

  5、例6:大數的改寫。

  探討把整萬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小精靈的話,則凸顯了把整萬數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的意義和作用。

  例題後面的“做一做”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一方面讓學生在“改寫”中深化對所學知識和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瞭解一些科普知識和資訊,開闊學生的視野。

  6、例7:用“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

  學習將非整萬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近似數的方法。

  教學時,可舉一些例項說明近似數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比如,用一個省或一個市的人口、全國小學生數、全國糧食產量等方面的例項,說明在實際生活中,一般沒必要十分精確地表示一個事物的量,常用近似數來表示。

  7、數的產生。

  教材透過圖文配合的方式,簡要地介紹了數的產生和數字的演變過程。通過出示實物記數、結繩記數、刻道記數3幅圖,展現了古人一一對應的記數方法。隨後簡要說明了數字產生的原由,並列舉了三種古代數字,體現了數字也是逐步發展和完善的,並透過小精靈的話說明了統一數字的必要性。

  然後呈現了0~9的阿拉伯數字,並以首先透過小精靈的話說明了數字的作用,加深學生對數的產生和發展的認識。最後用簡練的文字揭示自然數的概念與特點,一方面對以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概括和總結,另一方面也為以後把數的範圍擴充套件到分數、小數做準備。

  (二)十進位制計數法

  教材首先運用兩個例項,說明比億大的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凸顯學習更大的數的必要性。然後在億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透過利用計數器數數,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十億”“百億”“千億”。此基礎上,“擴充套件”數位順序表,系統整理計數單位、數位、數級等知識,並概括出“十進位制計數法”,併為億以上數的認識和讀、寫作好準備。

  (三)億以上數的認識

  1、例1:億以上數的讀法。

  教材透過呈現地球不堪人口重負的畫面,讓學生在感受大數,學習億以上數的讀法的同時。提供了3個億以上的數。讓學生藉助數位順序表把億以內數的讀法遷移到讀億以上的數之中。在讀法的總結上,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先分級,再讀數和重點關注“0”的讀法問題。

  2、例2:億以上數的寫法。

  教材結合數位順序表,呈現了1個整億數和兩個非整億數,讓學生透過思考與嘗試、討論與交流,自主遷移、探究寫法,並注意引導學生先分級,再按級寫。

  “做一做”第2題採取題組形式,把個級數、整萬數、整億數對照編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分級寫數的特點,更好地掌握寫數方法。

  3、例3:把整億的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

  第一個呈現改寫結果,其餘2個讓學生獨立完成,熟悉改寫的方法。

  4、例4:非整億的數用“四捨五入”法求出近似數,再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

  所以這裡用色塊和文字標註的形式說明如何用“四捨五入”法省略一個數億位後面的尾數,求出它的近似數,然後直接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

  下面的閱讀材料介紹了我國古代用算籌計數的方法,讓學生體會位值制,感受我國古代的數學成就。並由此瞭解數字“0”的產生,豐富對“0”的認識。

  (四)計算工具的認識

  實驗教材是放在“閱讀材料”裡的,修訂教材把它作為了正式教學內容。讓學生初步瞭解計算工具的發展和現狀,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的慾望,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材用簡潔的文字與畫面揭示了計算工具的發展歷程:由兩千多年前的算籌到現在的膝上型電腦、平板電腦等,讓學生比較全面地瞭解了人類在計算工具方面的探索與發明,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的教育。在此基礎上,再引出對算盤和計算器的詳細介紹。

  接下來教材說明了算盤發明的意義和作用,讓學生了解算盤在生活中的應用。接著呈現中國算盤和日本算盤的實物圖,讓學生感受算盤的影響和傳播的廣泛。最後,呈現了3幅直觀圖要求學生寫出算盤上表示的數,因為二年級已經學過用算盤記數,所以這裡簡單回顧介紹一下即可。(見“算盤的數學文化”)

  對於“計算器”的認識,透過呈現結賬這一情境,讓學生了解到計算器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的計算工具,並說明計算器的優點是操作簡便,算得又對又快。然後呈現了計算器的實物圖,並標註了顯示屏及兩個功能鍵的名稱,其餘鍵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則讓學生自己探索、交流。接下來的例1教學用計算器進行加、減、乘、除基本的四則運算。教材呈現了加法計算的例子,減、乘、除法式題,則由學生自己嘗試操作。例2教學用計算器探索規律。透過計算探索規律,培養學生觀察、推理的能力。

  “大數的認識”——數感的培養

  四、教學建議

  本單元是小學生整數認識的最後階段,也是系統整理整數概念、讀寫法則等的過程。

  1、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數感。

  使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一是提供生活中大數運用的事例,突出學習大數的必要性;二是在具體的情境中,真切感受大數。

  2、加強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教學,讓學生經歷“再創造”的過程。

  大數的認識中,萬以上的數、計數單位、數位、數級、十進位制計數法、大數的讀寫法則、近似數等,都是數學最基礎的知識。因此,必須加強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教學,給學生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

