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稿件> 《一片樹葉》評課稿範文

《一片樹葉》評課稿

《一片樹葉》評課稿範文

  《一片樹葉》透過一個童話故事讓學生了解人類與樹木之間共生共息的密切關係,明白應該愛護樹木,懂得“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在本課的教學實踐中,張老師嘗試著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入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行使著提問的權利、選擇的權利、創新的權利、體驗成功的權利,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打下了基礎。

  一、 有效的情感體驗,自然入情入境

  課上“研讀文字”的環節中,先結合第一自然段思考:這棵小椿樹是誰栽的?小椿樹結果怎麼樣了?然後讓學生自讀,並找出課文中講了幾種小動物?它們分別是怎樣對待小椿樹的?學生在自讀中很快就找到相關的語言。如小兔子說:“喲,一棵多麼漂亮的小樹!當然應該愛護。小樹太可愛了,把一片嫩葉夾在我的畫冊裡當書籤,那多美啊!”“小兔子小心地摘下了一片葉子”。引導學生抓住“多麼漂亮、小心”等關鍵詞語,讓學生明白小兔子知道應該愛護小樹,但是它認為自己摘一片樹葉沒有關係。再讓學生依照此方法自學關於其他幾種小動物的行為的相關語句,和小兔子想的一樣,大家都原諒自己“只摘一片樹葉”的行為,導致嚴重的後果,從而讓學生明白“勿以惡小而為之”。這樣,情感體驗水到渠成,

  二、 有效的合作學習,自由組合表演故事

  充分地閱讀、理解了課文之後,張老師還設計了一個拓展提升環節——請幾位同學自由組合表演這個故事。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得到極大的調動,大家很快組合成一個表演團隊,讀的讀、說的說、演的'演、評的評,課文的語言順利內化,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思想和指導學生探究學習的策略。

  三、 有效的發散想象,自由議論表達

  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如何,是評價教學的一個重要標準。學生學習的參與度,不僅表現在課堂上學生活動時間的多少和對教師提問的反映度上,同時還表現在學生學習的動機,學生感情投入的程度及合作學習的成效等諸多方面。從學生的活動情況看,《一片樹葉》的教學,始終以學生的閱讀、品味、思考、討論為主,學習的過程體現了師生的合作及學生之間的合作。透過學生的獨立思考、課堂討論、小組交流,學生逐漸加深了對課文內涵的理解,品嚐到了感悟鑑賞的愉悅。