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稿件> 關於六年級的評課稿統計

六年級的評課稿統計

關於六年級的評課稿統計

  聽了 吳鼕鼕老師的《認識百分數》一課,讓我受益匪淺。

  應該說整節課的教學是成功的,具體表現在:本節課上教師緊緊圍繞“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關鍵,在教學中,學生始終以積極的態度投入每一個環節的學習中,透過師生互動教學,引導學生運用生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從而對百分數的意義有了具體的認識、深刻的理解,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重視學法的指導。

  教師的教學不單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所以本節課堅持以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為主線,採用多種方法相結合來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教學百分數的認識時,主要採用了討論法和操作法,學生藉助電腦,透過看、思、說、試,使多種感官參與活動,發現特徵後,能用 語言表達出來,培養學生 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能自學的儘量讓學生自學,讓學生自己創造百分數,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教學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和聯絡時時,主要採用了討論法,使個人實踐與小組合作學習,互相討論相結合,學生取長補短,團結協作,有利於發展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

  2、把生活引進課堂。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因而課堂上,教師讓學生自己去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數的例子,去發現生活中的百分數,利用學生已有的分數知識的基礎與生活中對百分數的認識,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現數學內容,使學生體驗到現代生活中數學應用的意義,重視培養學生 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體現“讓生活走進數學,讓數學服務人生”的教學。

  3、把課堂交給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所以這節課教師主要透過創設“初步感知——合作探究——實踐應用”的學習過程,留出充分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透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應用,將所學知識進行內化理解。

  探究的主體是學生,讓學生透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動手實踐”獲得新知識、學會學習是教師共同認同的。對於這一點吳老師做的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