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彙報> 中學教學常規管理彙報材料

中學教學常規管理彙報材料

中學教學常規管理彙報材料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彙報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彙報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陳述,如果有PPT的話則更加正式,怎麼樣才能完成優秀的彙報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學教學常規管理彙報材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常規管理工作是確保學校全面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和政策法規,規範實施教學行為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我校積極貫徹實施市教育局頒佈的學校教學常規管理三個“十六條”,加大執行力度,創新管理辦法,常規常抓,常抓常新,用超常規手段抓常規,靠高質量管理求質量,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不斷規範和最佳化,教育教學質量逐步提高。

  一、以專案管理為抓手,理清管理思路,明確工作職責,實現高效管理

  我校全面推行“專案管理”,即學校各處室、各年級把方方面面的工作細化為不同的專案,從目標、過程、結果等環節實行全面全程管理。全校各處室共設定管理專案112個。其中,負責教學管理工作的教科室設定了課堂教學改革、教風學風建設、學習習慣、骨幹教師培訓、教情學情調研、備課組管理、課題研究、質量分析等24個管理專案,由3人負責實施;負責德育工作的德育室設定了師德師風、師生情感、校園文化建設、班主任培訓、班級常規管理、故事德育、心理訓練營、補位教育、環境衛生、就寢就餐管理等27個專案,由4人負責實施。每個專案負責人都制定了相應的專案實施方案,對專案管理的具體內容、工作標準、檢查週期、檢查辦法結果反饋等作了明確要求。為加強對專案管理工作的督辦,學校還實行了“專案管理周工作報告制”,即每週由各專案負責人填寫周工作報告表,總結梳理一週內分管專案的實施情況,包括進展、好壞典型、存在問題、建議,交分管校級領導和校長批示後,再發給實施人。這樣一方面督促專案責任人按期開展各項活動,同時做到了工作動態資訊及時交流和反饋,以抓實過程促結果最佳化。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現在校園裡秩序井然,學生行為端正,環境整潔。如自主學習專案,抓的是學生自習紀律,要求學生在無教師在場時的自覺學習,現在晚自習期間,住宿班的學生按照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各自悄悄進行,無一名學生講話吵鬧,整個校園十分安靜,除巡查教是外,校園裡無一閒人走動;路隊專案,抓的是學生戶外活動秩序,要求學生凡出教室參加集體活動,必須列隊行走,現在無論是到微機室、實驗室上資訊課、實驗課,還是到食堂就餐,甚至於放學出校門,各班都是排成整齊的隊伍,有序行走,無一名學生瘋趕打鬧;環境衛生專案,抓的是校園清潔區衛生,要求學生對清潔區定期清掃並隨時保潔,現在各班清潔區早中晚三遍打掃,課間有人到清潔區掛牌值日保潔,樓道、小賣部門前等重點部位環境衛生面貌煥然一新……

  二、以分組學習為突破口,轉變教學觀念,實現學生參與式、合作式、探究式學習

  課改的根本要求是以人為本,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但可以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不斷完善整個生命質量。但在班級授課制的傳統模式下,老師“滿堂灌”,講風不息,課堂成教堂而不是成學堂。為徹底扭轉這種局面,我校在全校範圍內推行了更加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模式——分組學習。分組學習,主要理念是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它是將各班學生分成6-8個小組,組內學生相對而坐,根據老師下發的學習路線圖,按照“嘗試學習、提出問題、討論交流、講解釋疑、鞏固練習、成果展示、檢測反饋”幾個學習環節完成學習任務。小組學習時,教師到各小組巡查,瞭解學生學習進度及知識掌握程度,及時收集學生學習中出現的主要問題,為精講準備素材;學生遇到問題,可以同組討論解決,也可以跨組討論解決。課堂訓練當堂完成,當堂批改,當堂評講;教師對學習小組的成員及各個小組的學習情況(包括思維、表達、知識落實、方法運用、紀律和秩序、學習參與度)及時予以評價,形成成員之間、小組之間的良性競爭。這是一項十分具有挑戰性的系統性的複雜工程,為使這一工程能夠順利實施,我們著重抓了以下幾主面的工作:

  1、外出學習,培養骨幹。20xx—20xx年,我們分兩批共派出10餘名教師先後到河南、山東等地考察學習高效課堂教學,要求他們帶著問題去,帶著對策回。

  2、骨幹示範,全員培訓。外出學習的教師回來後每人上一節研究課,以研究課為標本,解剖其所包含的教育理念、操作流程,讓老師們明白分組學習的課究竟該怎樣上,為什麼這樣上。同時,也為了用更強大的力量給老師“洗腦”,我們組織教師觀看了200多段分組學習課堂實錄影片,這裡面既有校外的成功之作,也有我校自錄影片,內外對比分析原因,呂校長親自在教師會上作點評。印發近千份學習資料,包括學習路線圖的編寫要領,學習小組的建設,分組學習的若干問題思考等等。加大校本研究力度,將備課組集體教研活動由每週一次改成每週三次,及時研討分組學習初期集中暴露的各種問題。各備課組在辦公室相應開設分組學習“問題醫院”,將問題釋出在指定的平臺,共同會診。提出“老師精講課,人人有事做”的口號,執行由“0+45”到“10+35”的要求,強制戒除老師主宰課堂之癮。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努力,老師們明確了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新的教學觀,基本掌握分組學習的課堂教學流程和操作辦法。