  3、緊緊抓住數的分級,引導學生探索數的讀、寫方法。

  注意培養學生“先看級再看位,從高位起,一級一級地讀、寫”的習慣。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3

  課 題:資料分段整理和統計

  【教案內容】

  教材第70~74頁。

  【教學要求】

  ⒈ 使學生掌握分段整理資料的方法,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能對統計結果作簡單的分析,培養學生分析的能力。

  【重點難點】

  經歷統計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學樣為了迎接六一節,學校鼓號隊準備了精彩的表演,為了六一的表演更加完美,學校決定為鼓號隊隊員購買統一的服裝,分為大中小號。

  說明:身高為120~129的適合穿小號,130~139的適合穿中號,140~149的適合穿大號。

  提問:你怎樣才能知道每種服裝各要購買多少套?

  2、出示隊員身高記錄單。

  提:這裡是隊員們的身高記錄單,要知道定購每種服裝的人數各是多少,接下來應如何做?

  指名:這裡需要將身高分成幾類?為什麼?

  3、組織學生整理資料。用畫正字的方法來完成。

  4、提:我們剛才用的是什麼方法來分類整理資料的,還可以用什麼方法?

  根據剛才的統計情況,請同學們將資料填入第69頁的統計表中。

  提:現在根據這張表你可以知道什麼?

  5、回顧這題的整理過程。

  我們是怎樣知道每種服裝各買多少套的?

  小結:我們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根據每種服裝的大小為類別,先將隊員的身高進行分類,這樣我拉就可以知道每種服裝的人數了。

  二、組織練習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出示記錄及統計表。

  提:要想正確填寫統計表,要先如何做?

  (2)小組合作:分類、整理資料,方法自定,並完成統計表。

  (3)組織交流。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同學獨立完成。

  (2)就統計結果,請同學們發表自己的看法。

  (3)介紹你知道嗎?

  三、佈置作業 ☆教學調整☆

  教學反思:

  課 題:條形統計圖

  【教學內容】教材第75~78頁

  【教學要求】

  使學生知道統計圖表示數量之間的關係,比較形象具體,便於分析研究問題,學會整理出資料製成的統計圖。

  【重點難點】

  學會製作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⒈ 談話匯入

  介紹上海世博會。

  2、出示書73頁的統計圖和照片。

  介紹:世界五大城市申辦2010年世博會,最終我國上海獲得了勝出。這是大家歡慶的場面。

  (1這是第一輪投票的情況(出示統計表)

  2010年世界博覽會申辦城市第一輪得票情況統計表

  2002年12月

  申辦城市 波蘭

  弗洛茲瓦夫 俄羅斯

  莫斯科 韓國

  麗水 墨西哥

  克雷塔魯 中國

  上海

  所得票數 2 12 28 6 36

  提問:有哪五個城市參加申辦投票?哪個國家的城市得票最多?你是如何知道的?

  (2)出示第73頁統計圖。

  提問:從這張統計圖中你知道了什麼?你是如何知道中國上海在第一輪投票中得票最多的?

  比一比:這幅統計圖與統計表相比有什麼優點?

  說明:整理出的資料除了可以製成統計表之外,還可以製成統計圖,用統計圖表示數量之間的關係,比較形象具體,還有利於分析和研究問題,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條形統計圖。

  二、教學新課

  ⒈瞭解條形統計圖的結構。

  提問:這個統計圖包括哪些部分?

  引導學生從上向下有序地觀察:包括圖名、日期、單位、豎軸、橫軸。

  提:縱軸上又有哪些內容。

  ⒉教學制作條形統計圖。

  (1)根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相互垂直的射線,即橫軸與縱軸。

  (2)在橫軸上,適當分配條形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3)在縱軸上,根據資料的大小,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數量。

  (4)標上統計圖名稱、日期、單位。

  3、提:縱軸上1格長度表示?哪個國家的得票最多,是多少票?哪具國家的得票最少是多少票?

  三、組織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如何製作條形統計圖。

  五、佈置作業 ☆教學調整☆

  教學反思:

  課 題:遊戲規則的公平性

  【教學內容】

  教材第79~81頁。

  【教學要求】

  透過這次活動體驗遊戲規則的公平性,初步瞭解遊戲規則的公平,體現每做一次遊戲,參加遊戲各方贏的機會要相等,也就是各方贏的可能性要相等。

  【重點難點】

  會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遊戲規則。

  【教學過程】

  一、遊戲中感知

  1、遊戲匯入:

  (1)每4人1小組,事先分好。

  (2)明確活動要求:口袋裡有4個紅球和2個黃球,每次任意摸到一個球,摸到放回,一共摸了30次,如果紅球的次數多,算小明贏,如果摸到的黃球次數多,就算小玲贏。

  提:按這樣的遊戲規則,你認為誰贏的可能性大一些。

  (3)組織學生分小組摸一摸,並統計出結果。

  (4)組織交流,指名說說每一組的活動統計情況。

  提:與剛才的猜想的情況一樣嗎?透過遊戲,你認為這樣的遊戲規則公平嗎?為什麼?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藉助實際情景和操作活動,理解垂直。

  2.能用三角尺畫垂直。

  3.能根據“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4.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畫圖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相交與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畫垂線。

  畫垂線,根據“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建立相交與垂直的概念,會用三角尺畫垂線。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1.擺小棒活動。

  請大家拿出兩根小棒,擺出互相平行的兩條直線。

  2.思考。

  兩條直線除了平行,還可以怎樣?相交。

  3.板書。

  平行和相交。

  二、學習新知。

  1.擺一擺,看一看。

  用小棒在桌子上擺出各種相交的圖形。

  觀察,這麼多相交的圖形中,你有什麼發現?

