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稿件> 一年級語文《月亮的味道》評課稿

一年級語文《月亮的味道》評課稿

一年級語文《月亮的味道》評課稿

  王教師執教的資訊課《月亮的味道》,整體來說上得非常成功,不論是課堂教學設計還是老師本人的素質,都另我非常敬佩,給予我很大的啟發。本節課最突出的兩大優點是:

  一、注重興趣匯入,情境的設定。

  單從《月亮的味道》這個名字上就已經引起了我們關注,這節課王老師利用一個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小動物們嘗月亮”來激發、培養和引導學生對資訊科技的學習興趣,讓“趣味”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匯入,而是貫穿整節課的情境,孩子們被這個故事深深地吸引,在整節課中孩子們都在欣賞故事,共同完善故事,在老師所設計的故事情境中,主動地去求知,去解惑,將“傳知”與“育心”寓於娛樂之中。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習的內驅力,小學資訊科技課程是一門趣味性很強的學科,這一特點是與小學生的心智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的。小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要動機來源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高,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效果也就越好,而且,在小學階段是否能培養起小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對其一生關於資訊科技的態度都有著重要影響。王教師的故事情境的設計恰恰驗證了這一點。

  二、任務驅動,自主學習

  “任務驅動”是資訊科技課課堂廣泛使用的一種很有實效的方法,王老師把教學內容“圖片的插入與調整”設計在一個個實際的小任務中,把學生的角色從“讓我學”變成了“我要學”。 如王老師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欣賞故事的開頭設計,學生觀賞後不但沉浸在故事情境中,而且此刻內心也蠢蠢欲動,王教師所設計的具體的小任務------陸續“請小動物”並調整它們尺寸和排版,正激發了孩子們參與故事的熱情。此刻再引導孩子們去探索,發現問題並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孩子們的學習已不再是老師所給的`單純的“任務”,而變成了孩子們發自內心地積極參與的過程,是孩子們“自主”的探究過程。整個教學過程緊緊圍繞故事情節,條理清楚、層次分明、輕鬆自然。學生在操作、發現、嘗試,創造的過程中,體會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從而充分調動起學習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意識。

  同時本節課也存在兩個小問題:

  1、教學中應注意個別學習和協作學習的和諧統一。“任務驅動教學”應該與“合作教學”互相聯璧才能達到最佳狀態。本節課小組合作的設計不夠。雖然王教師也提醒同學們要注意“幫幫同桌”、“看看同桌也做好了嗎”,但是實際上真正的互助是很少的。大部分都是獨立完成任務。所以老師們在進行“任務”設計時,要注意以適當的比例分別設計出適合個別學習和協作學習的“任務”。對於個別學習的“任務”,讓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工具來獨立完成,培養學生的獨立自立能力,如“插入圖片”這一環節,學生探究出兩種不同的方法這可以看作是個別學習任務。對於協作學習的“任務”,則要求由多個學生共同協作完成,如“調整圖片”裡的“排版”,我們就可以安排小組合作,共同探究幾種版式之間的差別,最後教師再作總結。以此來培養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係,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

  2、生成性引導語言不夠精練。能夠看出來,課前王老師做了充份的備課,所以語言設計得很精練,得當。但是一些生成性的語言還是有些欠妥。如在插入小魚圖片時,王老師本意是想讓學生說出小魚圖片的白色背景很大,佔去很多空間,可以選取“緊密型”排版方式,而王老師的引導語言太空洞,所以學生沒有領悟到老師的意圖。這時老師只需把圖片放在文字中,指著小魚周圍白色的背景,問學生“能不能把小魚周圍的空間也利用上,讓文字和小魚緊貼在一起”就行了,然後讓學生去嘗試找找哪一種排版方式可以讓圖片和文字更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