  3、過程督查,抓住關鍵

  分組學習的成敗有兩點,一是學習路線圖的.編寫質量;二是學習小組的建設。我們檢查評比就抓住這兩個關鍵。

  學習路線圖是學生順利進行分組學習的重要保障。我們要求老師編印的學習路線圖要讓學生知道學習什麼知識,自己總結出學到了什麼方法,要達到什麼學習目標,決不編成習題集或試卷。強制實行了學習路線圖的編寫審訂流程,即撰寫初稿、組員修改、集中研討、彙總修訂。學習路線圖提前發給學生,作為預習作業,上課前老師先批改,教師根據學生答題情況,有針對性的精講,真正實現以學定教。

  學習小組的建設管理到位,就能真正體現“兵教兵、兵管兵、兵考兵、兵練兵”的巨大作用,由師生間的一對多管理,變成生生之間的多對多管理。在小組建設方面,我們一是要求各班教室的黑板上開闢出小組管理專欄,同時,教師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對各小組,對各小組內的成員的學習狀況必須進行及時評價,並量化成分數,每天彙總更新。二是每週利用班團隊會時間或週五放學前的時間召開周評小結會,對本班各學習小組一週來的紀律、學習、衛生等方面分項彙總,綜合評定優秀小組,由學生主持進行,把總結過程變成教育的過程。學生的表揚與批評,學生也更容易接受,效果好於老師。

  我們每月開展一次評比優秀學習路線圖、優秀學習小組、優秀班級活動,每天都有人員進行課堂巡查,結果及時反饋到各年級組。

  三、以“雙線管理”為依託,形成管理合力,讓教師不斷最佳化教學行為

  “雙線管理”,就是行政管理與業務管理同步進行。行政管理人員(蹲年級領導和年級組長)和業務管理人員(教科室領導和備課組長)根據《文峰中學教學常規抽樣檢查考評方案》要求,深入課堂,當場檢視教師的課堂教學實況和學生的學習實況,現場觀察學生的課堂紀律和課堂學習參與度,當堂檢測教師本節上課的部分內容,瞭解學生知識方法的掌握度,這樣就避免了以往行政管理人員只停留在外圍和表面的蜻蜓點水式的檢查,也避免了業務管理人員拉不下情面觀念,做老好人,應付上級的虛假檢查,獲取的資訊更真實,更豐富。

  教學常規抽樣檢查考評方案規定,蹲年級領導和年級組長每週到本年級巡檢一次,教科室人員每週到各年級巡檢兩次,值周領導每週到各年級巡檢一次,備課組長每週到本年級巡檢一次。巡檢排出日程表,每半天每個年級都有人巡檢。巡檢專案包括課評、質檢、備課、作業、教研活動、主講三課、聽評課、課堂管理、學情調研、陽光考試等十項。專案檢查週期從一天到一週不等。每個專案都規定了便於操作的檢查標準和辦法(看資料、看學生、做題目、訪談學生等),根據檢查結果給相應的老師加分或減分,每月彙總,納入教師績效工資考評體系。教師的得分情況,以年級為單位,公示在年級辦公室的專用公示牌上,隨時檢查,隨時公佈,教師可找檢查人員查詢得失分原因,檢查人員也能及時指出教師問題所在。

  變以往的教學常規月檢查製為現在的日巡查制,縮短了檢查週期,能更加及時地調控、矯正教師的教學行為。同時,也為管理者與教師的交流和教師與教師交流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平臺。

  四、開發校本課程,融洽師生情感,開展多彩活動,提高德育實效

  學生德育工作,單靠空洞的說教是難以見效的。我校在總結前期補位教育經驗的基礎上,又陸續開展了心理訓練營和故事德育等全校性德育活動,讓師生在活動中融洽情感,提高素質,規範行為。