  小結:當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2.比較垂直與相交。

  同桌討論:垂直與相交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讓學生擺出垂直的圖形。

  並說一說你是怎麼判斷它們是不是互相垂直的。

  3.折一折。

  拿出長方形的紙,讓學生思考,透過折一折,折出互相垂直的線嗎?

  讓學生嘗試折一折,如果有困難,可以同桌互相完成。

  提出活動要求:拿出一張正方形折一折,使兩條摺痕互相垂直,折完後,讓學生用不同顏色的彩筆把每組折線畫出來,便於區分。

  展示學生的作品,並讓學生說一說你是如何驗證是垂直的。

  4.找一找。

  生活中我們還有很多互相垂直的線,你能說說我們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線嗎?

  5.我說你擺。

  完成書本第22頁第1題。

  生活中的應用:看一看,你發現了什麼?

  6.學習畫垂線。

  提問:你能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線嗎?

  學習自己嘗試畫垂直線。

  展示彙報交流:為什麼這樣畫?說說這樣畫的原因?

  小結:用直尺畫一條直線,標出一點,畫過這一點的垂線。

  具體步驟: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這條直線重合,直角頂點是垂足,沿著這條直角邊畫直線,這條直線是前一條直線的垂線。

  教師邊說邊演示。

  同桌操作:直線外一點畫互相垂直的線。反饋交流。

  三、鞏固練習。

  書本上第23頁小實驗。

  提問:去河邊,怎麼走最近呢?

  小組合作討論。

  全班彙報交流。

  師提問:從O點到直線AB有多少種可能。

  比較:在這麼多線段中,你發現了什麼?你認為哪一條是最近的?為什麼?

  四、小結

  直線外一點向這條直線引出的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板書設計:

  相交與垂直

  具體步驟: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這條直線重合,直角頂點是垂足,沿著

  這條直角邊畫直線,這條直線是前一條直線的垂線。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藉助情景認識線段,射線,直線

  情感目標: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技能目標:在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重點:認識直線、線段、射線

  難點:體會直線、射線、線段的區別與聯絡。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

  同學們,看看老師手裡拿的是什麼?(一根線)

  生活中,到處有線存在,你能否說說在哪裡看到線的存在。

  (多媒體演示:各種線,引出有限和無限)

  創設情境,感知直線、射線、線段

  認識線段

  演示:將紅外線手電筒的光線射到牆壁上。

  問:牆壁上的亮點與燈泡之間的光線大約有多長?用手勢表示一下。

  請你們畫一畫這條線大約的長度。

  這個長度是固定的嗎?如何來表示這條線長度的固定性呢?

  小結:科學家想到要把這條線堵住,截住,就用兩個端點,把它固定住。像這樣的線就是我們已學過的線段。誰來說說線段的特點.

  認識射線

  演示:將手電筒的光線射向天空,你看到線了嗎?

  用手勢表示一下你看到的線?

  請你再一次畫一畫這條線。

  怎樣表示這條線是向一邊無限延長的呢?

  為什麼不在另一邊畫端點?

  師:像這樣的線叫射線。

  射線有什麼特點?

  練習:把線段怎樣改變可以得到一條射線?

  (引出:一條線段,將它的一端無限的延長,所形成的圖形叫射線)

  能否在射線上找到一條線段?

  線段與射線有什麼關係?

  認識直線

  剛才把一條線段額一端無限延長,可得到一條射線。如把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結果是什麼?

  (引出將一條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所形成的圖形叫直線)

  1.說說直線有什麼特點。

  練習:能否在直線上找到一條線段和射線?

  說說射線、線段和直線的關係?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認識了線段射線直線,他們有什麼區別?

  長度(無限或有限)端點度量與直線的關係

  線段

  射線

  直線

  鞏固練習

  下面哪些線是線段、射線、直線

  2、判斷

  一條直線長5釐米。

  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

  黑板的邊長是一條射線。

  線段有兩個端點,射線沒有端點。

  射線比直線短。

  數一數,下列共有幾條線段

  總結:今天學習後,對線你們有什麼新的認識?

  板書

  長度(無限或有限)端點度量與直線的關係

  線段

  不可延長兩個端點可以度量是直線的一部分

  射線

  一端可無限延長一個端點不可度量是直線的一部分

  直線

  兩端可無限延長無端點不可度量是一條直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