  結合我校開展的中學生心理健康課題研究,我們在不同年級分別開設了自信訓練營,誠實訓練營,堅強訓練營,微笑訓練營等28個心理訓練營,由教科室統籌,年級組長負責實施。每個訓練營安排專人負責,從表情、行走、動作、情景等設計,編寫訓練方案,確定專門的訓練時間和地點,每週定期開展活動,跟蹤觀察記錄受訓學生的變化,直到學生行為出現明顯好轉。為使這項活動持續有效地開展下去,每學期都要開展優秀心理訓練營全校集中展示活動。呂校長親自上陣,為自信心訓練營授課,參與訓練營員。自信訓練營經典訓練口號,也成為學生早上和下午第一節課課前準備的重要環節。老師感覺到以往上課時羞於發言的學生,現在課堂上搶著回答問題;家長感覺以往回家後沉默寡言的孩子,現在變得開朗自信,樂於和家長交流學習、生活心得。

  故事德育是我校從去年開始啟動的又一大型活動,全校師生全員參與,透過精選故事、演講故事、模仿故事、創設故事等教育環節為學生提供成長的精神營養和動力,從而使之成為情感健康、心靈富有、行為高尚的社會、家庭、學校的和諧成員。精選故事,我們規定了教師、學生必講的各二十類故事。教師類包括熱愛崗位、終身學習、教育智慧、激勵策略等,學生類包括勤奮好學、愈挫愈勇、誠實守信、感悟方法等。學生講故事時間排入作息時間表,為每天下午2:20-2:30,這個時段,各班輪流安排1-2名本班學生講故事,跨班安排1-2名學生從故事內容、講述水平、班內學生聽故事狀況等方面進行評價,量化打分,當天由年級學生會公佈各班成績,每月彙總,納入班級月綜合考評體系。老師講故事,一是將科任教師隨班安排,講故事或評點學生講故事情況,二是舉辦教師故事會活動,將全校所有教職工集中起來統一編號,現場抽籤決定比賽選手和所講故事的類別,督促教師平時儲存故事素材,多到班上鍛鍊。此舉對老師震動很大:有的源於故事素材,有的源於表達能力。

  持續開展這些活動,校園裡師生的言行不斷變得規範,優雅:以前學生之間因言語不和而生矛盾衝突甚至打架鬥毆的現象已經絕跡,安全室門前再也不見排著長隊等待處理糾紛的學生及家長;學生隨手亂丟亂扔的、出口成髒的現象也大為減少;師生之間的情感冷漠甚至是對抗的少了。活動促進了師生交流,交流改善了教育生態,良好的校園生態保障了師生的共同成長。上述兩項內容,既是德育重頭戲,也是我校開發校本課程的重要成果。

  五、以積極輿論為導向,構建激勵機制,形成校園特色文化

  學校各項工作順利開展,離不開表揚與批評這一有效工具。我校在對師生的評價中堅持正面激勵為主,輔之以恰當的及時的批評通報,讓師生學有先進典型,錯能及時改進。在加強制度建設的同時,積極構建激勵機制,不斷沉澱愛校、精業的校園文化。

  一是高標準建設校園文化牆,期末評選出的師生各類先進公佈在櫥窗裡,讓幾百名師生上牆,成為激勵師生不斷進取的旗幟;

  二是校園廣播站每天早晨7:40-7:50和下午3:15-3:25兩個時段播放來自各處室、各班的稿件,有表揚各類先進的,有通報批評工作為力或言行不文明現象的,有專題介紹經驗的,有談自己感悟的,使管理資訊大容量交流,最快速度反饋;

  三是班內黑板報每週定期更新“班級之最”,使學生的競爭意識、進取意識得到強化;

  四是校園板報欄設定了情況通報欄,各處室將分管專案的工作動態及時在此釋出;

  五是實行了年級例會和處室例會制,每週一召開會議,總結上週工作,部署本週工作,並規定會議必須有典型發言的議程;六是期末舉行全校教學質量分析暨總結表彰會,各年級集中分析本期教育教學工作得失,在推出一批典型的同時,指出問題所在,在這樣的大會上,唱主角的不是學校領導,而是教學先進典型的經驗交流。

  所有專案的檢查工作,無論是過程性的,還是終結性的,最終都由各處室、各年級匯入教師的績效考核之中,儘管績效工資不多,差距比擬會太大,但檢查和評價的根本目的是引導教師想做事、會做事。

  這樣,校園裡就會形成積極進取的氛圍。

  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援下,經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學校是首批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湖北省文明單位、湖北省教育科研先進單位、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園、荊門市教學質量先進單位;在全區教育質量綜合評估中,連續多年穩居第一;教師參加優質課競賽有8人獲省級一、二等獎,30人次獲市級獎項;教師撰寫的論文、案例、教學設計及其他各類徵文作品,多人次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或獲獎;學生參加各類學科、徵文、活動類競賽,獲獎等次和人次在全區遙遙領先。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深受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取得這些成績,是我們認真貫徹執行教學常規管理的結果。今後,我們將繼續以市教育局頒佈的教學常規管理三個“十六條”為指導,全面深入進行課改,最佳化過程管理,形成辦學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